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盡相同。所以在實際投喂操作時,要密切注意魚的攝食狀態、殘餌量,隨時調整投喂量。
(2)每次投喂,可將總投喂量的60%先在全池撒投一遍,剩下40%根據魚的攝食狀態再進行補充撒投。
(3)多寶魚耐高水溫的能力比較弱,而且個體越大,耐高水溫的能力越弱。因此,在高溫期間,從維持魚的體力出發,要按日投喂量的1/5~1/2,每天投喂1次或隔天投喂1次,並添加復合維生素。7~9月份屬高水溫期,一定要減少投喂量,以便養殖魚能維持較高的體力和保證存活。水溫下降到15℃以下時,方可投喂含脂肪稍高的飼料。
多寶魚-病害防治
多寶魚 1、觀察檢測
肉眼定時觀察養殖魚的攝食、游動和生長發育情況,及時發現病魚及死魚,撈出病魚、死魚進行解剖分析、顯微鏡觀察,分析原因,記錄在案。對病魚、死魚做焚埋處理。
2、防治原則
應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采取控光、調溫、水質處理、使用安全消毒劑、增加流水量等綜合措施進行防治。
3、藥物使用
在整個養殖過程中嚴禁使用農業部第193號公告中所列的藥物。
養殖多寶魚的生長與成活率:
多寶魚的生長速度和養殖效果與苗種質量、飼養水溫、飼養密度、換水率、飼養方式、所用飼料和投喂方法等都關系密切,任何一項均不可忽視。在水溫低於7℃或高於22℃時,多寶魚生長會減慢或不生長。在水溫10~22℃范圍內,隨水溫的升高,生長速度加快。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飼養密度越大,生長越慢;換水率越高,生長速度越快;飼料的營養平衡,轉化率高,利於生長;適溫周期長,相對生長快。在良好的飼養條件下,體重達到100克以前,多寶魚體長增長較慢,但日增重率較快;體重達到100克以後,體重的增長速度明顯加快。養殖2年內的多寶魚平均日體重增長速度為4.82克/天,最高可達18克/天,其中第一年的日平均增長速度約為2.23克/天,第二年的日平均增長速度可達6.84克/天。以1997年山東省蓬萊市某魚類養殖試驗場的養殖為例,養殖250天的多寶魚平均體重達500克左右;養殖390天左右,體重達1000克左右;養殖520天,體重達2000克左右;養殖600天,體重達2500克。多寶魚同期苗的生長速度差異也很大,養殖613天的成魚最大個體可達4300克,而最小個體僅550克。1998年引進苗,養殖247天,平均體重達693克,最大個體820克,最小個體才300克。由此可見,多寶魚養殖第一年的體重增長可達1000克左右,第二年、第三年生長速度明顯加快,體重增長可以超過1000克/年。這同時說明:選好苗種、優化養殖條件,使用優質飼料,預防疾病發生,對養好多寶魚、提高養殖效率和效益至關重要。
多寶魚-親魚培育
多寶魚基地 (一)環境和設施條件
養殖場應選擇在遠離污染源,通訊、交通方便,電力充足,具有淡水的地方。水質清澈,符合國家漁業二級水質標准(可咨詢當地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親魚培育設施包括控溫、控光、充氣、進排水和水處理等設施設備。親魚培育池可采用木槽(內襯橡膠內壁)、玻璃鋼水槽和水泥池。池形有方形、長方形、圓形和八角型等幾種。容積10~100立方米不等,通用型容積為20~60立方米,池深0.6~1.2米。進水口依切線或對角線方向設於池子頂部,中央排水口設於池子中央,池水環流過後通過中央排水柱排出池外。池外的排水柱由內、外套管組成,可與中央排水柱相匹配自由調節池內水位和流速。
(二)親魚的質量要求
