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原子序數26,原子量55.847。人類最早發現和使用鐵是隕鐵;在約公元前1500年左右,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開始有煉鐵業。鐵在地殼中的含量約5%,排第四位,在金屬中僅次於鋁;因為地球球心主要由鐵組成,所以在整個地球中是豐度最高的元素。地殼中的鐵通常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含鐵的礦物有幾百種,主要的有赤鐵礦、褐鐵礦、磁鐵礦等,生物體中也含有鐵。
鐵為銀白色金屬;熔點1535°c,沸點2750°c,密度7.86克/厘米³;磁化和去磁快;有延展性,是可鍛金屬中除钴、鎳外最堅韌的。
鐵的化學性質活潑,為強還原劑,在室溫下可緩慢地從水中置換出氫;在干燥空氣中很難與氧作用,但在潮濕空氣中很易腐蝕;鐵易溶於酸,但在濃硝酸或冷的濃硫酸中會形成氧化薄膜而鈍化;鐵與氯在加熱時反應劇烈,也可與硫、磷、硅、碳直接化合。
鐵是應用得最廣的金屬。大部分制成鋼來應用,鋼是含少量碳的鐵合金的通稱;鐵也大量用來制造鑄鐵和煅鐵;純鐵可作催化劑和發電機、電動機的鐵芯;還原鐵粉可用於粉末冶金;鐵及其化合物還可制造磁鐵和顏料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