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是生活無規律的人; 8、是飲食不平衡、吸煙酗酒的人。 [編輯本段]【如何擺脫亞健康的困擾?】 §保證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營養。其中,維生素和礦物質是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素;維生素a能促進糖蛋白的合成,細胞膜表面的蛋白主要是糖蛋白,免疫球蛋白也是糖蛋白。現今都市人不願意吃豬肝,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維生素a攝入不足,呼吸道上皮細胞缺乏抵抗力,常常容易患病。 §人體不能合成維生素和礦物質,而維生素c、b族和鐵等對人體尤為重要,因此每天應適當地補充多維元素片;除此之外,微量元素鋅、硒、維生素b1、b2等多種元素都與人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有關。 §調整心理狀態並保持積極、樂觀;廣泛的興趣愛好,會使人受益無窮,不僅可以修身養性,而且能夠輔助治療一些心理疾病。善待壓力,把壓力看作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學會適度減壓,以保證健康、良好的心境。 §及時調整生活規律,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適度勞逸是健康之母,人體生物鐘正常運轉是健康保證,而生物鐘“錯點”便是亞健康的開始。 §增加戶外體育鍛煉活動,每天保證一定運動量;現代人熱衷於都市生活忙於事業,身體鍛煉的時間越來越少。加強自我運動可以提高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戒煙限酒:醫學證明,吸煙時人體血管容易發生痙攣,局部器官血液供應減少,營養素和氧氣供給減少,尤其是呼吸道黏膜得不到氧氣和養料供給,抗病能力也就隨之下降。少酒有益健康,嗜酒、醉酒、酗酒會削減人體免疫功能,必須嚴格限制。 亞健康與人的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因此,在還沒有導致疾病時注意養成良好習慣,就可以讓你離健康近一些: 常常洗手鍵盤的縫隙裡有很多髒東西;吃過的快餐余粒啊,噴過的飛沫啊,這些東西在隨時危害你的健康。在辦公室裡一定要記得常常洗手。 每三天換一次鞋經常更換鞋子可以讓自己的腳少受委屈。最好每三天換一次,既利於腳的保健,又可避免鞋子變形。 補充維生素a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的人會出現精神不振、視力模糊等電腦綜合症,這是因為身體維生素a消耗比較多,造成了營養失衡。因此,最好每天服用一粒維生素a。 多喝茶喝茶可以減少電腦輻射。泡茶最好不要選用保溫杯,用保溫杯把茶葉長時間浸泡在高溫的水中,就如同用溫水煎煮一樣,會使茶葉中的維生素全遭破壞。 香蕉促進大腦功能香蕉能幫助大腦制造一種化學成分——血清素,這種物質能刺激神經系統,對促進大腦的功能大有好處。 上班前吃水果最好早餐中一個水果可以補充大量的維生素,還可促進消化系統的消化。但是吃水果也有講究,飯前飯後最不應吃的水果是——西瓜。(轉節選自《應用寫作》雜志2006年第4期《六個好習慣拒絕亞健康》) [編輯本段]【亞健康的狀態】 1、“將軍肚”早現。30~50歲的人,大腹便便,是成熟的標志,也是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壓、冠心病的伴侶。 2、脫發、斑禿、早禿。每次洗發都有一大堆頭發脫落,這是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所致。 3、頻頻去洗手間。如果你的年齡在30~40歲之間,排洩次數超過正常人,說明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開始衰退。 4、性能力下降。中年人過早地出現腰酸腿痛,性欲減退或男子陽痿、女子過早閉經,都是身體整體衰退的第一信號。 5、記憶力減退,開始忘記熟人的名字。 6、心算能力越來越差。 7、做事經常後悔、易怒、煩躁、悲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8、注意力不集中,集中精力的能力越來越差。 9、睡覺時間越來越短,醒來也不解乏。 10、想做事時,不明原因地走神,腦子裡想東想西,精神難以集中。 11、看什麼都不順眼,煩躁,動辄發火。 