多寶魚親魚有兩種來源,一是從野生群體中挑選;二是從養殖群體中挑選。中國不是多寶魚的原產地,所以主要依賴於第二種途徑獲得親魚。多寶魚親魚在一般繁殖條件下,只有50%左右的雌魚在生產季節排卵,其它雌魚或者不產卵,或者產卵遲後,且卵子的質量變化較大,所以苗種繁育場應保有充足的親魚數量,通常>100尾為宜。多寶魚為雌雄異體,缺乏第二性征。雌雄親體的區別主要通過周期性的發育過程而逐步顯現出來。雌性個體較大,產卵前身體的肥滿度增大,性腺隆起明顯;雄性個體相對較小,成熟期身體的肥滿度一般,性腺部位不突出。親魚應體形完整、色澤正常、健康無傷、活動力強、集群性好、攝食積極、年齡與規格適宜。雌魚要求3齡以上,體重3千克以上,體長40厘米以上;雄魚2齡以上,體重2千克以上,體長30~35厘米。入池親魚的雌雄比例為1︰1或1︰1.5。親魚允許使用到6齡。親魚采用低溫保溫泡沫箱運輸,溫度在10℃左右,1~2尾/箱。當年繁殖季節運輸的親魚,一般應為下一個繁殖季節使用。
(三)親魚培育
親魚培育的環境條件應符合下列要求:
水質清澈透明,符合國家漁業水質二級標准(可咨詢當地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光照度60~600lux,池頂及周圍遮光,以利於全人工光周期控制;水溫8~15℃,鹽度28~35;ph7.8~8.2;溶解氧>7mg/l;氨氮<0.1mg/l;流水的水交換量至少為2~6個全量;親魚培育車間要求保持環境安靜,禁止噪音和人員活動干擾。親魚培育密度應小於5kg/m2,一般為1~1.5尾/m2。親魚培育飼料有軟顆粒飼料、干顆粒飼料、經消毒的優質鮮雜魚等。軟顆粒飼料主要成分為粉狀配合飼料、優質鮮雜魚等經冷凍貯存備用。飼料顆粒應大小適口。顆粒飼料的日投飼量為魚體重的1~2%,鮮飼料的日投喂量為3~5%,每日投喂1~2次。建議最好完全選用親魚專用干顆粒飼料喂養親魚,以防病源生物的入侵。
多寶魚在大西洋沿岸自然產卵為春季,但在人工養殖條件下,馴化的親魚通過控溫、控光,則可實現全年產卵。親魚培育車間應設置全人工光、溫控制條件,照明燈可安裝在親魚水槽的蓋板下面,也可以安裝在有遮光幕的親魚池上方離水面1~1.2m,光照時間由每天8小時逐漸增至每天16小時,水溫由8℃逐步增至14℃。如此經過連續2個月的調控,即可使親魚分期、分批成熟。
多寶魚 (四)人工繁殖
1、親魚成熟度的檢測
在人工繁殖條件下,多寶魚雄性成熟較早,腹部不突出;雌性成熟較晚但腹部隆起會隨性腺的發育而不斷膨大。達性成熟的親魚無明顯的副性征和生殖行為。多寶魚雌魚可通過卵巢在腹面突出的程度判斷成熟度。0階段:不突出;1階段:卵巢後小葉輕微突出;2階段:卵巢後小葉明顯突出,而前小葉輕微突出;3階段:卵巢前後小葉都明顯突出。當雌魚發育到第3個階段時,可用手輕擠卵巢,可見有成熟卵流出。多寶魚雄魚性腺不明顯,擠壓力度大於雌魚,可見有精液流出。
2、人工授精
多寶魚為分批產卵魚類,每一產卵季節可多次產卵。多寶魚卵子成熟後,先進入生殖腔,即可采用人工授精方法進行擠卵受精。多寶魚每尾雌魚都有規則的排卵間隔,但個體的排卵周期有所不同:短的60(±4)小時,長的113(±2)小時,大多數在80~90小時之間。在12~14℃時,必需在排卵後10小時之內擠卵,才能保證卵子最大成活,這一時限受水溫影響。人工授精時,先擦干魚體和器皿,防止水及排洩物混入。然後按1×105粒卵加入1~5ml精液,快速攪拌均勻使精卵充分接觸,再加入少量經沉澱沙濾的海水,使精液、卵子、水的體積比約為0.5︰100︰100,繼續攪拌1分鐘,然後靜置5分鐘,再加入海水,靜置10~15分鐘,待吸水膨脹後,清水沖洗1~2次,放入2000ml量筒中,加海水使上浮卵和沉澱卵分離。記錄上浮卵數,上浮卵經消毒後放入孵化器中孵化。多寶魚卵子的卵徑是卵子活力的一個重要指標。當卵徑在0.9~1.1mm時,受精率較高,而卵徑為1.1~1.2mm受精率中等或較低,卵徑0.9mm以下的受精率最差。優質的受精卵透明、渾圓,卵周隙小。受精後的第1、2次分裂,清晰對稱。如需運輸多寶魚受精卵,裝箱密度因運輸距離長短而定,一般為3000~150000粒/l。運輸過程中充氧袋內需保持低溫狀態。
(五)孵化
