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鐵觀音是綠茶嗎?正文

鐵觀音是綠茶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傳,安溪西坪南巖仕人王土讓[清朝雍正十年副貢、乾隆六年曾出任湖廣黃州府靳州通判,曾經在南山之麓修築書房,取名“南軒”。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的春天,王與諸友會文於“南軒”。每當夕陽西墜時,就徘徊在南軒之旁。有一天,他偶然發現層石荒園間有株茶樹與眾不同,就移植在南軒的茶圃,朝夕管理,悉心培育,年年繁殖,茶樹枝葉茂盛,圓葉紅心,采制成品,烏潤肥壯,泡飲之後,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士讓奉召人京,谒見禮部侍郎方苞,並把這種茶葉送給方苞,方侍郎品其味非凡,便轉送內廷,皇上飲後大加贊譽,垂問堯陽茶史,因此茶烏潤結實,沉重似鐵,味香形美,猶如“觀音”,賜名“鐵觀音”。
還有一些傳說與以上兩種傳說類似。這些傳說的共同點是,茶樹都與觀音菩薩有關,故而茶名之中有“觀音”二字。而之所以冠以“鐵”字,又有兩種解釋:一是由於茶樹葉片在太陽下閃爍著“鐵色”之光,另一種說法是茶經過發酵後,“茶色如鐵”。
安溪鐵觀音主產區在西部的“內安溪”,高山海拔1045米鐵觀音發源地----安溪縣藍田鄉,這裡群山環抱,峰巒綿延,雲霧缭繞,土質大部分為酸性紅壤,土層深厚,特別適宜茶樹生長。鐵觀音原產於福建安溪縣西坪。“內安溪”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這裡的民諺說:“四季有花常見雨,嚴冬無雪有雷聲”,可謂得天獨厚,群山環抱,土質大都是紅壤,呈弱酸性,非常適宜於茶的生長,又可謂得地之靈氣。安溪鐵觀音條索肥壯,卷曲緊結,湯色金黃明亮,香氣馥郁,清香悠長,品之滋味濃郁,醇厚甘鮮,入口留余香,回味甘甜帶蜜味,有“七泡有余香”之譽。
安溪鐵觀音“沐日月之精,收山巒之氣,得煙霞之華,食之能治百病”。常飲鐵觀音茶,有益於祛病保健,養生長壽,猶如觀音菩薩保佑一般。加之安溪鐵觀音茶葉沖泡之後,量重如鐵,形如觀音,故名"鐵觀音"。
[編輯本段]【加工工藝】
安溪鐵觀音制作嚴謹,技藝精巧。3月下旬萌芽,一年分四季采制,谷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一5月上旬)為春茶,產量占全年總產量的40—45%;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一7月上旬)為夏茶,產量占15—20%;立秋至處暑(8月上旬一8月下旬)為暑茶,產量占25—30%;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一l0月上旬)為秋茶,產量占25—30%。有個別地方由於氣溫較高,還可生產一季冬茶,冬茶顏色較青綠,滋味也較青,產量不多。制茶品質以秋茶為最好,春茶次之。秋茶的香氣特高,俗稱秋香,但湯味較薄。夏、暑茶品質較次。鮮葉采摘標准必須在嫩捎形成駐芽後,頂葉剛開展呈小開面或中開面時,采下二、三葉。采時要做到“五不”,即不折斷葉片,不折疊葉張,不碰碎葉尖,不帶單片,不帶魚葉和老梗。生長地帶不同的茶樹鮮葉要分開,特別是早青、午青、晚青要嚴格分開制造,以午青品質為最優。
鐵觀音茶的采制技術特別,不是采摘非常幼嫩的芽葉,而是采摘成熟新梢的2—3葉,俗稱“開面采”,是指葉片已全部展開,形成駐芽時采摘。采來的鮮葉力求新鮮完整,然後進行涼青、曬青和搖青(做青),直到自然花香釋放,香氣濃郁時進行炒青、揉捻和包揉(用棉布包茶滾揉),使茶葉卷縮成顆粒後進行文火焙干。制成毛茶後,再經篩分、風選、揀剔、勻堆、包裝制成商品茶。
涼青、曬青、涼青:鮮葉按標准采收進廠經過涼青後進行曬青。曬青時間以午後4時陽光柔和時為宜,葉子宜薄攤,以失去原有光澤,葉色轉暗,手模葉子柔軟。頂葉下垂,失重6—9%左右為適度。然後移入室內涼青後進行做青。
做青:搖青與攤置相間進行,合稱做青。做青技術性高,靈活性強,是決定毛茶品質優劣的關鍵。搖青使葉子邊緣經過摩擦,葉緣細胞受損,再經過攤置,在一定的溫度、濕度條件下伴隨著葉子水分逐漸喪失,葉中多酚類在酶的作用下緩慢地氧化並引起了一系列化學變化,從而形成烏龍茶的特有品質。鐵觀音鮮葉肥厚,要重搖並延長做青時間,搖青共3—5次,每次搖青的轉數由少到多。搖青後攤置歷時由短到長,攤葉厚度由薄到厚。第二、三次搖青必須搖到青味濃強,鮮葉硬挺,俗稱“還陽”,梗葉水分重新分布平衡。第四、五次搖青,視青葉色、香變化程度而靈活掌握。做青適度的葉子,葉緣呈朱砂紅色,葉中央部分呈黃綠色(半熟香蕉皮色),葉面凸起,葉緣背卷,從葉背看呈湯匙狀,發出蘭花香,葉張出現青蒂綠腹紅邊,稍有光澤,葉緣鮮紅度充足,梗表皮顯有皺狀。
