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易經裡青錢是什麼錢正文

易經裡青錢是什麼錢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易經裡青錢是什麼錢
 
青錢質地為銅、鉛、錫合金。新版《辭源》說明:“以紅銅五成,白鉛四成一分半,黑鉛六分半,錫二分四者配鑄者,謂之青錢
 
男,2000年正月初七的20點30分出生。

起運:命主於出生後7年7個月2天4小時開始起運
交運:命主於公歷2007年9月14日0時交運
白臘金命

傷官劫財日主正官
男命:庚戊己甲空:辰
辰寅亥戌

戊劫財甲正官壬正財辛食神
乙七殺丙正印甲正官丁枭神
癸偏財戊劫財戊劫財
旺衰:衰死胎養


神煞:
[年干]國印貴人太極貴人天廚貴人金輿
流霞太極貴人
文昌貴人
[年支]驿馬亡神
元辰
[日干]太極貴人國印貴人太極貴人
[日支]空亡亡神


十神:比肩傷官食神正財偏財

大運: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7歲17歲27歲37歲47歲

八字簡析:
1.己土在年柱.時柱有強根,日主不弱。
2.命局中官星有月建旺根,也不弱。
3.八字缺火,固定的可以不計,無妨大局。隨著歲運的更替,隨時變更。
4.本八字是標准的正官格。
5.用神:官星  喜神:財星

八字簡批:
這個孩子的將來會有一官半職。為人正派,心性投機,善理財,頭腦機靈。

這個孩子對於父母來說不太好,理應給他認一個干爸爸。

有關八字會導致危險的某種信息,本人沒有看出來。請你莫信別人瞎忽悠!

至於“安太歲”,不“安”也罷。沒那個必要!

再見中國古代歷法中,以六十年為天體星球運行的周期,稱為「甲子」。依道教的說法,在這六十年中,每一年都會由不同的「太歲星君」值班,並負責掌管此年中人間的福禍災劫,所以各地的善男信女每年年初都會到寺廟祭拜當年的太歲星君。
在擇吉術的所有神煞中,太歲的地位最尊、力量最大,祂「率領諸神,統正方位,總成歲功」。年、月、日、時、方位、或吉或凶,大多依據太歲所處方位,以及眾神煞與太歲的相互關系而定。
安太歲是一種流傳已久的民間信仰。主要是為了安穩心神。唯有神情穩定自在,才能啟發勝妙的靈智,淨除諸貪惡習,達到真正的消災解厄,所以心情愈自在自如的人,愈無所貪求,愈能喜心布施,濟助於人,廣造一切種種善德,自然會增長無上的福樂。

傳統安太歲的方法
安太歲分為兩種:一種是「壓歲」,另一種是「拜歲」。壓歲是指今年行壞運,依照傳統做法,將自己的生辰八字寫在金紙上,然後放在太歲神相下或香爐下,稱為壓歲,在一年後必須去還歲;另外,將生辰八字用49個銅板壓著,也稱壓歲。如果是為了求好運而安太歲的,稱為「拜歲」,是將自己的八字寫好,拜太歲求平安好運,然後再將金紙燒掉。太歲爺在一般廟中都有設位,也可以安放家中神佛處,或與灶神一齊,設位貼相一般在正月初九天公生或正月中為之,用清茶、素果,敬奉大吉。謝歲則是在同年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早晨,用花果、清茶拜謝太歲星君,則萬事大吉。

安奉2006年太歲 
俗語雲:太歲當頭坐,無災恐有禍;太歲現身來,無疾恐破財。
凡是出生年份為狗或龍的信士,均應安奉2006年太歲。
太歲為當年巡值的神祗,每年一換,六十年一個大循環。每一年的太歲都有其名字,2006丙戌年,太歲姓名:向般。

太歲於人禍福吉凶大矣,《神樞經》雲:“太歲者,人君之象,率領諸神,統正方位,斡運時序,總成歲功”。太歲於人可禍可福,故亦有人為求橫財而修太歲者,但若犯太歲者多有風險。犯太歲有兩種含義,其一為坐太歲(即屬狗之人也),其二為沖太歲(即屬龍之人也)。此兩者均須在自己家中清潔處、或灶君神位旁,或廳堂神位左側張貼太歲符以禳之。這樣你來年就會安穩心神、正心誠意而達勝妙意境。使您能夠以您的心念與願力達成您的願望。