多寶魚受精卵在海水中呈浮性,故采用常規浮性卵孵化方法。孵化容器普遍使用的有小型玻璃水槽(25~130l)和大型玻璃鋼水槽(1~10m3)或水泥池(10~20m3)。孵化槽(或池)中可安置一個或多個孵化網箱,孵化網箱一般為80cm×60cm×60cm左右,使之呈漂浮狀態,孵化網箱上口露出水面約10cm左右。為保持孵化池中有充足的氧氣,孵化池中的水體應保持循環流動,同時可用若干充氣石充氣,使孵化池內溶解氧的水平保持在6mg/l以上,同時在每個孵化箱中央安置氣石1個,以保持水流,使受精卵在水體中呈均勻分布狀態。孵化池每天水的循環量應保持在2~3個量程,每天統計沉卵量的多少及時吸出沉卵。孵化時應滿足以下條件:水質應符合符合國家漁業水質二級標准(可咨詢當地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避免直射陽光,光照度100~1000lux,以500lux為佳;水溫10~16℃,以12~15℃最好,鹽度:28~35;ph7.8~8.2;溶解氧>6mg/l;氨氮<0.1mg/l。受精卵按30~60萬粒/m3的密度,放入0.5~1m3的孵化網箱中孵化。在12~14℃條件下,受精卵可在一周以內孵化。布池有兩種方式:一種將發眼卵收集、沖洗、計數後直接布池;另一種,將破膜後的初孵仔魚用光滑器皿小心移入飼育槽中,調整水量和氣量,以保證溶氧充足,同時清除死苗,保持清潔衛生,進入苗種培育程序。
多寶魚 (六)苗種培育環境條件
育苗場址應選擇在遠離污染源,通訊、交通方便,電力充足,具有淡水的地方。地理位置應臨近自然海水,潮流暢通,臨岸海水較深,不易受大潮侵襲,場地開闊,灘地平坦。礁灘、沙灘和泥沙灘均為理想之處。水源地水質應符合國家漁業水質二級標准(可咨詢當地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廠區附近海面無污染,不含泥,含沙量少,水質清澈。海水井水質優良,重金屬含量不超標,無任何沉澱物和污物,水質透明、清澈,鹽度在20以上。
(七)育苗設施
應包括苗種培育室、生物餌料培養室、充氣設施、控溫設施、水處理設施包括(紫外線消毒設備)以及進排水設施設備等。育苗池分為前期培育池、後期培育池、中間培育池等幾種。
前期培育池:圓形或方形水泥池,面積10~20m2,深0.8~1.0m。
後期培育池:面積20~40m2,水深1~1.5m,有獨立的進、排水口;池底向排水孔以一定的坡度傾斜,以利於排水。
中間培育池:圓形或方形水泥池,面積30~50m2,池深0.8~1.0m,,要求水循環和排污功能良好。
(八)生物餌料培育
多寶魚苗種培育使用的生物餌料主要有海水小球藻、輪蟲和鹵蟲。海水小球藻為擬球藻。在生產上多采用一次性培養法。主要根據多寶魚苗種生產流程和仔稚魚需要、投喂的時間和數量來決定培養的批次和規模。輪蟲為褶皺臂尾輪蟲。輪蟲的培養一般采取一次性培養法和連續培養法,或兩種方法結合在一起進行培養。經過培養的輪蟲必需進行營養強化,營養強化的目的主要是增加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強化的途徑有兩種。一是用富含epa/dha的海洋微藻,如三角褐指藻、等鞭金藻、小球藻、微綠球藻等投喂輪蟲。其中以小球藻、微綠球藻最為普遍;二是用富含epa/dha的人工強化劑,如烏賊魚油、魚油等產品。投喂魚苗前6~12小時,進行強化培養。鹵蟲采用鹵蟲孵化器進行孵化,幼體經分離後進行營養強化,再采收投喂多寶魚仔稚魚。鹵蟲的強化,參照輪蟲的強化方法。
多寶魚 (九)仔稚魚培育
1、環境要求
多寶魚雖然為廣鹽性魚類,但苗種培育的鹽度以30~40為宜;水溫13~18℃,早期仔魚培育期,水溫應與孵化水溫一致,第2天開始緩緩升溫,10天後升到16~18℃,並穩定在18℃;光照強度500~2000lux,光線應均勻、柔和;ph7.8~8.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