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內放一點醬油、一點醋和辣椒油~ 個人認為這個部分可以依自己的口味,也可以放一點糖或者味精之類的。。。 最後再伴入炒好的菜,拌面。 賣相不怎麼樣,但真的非常好吃!
好吃的炒面(焖面)-制作方法-
我奶奶傳給我的,也叫焖面,很好做,也很好吃哦。
主料:面條(外面賣的那種手擀面)1斤(看你的飯量而定);扁豆(有的地方叫豆角,反正就是那種東東,大家都很明白的啦。)適量(愛吃菜的就多擱些,反正是自己吃。);豬肉適量(理由同扁豆)。
配料:蔥、姜、蒜各少許。
佐料:色拉油、鹽、雞精、醬油各適量。
做法:1、將豬肉切略粗的絲備用;
2、將扁豆去筋,用手掰成1.5~2厘米長的小段,洗淨備用;
3、蔥、姜切細絲,蒜切薄片備用;
4、將鍋中倒入略多些的色拉油,燒熱後放入備好蔥、姜、蒜爆香;緊接著,放入肉絲並倒入適量醬油,將肉絲煸炒成七分熟;
5、放入備好的扁豆略加翻炒,把面條放入(注意:是直接放進去生的面條,千萬不要把面條給煮了!),翻炒一下,主要作用是把面條和菜混合在一起。
6、接下來往鍋裡倒水,水漫到整鍋食物的三分之二處就可以了(水太多了就不好吃了,濕嗒嗒,看著就沒食欲不是?水太少了的話,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面還沒熟,下面就糊了。),撒入適量的鹽和雞精調味,蓋上鍋蓋,大火燒開;然後改小火焖著它,不時揭開看看,等豆角已經塌了秧兒,水差不多都靠干了(千萬要把水靠干,這是關鍵),面條也熟了的時候,用鍋鏟抄底兒 把面鏟起來,你會發現,下面有薄薄一層又香又脆的面鍋巴(這種東西最好吃,我最愛吃!),這時候大功告成!你可以就著蒜和醋吃,有飯又有菜
沙茶牛肉炒面
原料:牛肉、芥蘭、紅椒、油面條 調味料:沙茶醬、料酒、醬油、濕澱粉 制作過程: 1.牛肉切成片,用料酒、醬油和濕澱粉腌5分鐘。 2.芥蘭洗淨斜切成段,紅椒切成片。 3.將油面條煮熟,盛出瀝干水分。 4.炒鍋入油,下牛肉片翻炒,七成熟加入芥蘭、紅椒和沙茶醬一同翻炒,然後放入面條,翻炒後即可出鍋。 tips:沙茶醬用花生仁、白芝麻、左口魚、蝦米、椰絲、大蒜、生蔥、芥末、香菜子、辣椒等料磨碎加油、鹽熬煮而成,色澤金黃,香辣味濃。
http://www.bb2008.com/bbs/printpage.asp?boardid=15&id=32543
意大利面 材料: 意大利面75克·鹽·洋蔥1個·蒜瓣1個·番茄3個·牛豬肉混合絞肉75克·胡椒·甜椒粉·油1湯匙·番茄糊1湯匙·水75毫升·剁碎的九層塔3湯匙 做法: 1、在加鹽的水中煮意大利面,至熟,並保持咬勁。剝去洋蔥和大蒜的皮,並切成丁。清洗番茄,去除蒂梗後,切成小塊。在絞肉中加入鹽、胡椒和甜椒粉,並用叉子攪散。 2、將不沾鍋加熱,倒入油,炒洋蔥、大蒜和絞肉,之後加入番茄、番茄糊和水,徹底攪拌一番,加蓋後小火焖煮10分鐘,並偶爾翻攪一下。加入鹽、胡椒和甜椒粉調味,最後放上九層塔。 3、用篩子濾干面條的水分,放入深盤中。最後澆上絞肉醬。
法國奶油蟹肉黑麥金筍面 法國是個享受過程、講究細節的國家,所以他們制造出“romantic”一詞,所以他們不惜花4個小時去吃一頓繁瑣至11道餐序的晚餐。所以這道面條,法國人是一定要把蟹肉勞心費神地仔細掏出來,再好湯好料地煮了,多半裝回蟹殼裡,少半炒了面,這才開始一口蟹肉一口面條地細細品味。也許這就是中西餐文化的最大區別,一個在“吃”,一個在“品”。 原料:黑麥面100克,金筍面100克,黃油10ml,橄榄油20ml,螃蟹1只,洋蔥30克,蒜茸5克,胡蘿卜5片,西蘭花3朵。 