2006年哪些人應該安太歲符呢?
2006年丙戌,凡是生肖屬狗與龍的人都應該安奉太歲符
屬狗與龍的具體年份如下:
屬狗的年份有:1934 1946 1958 1970 1982 1994 
屬龍的年份有:1928 1940 1952 1964 1976 1988 2000
凡屬於上面所列年份出生的人均可安太歲。

安太歲符良辰吉日擇定
安奉太歲符最好是於正月安奉,太歲符是根據每個人的生辰八字特定敕制的,因此具體時辰需結合命理八字而定。因此凡家中有屬狗或屬龍的信士盡早與唐吉攸老師聯系安奉太歲符。這樣您可盡早得到太歲的佑護,使您的身心健康,財運亨通。唐吉攸老師根據您八字的喜用神及諸天吉星匯臨的日辰,為您選擇安奉的最佳時辰。在太歲符中您的姓名與生辰八字書於其內。這樣就可避免您因犯太歲而給您帶來諸多不安,使您神定氣足,在2006年丙戌年中,勇猛精進、事業有成、學習進步、身康體健,吉星高照!安奉前准備好香、紙錢(神佛用的紙錢)、燭、清茶(酒)、四種水果等。燃香後,心中默念:弟子×××,今年××歲,家住在×××,因生辰沖犯太歲,特請太歲星君向般坐鎮本宅,並請六甲神將及六丁天兵賜福招財,庇祐阖家平安。恭敬的拜三次,然後,插在香爐上。

農歷的七月十九日為值年太歲聖誕,須備上述供品再祭拜之。

謝太歲神的儀式,應在農歷十二月廿四日送灶君之日舉行,用清茶與四果拜謝太歲神一年來的庇佑,然後將太歲符撕下,一並合金紙焚燒送返天庭,來年若有家人再沖犯太歲,必須另行安奉太歲符。



<br/><br/><fontcolor=#0556a3>參考文獻:</font>人體工程學安太歲的信仰與習俗的由來世界諸民族都各有其宗教文化,在其神話與儀式中,嘗試解注人類兩大基本問題:生存和秩序。在亞洲地區,中華民族基於特有的地理、人文環境,也自然形成其豐富而複雜的宗教文化,民間社會長久傳承的神話與儀式,期望以此解決生存和秩序的危機,重新獲得宇宙萬物的安定與安全,這就是常民文化中的宗教意識。太歲信仰就是此類宗教意識的反映,表現國人試圖採用趨避、沖犯的觀念,解說時間與空間發生衝突時,如何經由適當而有效的方式,在宗教行為的使用中,重新調整出和諧安定的秩序。確定民俗與道教巧妙結合後,著重現世幸福的宗教觀。

中國人的宇宙論
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基於仰觀俯察而形成素樸的宇宙觀,就是將空間方位化、秩序化,將時間條理化、整齊化,因而星辰運行的躔度與時間循環的次序、與人類的生命就成為柤互感應的關係,即中國人的有機體宇宙論。從殷商的甲骨片上,既已出現天干、地支的符號,顯示當時即有成套的干支秩序,至於使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的記年法,也在先秦時期出現,從甲子到癸亥,干支循環相配,六十年為一周,俗稱六十甲子,然後又以六十年為一循環,周而復始,其用無窮,在西曆未傳入中國前,這是頗為方便的計年法(也計月、計日)。所以國人都按照其本人出生時在六十甲子的干支年計算,稱為本命年、本命元辰,也就是道教吸收民間本有的本命說,而有本命星、本命年、本命日的理論,且將這一理論結合於神統譜中,成為星君信仰。

遇強則摧,有犯宜避
 關於六十甲子的計年法,習慣上又以歲陰(即十二地支)為重,剛好與十二生肖配合,學者根據近年出土的文物參證古文獻,推定在中、外文化的交流中,早在秦、漢即有取用十二種動物作為肖屬的習慣,與地支搭配,形成十二年一循環的屬相:子為鼠、丑為牛、寅為虎、卯為兔、辰為龍、巳為蛇、午為馬、未為羊、申為猴、酉為雞、戌為狗、亥為豬。所以六十甲子中剛好有五組。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之後,自成十二年一輪的次序。類此地支、生肖的配合,從木星所在的辰宿,就形成每人出生的本命年,與太歲行值有關的觀念。國人基於星命思想,既認定出生時與太歲所在的辰宿有感應的關係,因此就根據沖犯原則,而有對年、年沖;對沖的說法。所謂對年、年沖就是正對著自己所屬的生肖年,如肖鼠者逢鼠年、肖牛者逢牛年之類,為年沖值年太歲。對沖則相隔六年,根據子午、丑未相對的情況,而有鼠 馬、牛 羊等的對沖觀念。國人的思惟習慣中避免沖犯,遇強則摧,有犯宜避,所以一旦本命年沖犯了太歲,不管是年沖或對沖,即是不吉,命運較不順,較易發生凶災,所以民間俗諺有「太歲當頭座,無喜必有禍」的說法。這是民間通書或廟宇的理解,而根據專業的道士如基隆廣遠壇李松溪(道迅)道長的見解,更詳細地據月令起時,算出更細的沖犯月、日及時辰等,據以解除命中帶厄的情況。

