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只手操作很方便,卻不得不雙手並用才行,這就是該產品在人機工學上的不足之處;但在成本、售價及市場因素的考慮下,廠商還是推出此種產品。而對於專業用品就不同了,例如美發師每天所使用的吹風機,除草機工人所使用的修剪機就絕對不能輕視人機工程學在生理層面上的考慮。 然而,一個好的產品設計是可以涵蓋形態和人機因素的,產品的外形一樣也可以有機會作人機工程的發揮。以teage為微軟所設計的易用鼠標球而言,該鼠標是特別為兒童體驗電腦而設計的,在方案決定之前對兒童的抓握方式進行了研究,黃白兩色相間的鼠標球使兒童們在學習電腦時,增加了趣味性和功能性。該產品已經超脫了產品造型上的束縛,除讓其更好用之外,也同時賦予了產品新的意義與想象空間。 除了一般的大眾消費品之外,專為特殊族群所設計的產品在人機工程學上也有更多的考慮。如,殘疾人用的瓷器套具,此套設計是專為殘疾人做的餐具,又不讓人直接看出它們是專為殘疾人做的。故而,設計師在充分考慮了人機工程學的基礎上,特別處理手把的凹凸,使患者拿在手裡有一種心態上的平衡感,既能看到,又能摸到,但又不那麼顯眼。 再以醫療設備來說,病床、醫療椅等產品,在設汁上不只是考慮操作要符合人機工程學,在材料上也應力求人性化,增加產品的親和力,以提高產品的“eq”。 由於學科來源的多樣性和應用的廣泛性,人機工程學中采用的各種研究方法種類很多,有些是從人體測量學、工程心理學等學科中沿用下來的,有些是從其他有關學科借鑒過來的,更多的是從應用的目標出發創造出來的。其中常用於一般產品設計領域的方法有如下幾類: 1,測量方法 測量方法是人機工程學中研究人形體特征的主要方法,它包括尺度測量、動態測量、力量測量、體積測量、肌肉疲勞測量和其他生理變化的測量等幾個方面。 2.模型工作方法 這是設計師必不可少的工作方法。設計師可通過模型構思方案,規劃尺度,檢查效果,發現問題,有效地提高設計成功率。 3.調查方法 人機工程學中許多感覺和心理指標很難用測量的辦法獲得。有些即使有可能,但從設計師工作范圍來看也無此必要,因此,設計師常以調查的方法獲得這方面的信息。如每年持續對1000人的生活形態進行宏觀研究,收集分析人格特征、消費心理、使用性格、擴散角色、媒體接觸、日常用品使用、設計偏好、活動時間分配、家庭空間運用以及人口計測等,並建立起相應的資料庫。調查的結果盡管較難量化,但卻能給人以直觀的感受,有時反而更有效。 4.數據的處理方法 當設計人員測量或調查的是一個群體時,其結果就會有一定的離散度,必須運用數學方法進行分析處理,才能轉化成具有應用價值的數據庫,對設計產生指導意義。 當今的工業設計師面臨著多種活動和課題,例如:電視資訊、互動電視、通用遙控器等,與企業合作的范圍也很廣,在實施產品的人性化設計過程中,通常采用如下的設計程序: 1)建立並運用資料庫(這在前面已有論述); 2)決定研究主題; 3)觀察階段: *目標輪廓*訪識/觀察*使用模式/議題 4)發展階段: *關鍵議題*產品概念*測試與評估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人機工程師和工業設計師都必須全程參與,但在各個階段為主為輔的角色會有不同。例如:產品概念由工業設計師主導,測試則由人機工程師主導,每個步驟以劇本的形式來串連溝通。每件產品都有各自的在人機工程學上的特色,特別是消費性產品。以汽車內部設計來說,就有三個表達人機工程需求的方式:一是操控界面,如方向盤的設計;二是座椅及內裝設計,如一些大客車座椅,或者老板椅的靠背上部,都有一道鼓起來的凸包。對於大多數的中國人來說,這個凸包常常是頂在後腦勺,使得身體後靠在椅背時,不得不稍稍低頭。從設計上來說,這道凸包本來是用來墊靠頸部凹處,使人的頭頸更舒服的。問題的出現是由於這些座椅的設計和生產直接從國外引進,而生產者又沒有重新考慮中西方人在身材方面的不同,尺寸上完全照搬。結果西方人墊頸的凸包就頂住了我們的後腦勺;三是情報溝通系統,如導航系統設計及安全警報功能。 在新的世紀裡,我們以新的方式來感知世界,人們越來越多的在追求一種新的生存環境和生存空間,毫無疑義,未來的人性化設計具有更加全面立體的內涵,它將超越我們過去所局限的人與物的關系的認識,向時間、空間、生理感官和心理方向發展,同時,通過現代高科技技術如虛擬現實、互聯網絡等多種數字化的形式而擴延。ideo設計公司的數字化收音機正是基於這一觀念上的最新數字廣播概念設計,通過對使用者狀況的設計構想,研究收音機的可能外觀和操作方式。無論在造型上還是在界面設計上,都使人機交互關系達到物我兩忘的狀態。該收音機上的顯示屏幕以圖形界面來說明音頻節目的內容。設計范圍包括個人化家用收音機、個人可攜式收音機和演藝工作者的專業收音機。 中國未來的產品設計必須以創意與革新為首要條件,唯有真正好用且務實的商品才能在市場上脫穎而出,讓消費者感到貼心且實惠的產品方是企業制勝的絕佳利器。符合人機工程,人性化的設計是最實在,同時也是最前沿的潮流與趨勢,是一種人文精神的體現,是人與產品完美和諧的結合。使人性化的設計真正體現出對人的尊重和關心。 [編輯本段]圖書《人機工程學》 作者:丁玉蘭編著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5-1-1 字數:386000 頁數:260 開本:16 紙張:膠版紙 isbn:9787810134217 包裝:平裝 所屬分類:圖書>>計算機>>人工智能 定價:¥34.00 [編輯本段]內容簡介 本書為全國高等工業院校工業造型設計專業統編教材,是一部全面介紹人機工程學原理、理念、方法及其應用的教科書。主要內容包括:人機工程學概論、人體測量與數據應用、人體感知與運動特征、人的心理與行為特征、人機的信息界面設計、作業台椅與工具設計、作業崗位與空間設計、作業姿勢與動作設計、人與環境的界面設計、事故控制與安全設計、人機系統的總體設計、人機工程發展新趨勢。 本書的修訂版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部級重點教材,曾獲2002年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及2003年上海汽車工業教育基金會“十年重大成果獎”等多個獎項。在修訂版的基礎上,第三版更新和充實了許多內容,跟蹤了本學科的發展動向。本書除作為工業設計專業必修課教材外,也可作為其他相關專業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還可作為相關專業研究生、人機工程學方面的研究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書。 [編輯本段]目錄 第一章人機工程學概論 1.1人機工程學的命名及定義 1.2人機工程學的起源與發展 1.3人機工程學的研究內容與方法 1.4人機工程學體系及其應用領域 1.5人機工程學與工業設計 第二章人體測量與數據應用 2.1人體測量的基本知識 2.2人體測量中的主要統計函數 2.3常用的人體測量數據 2.4人體測量數據的應用 第三章人體感知與運動特征 3.1人在系統中的功能 3.2視覺機能及其特征 3.3聽覺機能及其特征 3.4其他感覺機能及其特征 3.5神經系統機能及其特征 3.6人的信息處理系統 3.7運動系統的機能及其特征 3.8人的運動輸出 第四章人的心理與行為特征 4.1心理現象與行為構成 4.2感覺與知覺特征 4.3注意與記憶特征 4.4想象與思維特征 4.5創造性心理特征 第五章人機的信息界面設計 5.1人機信息界面的形成 5.2視覺信息顯示設計 5.3聽覺信息顯示設計 5.4操縱裝置設計 5.5操縱與顯示相合性 第六章工作台椅與工具設計 6.1控制台設計 6.2辦公台設計 6.3工作座椅設計主要依據 6.4工作座椅設計 6.5手握式工具設計 第七章作業姿勢與動作設計 …… 第八章作業崗位與空間設計 第九章人與環境的界面設計 第十章事故分析與安全設計 第十一章人機系統總設計 第十二章人機工程發展新趨勢 ahref=".amazon/detail/product.asp?source=tushulain&prodid=zjbk091900"target="_blank".amazon/detail/product.asp?source=tushulain&prodid=zjbk091900/a 人機工程學 社會的發展、技術的進步、產品的更新、生活節奏的加快……等等一系列的社會與物質的因素,使人們在享受物質生活的同時,更加注重產品在“方便”、“舒適”、“可靠”、“價值”、“安全”和“效率”等方面的評價,也就是在產品設計中常提到的人性化設計問題。 所謂人性化產品,就是包含人機工程的產品,只要是“人”所使用的產品,都應在人機工程上加以考慮,產品的造型與人機工程無疑是結合在一起的。我們可以將它們描述為:以心理為圓心,生理為半徑,用以建立人與物(產品)之間和諧關系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潛能,綜合平衡地使用人的肌能,保護人體健康,從而提高生產率。僅從工業設計這一范疇來看,大至宇航系統、城市規劃、建築設施、自動化工廠、機械設備、交通工具,小至家具、服裝、文具以及盆、杯、碗筷之類各種生產與生活所創造的“物”,在設計和制造時都必須把“人的因素”作為一個重要的條件來考慮。若將產品類別區分為專業用品和一般用品的話,專業用品在人機工程上則會有更多的考慮,它比較偏重於生理學的層面;而一般性產品則必須兼顧心理層面的問題,需要更多的符合美學及潮流的設計,也就是應以產品人性化的需求為主。 那麼,對於一件產品是如何來評價它在人機工程學方面是否符合規范呢?以德國sturlgart設計中心為例,在評選每年優良產品時,人機工程上所設定的標准為: 1)產品與人體的尺寸、形狀及用力是否配合; 2)產品是否順手和好使用; 3)是否防止了使用人操作時意外傷害和錯用時產生的危險; 4)各操作單元是否實用;各元件在安置上能否使其意義毫無疑問的被辨認; 5)產品是否便於清洗、保養及修理。 一般情況下,在設計教育中常以上述第三項較為強調,而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則是以產品的視覺效果、商場氣氛及價值來決定購買行為的成立與否,但作為一名好的設計師應為產品長期使用的效果及舒適性負責,尤其是避免傷害與危險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