12、處於敏感緊張狀態,懼怕並回避某人、某地、某物或某事。 13、為自己的生命常規被擾亂而不高興,總想恢復原狀。對已做完的事,已想明白的問題,反復思考和檢查,而自己又為這種反復而苦惱。 14、身上有某種不適或疼痛,但醫生查不出問題,而仍不放心,總想著這件事。 15、很煩惱,但不一定知道為何煩惱;做其他事常常不能分散對煩惱的注意,也就是說煩惱好像擺脫不了。 亞健康是一種臨界狀態,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雖然沒有明確的疾病,但卻出現精神活力和適應能力的下降,如果這種狀態不能得到及時的糾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包括:心理障礙、胃腸道疾病、高血壓、冠心病、癌症、性功能下降,倦怠、注意力不集中、心情煩躁、失眠、消化功能不好、食欲不振、腹脹、心慌、胸悶、便秘、腹瀉、感覺很疲憊,甚至有欲死的感覺。然而體格檢查並無器官上的問題,所以主要是功能性的問題。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除了疲勞和不適,不會有生命危險。但如果碰到高度刺激,如熬夜、發脾氣等應激狀態下,很容易出現猝死,就是“過勞死” 什麼是亞健康
傳統醫學中的“亞健康”
我們通常說患了疾病,但在古代“疾”與“病”含義不同。“疾”是指不易覺察的小病(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會發展到可見的程度,便稱為“病”。這種患疾的狀態,現代科學叫“亞健康”或“第三狀態”,在中醫學中稱“未病”。 “未病”不是無病,也不是可見的大病,按中醫觀點而論是身體已經出現了陰陽、氣血、髒腑營衛的不平衡狀態。我們的祖先早就意識到,有了疾病除積極尋找除疾之法外,還積累了許多預防疾患的措施。《黃帝內經》有日:“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兵,不亦晚乎?”由此可鮮明地看出我們的祖先已認識到對疾病應“未雨綢纓、防患未然”的重要。
現代醫學中的亞健康
亞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狀態,這是一類次等健康狀態(亞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狀態”、“中間狀態”、“游離(移)狀態”、“灰色狀態”等的稱謂。 細究之,亞健康是個大概念,包含著前後銜接的幾個階段:其中,與健康緊緊相鄰的可稱作“輕度心身失調”,它常以疲勞、失眠、胃口差、情緒不穩定等為主症,但是這些失調容易恢復,恢復了則與健康人並無不同。它約占人群的25%~28%。 這種失調若持續發展,可進入“潛臨床”狀態,此時,已呈現出發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傾向,潛伏著向某病發展的高度可能。在人群中,處於這類狀態的超過1/3,且在40歲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他們的表現比較錯綜,可為慢性疲勞或持續的心身失調,包括前述的各種症狀持續2個月以上,且常伴有慢性咽痛、反復感冒、精力不支等。也有專家將其錯綜的表現歸納為3種減退活力減退、反應能力減退和適應能力減退。從臨床檢測來看,城市裡的這類群體比較集中地表現為三高一低傾向,即存在著接近臨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 另有至少超過10%的人介於潛臨床和疾病之間的,可稱作“前臨床”狀態,指已經有了病變,但症狀還不明顯或還沒引起足夠重視,或未求診斷,或即便醫生作了檢查,一時尚未查出。嚴格地說,最後一類已不屬於亞健康,而是有病的不健康狀態,只是有待於明確診斷而已。因此,扣除這部分人群,也有不少研究者認為亞健康者約占人口的60%。 國內外的研究表明,現代社會符合健康標准者也不過占人群總數的15%左右。有趣的是,人群中已被確診為患病,屬於不健康狀態的也占15%左右。如果把健康和疾病看作是生命過程的兩端的話,那麼它就像一個兩頭尖的橄榄,中間凸出的一大塊,正是處於健康與有病兩者之間的過渡狀態---亞健康。 亞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狀態,這是一類次等健康狀態(亞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狀態”、“中間狀態”、“游離(移)狀態”、“灰色狀態”等的稱謂。 細究之,亞健康是個大概念,包含著前後銜接的幾個階段:其中,與健康緊緊相鄰的可稱作“輕度心身失調”,它常以疲勞、失眠、胃口差、情緒不穩定等為主症,但是這些失調容易恢復,恢復了則與健康人並無不同。從亞健康產生的原因我們可以看到,社會環境壓力和人的自我調節能力是與亞健康密切相關的外部和內部因素。因此,要擺脫亞健康的困擾,人們應當:
