﹐其次是1914年建立的五洲啤酒汽水廠(哈爾濱)﹐1915年建立的北京雙合盛啤酒廠﹐1920年建立的山東煙台醴泉啤酒廠(煙台啤酒廠前身)﹐1935年建立的廣州五羊啤酒廠(廣州啤酒廠前身)。當時中國的啤酒業發展緩慢﹐分布不廣﹐產量不大。生產技術掌握在外國人手中﹐生產原料麥芽和酒花都依靠進口。1949年以前﹐全國啤酒廠不到十家﹐總產量不足萬噸。1949年後﹐中國啤酒工業發展較快﹐並逐步擺脫了原料依賴進口的落後狀態。1979年產量達到510ml﹐1986年產量達到4000ml。中國的啤酒於1954年開始進入國際市場﹐當時出口僅0.3ml﹐到1980年已猛增到26ml)。 [編輯本段]啤酒原料 啤酒的原料為大麥﹑釀造用水﹑酒花﹑酵母以及澱粉質輔助原料(玉米﹑大米﹑大麥﹑小麥等)和糖類輔助原料等。 大麥 適於啤酒釀造用的大麥為二稜或六稜大麥。二稜大麥的浸出率高﹐溶解度較好﹔六稜大麥的農業單產較高﹐活力犟﹐但浸出率較低﹐麥芽溶解度不太穩定。啤酒用大麥的品質要求為﹕殼皮成分少﹐澱粉含量高﹐蛋白質含量適中(9~12%)﹔淡黃色﹐有光澤﹔水分含量低於13%﹔發芽率在95%以上。 釀造用水 通常﹐軟水適於釀造淡色啤酒﹐碳酸鹽含量高的硬水適於釀制濃色啤酒。淡色啤酒用水要求為﹕無色﹐無臭﹐透明﹐無浮游物﹐味純正﹐無生物污染﹔硬度低﹔鐵﹑錳含量低(含量高對啤酒的色﹑味有害﹐而且能引起噴湧現象)﹔不含亞硝酸鹽。 酒花 又稱啤酒花。使啤酒具有獨特的苦味和香氣並有防腐和澄清麥芽汁的能力。酒花始用於德國﹐學名為蛇麻﹐為大麻科葎草屬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雌雄異株﹐釀造所用均為雌花。中國人工栽培酒花的歷史已有半個世紀﹐始於東北﹐目前在新疆﹑甘肅﹑內蒙﹑黑龍江﹑遼寧等地都建立了較大的酒花原料基地。成熟的新鮮酒花經燥壓搾﹐以整酒花使用﹐或粉碎壓制顆粒後密封包裝﹐也可制成酒花浸膏﹐然後在低溫倉庫中保存。其有效成分為酒花樹脂和酒花油。每kl啤酒的酒花用量約為1.4~2.4kg。 酵母 酵母是用以進行啤酒發酵的微生物。啤酒酵母又分上面發酵酵母和下面發酵酵母。啤酒工廠為了確保酵母的純度﹐進行以單細胞培養法為起點的純粹培養。為了避免野生酵母和細菌的污染﹐必須嚴格啤酒工廠的清洗滅菌工作。 玉米 玉米澱粉的性質與大麥澱粉大致相同。但玉米胚芽含油質較多﹐影響啤酒的泡持性和風味。除去胚芽﹐就能除去大部分的玉米油。脫胚玉米的脂肪含量不應超過1%。以玉米為輔助原料釀造的啤酒﹐口味醇厚。玉米為國際上用量最多的輔助原料。 大米 澱粉含量高﹐浸出率也高﹐含油質較少。但大米澱粉的糊化溫度比玉米高。以大米為輔助原料釀造的啤酒色澤淺﹐口味清爽。大米是中國用量最多的輔助原料。 糖類 大都在產糖地區應用﹐一般使用量為原料的10~20%。添加的種類主要有蔗糖﹑葡萄糖﹑轉化糖﹑糖漿等。 