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單也稱“埋單”,買單和埋單都是結帳的意思,但最早不是這樣的。“埋單”一詞由來已久,源於廣東話。因為廣州的飲食業,以前有先食後結賬的傳統做法。粵語“埋單”與“買單”中的“埋”與“買”兩字,音近義遠,這兩個詞的意思也是大相徑庭。粵語的“埋”字,有多個含義,其中之一,有聚合、結算之意,如“埋口”(傷口愈合)、“埋份”(參與一份)、“埋堆”(志趣相投者常相聚一起)等等。從前做生意者年終結算,叫“埋年”;至茶樓酒肆,食畢開單結賬,便是“埋單”。而“買單”一詞源起早年廣州開埠穗港異地間商業票據往來,本地付款,異地取貨,當下的付錢“買”到的其實是一紙提單。可見“埋單”“買單”兩者是有根本區別的。近年來,南風北漸,一些粵語詞匯成了各地民眾習語,作為外地人,辨音會意,“埋單”諧音而成“買單”,倒也直觀簡捷。這個問題算是地區間商業、文化交流中的趣事一樁吧。當然,有些不了解廣州話的字義和廣州的民俗文化,把“埋單”誤作“買單”,也是不足為奇的。其實,“買單”和“埋單”表示的意思是相同的,常用的意思是“付賬”,由此,又引申出“承擔責任、付出代價”的意思。既然如此,就有必要兩者取一,以免混亂。到底取誰捨誰?不妨先分析一下兩者的詞義。“單”,單據,收付款項或貨物的憑據,如收據、發票、發貨單、收支傳票等。“買”,音mǎi,指“拿錢換東西”,跟“賣”相對,“買單”就是付款換得購物的單據憑證。“埋”一音mái,常用義有“蓋住、藏、低下”,如“掩埋、埋伏、埋頭”等;一音mán,“埋怨”指“責怪”。無論“埋”讀什麼音,“埋單”都說不通。在餐館吃飯,叫服務員“埋單”,難道是叫他把“單據”藏起來?可見,用“買單”表示“付賬”,並引申出“承擔責任、付出代價”的意思,都是順理成章的,而用“埋單”表示“付賬”讓人莫名其妙,用它表示“承擔責任、付出代價”則更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因此,應當取“買單”而捨“埋單”。(本段文字正是對“埋單”的誤解,在廣東餐館點菜單是一式幾聯的,吃完後叫一聲“埋單”,服務員就把交給前台以及留在飯桌上的點菜單合在一塊,謂之“埋”,粵語即“聚合、合並”之意,因此後來“埋單”便引申為結賬。“買單”純粹是不懂廣東話的人一種誤聽誤解,不可能吃完以後把點菜單“買”回去的。)
沒區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