在國人的宗教意識中,固然具有命定的天意決定論的傾向,但也有使用人的智慧、信念等加以轉變、化解的方法,因而形成民俗信仰、儀式等宗教行為。有關太歲的信仰應早在漢代社會中既已普遍流傳,清代學者趙翼在《陔餘叢考》中考證太歲大將軍,就認為「漢書王莽,號其將軍曰歲宿。則以太歲為大將軍,蓋起於新莽矣。」(卷三四)東晉初葛洪《抱樸子》也提及諾畢太陰將軍的名稱。類此歲宿與大將軍的名號,顯示在前道教時期即已出現太歲神格化的現象。根據《道藏》所收的古道經,諸如《女青鬼律》(力字號)之類,都對各類鬼煞、凶神注明名諱,並能知曉「天下鬼神姓名、衣服綵色、長短」等,因而達到「知鬼神之名皆吉,鬼神不干」的咒術效果。其中凡有六十甲子日的直(值)煞逆鬼六十人的名諱,也有六甲神逆惡主煞神君的名諱,這是原始社會的名字巫術,在巫術定律中,凡知道鬼神的名字,即可解除鬼神的干犯,因而獲致家居、旅行時的安全。從現存的《山海經》,以及後來道教所搜集的《百鬼錄》等,從巫術到法術,都傳承這一種解除法。

六朝時期已有太歲神
有關太歲神的姓名、衣服綵色及長短等,在道教形成的六朝時期是否也像六十甲子日被記錄於道書中,目前書闕有間、文獻不足徵,仍有待繼續翻檢。但可信已有太歲神,據杜佑《通典》記載,北魏道武帝(三八六~四0九在位)時,已立神歲十二專祀。也就是十二個太歲神,因為太歲(木星)行經一週天十二年,據其所運行的纏次用以紀年,本就是朝廷天文官的職司,在天象的信仰中,以有將軍名諱的歲神十二作為專祀,用以祈求平安,正是崇道帝王祭祀精神。只是從道教造像史考察,南北朝尚處於萌芽階段,除了已知的元始等天尊的雕像外,無法確知太歲大將軍是否已有雕像?唐朝諸帝崇道者多,惟太歲之祀似不載於祀典。宋朝則朝野有祭祀太廟的習慣,歐陽修《集古錄》載李康碑雲:歲在亥,大將軍在酉。趙翼引周密說「以為即張晏所謂歲後二辰為太陰者也。」可信確有太歲大將軍的說法流傳於民間。比較正式的官方祀太歲,元朝就有祭拜的記載,馬端臨《文獻通考》載:元每有作祭太歲、月將、日值於太史院。鹹宗至元三十一年即位,五月祭太歲於司天台。到明朝開國,洪武二年議建太歲壇壝。據《春明夢餘錄》載,洪武七年甲寅,令仲春秋上旬擇日祭太歲。而崇道的明世宗在嘉靖八年,令以每歲孟春及歲暮,特祀太歲、月將之神,與享太廟同日。十一年別建太歲壇。由此可知對於太歲的崇祀,已漸成朝廷的祀典。

白雲觀的元辰殿
在民俗與道教的宗教活動中,也是另有一番盛況。《水曹清暇錄》載:正月初八日,俗傳諸星下界,京城內外,庵觀寺院僧道,多攬檀越施主年庚,陳列祭品,為壇而禳,冀得香儀。在北京最有名的就是白雲觀的元辰殿。據考此殿建於金章宗明昌元年(一一九0),原名瑞聖殿,是章宗為奉祀太後本命元辰而建的;清代重修,改名元辰殿。民間習稱六十甲子殿,也稱為星宿殿、順星殿。殿中供奉三目四首八臂的斗姥元君-為北斗眾星之母,傳說是龍漢年間周御王之妃,名紫光夫人,生九子;初生二子為天皇大帝,紫微大帝,後生七子為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七星。斗姥

[1] [2] 下一页

臉色是否會變成青灰色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