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草蛉的身體結構特征正文

草蛉的身體結構特征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1.草蛉(chrysopaperla)昆蟲綱,脈翅目,草蛉科。體細長,長約10毫米,綠色。復眼有金色閃光。翅闊,透明,極美麗。常飛翔於草木間,在樹葉上或其它平滑的光潔表面產卵。卵黃色,有絲狀長柄,稱“優昙華”。幼蟲紡錘狀,在樹葉間捕食蚜蟲,故稱“蚜獅”。近年來(1970s),用人工飼養大量繁殖,以防治棉鈴蟲、蚜蟲等農業害蟲,已獲得成功。
多種脈翅目(neuroptera)昆蟲的通稱,特征是有著似花邊的復雜網狀翅脈。最常見的草蛉是草蛉科(chrysopidae)的綠草蛉和褐蛉科(hemerobiidae)的褐草蛉。綠草蛉,有時又稱金眼草蛉,體細長,淡綠色。觸角長絲狀,眼金色或銅色。前後翅形相似,有網狀脈。世界性分布。飛行於草叢和灌木附近。能發出一種臭味以資保護。雌蟲分泌許多長絲,卵產於每絲的頂部,以防止掠奪成性的幼蟲吃尚未孵化的卵。有「蚜獅」之稱的幼蟲,它們有像吸管的口器和發達的足。草蛉捕捉蚜蟲等軟體昆蟲並吸食其液體,幼蟲連續取食兩周後,在葉背面織一珠形的絲繭以化蛹,在成蟲破蛹而出前有將近兩周的蛹期。成蟲長約1?1.5公分(0.4?0.6吋)。草蛉
褐草蛉為褐蛉科昆蟲,形似綠草蛉,但較小,褐色,翅上常有褐色小點,產卵時不分泌長絲。有些草蛉幼蟲以背上的鉤和鬃毛附著許多殘屑(包括被它所食的昆蟲的殘體)偽裝起來,以便侵襲捕食對象,又可免受天敵的侵犯。
脈翅目的昆蟲常將蛇蛉(蛇蛉目〔raphidiodea〕)、魚蛉和泥蛉(廣翅目〔megaloptera〕)等包含在內。
2.長翅蟋(又稱草黃蛉)的又名,屬直翅目蟋蟀科的小針蟋蟀,其外觀很象縮小了的金蛉子。因它生長在草叢之中,故得名草蛉;又因其體色黃褐,因而又被稱作草黃蛉。此蟲體長為5~6毫米,屬小型鳴蟲,其觸須也較短,僅6~7毫米。微微上翹的2條尾須明顯分開,如八字形。體表帶花斑,體色為深暗褐色,泛陶土色,其體形較同類鳴蟲粗壯,寬短,前胸略長方形,其頭部大小適中,上面有數條直紋,2條腿比較強壯有力,較能蹦跳。
 

閱讀短文《立雞蛋》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