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溶解氧6mg/l以上。
2、培育密度
培育密度應根據水溫、溶解氧、氨氮等指標而定。一般情況下,初孵仔魚密度1×104~2×104尾/m2。仔魚體重至0.1g/尾,培育密度2000~3000尾/m2,換水量5~6個循環/日;仔魚體重至0.5g/尾,培育密度1500~2000尾/m2,換水量6~8個循環/日;變態伏底稚魚(體重2g/尾)1000~2000尾/m2,換水量8~10個循環/日。
3、培育期的管理
孵化仔魚1~5天內可采用靜水培育方式,日換水量可由1/5增至全部換水,日換水次數可由每天1次逐步增至每天兩次;從第6天開始建立流水培育程序,水交換量隨仔魚的生長和密度的增大而逐步增加,可漸增至3~4個循環/日;仔魚體重至0.1g/尾,換水量5~6個循環/日;仔魚體重至0.5g/尾,換水量6~8個循環/日;變態伏底稚魚(體重2g/尾),換水量8~10個循環/日。育苗容器中良好的充氣條件有助於增進魚苗食欲、加速生長、抑制細菌增殖和提高育苗成活率。培育水池用6~8個氣石進行微充氣,5~10天仔魚最佳充其量為每小時30l/m3,以後隨著魚苗的生長逐漸增加充氣量,直至每小時60l/m3。采用專用的清底工具(丁字形吸污器)清底,一般每天清底1~2次。
多寶魚 4、飼料投喂
苗種培育飼料系列主要有小球藻、輪蟲、鹵蟲等生物性飼料和顆粒配合飼料。
小球藻:在苗種培育早期,從進水管以微流速加入,使水體中小球藻的濃度保持在8~10萬個/ml水體,一方面用於保持水色,另一方面提高輪蟲活力。苗種培育期間使用的小球藻應新鮮無污染。
輪蟲:輪蟲作為開口飼料。從孵化後第3天投喂,連續投喂15~20天;每日投喂2~4次,輪蟲每次投喂使水體達到5~10個/ml,苗種培育期間使用的輪蟲應沖洗干淨,無病原。
鹵蟲:從第9~10天開始投喂鹵蟲無節幼體,連續投喂20天左右;每日投喂2~4次,鹵蟲每次由開始的0.1~0.2個/ml,逐步增加至1~2個/ml。苗種培育期間使用的鹵蟲應與鹵蟲殼完全分離。
配合飼料:第12~15天開始投喂顆粒配合飼料直至育苗結束。投喂配合飼料,多寶魚苗種25天前顆粒飼料粒徑250~400mm,0.1~0.15g體重的仔稚魚顆粒飼料粒徑微400~600mm,0.5g體重顆粒飼料粒徑微800mm左右。隨著魚體的生長,配合飼料粒徑逐漸增加。配合飼料日投飼量為魚體重的5~15%。飼料顆粒大小適口,投喂及時,宜少投勤投。
多寶魚 5、分苗
隨著育苗的生長應定期進行分苗。孵化後15~20天進行首次分苗,第30~35天可以進行第二次分苗,第60天進行第三次分苗。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苗可從密度上加以稀疏,第三次則需按大、中、小三個等級進行分揀,分類培育。
(十)中間培育
孵化後60~70天苗種可達3cm,此時絕大多數苗種已完成變態,逐漸轉入底棲生活。為提高養殖苗種質量,需轉入中間培育階段。至5cm以上才可作為商品苗種提供養殖所用。放苗前用漂白液浸泡、消毒苗池,沖洗干淨後,加入過濾海水備用。全長3~5cm的苗種,放苗密度為1000~2000尾/m2。培育期間飼料要求營養均衡,可使用優質的配合飼料,也可采用自制的軟顆粒飼料。投喂早期每日投喂8~10次,隨魚體長大,漸減至3~4次。為防止殘餌的污染,每次投餌後必須放淨池水,排除沉澱的殘餌和糞便,清除油膜,換水量為每天8~10個循環。一般情況下,從初孵仔魚到商品苗階段的育苗成活率為10~20%,較高可達到30%左右。
出池:多寶魚苗種通常采取排水集苗出池,操作中應避免苗種出池損傷,苗種出池應進行質量和規格檢測。
