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羊毛皮如何軟化 綿羊毛皮的軟化工藝過程
http://china.toocle.com 2008年09月16日10:49生意社 生意社09月16日訊 1、將原料皮浸水、脫脂,削去殘肉洗淨以後,進以預酸,控制浸酸條件:h2so42g/l,時間2-3小時,溫度36-38℃,液比6-8。浸酸後液體ph應穩定在2.5-3.5之間(加鹼調ph),然後加適量的酸性蛋白酶,控制軟化時間、ph值。
2、毛皮軟化後即進行鞣制,鞣制浴組成如下:cr2o30.6g/l,nacl50g/l,h2so45g/l(總酸),明礬10g/l,溫度38-40℃,液比6-8,鞣制時間16-20小時,收縮溫度75℃以上。
投皮後連續轉動30分鐘,以後每小時轉動15-20分鐘,8小時後加鹼調整ph3.8-4.0,9小時後測收縮溫度,達到要求即可出皮。 應該是性欲。 神話中的獨角獸 除了龍和鳳凰之外,會同時出現在東西方神話傳說中的神奇生物恐怕就是獨角獸了。然而,它在東西方神話中的形象並不相同。 西方的unicorn alicornmonocorn unicorn英語中獨角獸之名unicorn來自於拉丁文unicornu,uni表示“獨一,唯一”的,cornu表示“角”。它渾身雪白,前半身像馬,後半身像鹿,長有一條獅子的尾巴。雄性獨角獸還長有山羊一樣的胡子。
阿拉伯的karkadann 阿拉伯的獨角獸叫karkadann,有著灰暗的毛皮,長著螺旋形的長角。它的角能迷惑蠍子,用來喝水還能解毒。如果吃了獨角獸的肉還能避邪驅魔。
日本的ikkakujuu i表示“獨”,kaku是“角”,juu是“獸”。它是充滿了正義感的神獸,會將目光緊盯到罪犯身上,並用長角刺穿他的心。這顯然是源自中國的獬豸。
中國的麒麟
麒麟(雄獸為麒,雌獸為麟)簡稱麟,羊頭,鹿身,馬足,狼蹄,牛尾,聳一只或一對肉角,體色五彩。明代夏原吉在《麒麟賦》中描繪道:“豐骨神異,靈毛瑩潔。霞明龍首,雲擁鳳臆。星眸眩兮昆耀,龜文燦兮煜熠。牛尾拂兮生風,麇身動兮散雪。蹴馬蹄兮香塵接腕,聳肉角兮玉山貫額。” 它尊貴——“毛蟲之長”、“毛類之俊”、“四靈之首”。 它文雅——“含仁懷義,音中律呂,步中規矩”。 它高尚——“擇土而踐”,“不履生蟲,不折生草”。 麒麟一向被視為瑞獸,古人常以玉麒麟作為隨身佩戴的飾品,帝王也常以金玉麒麟賞賜予臣下,漢代還有專門賞賜臣屬的金幣“麟趾金”。《禮記·禮運》中說:“麟體信厚,鳳知治亂,龜兆吉凶,龍能變化。”因此“麟子鳳雛”、“麟角虎翅”才會被喻為穎異俊秀、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同為瑞獸,麒麟卻比龍鳳更為罕見。一來它只在明王當政時才出現,“王者至,仁則出”;二來一般的凡夫俗子還見不著它。《抱樸子》中曾提到唯有“睹財色而心不戰,聞俗言而志不沮”的人才能看到麒麟。因此才會有將珍貴而罕見的人與物稱為“鳳毛麟角”的說法。
當然,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長有一只角的神獸不僅僅麒麟一種而已。 獬豸:夏居水澤冬臥松林,生性耿直明辨是非的獨角神羊。傳說堯曾帶著它巡游天下解決糾紛。在中國古代的法律文化中,獬豸一向被視為公平正義的象征。它明辨善惡忠奸,發現奸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當人們發生沖突或糾紛的時候,獨角獸能用角指向無理的一方,甚至會將罪該處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這就是古代所謂的“羊判”。據說楚王曾獲此獸,因其形創獬豸冠,後來成為執法官員的頂戴。清代御史及按察使官服前後的補子皆繡獬豸圖案。 天鹿辟邪:《漢書·西域傳》中有“烏弋有桃拔。”孟康注:“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長尾,一角者或為天鹿,兩角或為辟邪。”天鹿也寫作天祿。
