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紫砂壺在使用過程中怎麼養護?正文

紫砂壺在使用過程中怎麼養護?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新壺到手的處理大同小異,一般分為醒壺、浸潤、風干幾步,也有簡化版本,一並相告。

1,醒壺:通過熱水的吸附和熱力作用將壺的孔徑拉開。先將壺用純淨水裡外洗干淨,殘留的礦砂去除。取沒有油的鍋注入純淨水,壺體放入蒸煮,水開鍋後改為小火,1小時後熄火,自然冷卻,不要用冷水澆壺,以免驟然收縮孔徑,前功盡棄。不要用自來水,否則硬度大的自來水會把鹼留在壺的裡裡外外,好像掛了一層白霜,非常難清洗!

2,浸潤:去中檔茶葉,放入壺身1/3的量,加滿開水蓋蓋,再用開水淋洗壺身,然後靜置數小時至1天。
3,風干:倒出茶葉和茶湯,用純淨水清洗,自然風干即可。風干時將茶壺倒扣過來,蓋子放在屁股上,因為側把和壺口不在一個面上,因此有空氣流入,同時不會有積水留在壺內(因此不是正著放),下面放一塊面巾紙或者小手絹。

每次使用的時候,先用開水內外淋洗一下,再放入茶葉沖泡即可。簡化版本是這樣的:醒壺和浸潤二合一,新壺清洗後放入茶葉,加滿開水,坐在沒有油的鍋裡,鍋中加開水漫過壺蓋,小火蒸煮30-60分鐘即可,取出自然冷卻,取出茶葉和茶湯後,倒扣風干同上。
在使用的過程中壺的表面難免有茶漬,建議用養壺筆在壺的表面經常刷洗,每次沖泡的茶汁或未喝盡的茶湯澆在壺的表面。特別是茶湯倒出來後趁熱的時候用沒有油的干毛巾擦拭。日復一日的擦拭和淋洗壺就會越用越光亮,稱為“亞光”,制壺師傅叫做包漿,這種光亮是不會被高溫高壓沖洗掉的。但是如果新壺清洗的時候使用了洗滌劑等化學物品,可能會破壞包漿的結構,日後難養成。有的商家用“油手或油布”擦拭壺身造成油光的感覺,稱為“和尚光”,這是暫時的,用吸油紙擦後就暴露出來了。另一種方法是早上用戶中的隔夜茶渣在壺體周身擦拭一遍,一則可以除去壺身的茶漬,二來可以通過茶水加速養壺的速度。日積月累,好壺“久且色澤生光明”,白水進入出湯如茶!

開壺本人推薦使用以下方法:用清水徹底洗淨壺的內外,對於壺內附屬的殘陶屑,可用細水砂紙輕輕打磨,紫砂為陶土制成,有一定的土氣,您可用清水煮開後加入適量茶葉將壺放入,以小火煮約15-20分鐘,然後撈出,陰干.茶壺最忌污頭垢面,在使用中,開水沏茶時,壺體表面被燙熱可用純棉的棉布或養壺由擦抹壺體及留在壺身上的水印,待溫度稍低,不燙手時,便可拿在手中把玩,摩挲,日積月累,壺內在靈韻、寶光便會由內而發(包漿),您可以繼續養,您可在每天喝茶時將第一開茶水澆在茶壺上,過幾天用養壺巾擦茶壺(將壺中的茶葉等倒干淨,用熱水淋一下茶壺,再將水倒掉,壺熱的時候),如此這般,直至將壺的包漿養出來。

「養壺」是茶事過程中的雅趣之舉,其目的雖在於「器」,但真正的主角仍是「人」。「養壺即養性」,壺之為物,雖無情無感,但透過泡養摩娑的過程,茶壺以其器面的日漸溫潤來回報主人對它的恩澤,亦未嘗不是一種人與器的情感互動!「養壺」之所以曰「養」,而不稱「喂壺」、「盤壺」、「淋壺」,正是因其「怡情養性」的特質也!