運輸:苗種的運輸方式有箱式或桶式容器充氣運輸、活水船運輸,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運輸用水水溫、鹽度可根據養成水環境要求提前進行調節。苗種運輸應停食1天以上。 您好我來回答你吧,據我所知新鮮的多寶魚基本都是會褐色的,養殖的多寶魚顏色還要淺一些曬干的是有點發白了。新鮮的多寶魚作熟後顏色要深一些是深褐色的。這是我的經驗只談了,希望可以幫到你, “多寶”之名,是英名turbot的音譯,又寓意吉祥,深受好尋意頭的粵港人喜愛.其學名大菱鲆,為硬骨魚綱鲽形目鲆科菱鲆屬海洋底棲魚類.體扁平、外形呈菱形而又近似圓形,兩眼位於頭部左側.有眼側(背面)體色較深,呈棕褐色,又稱沙色,並且可隨環境和生理情況變化而出現深淺的改變.有眼側看似無鱗,實際上被有少量角質鱗片,用手觸摸略有粗糙感.無眼側(腹面)光滑無鱗,呈白色.口大,吻短,口裂前上位,斜裂較大.上下颌較發達,對稱.上颌骨較短,下颌骨稍長,並向前伸.頭長為颌長的兩倍.左右側均具發達的颌齒,細而彎曲;無犬齒,犁骨具齒.背鳍、臀鳍和尾鳍均發達,並有軟鳍膜相連.體長與體高之比為1:0.9.生長速度快,個體較大,據<大不列顛百科全書>載,一自然群體中最大個體的長超過1米,體重54千克;一般個體長0.4-0.5米,重5-6千克.本種為分批產卵魚類,產卵量與雌魚個體大小密切相關,平均每千克體重可產卵100萬粒
左口魚,是比目魚科的魚,人稱「比目魚」,又叫「左蝶魚」。
左口魚常以身體的左面,貼臥沙底或潛伏沙中僅露出頭部,而其左面的顏色能夠隨棲身之處的顏色而改變。 本來稚魚是雙眼分別生於身體兩旁,後因體的左面貼沙而臥故右側一眼漸向日光,乃轉栘於左側。 新鮮的左口魚,魚身是茶褐色,花紋顏色隨環境而變化、左口魚離水即死,不能養活。 市上出售的只有冷藏的左口魚、大條的左口魚,差不多長約半米,多生活在百米的深海中。 這些冷藏的左口魚在進行急凍前經已切成塊狀才放入冷藏倉庫、購買時宜選堅硬的魚塊,回家後慢慢地解凍復元。 多寶魚是一種鹹水魚即海水魚/目前國家衛生部門正對多寶魚進行封殺/這是應為養殖戶為了牟取暴利不責手段的給多寶魚添加增長劑比如錄酶素超標/人食了容易損害器官和重毒不錯,豆子回答的很有專業水准.支持多寶魚(漠斑牙鲆)魚產品名稱:多寶魚(漠斑牙鲆)魚原產地:美國中西部價格:6元供貨能力:產品簡介:多寶魚學名:漠斑牙鲆(panalichthyslethostigma)英文名:southernflounder,又名南方鲆0312隸屬鲱形目,鲆科,牙鲆屬。原產於美國,分布於大西洋美國佛羅裡達州北部沿海和墨西哥灣沿海。其肉質鮮美,比日本鲆更為細膩滑爽和富有彈性。該魚具有抗病力強、較耐高溫、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強、耐低氧、易運輸等特點。在國外,如美國、日本、韓國等倍受消費者青睐,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營養價值,養殖前景十分廣闊。1生物學特性1.1形態特佂漠斑牙鲆形態與我國褐牙鲆相似,體側扁,卵圓形,兩眼均位於頭部左側,身體的左側呈淺褐色,分布有不規則的斑點,腹部顏色較淺,能隨著周圍環境而變化,以便隱藏身體,躲避敵害。1.2食性在自然海域裡,漠斑牙鲆具有埋伏捕食的能力。仔魚主要以甲殼動物為飼料,隨著魚的不斷長成,逐漸以各種魚類為食,通常捕食的對象包括斑點鲻魚、條紋鲻魚和白鲻魚及草蝦等。集約化養殖時易馴化其食配合飼料(例如:膨化魚飼料等)。1.3溫度成魚的生存水溫2-36度,生長適溫16-32度,最適生長水溫21-26度。育苗期水溫一般為16-20度(廣東的一年四季都適合養殖)。1.4鹽度育苗期最適鹽度18‰-30‰,經變態後的幼魚至成魚對鹽度耐受范圍很廣,在0‰-30‰的范圍內均能正常生長。1.5生長雌性生長快於雄性,雌魚體長要明顯大於雄魚體長,2年齡達到性成熟時,雄魚長度可達20-25.5cm,雌魚可達30-35.6cm。在自然海域,成魚最大可長到75cm。若進行人工養殖,其生長期明顯縮短,在適宜的條件下,當年可達500g-600g左右。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