---------------------------
當最後的雄鷹飛越過最後一座崩塌的山巒 當最後的雄獅咆哮在最後一汪蒙塵的清泉 他們滿心疑慮看著林中暗影流連 注視著那最後的獨角獸 盡管她垂老又疲倦 ——1982年迪斯尼動畫《最後的獨角獸》的主題曲
歷史中的獨角獸 從神話時代到近代一直都有關於獨角獸的見證,可以說獨角獸存在的時間簡直跟人類的文明史一樣長。 早在亞述王國(公元前2700-公元前600)的壁畫上已經出現了獨角獸。這種幻獸身形纖巧,長有雙翼。而公元前三世紀的希羅多德(公元前485-公元前425)恐怕是第一個將西方獨角獸述以文字記錄的人,在他的記述中提到在利比亞西邊生活有長角的驢。 公元前四世紀的希臘歷史學家及醫師塞西亞斯(ctesias)到過波斯旅行,在那裡聽商人說到印度的“野驢”。它的個頭跟馬一樣大,有白色的身體、紅色的頭部,長著藍色的眼睛,前額長有角。角的底部雪白,中部漆黑,尖端鮮紅。據說這種角能夠淨化毒物。塞西亞斯認為獨角獸的行動極為迅捷,個性羁骜不馴,而且幾乎無法捕捉。 羅馬歷史學家老普林尼(23-79)曾將獨角獸描述為一種馬身鹿頭象足豬尾的生物,會發出牛鳴般的聲音,前額上長有一只兩腕尺長的黑角。後人認為他描述的其實是犀牛。 聖經中也提到過獨角獸。在《創世紀》中,亞當為世上每樣事物都起了名字,獨角獸是第一只被他命名的生物。在亞當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園後,獨角獸也跟他們一起離開了,並成為純淨與貞節的象征。聖經還解釋了為什麼十幾個世紀以來人們都再沒有看到過獨角獸。在大洪水時期,諾亞邀請獨角獸上方舟,但它拒絕了邀請,於是便從此消失了。而在烏克蘭的民間傳說中,對自己力量頗具信心的獨角獸沒有上船,而是跟在方舟後游泳前行。它游了四十個日夜都不曾疲累,跟著方舟飛行的鳥兒們卻累了。鳥兒們停落在它的角上休息,獨角獸不堪重負,墜入波濤之中,再也沒有浮起來。但是在猶太人民間故事裡,獨角獸接受邀請上了方舟,卻因為提出苛刻的要求而被諾亞趕下了船。 亞裡士多德曾提及兩種長有一只角的動物:“僅有幾種動物長有堅蹄和獨角:印度野驢和羚羊。” 而來自羅馬古城的艾連(aelian)則又將獨角獸源起自非洲轉回亞洲。他認為喜馬拉雅以北,在西藏和鞑靼以北的某個地方是獨角獸的故鄉。“南亞次大陸人跡罕至的內陸山地裡漫山遍野都是野生獸類。綿羊、狗、山羊和牛在人類的住地已被馴化,但在那裡,它們全都自由自在地生活著。……歷史學家以及印度的有識之士,尤其是婆羅門人都聲稱那裡有著無數的獸類。其中就有獨角獸,他們稱之為cartazonon,說它跟成年的馬匹一樣大小,有長鬃毛和略帶紅色的黃色皮毛,腳程極快。它的腳跟象腳一樣沒有關節,尾巴則長得跟野豬的一樣。它的眉骨間刺出一只黑色的角,有天然的螺旋,尖端十分銳利。……它還有最為粗砺刺耳的嗓子。其他獸類接近它時,它不為所動,但它卻一定會與同族相爭。不僅雄性獨角獸之間會相互爭斗,它們還會與異性相斗,至死方休。它們本身力量強大,尖角更是銳不可擋。這種生物經常四處游走,獨自流浪。在繁殖季節,雄性對待雌性的態度要溫和些,它們會一同進食,待上一段時間。但在繁殖季過後,雌性懷孕時,彼此之間的關系又回復緊張,各奔東西繼續孤身獨旅。據說幼獸會被進貢,用於節慶斗賽以展示其力量。但從未有成獸曾被俘獲。” 羅馬皇帝朱利亞凱撒曾聽屬下報告在德國西南部的森林中發現了獨角獸。亞歷山大大帝時期的一個商人康斯默斯(cosmas indicopleustes)曾在印度旅行,在他的作品中也描述了獨角獸的形象。不過,他並未親眼目睹這種幻獸,而僅是在埃塞俄比亞王宮的黃銅器上看到過相關的圖案。他寫道:“這樣剛烈的野獸根本無法活捉。它的力量全在於它的角。當它發現自己被追蹤,而且有被俘的危險時,就會奔往懸崖,縱身躍下。所有的沖擊力都由它的角承受,於是它又可以安然無恙地逃走了。”