我們若能體會這層道理,在面對「養壺」一事時,便不會出現像以下這些光怪陸離,令人啼笑皆非的「養壺偏方」,例如有人主張將茶壺放入油鍋中油炸或以肥豬排炖煮數日,甚至將茶壺塞入肥鵝腹中蒸煮一番,較保守的則主張應常用臉、鼻摩拭壺身,好象「盤玉」—般,使其納油。凡此種種匪夷所思的怪招,無非是想用速成的方式,讓壺身顯露出潤亮的光澤,只是用這些方式所「熬」出來的壺,雖然表面油光浮動十分唬人,但泡出來的只怕不是茶湯,而是「排骨湯」或「油湯」,這種「加味茶」當然令人難以下咽。

總之,泡茶之道旨在怡情養性,所以養壺的方式亦應符合此一精神,循序漸進,切忌揠苗助長,如此養成的壺不但溫潤可親,也才符合衛生之道。

目前坊間有許多種不同的養壺方法,亦有專業的「養壺船」、「養壺刷」配合使用,甚至還有業者推出「代客養壺」的業務,為忙碌的愛壺人或「後宮佳麗三千」的收藏家提供售後服務。
以下,我們茲將較常見的養壺步驟,簡述如下﹕

一、先用沸水將壺身內外淋燙一下,如此既可淨壺去霉,亦可暖壺醒味。
二、若使用茶船,注意應將壺身略微墊高,使其圈足高過水面,以免壺身留下水線或不均勻的色澤。
三、將第一泡的溫潤泡茶湯盛置茶海中備用,待沖第二泡時再用此茶湯澆淋壺身外表,如此反復施行至全程結束。

四、由於紫砂壺身具較高的氣孔率,遇熱時,因熱脹冷縮的關系,氣孔相對擴大。此時可用棉質布巾趁機擦拭壺身,讓茶油順勢滲入壺壁細孔中,日久便可累積出光澤。

五、每泡茶沖至無味後,應將茶渣去淨,用熱水將壺內壺外涮洗一次,置於干燥通風處,並將壺蓋取下,以利風干。否則,因紫砂壺的口蓋密合度較嚴謹,任令其密封陰干,亦不衛生。
有些壺友趁壺身高熱時,以沾有茶湯的棉布茶巾上下擦拭身,由於此時器表溫度甚高,濕巾所含茶湯一拭隨即揮發,留下可使壺身潤澤的茶油,如此便可提高養壺的成效。亦有人先沖出一泡較濃的茶湯當「墨汁」,再以軟性毛筆或養壺毛刷沾此茶湯,反復均勻塗布於壺身,藉以提高其接觸茶湯的時間與頻率。

內外兼修不事二茶

養壺不只是養外表,壺身內壁亦應一並調養,方能收內外兼修之功。養壺的「內功」最重要的就是﹕一把壺只泡一種茶。因為紫砂壺具有特殊的雙氣孔結構,善於吸收茶湯,所以一把久經使用的紫砂壺,即使不加茶葉,單用沸水亦能沖出淡淡茶湯來。因此,一把「不事二茶」的茶壺沖泡出的茶湯才能保持原味的鮮度與純度,否則今天烏龍,明天普洱,後天花茶,那麼必然茶味混沌,了無個性可言。
通常開始養壺的動作後,最好避免再用洗碗精之類的化學品去清洗,以免產生異味或刷去光澤。除非您打算全面洗淨,重頭養起,否則壺身若有髒污,不妨以干布拂淨,或用軟毛筆沾茶湯清洗之。

此外,紫砂壺造型變化多端,有些如花貨、筋紋器較容易產生茶漬死角、可用軟毛牙刷勤加清理。另外、壺底較不易接觸到茶湯、壺把常含有手上的油脂,易排斥茶湯﹔還有,會「流口水」的壺嘴下沿應刻意擦拭,諸如此類小細節,皆賴壺主用心照顧。
養壺守則衛生第一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有些人為了在壺內形成「茶山」,使其看來更具古意,便將茶葉留存其中,任其陰干,但因台灣地區高溫多濕,霉菌極易孳生其間,若就衛生觀點考量,此法實不足取。更有些人泡茶後,故意將最後一泡茶湯存於壺內,直至下回使用前倒掉,認為此法可收內浸外養之效。殊不知,紫砂壺的氣孔結構既擅於吸附茶湯,自然也易於吸收霉菌。以此養出的壺,只怕日後沖茶時,亦會帶有異味,甚至有礙健康,實是得不償失。

