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文織的召喚貼哪兒有正文

文織的召喚貼哪兒有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綴饔飧以勞吏者[17],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18]。若是,則與吾業者,其亦有類乎?”
問者嘻曰:“不亦善夫!吾問養樹,得養人術。”
[1]橐(tuó駝)駝:駱駝。[2]偻(lǚ呂):脊背彎曲,駝背。[3]隆然:高高突起的樣子。[4]為觀游:修建觀賞游覽的園林。[5]蕃:繁多。[6]孳(zī滋):生長得快。[7]莳(shì事):移栽。[8]土易:換了新土。[9]官理:為官治民。唐人避高宗名諱,改“治”為“理”。[10]長(zhǎng掌)人者:指治理人民的官長。[11]憐:愛。[12]勖(xù序):勉勵。[13]缫(sāo騷):煮繭抽絲。而:通“爾”,你。[14]縷:線,這裡指紡線織布。[15]字:養育。[16]遂:長,喂大。豚(tún屯):小豬。[17]飧(sūn孫):晚飯。饔(yōng雍):早飯。[18]病:困苦。


[《種樹郭橐駝傳》譯文]
郭橐駝,不知道(他)原來(叫)什麼名。患了脊背彎曲的病,(脊背)高高突起,彎著腰走路,好像駱駝一樣,所以鄉裡的人給他起個外號叫“駝”。駝聽說起外號的事,說:“很好。給我起這個名字本來就很恰當。”於是捨棄他(原來)的名,也自稱起“橐駝”了。
他的家鄉叫豐樂鄉,在長安西邊。駝以種樹為業,凡是長安有錢有勢的人(種樹)作為觀賞游玩的以及賣果的,都爭著迎接和雇用(橐駝)。察看駝所種的樹,即或移植,沒有不活的;而且碩大茂盛,結果早並且多。其他種植的人雖然暗中觀察,效仿羨慕,沒有能趕得上的。
有(人)問他(種樹的方法),回答說:“橐駝並不是能使樹木長壽而且茂盛啊,(而是)能順應樹木的自然生長規律以使它的本性發展而已。大凡種樹的方法,(它的)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它的)土要舊的,(它的)搗土要結實。已經這樣做了,不要(再)動,不要憂慮,離開後就不再去看。(那)種植(小心得)像對待孩子,(那)放在一邊(不管)像拋棄掉了,那麼它的天然(品質)保全而它的本性(就)不會喪失了。所以我不妨害它長而已,(並)不是有能使他碩大茂盛的(本領)啊;不抑制損耗它的果實而已,(並)不是有能使它早並且多(結果)的(本領)啊。其他種植的人則不是這樣。(樹的)根拳曲而土常換,他給樹培土啊,如果不是過多就是不夠。假使有能不這樣的,則又愛它太情深,憂它太過分。早晨察看,晚上撫摸,已經離開而又回來看。嚴重的,用指甲劃破樹皮來檢驗它的生死,搖晃樹干來看它(栽得)是疏松還是密實,而樹木的本性一天比一天遠去。雖說是愛它,其實是害它;雖說是憂慮它,其實是仇恨它:所以不如我啊。我又能做(別的)什麼呢?”
問的人說:“把你的(種樹)經驗,挪到當官治民上,行嗎?”橐駝(回答)說:“我知道種樹(的道理)而已,治理(百姓),不是我的事啊。但我居住在鄉間,見做官的好多發政令,好像是很憐愛(百姓)啊,而終於(卻)給他們造成災禍。早晚官吏來而喊道:‘官府命令催促你們耕種,勉勵你們種植,督促你們收獲,(讓)你們早早地煮蠶繭抽取蠶絲,早早地紡你們的線,養育你們的小孩,喂大你們的雞和豬。’敲鼓而聚集他們,敲梆子而召喚他們。我們(這些)小民停止吃飯來慰勞官吏尚且不得空閒,又怎麼能使我們(自身)繁衍生息,安頓我們的身家性命呢?所以窮困並且懈怠。像這樣,(其中的道理)那麼和我所從事的(種樹行當)難道也有類似嗎?”
問的人說:“咦,不是很好嗎!我請教養樹(的方法),(卻)得到了養民的法術。”傳播這件事來作為官吏的戒示。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樂六年舉人。五歲見《何圖》《洛書》,就摹畫在地上問他父親。等到長大,專心於研究大道理。他在學習大道理時,努力從自身做起,而且把所學的道理靜心存留於心作為最主要的。(他)讀宋代儒學著作《太極圖》《通書》《西銘》,感慨道:“大道理就在這裡面了。”於是專心致志地研究,坐位下踏腳的地方,兩塊磚都磨穿了。(他)對待父母極孝順,父親當初極信佛教,曹端寫了題為《夜行燭》的一封信送給父,信中說道:“佛教把空作為要義,這不是人類社會規律的要義。道教把虛作為理論,這不是依從本性的理論。”他父親愉快地依從了他所說的道理。後來經歷了父母雙亡的痛苦,(他)各種有滋味的東西都吃不進去。安葬了父母以後,築廬冢守墓六年。

曹端剛開始讀謝應芳的《辨惑編》時,極信其中所講的道理,所有關於佛教的、巫術的、陰陽風水、時日吉凶的理論都除去不用。寫信給縣令,毀掉濫設的祠堂百余座,給百姓修土地廟,建谷壇,讓他們祈報年成。遇到荒年,鼓勵(富戶)救濟災民,救活了許多人。做霍州學正時,研究整理儒學,學生們都心悅誠服地聽從他的教誨,郡裡的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打官司當作可恥的事。知府郭晟請教他治理政事的方法,曹端說:“也許是公和廉吧。做到公了那麼百姓就不敢不敬了,做到廉了那麼百姓就不敢欺瞞了。”郭晟拜謝欣然接受。曹端遇父母的喪事回故裡,渑池、霍州的眾多學生到曹端守墓的地方來聽從他教誨。服喪期滿,改任薄州學正。霍州、薄州、蒲州兩地各自上奏章爭著要曹端,霍州的奏章先得到批准。

霍州的李德跟曹端是同時的人,也在霍州講學,等到他見過曹端,回來對他的眾弟子說:“學而不厭,教而不倦,這是曹先生的高尚品德了。至於他懂得古今,通曉社會變化,沒涉及的學問很少。古語說:‘得到一位講經的老師容易,而得到一位教誨做人的老師難。’你拉得到一位教誨做人的老師了。”於是(李德)不再講學要離開霍州。曹端也稱贊李德的品行與情誼,讓眾弟子請他回來,一起講課教學。

曹端先後在霍州十六年,宣德九年辭世於任上,時年五十九歲。他的眾多弟子服心喪之年,霍州百姓(聽到曹端去世)連買賣都不做了,街巷中充滿哭聲,孩子們都痛哭流涕。(曹端)因清貧而不能安葬在故鄉,於是留葬在霍州

上一页  [1] [2] [3] 

衣服上面有異味怎麼去除?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