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亞健康的症狀有哪些?正文

亞健康的症狀有哪些?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無病痛”,就是這個道理。
 
亞健康是健康與疾病的中間狀態,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均處於一種非健康的狀態。
亞健康指機體並沒有發生器質性的改變,但人卻陷入一種易疲勞、沒活力、情緒不穩定、失眠的"灰色狀態"難以自拔。亞健康狀態使人徘徊在健康與疾病的邊緣,生理功能於是處於低下的狀態,一旦時機成熟,疾病就會自己找上門來。在生理方面會表現為失眠、頭昏、乏力、困倦、疲勞、懶怠、心悸、性機能減退等等。在心理方面,則是情緒低落、精神萎靡、記憶力減退、焦慮煩躁、神經質等。甚至影響到情感方面,主要症狀有冷漠、無望、無助、孤獨、空虛、輕率等等。實際上,不少人在身體、心理、情感方面都有所表現。

醫學專家把健康稱為人體第一狀態,把身患疾病稱為人體第二狀態,亞健康是指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邊緣狀態。它的特征是自覺身體很難受,如身心疲憊、煩躁不安、失眠健忘、食欲不佳、記憶力衰退及精神不能集中等,可到醫院卻檢查不出什麼疾病。因為,髒器並沒有病變,只是神經功能上出現了異常。

 它的形成與腦疲勞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又稱為慢性疲勞綜合症或人體第三狀態。處於亞健康中的人,心情往往都顯得有些暗淡,由此,人們常喜歡把它比喻為“灰色世界”。
亞健康是現代醫學的新發現,正在成為威脅全球的“世紀病”。最近,一份調查顯示,亞健康的表現特點是好發於20-50歲人之間,尤以30-40歲經濟寬裕的白領知識女性多見。
 專家認為,產生“亞健康”狀態的根本原因,是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際關系也越來越復雜,白領階層的知識女性,工作中又時常面臨新挑戰,精神壓力更大。

 如果心理承受能力較強,及時調整心態,便可隨時化解壓力,不會“積勞成疾”。反之,長期精神壓力過大,就會妨礙大腦細胞對氧和營養的及時補充,引起內分泌紊亂,植物神經系統失調,導致腦疲勞,使身體處於亞健康。
 亞健康是人體處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過渡階段,雖然在身體、心理上都沒有疾病,經過適當休息可減輕疲勞感,但往往不能真正改善身體的健康狀態。

 如果不加以糾正,隨之即會引發多種身心疾病,還會降低人的免疫力,使人容易患上感冒和流行病;但若注重加強保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那麼就可使自己早日從亞健康中走出,重新回到健康狀態。

  

         什麼是亞健康 





 什麼是亞健康呢?哪些人容易陷入亞健康狀態呢?我們可以避免或者是有什麼方法可以甩掉亞健康呢?

 什麼是亞健康?
 醫學專家把健康稱為人體第一狀態,把身患疾病稱為人體第二狀態,亞健康是指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邊緣狀態。它的特征是自覺身體很難受,如身心疲憊、煩躁不安、失眠健忘、食欲不佳、記憶力衰退及精神不能集中等,可到醫院卻檢查不出什麼疾病。因為,髒器並沒有病變,只是神經功能上出現了異常。

 它的形成與腦疲勞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又稱為慢性疲勞綜合症或人體第三狀態。處於亞健康中的人,心情往往都顯得有些暗淡,由此,人們常喜歡把它比喻為“灰色世界”。

 哪些人易陷入亞健康狀態?
 亞健康是現代醫學的新發現,正在成為威脅全球的“世紀病”。最近,一份調查顯示,亞健康的表現特點是好發於20-50歲人之間,尤以30-40歲經濟寬裕的白領知識女性多見。
 專家認為,產生“亞健康”狀態的根本原因,是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際關系也越來越復雜,白領階層的知識女性,工作中又時常面臨新挑戰,精神壓力更大。

 如果心理承受能力較強,及時調整心態,便可隨時化解壓力,不會“積勞成疾”。反之,長期精神壓力過大,就會妨礙大腦細胞對氧和營養的及時補充,引起內分泌紊亂,植物神經系統失調,導致腦疲勞,使身體處於亞健康。
 亞健康是人體處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過渡階段,雖然在身體、心理上都沒有疾病,經過適當休息可減輕疲勞感,但往往不能真正改善身體的健康狀態。

 如果不加以糾正,隨之即會引發多種身心疾病,還會降低人的免疫力,使人容易患上感冒和流行病;但若注重加強保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那麼就可使自己早日從亞健康中走出,重新回到健康狀態。