小麥 德國的白啤酒以小麥芽為主原料﹐比利時的蘭比克啤酒是用大麥芽配以小麥為輔料釀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上面發酵啤酒。小麥品種有硬質小麥和軟質小麥﹐啤酒工業宜采用軟質小麥。 [編輯本段]啤酒生產 啤酒生產大致可分為麥芽制造﹑啤酒釀造﹑啤酒灌裝3個主要過程。 麥芽制造 有以下6道工序。大麥貯存﹕剛收獲的大麥有休眠期﹐發芽力低﹐要進行貯存後熟。大麥精選﹕用風力﹑篩機除去雜物﹐按麥粒大小篩分成一級﹑二級﹑三級。浸麥﹕在浸麥槽中用水浸泡2~3日﹐同時進行洗淨﹐除去浮麥﹐使大麥的水分(浸麥度)達到42~48%。發芽﹕浸水後的大麥在控溫通風條件下進行發芽﹐形成各種﹐使麥粒內容物質進行溶解。發芽適宜溫度為13~18℃﹐發芽周期為4~6日﹐根芽的伸長為粒長的1~1.5倍。長成的濕麥芽稱綠麥芽。焙燥﹕目的是降低水分﹐終止綠麥芽的生長和的分解作用﹐以便長期貯存﹔使麥芽形成賦予啤酒色﹑香﹑味的物質﹔易於除去根芽﹐焙燥後的麥芽水分為3~5%。貯存﹕焙燥後的麥芽﹐在除去麥根﹐精選﹐冷卻之後放入混凝土或金屬貯倉中貯存。 啤酒釀造 有以下5道工序。主要是糖化﹑發酵﹑貯酒後熟3個過程。 原料粉碎﹕將麥芽﹑大米分別由粉碎機粉碎至適於糖化操作的粉碎度。糖化﹕將粉碎的麥芽和澱粉質輔料用溫水分別在糊化鍋﹑糖化鍋中混合﹐調節溫度。糖化鍋先維持在適於蛋白質分解作用的溫度(45~52℃)(蛋白休止)。將糊化鍋中液化完全的醪液兌入糖化鍋後﹐維持在適於糖化(β-澱粉和α-澱粉)作用的溫度(62~70℃)(糖化休止)﹐以制造麥醪。麥醪溫度的上升方法有浸出法和煮出法兩種。蛋白﹑糖化休止時間及溫度上升方法﹐根據啤酒的性質﹑使用的原料﹑設備等決定用過濾槽或過濾機濾出麥汁後﹐在煮沸鍋中煮沸﹐添加酒花﹐調整成適當的麥汁濃度後﹐進入回旋沉澱槽中分離出熱凝固物﹐澄清的麥汁進入冷卻器中冷卻到5~8℃。發酵﹕冷卻後的麥汁添加酵母送入發酵池或圓柱錐底發酵罐中進行發酵﹐用蛇管或夾套冷卻並控制溫度。進行下面發酵時﹐最高溫度控制在8~13℃﹐發酵過程分為起泡期﹑高泡期﹑低泡期﹐一般發酵5~10日。發酵成的啤酒稱為嫩啤酒﹐苦味犟﹐口味粗糙﹐co2含量低﹐不宜飲用。後酵﹕為了使嫩啤酒後熟﹐將其送入貯酒罐中或繼續在圓柱錐底發酵罐中冷卻至0℃左右﹐調節罐內壓力﹐使co2溶入啤酒中。貯酒期需1~2月﹐在此期間殘存的酵母﹑冷凝固物等逐漸沉澱﹐啤酒逐漸澄清﹐co2在酒內飽和﹐口味醇和﹐適於飲用。過濾﹕為了使啤酒澄清透明成為商品﹐啤酒在-1℃下進行澄清過濾。對過濾的要求為﹕過濾能力大﹑質量好﹐酒和co2的損失少﹐不影響酒的風味。過濾方式有硅藻土過濾﹑紙板過濾﹑微孔薄膜過濾等。 啤酒灌裝 灌裝是啤酒生產的最後一道工序﹐對保持啤酒的質量﹐賦予啤酒的商品外觀形像有直接影響。灌裝後的啤酒應符合衛生標准﹐盡量減少co2損失和減少封入容器內的空氣含量。 桶裝﹕桶的材質為鋁或不銹鋼﹐容量為15﹑20﹑25﹑30﹑50l。其中30l為常用規格。桶裝啤酒一般是未經巴氏殺菌的鮮啤酒。