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麻將起源於什麼時候?正文

麻將起源於什麼時候?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麻將,也稱之為“麻雀”或“雀牌”,是正宗的國粹。打麻將是我國國粹中最普及的一種文娛活動,它是由明末盛行的馬吊牌、紙牌發展、演變而來的。而馬吊牌、紙牌等娛樂游戲,又都與我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娛樂游戲——“博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甚至是“血緣”關系。現在流行的棋、牌等博弈戲娛,無不是在博戲的基礎上發展、派生、演變而來的。
古博戲始於何時,准確年代很難說清。據《史記》和其他有關文字的記載,博戲的產生至少在殷纣王之前。
我國最早的博戲叫“六博”,有六支箸和12個棋子,箸是一種長形的竹制品,相當於今天打麻將牌時所用的骰子。
據《顏氏家訓·雜藝》所載,可知博戲又分大博、小博。大博的行棋之法已不可考。小博的玩法在《古博經》裡有比較詳細的記載。
其方法是:兩人相對坐,棋盤為12道,兩頭當中為水。把長方形的黑白各六個棋子放在棋盤上。又用魚兩枚,置於水中。比賽雙方輪流擲瓊(即骰子),根據擲采的大小,借以決定棋子前進的步數。棋子到達終點,將棋子豎起來,成為骁棋(或稱枭棋)。成為骁的棋,便可入水“牽魚”獲籌。獲六籌為勝。未成骁的棋,就稱為散棋。骁棋可以攻擊對方的棋子,也可以放棄行走的機會而不動,散棋卻不可。
麻將的轉變:
漢魏以後,博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博戲中的棋子脫離瓊而獨立行棋,向象棋方向發展,成為一種游戲。而博戲的瓊變為五木,即五個木制的骰子,也獨立成為一種博戲用具,稱為樗蒲。以擲點分勝負。相傳這又為曹植所造的骰子當時用玉制成,後改用骨制。變五木為兩骰,立方體,其六面刻點,點數從一到六。所以當時又叫“雙六”。
 

我的臉型比較長,適合什麼樣的發型?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