總而言之,想要養好一把紫砂壺其實並不如想象中的那麼困難,各位紫砂新朋友們不妨參照上述的步驟及注意事項,細心地如法炮制,即可養成一把人見人愛的好壺。養好的壺擺置架上,溫潤的光澤便像是自已的心血結晶,那份成就感可不是局外人所能體會的。


screen.width*0.35)this.width=screen.width*0.40">

 
開壺
新購買的紫砂壺都會有股泥土的腥氣,開壺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祛除這種泥土氣,同時也是為了清除紫砂壺中附著在紫砂顆粒上的粉塵,幫助您的寶貝茶壺脫胎換骨。
1.將新壺打開蓋子放入一個沒有任何油污染的鍋或者容器中,容器注水量沒過茶壺,放在火上煮,待水開後將火調至中檔繼續煮10分鐘,注意在煮的過程中無須蓋壺蓋,這樣可以讓熱水充分洗滌壺的內外,將附著在紫砂顆粒上的粉塵逼出,使得壺體透氣性增強。
2.將煮過的壺從水取出,把水倒干淨待冷卻後用清水清理壺內壁,如果發現內壁有凸起不平的顆粒,可以用木砂紙小心打磨凸起部分,確保壺內壁光滑平整,但注意不要用木砂紙打磨壺唇等細致部位,以免破壞了壺的密封性。用清水多次清洗內部直到沒有泥土味道。
3.在壺中投入1/3容量的茶葉,注如開水沖泡,加蓋放置1-2天,因為紫砂壺本身具有很好的透氣性,容易吸取茶葉的香氣,因此當您開壺時就需要考慮這把茶壺以後將會用來泡什麼品種的茶葉,開壺時就可以投入什麼品種的茶葉,讓紫砂壺充分吸收茶葉的香氣,確保今後日常使用中紫砂壺不會奪取茶葉香氣,影響茶湯香氣和回味。
4.待1-2天後,將茶壺中的茶湯和茶葉清理干淨,仔細用清水清洗內外。然後用茶巾擦拭干淨壺內外的水跡,將壺蓋敞開放在您收藏的位置即可,通常壺蓋敞開時間要在48小時以上,確保紫砂壺完全干燥後就可以蓋上蓋子,如果在壺未干燥的情況下蓋上壺蓋,會把壺悶出水臭的異味。
一件漂亮的紫砂茶壺就此完成了開壺,開過的茶壺透著一種自然而悠然光澤,每把壺在開壺前後都會差異,不同泥料反應出來的差異有大小。紫砂壺的保養
(一)用完後的紫砂壺必須保持壺內干爽,勿積存濕氣。
(二)放空氣流通的地方,不宜放在悶熱處,更不可以為珍貴,用後包裹或密封。
(三)勿放近多油煙或多塵埃的地方。
(四)最好用完後把壺蓋側放,勿常將壺蓋密。
(五)壺內勿常常浸著水,應到要泡茶時才沖水。
(六)最好多備幾個好的紫砂壺,喝某一種茶葉時只用指定的一個壺,不可喝什麼茶葉都用同一個茶壺,應加識別,以免混亂。
(七)切勿用洗潔精或任何化學物劑浸洗紫砂壺,否則會把茶味洗擦掉,並使外表失去光澤。
(八)每次用完後用布吸干壺外面的水份,接著倒出壺內三分之二的茶葉,留下約三分之一,沖進沸水,兩三次,沖過的水留用,然後清理干淨。
(九)紫砂壺的養壺六原則
紫砂壺幾乎是現在喝茶人的首選,“養”好的壺亮澤光潤,現與您共享養壺六項原則及四大不宜如下:
養壺六項原則
一、徹底將壺身內外洗淨原則。無論是新壺還是舊壺,養壺之前要把壺身上的蠟、油、污、茶垢等清除干淨。
二、切忌油污接觸原則。紫砂壺最忌油污,一旦沾油必須馬上清洗,否則土胎吸收油污後會留下痕跡。
三、可用茶汁滋潤壺表原則。泡茶次數越多,壺吸收的茶汁就越多,土胎吸收到某一程度,就會透到壺表發出潤澤如玉的光芒。
四、適度擦刷原則。壺表淋到茶汁後,用軟毛小刷子輕刷即可;壺中積茶,用開水沖淨,再用清潔的茶巾稍加擦拭即可,切忌用力刷擦。
五、用畢清理晾干原則。泡茶完畢,要將茶渣清除干淨,用清水沖淨晾干,以免產生異味。
六、讓壺有休息的時間。勤泡一段時間後,茶壺需要休息,要使土胎自然徹底干燥,再次使用時才能吸收更多茶汁,壺表才可更潤澤。


 

蘭蔻的“植物美顏”系列是假貨嗎?廣州產的,可是全是英文!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