鮮啤酒口味好﹐成本低﹐但保存期不長﹐適於當地銷售。 瓶裝﹕為了保持啤酒質量﹐減少紫外線的影響﹐一般采用棕色或深綠色的玻璃瓶。空瓶經浸瓶槽(硷液2~5%﹐40~70℃)浸泡﹐然後通過洗瓶機洗淨﹐再經灌裝機灌入啤酒﹐壓蓋機壓上瓶蓋。經殺菌機巴氏殺菌後﹐檢查合格即可裝箱出廠。 罐裝﹕罐裝啤酒於1935年起始於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軍需而發展很快。戰後經一系列技術改造﹐需要量逐步上升。1966年﹐美國的瓶裝與罐裝之比已為52﹕46。罐體材料為鋁或銅。罐裝啤酒體輕﹐運輸攜帶和開啟飲用方便﹐因此很受消費者歡迎﹐發展很快。 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塑料瓶裝﹕自1980年後投放市場﹐數量逐年增加。其優點為高度透明﹐重量輕﹐啟封後可再次密封﹐價格合理。主要缺點為保氣性差﹐在存放過程中﹐co2逐漸減少。增添塗層能改善保氣性﹐但貯存時間也不能太長。pet瓶不能預先抽空或巴氏殺菌﹐需采用特殊的灌裝程序﹐以避免攝入空氣和污染雜菌。 啤酒生產新技術 主要有7種。濃醪發酵﹕1967年開始應用於生產。是采用高濃度麥汁進行發酵﹐然後再稀釋成規定濃度成品啤酒的方法。它可在不增加或少增加生產設備的條件下提高產量。原麥汁濃度一般為16°p左右。快速發酵﹕通過控制發酵條件﹐在保持原有風味的基礎上﹐縮短發酵周期﹐提高設備利用率﹐增加產量。快速發酵法工藝控制條件為﹕在發酵過程某階段提高溫度﹔增加酵母接種量﹔進行攪拌。連續發酵﹕1906年已有啤酒連續發酵的方案﹐但直到1967年才得到工業化的應用。主要應用國家有新西蘭﹑英國等。由於菌種易變異和雜菌的污染以及啤酒的風味等問題﹐使啤酒連續發酵工藝的推廣受到限制。固定化酵母生產啤酒的研究﹕70年代開始研究﹐目的在於大幅度縮短發酵周期。實質上是為了克服菌種變異﹑雜菌污染問題﹐而且是更為快速的連續發酵工藝。已取得的成果為﹕前發酵由傳統法的5~10日縮短為1日﹐可連續穩定運行3個月。圓柱圓錐露天發酵罐﹕1966年起開始應用於生產。其主要優點為﹕可縮短發酵周期﹐節約投資﹐回收co2和酵母簡便﹐有利於實現自動控制。目前單罐容積在600kl的已很普遍﹐材質一般為不銹鋼。純生啤酒的開發﹕隨著除菌過濾﹑無菌包裝技術的成功﹐自70年代開始開發了不經巴氏殺菌而能長期保存的純生啤酒。由於口味好﹐很受消費者歡迎。目前有的國家純生啤酒已占整個啤酒產量的50%。低醇﹑無醇啤酒的開發﹕為汽車司機﹑婦女﹑兒童和老年人飲用的一種清涼飲料。它的特點是酒精含量低。無醇啤酒酒精含量一般在0.5~1%﹐泡沫豐富﹐口味淡爽﹐有較好的酒花香味﹐保持了啤酒的特色。 啤酒素有“液體面包”之稱,其色、香、泡沫別具一格,可使人獲得豐富的維生素和酵母. 啤酒素有“液體面包”之稱,其色、香、泡沫別具一格,可使人獲得豐富的維生素和酵母. 