調料:他利根香草、馬祖林香草、皮薩羅香草,黃油,奶油,干白,鮮蝦水(或高湯),鹽,黑胡椒粉。 做法: 1.將螃蟹煮熟後剔出蟹肉。 2.鍋熱後化開黃油,炒香洋蔥和蒜茸,放入蟹肉和3種香草,調入適量干白、奶油、蝦水(或高湯)、黑胡椒,煮約5分鐘。 3.將煮好蟹肉的2/3盛入蟹殼,其余待用。 4.鍋中水開後,下入黑麥面、金筍面煮熟,撈出瀝干。 5.另起鍋放少許橄榄油,稍熱放入熟面和另1/3蟹肉以及胡蘿卜、西蘭花,炒勻出鍋裝盤,擺上裝好的蟹殼。 特點:奶香味濃,口感豐富。 廚師提示:炒面是為了出香,也是為了融入蟹肉和熟菜的味道,橄榄油稍熱即可入鍋,1~1.5分鐘即可盛出。如需存放,可先將面煮至八分熟,撈出瀝干了用橄榄油拌勻放冰箱裡,隨吃隨炒。
韓國烏雞麗參面
就在韓國的大麥茶突然間大行其道時,就在野蠻女友塗滿男友一臉面條時,我們略知道,除了燒烤,這還是個盛產麥子、以面為主的國家。烏雞麗參面在韓國家常到如同中國傳統的雞湯面。用的面條也是手擀的,樣似我國北方的手擀細面。不同的是,我們在面下藏只雞腿,而韓國人則添了根盛產的高麗參。有了烏雞湯和高麗參的出現,單單營養這一項已讓人忍不住對它的口舌之欲了。 原料:面條200克,烏雞半只,烏雞湯200ml,高麗參1根,油菜心2根。調料:鹽、小蔥、雞油、醬油。 做法: 1.烏雞熬湯,熟烏雞去骨將雞肉切絲或撕絲待用。 2.開水下鍋將面條煮熟,撈出盛碗。 3.鍋中倒入烏雞湯,放入雞肉絲、高麗參、油菜心,加少許醬油煮開後倒在面條上, 4.最後點綴上小香蔥即成。 特點:營養豐富,老少皆宜。 廚師提示:韓國人吃參不像我們中國人奉為“大補”之品而重在喝湯,他們把參當胡蘿卜一樣的新鮮蔬菜,不論做什麼菜品,最後一定是要把高麗參吃掉的。所以不宜早放,煮熟即可的口味才最為可口。韓國人熬烏雞是為了用其湯,通常只放蔥、姜、蒜來逼出雞的原始純鮮,這對取湯煮面來說是適宜的。如果是要品肉的話,建議撒上一把枸杞,添上幾朵干制的香菇。
意大利培根番茄蝴蝶面
意面已然成為意大利的標志,就像中國的瓷器。毫不誇張地說,這是個以面為生的國度,僅面就有563種之多,再加上花樣繁多的醬汁的不同搭配,居然能組合出1000多種意大利面料理。簡直讓人難以置信。意大利面千奇百怪,圓的、扁的、長的、方的、螺旋的、波浪的、貝殼的……嘗過這道在意大利再普通不過的培根番茄蝴蝶面後,真是不能不讓人羨慕意大利人的幸福,再也沒有比意大利人更能體驗面條的健康、自然味道的了。 原料:意式蝴蝶面200克,培根片50克,西紅柿2個,番茄醬20克,洋蔥20克,培根油100ml,橄榄油20ml,蒜茸5克,帕爾馬森芝士,紅、黃、綠柿子椒絲20克,木魚花1片。調料:干白,鹽,黑胡椒粉,高湯。 做法: 1.西紅柿洗淨切丁,洋蔥切碎。 2.開水將意面煮熟後撈出瀝干。 3.用培根油炒香蒜茸、洋蔥碎,放入西紅柿丁、番茄醬炒5分鐘,倒入高湯和干白葡萄酒,煮10分鐘後放鹽、黑胡椒粉調好味。 4.另起鍋熱後,用橄榄油翻炒涼干的意面和培根,再倒入紅、黃、綠辣椒絲和烹好的番茄汁,翻炒片刻出鍋擺盤,裝飾上木魚花即可。 特點:酸甜適口,開胃解暑。 廚師提示:意大利人習慣將早餐烤培根烤出的油積存下來,因為培根油很香,很適合給菜品添味。也可將培根片用熱鍋(不放油)煎出油來。很多人做意面時習慣最後澆上番茄汁,其實入鍋翻炒一下入味更勻,一分鐘足矣。
