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發布了紅色預警信號,是多年未見的強對流天氣,導致了廣州、深圳、珠海各大機場和華東方向的空中航路天氣標准不能滿足飛機最低運行許可,被迫實行嚴重的流量控制。" 這裡說的最低標准是多少呢? 借用一下: 飛機越重(越大)起飛時所需使用的跑道越長。例如說,波音747─400型飛機全載重時的起飛重量是87萬2千磅,起飛時4具引擎全推力前進,大約30秒到50秒之間飛機就會離地,而這幾十秒的時間中她所使用的跑道長度大約是1萬呎,一般國際機場的跑道長度都在1萬2千呎左右(中正機場的兩條跑道分別為1萬2千呎和1萬9千9百呎)。同樣地,當這大傢伙要落地的時候也需要較長的跑道來消耗發動機的能量,在滾行中慢慢煞車減速然後滑行!
只是飛機起飛、落地時所能使用的「有效跑道」是飛機鼻子前方的跑道,也就是「起跑點」和「機輪觸地點」的前方跑道,如果這「點」離跑道尾太近,那麼飛機將沒有足夠的跑道幫她「助跑」和「滾行減速」,萬一不幸飛機衝出了跑道,就會一鼻子栽進草地裏,就是所謂「飛機吃草」。而無論該機場的跑道有多長,對這架「弄錯點」的飛機而言都不具意義!所以駕駛員模擬機訓練課程,總安排在幾處重要航點機場情境中練習「起飛」、「降落」,就是訓練拿捏各種跑道「重要兩點」的起、降位置。
所以「跑道」是在飛機起飛與降落時提供飛機做加、減速運動的「必須道路」。
不過「跑道」也不是一般道路規格就可以擔當如此「重任」。試想:80多萬磅的飛機落在跑道上,瞬間得承受很大的重量,雖然整架飛機的重量是分散在幾組起落架和機輪上,但是總的重量還是由跑道承接。因此,當航空公司要開闢新航線之際,在所有準備工作中,新航點的「機場跑道長度」、「跑道強度」都必須先知道,這樣駕駛員才能準備功課。
相對地,如果某機場的跑道長度有限,那麼航空公司就得選擇適合機場跑道長度的機種來飛航。像華信航空以福克50機種飛行台北、台中間,因為台中水湳機場的跑道長度為4800呎,福克50所使用的是渦輪螺旋槳引擎(turbopropengine),推力和載重量不如為渦輪噴射引擎(turbofanengine)的波音737-800,所以不需要使用太長的跑道就能起飛、降落。
國際機場標準跑道是60公尺寬(松山機場中正機場),長度大概三千五到四千公尺就可以起降滿載重的b747-400客貨機;較小的機場跑道寬是45/30(有可能更窄)公尺,長度就很難說了,蘭嶼機場1400公尺,小港機場3150公尺.中正國際機場及小港國際機場的跑道當然是符合長寬標準的.其實這些數據只要公佈,讓要來操作的航空公司與飛機知道就好了.
依照icao(國際民航組織)與faa(美國聯邦航空總署)將機場跑道 依長度劃分不同級數標準 1.a級:大於等於2100公尺 2.b級:1500到2100公尺(不含2100公尺) 3.c級:900到1500公尺(不含1500公尺) 4.d級:750到900公尺(不含900公尺) 5.e級:600公尺到750公尺(不含750公尺)
與跑道平行之"單向"坡度 a級跑道坡度不可超過百分之1.5 b級跑道坡度不可超過百分之1.75 與跑道垂直的坡度 ab兩級可允許在百分之2.5之內 飛機降落時需要的跑道長度 比飛機起飛時所要的距離要短 那是因為起飛升空時 飛機滿載重 飛行中 飛機油料消耗大半 機身重量減輕 降落時衝力減小 滑行煞車距離比起飛時全載重所需之跑道距離 自然縮短 正常國際機場的跑道長度是8000呎到12000呎 以便應付b-747的起降需要 以飛機重量來說b-747 起飛至少需要2490公尺 降落至少需要1640公尺
跑道的寬度 a級與b級均為45公尺 cde為45公尺以下不等
跑道從降落方向算起 頭3000呎是跑道燈是琥珀色 其次的2000呎跑道燈是紅白相間色 最後1000呎的跑道燈是紅色 飛機起飛時若在紅燈區飛機尚未離地 或降落後在紅燈區速度仍高 便會有危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