在現代,麝牛和盤羊仍用這種方法來逃跑。 但這些記述與裡奧·約布斯·路多法斯(leojobus ludolphus)所說的埃塞俄比亞獨角獸又不相同。前者說:“獨角獸出現在埃塞俄比亞的高地。它就像一匹兩歲大的灰色小馬,不同的是它長了山羊的頭,前額中間有一只三英尺長的角。這只角如同象牙般光滑潔白,黃色的條紋從尖端一直伸展至底部。……它的角就如同解毒劑。據說在它將角伸入水中淨化水之後,其他的動物才會喝水。它的行動非常迅速,既不能捕獲也無法獵殺。但它跟鹿一樣會換角,獵人常在沙漠中找到被棄的舊角。但這可能是編造的。”約面斯還談道:“也有一種叫arucharis的獨角獸類,它凶猛又強健,在林中生活。” 路易斯·維托馬奈斯(lewes vertomannus)也曾提到過獨角獸。他游歷過許多地方,包括聖喬治屠龍的遺址,也經歷了許多的冒險。“麥加聖殿中的獨角獸是在別的地方所見不到的。聖殿外的林園或附屬地有兩只獨角獸,希臘人稱之為monocerotae的。” 直至1713年,俄國聖彼得堡附近的獵人還宣稱曾獵到獨角獸。 在中國,和麒麟有關的傳說也不少。相傳孔子將生未生之時,有麒麟吐玉書於山東曲阜阙裡人家,孔子的母親顏征在明白這是祥瑞的征兆,就將一條系玺印的繡繩綁在麒麟的角上。不久後,孔子就降生了。傳統吉祥圖案《麟吐玉書》和“麒麟送子”的說法由此而來。然而,在定公24年,鉏商在大澤獵得一只麒麟,拿來給孔子看,孔母征在給麒麟綁的那條絲繩還在它的角上。孔子抱著麒麟解下絲繩,淚濕衣襟,認為瑞獸受傷,亂世將現,於是停止了《春秋》的編撰(因為孔子絕筆於“西狩獲麟”,因此《春秋》也被稱為《麟經》、《麟史》)。次年,孔子殁。 西漢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春,漢武帝出游,回長安後頒了一道诏書,稱自己往年登西隴高原曾喜獲白麟,又在渥窪水邊見到了天馬,在泰山見到了黃金,可以根據這三件祥瑞之事,造一批麟足模樣的金幣。這批金幣就是“麟趾金”。 鄭和在1414年曾將瑞獸麒麟獻予天子,但據後來對明代留下的相關圖文研究,卻證明那是長頸鹿。
知名的見證 創世時——亞當——伊甸園 5000年前——伏羲——中國 公元前2697年——黃帝——御花園 公元前551年及479年——孔子——魯國 公元前4世紀——ctesias——印度 公元前3世紀——亞歷山大大帝——亞洲 公元前1世紀——朱利亞凱撒——德國 公元前95年——漢武帝——西隴高原 12世紀中葉——祭司王約翰——亞洲 13世紀前期——成吉思汗——印度 --------------------------------------
當冬日的第一陣吹息將鮮花凍成霜雪 當一輪蒼白的孤月在北方緩緩升起 仿佛一切都將消散,空留世界獨自哀泣 在遠方卻傳來她的笑音 那只最後的獨角獸—— “我還在呀。我還在這裡。” ——1982年迪斯尼動畫《最後的獨角獸》的主題曲
藝術中的獨角獸 十四世紀晚期,蘇格蘭的理查三世將獨角獸作為皇家紋章的一部分。1603年,伊麗莎白一世去世後,蘇格蘭王詹姆斯六世成為英格王詹姆斯一世。他為自己設計的皇家紋章既包括了象征英格蘭的傳統圖案獅子,也包括有代表了蘇格蘭的獨角獸。 獨角獸只在處女前失卻自己的野性,這倒使它變成了某種程度上的一種“證物”。西洋畫中的清純少女身旁通常都會有一只溫馴的獨角獸。巴黎的克朗尼博物館中藏有完成於1511年的“女子與獨角獸”的系列織錦,獨角獸和獅子溫順地依偎在圖中女子的左右。 《聖經》裡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動物們聚集到一個池塘周圍。但它們都沒有喝水,因為池塘的水被下了毒,直到獨角獸打敗了大象後出現,它把角浸入池水中,水就又變的純淨甜美了。這個故事的宗教寓意是指基督能解除苦難消滅世界上不合情理之事,獨角獸在基督教會中常用以比作基督。因此在好些大教堂的拼花玻璃[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