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cholelitliasis)也稱膽石病,是指膽道系統,包括膽囊、肝內外膽管內發生結石的疾病。膽結石就是膽汁因為種種原因無法保持液狀,結成顆粒狀結晶﹐沉澱在膽囊及膽管而成。許多人沒有症狀﹐在健檢時才發現﹐有人則會有程度不一的右上腹疼痛﹑發燒﹑食欲不振﹑黃疸(皮膚﹑眼白﹑小便變黃)等狀況。自然人群的膽石發生率達10%,女性比男性高一倍多。70年代以前,我國膽石病以膽管膽色素結石占多數,近年隨著營養及衛生改善,膽囊膽固醇結石明顯增加。
膽結石有以下十大誘發因素:
(1)經常喜歡吃高糖、高膽固醇、高脂肪飲食。
(2)患膽道寄生蟲病者,如蛔蟲、肝吸蟲病等。
(3)女性激素增高者。
(4)肥胖及體力活動減少者。
(5)膽囊及膽道感染者。
(6)身患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腎炎、甲狀腺功能低下、溶血性疾病等。
(7)長期服降血脂藥物:如安妥明、煙酸。
(8)情緒:長期精神緊張、抑郁。
(9)遺傳。
(10)手術:如迷走神經切斷術,破壞了膽囊的排空功能;小腸遠端廣泛切除術,引起膽鹽的肝—腸循環障礙等。
膽結石的預防保健
1.維持理想體重。
2.保持運動的習慣。
3.注意飲食安全衛生、定時定量。
4.絕對禁止暴飲暴食。
5.避免長時間以坐姿從事工作。
6.避免過於疲勞。
7.不可穿著束緊胸腹的緊身衣物。
8.若有便秘症狀,須積極治療。 膽結石病又稱膽系結石病或膽石症,是膽道系統的常見病,是膽囊結石、膽管結石(又分肝內、肝外)的總稱。膽結石應以預防為主,發病後應即時治療,一般有非手術及手術治療兩類治療手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