18個健康處方
 1.身體過勞是體內乳酸增多引起,多吃西瓜、桃、李、蘋果、草莓、哈密瓜、櫻桃、草莓,等鹼性食物可抵抗疲勞。
 2.當心理承受巨大壓力時,維生素c消耗將顯著增加,應盡可能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及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3.為了回避發怒、爭執等激烈情緒,有意識地多喝牛奶、酸牛奶,或多吃一些富含鈣質的食物,鈣質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
 4.用電腦較多時,注意補充維生素a,可防眼肌疲勞、視力下降。可多吃韭菜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
 5.如果經常在外進餐,容易進食較多的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攝取卻較少。飲食上應注意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豆制品、海帶、紫菜等食物。
 6.保持科學飲食方法,不暴飲暴食,不大饑大飽,做到定時定量,決不可借煙、借酒消愁,盡量不養成嗜煙酒的習慣。
 7.出現疲勞、頭痛、失眠等不適感時,提醒身體已超負荷。應該進行調整與休息,最好的調整方法是運動。
 8.善於交新朋友,拓寬社交圈子。學會評價自我,正確對待自己的缺點和失誤。不在意別人的評價,待人對己應寬容。
 9.經常說積極的詞語,並認為“我能行”!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會使人保持健康的情緒,使腦部變得輕松。
 10.保持坦然、平和、樂觀的心態,不愉快或精神緊張時,每天抽出一段時間靜坐,調整全身髒器的活動。堅持每天快步走60分鐘,每周做出汗運動1次。
 11.長時間坐著工作時要注意飲水,定時排便,防止形成便秘;每隔1小時做一次伸拉筋骨的活動,或到樹下做深呼吸、保健操等。
 12.寒冷季節注意防寒保暖,寒冷會刺激心髒發生血液淤滯。如果已有過心慌、胸悶、惡心等症狀,那就更應注意心髒保暖。
 13.認真吃好早餐,不然易降低抵抗力,患上感冒、流感及其他呼吸道感染,還可以使一天的精神倍加,腦力充沛。早餐中既要有牛奶和谷類食物,又應安排適量的水果、蔬菜。
 14.不要忽視午睡。最好平躺在床上或沙發上,時間30-60分鐘,但不要趴在桌上,以防發生慢性頸肩病。
 15.保持足夠的睡眠,它是最好的免疫劑,養生良好的作息時間,晚11點上人體各器官處於休息的狀態,所以在11點錢一定要睡覺。感到情緒不良或身體不適時,也要趕快美美地睡一覺,會使精神倍增。
 16.女性每個生理階段都有可能發病。在醫生指導下,青春期防月經病,孕期防貧血、缺鈣及各種孕期並發症,產褥期防產後感染和憂郁症。
 17.人難免有煩惱,重要的是讓心寬松。當自己不能排遣內心壓力時,可大大方方地求助心理醫生。心理醫生的心理干預和治療,能增強心理的承受和調節力,使心態盡快恢復健康。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也決定其身體的健康與否。所以要讓自己時時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
 18.如果覺得自己有亞健康狀態的症狀,也應先到醫院體檢,排除器質性病變的可能。
 
亞健康症狀是什麼?“亞健康”就是指人的身體處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亞健康症狀是什麼?隨著醫學的發展和醫學知識的普及,“亞健康”這一名詞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所熟悉和了解。“亞健康”就是指人的身體處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但大多數人並不能真正了解其中的內涵,更不知道如何來應對亞健康狀態。天津華夏醫院健康管理專家為您介紹亞健康症狀。

  亞健康症狀一:體力下降。常感疲勞、乏力,稍活動就氣喘,四肢關節酸痛,耐力下降。
  
  亞健康症狀二:心情壓抑、情緒不穩定。精神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甚至與同事或周圍人群交往“困難”。

  亞健康症狀三:抵抗力下降,易感冒、畏寒。

  亞健康症狀四:周身不適卻查不出病:睡眠不好、食欲下降、便溏或便秘;時有頭痛、目眩、耳鳴、多汗,性功能減退或障礙,但體檢各項指標均在正常值內。

  亞健康症狀五:體重超重。
 
亞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狀態,這是一類次等健康狀態(亞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狀態”、“中間狀態”、“游移狀態”、“灰色狀態”等的稱謂。
 
亞健康狀態是要看個人有什麼情況,,對症來調理的,,你可以到免費的亞健康調的一些網站上看看

http://gale.jk2008.com

這上面介紹的還是比較全的
 
人會生病,所以就有了疾病與健康之分。健康者無病也,有病者就是不健康。健指軀體上上的健全、強盛,康指心態上的歡樂安康。病指軀體上的形態傷害和缺損。但現代社會卻出現了一種無軀體形態上病變的證據,而卻有軟弱無力,精疲力竭,食不思,飯不香,睡不寧,無精打采。說他病,無證據,說他健康,卻不符標准。這時一個新的概念出現了,這就是亞健康。
1,1,亞健康的概念;
亞健康的定義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健康是一種身體、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狀態,而不只是身體無病。根據這一定義,經過嚴格的統計學統計,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狀態)和患病者(第二狀態)不足2/3,有1/3以上的人群處在健康和患病之間的過度狀態,世界衛生組織稱其為"第三狀態",國內常常稱之為"亞健康"狀態。"第三狀態"狀態處理得當,則身體可向健康轉化;反之,則患病。因此,對亞健康狀態的研究,是下個世紀生命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何謂"亞健康"?"它是人們表現在身心情感方面的處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健康低質量狀態及其體驗。"廣州醫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董玉整教授說。據世界衛生組織一項全球性調查結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僅占5%,經醫生檢查、診斷有病的人也只占20%,75%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
1,2,亞健康的同義詞;
亞健康狀態是指無器質性病變的一些功能性改變,又稱第三狀態。因其主訴症狀多種多樣,又不固定,也被稱為"不定陳述綜合征"。它是人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過渡階段,在身體上、心理上沒有疾病,但主觀上卻有許多不適的症狀表現和心理體驗。
亞健康狀態是指無器質性病變的一些功能性改變,又稱第三狀態或"灰色狀態"。因其主訴症狀多種多樣,又不固定,也被稱為"不定陳述綜合征"。它是人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過渡階段,在身體上、心理上沒有疾病,但主觀上卻有許多不適的症狀表現和心理體驗。
"亞健康"是一個新的醫學概念。本世紀70年代末,醫學界依據疾病譜的改變,將過去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發展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197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健康概念確定為"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身體虛弱,而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完滿狀態"。80年代以來,我國醫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北京螃蟹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