美國什錦海鮮水果面 面條和土豆是美國人的主食,幾乎天天出現在他們的餐桌上。其實世界各地的面條在出現之初有很多相似之處,都用面粉和鹽,不同的是,我們加水和成,美國人用蛋液來增強面的韌性而極少用水。後來,他們又加進玉米粉和橄榄油,形成了西方最具代表性的雞蛋面條。直到今天,講究一點的美國家庭依然喜歡自己動手擀制雞蛋面,現做現吃,而一個基本的配方更是人人皆知:一杯面粉(240ml)+1個雞蛋+1/4茶匙鹽(1.25ml)。 原料:寬面200克,鮮蝦2只,海虹2只,扇貝3只,魚肉20克,橄榄油30ml,洋蔥20克,蒜茸20克,菠蘿20克,草莓20克,生菜20克。調料:美式海鮮調味,黑胡椒,意大利醋。 做法: 1.蝦、扇貝、海虹、魚肉洗淨處理干淨後,用美式海鮮調味腌制10分鐘。 2.鍋熱後,用橄榄油炒香洋蔥、蒜茸,倒入腌好的海鮮,中小火炒熟。 3.鍋中鹽水燒開後,放入寬面煮熟,撈出瀝干。 4.菠蘿、草莓洗淨切塊、生菜洗淨,一同放入面條中攪拌均勻,再將炒好的海鮮放入拌勻,澆上意大利醋即成。 特點:典型的美式面式,色彩豐富,口感多層,是夏季家庭晚宴和朋友聚會的理想菜肴。 廚師提示:寬面本身無味,所以要用鹽水煮,而且,之前放鹽比之後放鹽入味要勻。炒海鮮時要注意中火偏小,因為美式海鮮調味裡有甜紅椒粉,遇大火會變黑變苦,而小火又會讓海鮮脫水發干。
中國四川擔擔面 擔擔面是成都的著名小吃,但誰也說不清它誕自何時,某年某月就有了挑著扁擔沿街叫賣的小販,主顧吆喝一聲停挑子現做現賣,手擀的粗圓面條煮熟了,撈起來舀上一勺炒好的豬肉末。除了那香氣,只記得他們的扁擔了,因而得名“擔擔面”。擔擔面和酸辣粉堪稱川面姊妹花,但很多嘴饞的人做得好酸辣粉卻做不好擔擔面,除了需要四川特產的芽菜外,技巧就在豬肉末的炒制和配味上了。 原料:面條200克,豬肉餡400克,芽菜100克,大蔥末25克,姜末10克,蒜茸10克,辣椒面1.5克,芝麻醬10克,油菜心1棵,香菜少許。 調料:老抽,生抽,料酒,米醋,高湯,花椒面,豬油,香油。 做法: 1.鍋熱後,倒入豬肉餡炒散待用。 2.用豬油將蔥、姜、蒜爆香,再放入辣椒面、芽菜、肉末煸炒,加料酒、老抽、生抽、米醋,點少許高湯,出鍋時放入芝麻醬、花椒面炒勻。 3.開水下鍋將面條煮熟,撈入碗中。油菜心焯熟待用。 4.往碗中面條裡倒入適量高湯,加入炒好的醬料和焯熟的油菜心,撒上香菜即可。 特點:鹵汁酥香,鹹鮮微辣,香氣撲鼻,地方風味濃郁。 廚師提示:肉餡一定要炒干,呈一粒一粒狀態才能出來香味,牽扯不清就是沒炒干,但注意也不能炒糊。很多人認為生抽拌涼菜,老抽炒熱菜。其實不然,生抽和老抽都是用黃豆制成,區別在於後者添加了焦糖,准確地說,生抽調味,老抽調色,並不防礙兩者都用,在於菜品的需要和你手頭的把握。
越南檸檬咖喱虹鳟魚面 “三香一露”最能概括越南美食——竹香、椰香、檸檬香和魚露。值得一書的是魚露,越南經典名吃蔗蝦、春卷、魚露大蝦都是魚露的傑作。越南、泰國一帶,家家餐館都有自己的土制魚露。他們做魚露有點像我國南方做“腌魚”,只是我們取的是魚倒了汁,人家要的是汁而非魚。他們將魚抹上鹽,放木桶裡腌制,過段時間便有汁流出,即為魚露。打開桶底的水龍頭放出魚露重又倒入桶中繼續腌制,越是如此反復,得來的魚露越是純正無腥。 原料:蛋面200克,黃咖喱粉10克,辣椒面10克,檸檬汁20ml,藍姜碎30克(南方特產,也可用姜代替),高湯100ml,紅鳟魚100克。 調料:魚露10ml,蝦醬10克,青檸葉5片,檸檬1塊,紅椒絲,香菜。 做法: 1.涼油將咖喱粉小火炒香,倒入高湯、辣椒面、藍姜、檸檬汁、魚露、蝦醬,小火煮30分鐘。 2.開水下鍋將蛋面煮熟,再放入煮好的湯中,煮開後裝盤(留約1/3咖喱湯晾涼待用),撒入青檸葉絲。 3.將紅鳟魚洗淨切段放入晾涼的咖喱湯中浸泡片刻,用少許油將其煎熟後放面旁,再配以檸檬塊和香菜即成。 特點:香辣甘甜,清新爽口,不油膩。 廚師提示:咖喱易糊,所以炒咖喱得使冷鍋涼油,也就是鍋不燒,倒入冷油後,無需加熱就放入咖喱,再開小火翻炒。魚露雖然好吃,但鹹且有腥味,所以不宜多放。蝦醬可謂“東南亞的臭豆腐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