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普提寺,懇求了慶禅師剃度出家,法名慈明,1934年於南京龍潭寶華山隆昌律寺受具足戒,1937依揚州高寺來果老和尚名下參學,其間十幾年中潛心鑽研禅宗,戒行過人,某年江蘇邗江縣瓜州鎮組織眾人興修水利,慈明一次擔土八百斤,瓜州鎮為他頒贈獎旗。旗上繡有:“八百斤”之字,並另外贈送一根特制的桑樹扁擔,從此他便有了“八百斤”的綽號,1981年回到九華山,只身住東崖幽冥鐘亭,每日撞鐘念佛不止,1986年轉到九華山上禅堂禅修,嚴守戒律,常手執方便鏟。1990年10月慈明預知即將西歸,傳行腳僧大弟子德貴和尚從祁門來山,11月26日於愛徒交待後事,並留一偈:“忘我戒生靈,是如不變遷。真持亦放下,誰住歎空也”。話音剛落,含笑西歸,世壽八十六歲,其弟子按所囑裝缸保存遺體,農歷乙亥年浴佛節四月初八,開缸啟視,跏跌端坐,肉身未腐,毛發無損,須眉可見,果呈瑞相,異香撲鼻,遂供奉於九華山肉身寶殿北側地藏禅寺內。 【肉身菩薩】 佛教徒即身證得菩薩境界,具足大智慧、大悲心,稱之為“肉身菩薩”。父母所生血肉之軀,稱為“肉身”。如《楞嚴經》卷八:“是清淨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須天眼,自然觀見十方世界。”又如元·方回《雜書》詩:“自恨肉身無報答,日常飽飯夜安眠。”《壇經·行由品》:六祖慧能初在黃梅弘忍門下作雜役,見上座神秀之偈未見性,便在廊下復書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眾人見偈驚訝不已,說:“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時使他肉身菩薩!”又如明·徐渭《戲擬不往》詩:“五岳高頭誰掖我,肉身菩薩未身輕。”後民間亦稱大善人為肉身菩薩。此外,高僧圓寂後,整具遺體保存下來,或塗以金、漆,多作趺坐式,保存在墓塔或寺廟中,亦稱肉身或肉身菩薩。經上稱作全身捨利。例如:廣東南華寺保存著六祖慧能的肉身;九華山建有肉身殿,保存著新羅高僧金喬覺的肉身。又如清·陸次雲《湖壖雜記·法相寺》謂:“武林仙佛之肉身有二:一丁野鶴,一長耳和尚也。”(李明權) 樓主,吐蕃時期線刻摩崖造像首次在西藏發現看看對你有沒有幫助549 http://huai.la/shtml/z/a/2010/0401/1640.html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