只不過是人們的誤解 是根據啤酒的營養成分來說的,是和面包差不多的,而它是液體的,所以也就叫做液體面包了 啤酒,有健脾開胃等功效,有人把它當作日常軟飲料,甚至譽為“液體面包”。誠然,論酒的含量,它的確不高,不過是4%~6%,比起有名的威士忌,要低10倍。如果論它的營養成分,確實有些:每0.45公斤啤酒含蛋白質2克、糖12克、維生素b0.1毫克。喝完0.45公斤啤酒能產生熱量171卡。不過,這171卡的熱量中,有114卡是從身體裡消耗葡萄糖得來的,它本身所產生的熱量只不過171-114=57而已。這些微乎其微的養料,若與面包相比,還不足半兩面包。 然而,酒畢竟是酒。酒有酒性。大量地喝進胃腸,吸收進血液,也會招致疾病,有損健康。
前不久,美國癌症專家們發出了令人震驚的警告:大量喝啤酒的人患口腔癌和食道癌的危險性要比喝烈性酒者高三倍。美國治癌專家阿瑟·馬什伯格在研究了大量喝啤酒者的健康檔案後發現,每天喝六瓶以上啤酒者,患這些癌的可能性極大。澳大利亞學者在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後也發現,每日喝十聽以上啤酒的人,最容易患直腸癌。最近的研究發現,這主要是因為啤酒中的亞硝胺含量比其他飲料高。喝啤酒過多時,其中的亞硝酶就大量積聚而致癌。其次,一天中喝入的啤酒過多肘,其中的酒精可直接損害口腔與食道粘膜。
另外,配制啤酒所使用的酒精不純,喝啤酒時常用的佐菜,如鹹魚、臘肉、香腸、鹵味等熏制品中所含色素和亞硝胺及其他化學物質,在與酒精的相互作用下,容易損傷口腔與食道的粘膜。
大量飲用啤酒,對肝髒的損害也很大。在美國芝加哥召開的全美肝髒專家會議上,專家們告誡人們,喝大量啤酒的人比喝同等數量葡萄酒的人更易死於肝病。有人在美國6家醫院送行了調查,發現因酗酒而得肝炎只存活5年者,有24%是喝啤酒的人。辛辛那提醫療中心的門登霍大夫與其同事們對因酗酒而患肝炎的370名病人進行追蹤觀察,其中65人是長期只喝啤酒者。
最近,德國海登堡大學醫院的崔伯醫生通過研究認為,多喝啤酒可促進腎結石的發生。因為釀造啤酒的大麥芽汁中,不但含有鈣和草酸,而且含有大量的烏嘌吟核苷酸,它們都能使人體中的尿酸量增加一倍多,促使結石的發生。
經常大量喝啤酒的人,往往心腹增大,被稱作“牛心”或“啤酒心”。這種心髒增大,只是體積擴大,而不是力量加大。因為啤酒中雖然酒精含量不是太高,但如長期大量地喝,心髒也會受到酒精的持續損害,使心肌組織中出現脂肪細胞功能減弱,從而引起心動過速。
既然過量喝啤酒有如上危險,那麼飲用啤酒時就要注意適時、適量、適度,般以每次1~2杯為宜,同時司以考慮喝些葡萄酒、白蘭地等不含亞硝基胺的酒。下酒菜以新鮮蔬菜、鮮魚以及肉蛋為佳,盡量少用鹵臘制品。
總之,飲啤酒不宜地量,若以為多飲一點無妨,就一瓶、兩瓶地喝起來,那就不起“面包”的作用,而起“慢性毒劑”的作用了。 啤酒,有健脾開胃等功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