§保證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營養。其中,維生素和礦物質是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素;
§人體不能合成維生素和礦物質,而維生素c、b族和鐵等對人體尤為重要,因此每天應適當地補充多維元素片;
§調整心理狀態並保持積極、樂觀;
§及時調整生活規律,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
§增加戶外體育鍛煉活動,每天保證一定運動量;
絕大多數腦力勞動者平日裡運動少,飯量小,食物越來越精,對維生素和各種礦物質的攝取常難以滿足需要。為了盡快擺脫亞健康狀態,建議這些人群每日攝取一定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每日花費不多,如已經在市場上存在十幾年的老牌多元維生素金施爾康,每天一粒只要一塊錢,但可以有效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a、b、c、d、e、葉酸,礦物質鈣、磷、鎂、碘、鐵、鋅等等,幫助改善體質,增強抵抗力,全面鞏固健康基礎。所以主動補充營養素也是幫助您遠離亞健康的有效途徑。
1、“將軍肚”早現。30~50歲的人,大腹便便,是成熟的標志,也是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壓、冠心病的伴侶。
2、脫發、斑禿、早禿。每次洗發都有一大堆頭發脫落,這是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所致。
3、頻頻去洗手間。如果你的年齡在30~40歲之間,排洩次數超過正常人,說明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開始衰退。
4、性能力下降。中年人過早地出現腰酸腿痛,性欲減退或男子陽痿、女子過早閉經,都是身體整體衰退的第一信號。
5、記憶力減退,開始忘記熟人的名字。
6、心算能力越來越差。
7、做事經常後悔、易怒、煩躁、悲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8、注意力不集中,集中精力的能力越來越差。
9、睡覺時間越來越短,醒來也不解乏。
10、想做事時,不明原因地走神,腦子裡想東想西,精神難以集中。
11、看什麼都不順眼,煩躁,動辄發火。
12、處於敏感緊張狀態,懼怕並回避某人、某地、某物或某事。
13、為自己的生命常規被擾亂而不高興,總想恢復原狀。對已做完的事,已想明白的問題,反復思考和檢查,而自己又為這種反復而苦惱。
14、身上有某種不適或疼痛,但醫生查不出問題,而仍不放心,總想著這件事。
15、很惱煩,但不一定知道為何煩惱;做其他事常常不能分散對煩惱的注意,也就是說煩惱好像擺脫不了。
16、情緒低落、心情沉重,整天不快樂,工作、學習、娛樂、生活都提不起精神和興趣。
17、易於疲乏,或無明顯原因感到精力不足,體力不支。
18、怕與人交往,厭惡人多,在他人面前無自信心,感到緊張或不自在。
19、心情不好時就暈倒,控制不住情緒和行為,甚至突然說不出話、看不見東西、憋氣、肌肉抽搐等。
20、覺得別人都不好,別人都不理解你,都在嘲笑你或和你作對。事過之後能有所察覺,似乎自己太多事了,鑽了牛角尖。
我們可以對照以上“信號”自我檢查,具有上述兩項或兩項以下者,則為“黃燈”警告期,目前尚無需擔心,具有上述3~5項者,則為一次“紅燈”預報期,說明已經具備“過勞死”的征兆;6項以上者,為二次“紅燈”危險期,可定為“疲勞綜合征”———“過勞死”的“預備軍”。另有三種人易“過勞死”:一是有錢(有勢)的人,特別是只知道消費不知道保養的人;二是有事業心的人,特別是稱得上“工作狂”的人;三是有遺傳早亡血統又自以為身體健康的人。逐句地看完樓主的這個提問以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震撼啊!為!縱橫網絡bbs多年,自以為再也不會有任何帖子能感動我,沒想到今天看到了如此精妙盡倫的這樣一篇帖子。樓主,是你讓我深深地理解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句話。謝謝你!在看完這帖子以後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