炒青:炒青要及時,當做青葉青味消失,香氣初露即應抓緊進行。
揉捻、烘焙:鐵觀音的揉捻是多次反復進行的。初揉約3—4分鐘,解塊後即行初焙。焙至五、六成干,不粘手時下焙,趁熱包揉,運用揉、壓、搓、抓、縮等手法,經三揉三焙後,再用50—60℃的文火慢烤,使成品香氣斂藏,滋味醇厚,外表色澤油亮,茶條表面凝集有—層白霜。包揉、揉捻與焙火是多次重復進行的。直到外形滿意為止。最好才焙火烤干成品。
簸揀:慢烤後的茶葉最後經過簸揀,除去梗片、雜質即為成品。
鐵觀音搖青技術
以下以鐵觀音初制搖青技術為例具體解釋:
1“走水”獲高香“保青”是關鍵
搖青是制好鐵觀音的關鍵,而“走水”又是搖青的主要目的之一。所謂“走水”,即通過搖青,使“嫩梗中所含有的相當數量的芳香物質”和含量比芽葉高出l—2倍的氨基酸和非酯型兒茶素隨水分擴散到葉片,使之與葉子裡面的有效物質結合,一道轉化成更高更濃的香味物質,這也是烏龍茶高香的一個重要原因。而“走水”的進行,除了要求葉子要處於運動狀態,還要求梗葉有一定的水分含量差和保持葉肉細胞的生理機能(親水能力),也就是茶農所說的“保青”。相反,若過早喪失葉肉細胞的生理活性,就叫“死青”,“死青”就制不出好茶來,因其“走水”無法進行,葉子在搖青過程中得不到水分的補充,葉子失水過多,制成茶外形干枯、內質香味較低淡。
2搖青操作的“三守一攻一補充”
鐵觀音搖青操作上素有“三守一攻一補充”之說法,即第一、二次搖青宜輕,轉數不宜過多,停青的間宜短,一般第一次搖3分鐘,第二次搖青5分鐘,以免使水分散失過多,以保持青葉的生理活性,使萎凋後的葉子能慢慢復“活”過來。到第三、四次搖青則要搖得重,搖得足夠,使葉緣有一定的損傷,有青、臭氣散發上來,一般第三次搖青10分鐘,第四次搖青30分鐘。“一補充”則是在第四次搖青搖得不足,葉子“紅變”不夠時,再補搖一次。每次搖的轉數應由少到多,停青時間也是由短到長。第一、二、三次停青停到青氣消失,表面葉子萎軟下來之後,就要及時搖“活”,以免葉子因水分散失過多而“死青”。
3鐵觀音搖青中“消水”程度的掌握
“消水”即茶青的水分喪失情況。“消水”適度的掌握,是搖青的技術所在。在搖青攤涼過程中,若攤涼太久,不及時搖“活”,致使搖青葉失水過度,手握葉子有沙沙響聲,並有枯燥感,就叫“盡水”。若搖青過程中停青不足,水分散發不夠,搖青葉還有“假活”現象,芽仍挺立飽水,手握有梗斷之覺,這樣就行殺青,就叫“大水”。“盡水”葉制出的成茶,外形松懈,色澤枯黃。“大水”葉制出的成茶,外形也不夠緊結,色澤青灰。二者的品質都比較差。
“消水”適度的掌握,往往因季節、氣候及品種的不同而異。鐵觀音搖青“消水”適度的掌握,應掌握“春消、夏皺、秋水守牢”的原則,因為春季氣溫低、溫度大,茶青肥壯多水,做青過程中水分應蒸發多一些,即在搖青時可搖得重一些,停青時間長些,待到做青適度時,梗葉要“消”即嫩梗外觀干癟柔韌,折而不斷,這時才會有濃郁的香氣。至於夏、暑茶園氣溫高,水分蒸旋陝,失水應少一些,梗葉略皺,發酵適度即可。秋茶因含水分少,只有保持鮮靈陛,才會形成高強香氣,所以至做青適度時,梗葉仍略有光澤,才能體現秋茶的秋香特色。
4“發酵”程度的掌握
據老茶農的經驗認為:“發酵”程度的掌握。應做到“春秋等香,夏暑等紅”的原則,因為春秋委節氣溫比較低,葉子變紅較慢,幫搖青可搖到梗葉水“消”,有較高的清花香顯露,再行殺青。而夏、暑茶氣溫較高,葉子邊搖邊“發酵”,就不能等“梗葉消,有高香”了。而主要是看葉子紅變適度時,就要立即殺青,否則變會“發酵”過度,降低品質。
5低溫低濕的北風天
北風天是制高級茶的好天氣。因為在這種天氣下,葉子中的多酚類的酶促氧化進行得比較緩慢,葉子發酵比較慢,搖青可搖到“梗葉消”,使葉子裡面的內含物能充分轉化為成茶的香氣和滋味物質,同時,在低溫低溫隋況下,葉子內含物的化學變化比較緩慢,物質的轉化,積累大於消耗,並有利於搖青時的“保青”,使“走水”能順利進行。梗中豐富的有效物質能得以充分的利用,所以說“北風天”是制觀茶的好天氣。
總之,要制好鐵音,應“天、地、人”相配合。天即“天時”,也就是制茶的和天氣。地即“地利”,是指鐵觀音特定的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及良好的鮮葉原料,這也是制優質鐵觀音的先決條件。再者是人,人要“人宜”,即制茶的技術水平,要制好鐵觀音,就要懂得“看青做青”,要掌握好搖青工序的操作要領及程度,這是制好鐵觀音的主觀因素。
拖酸制法
一是回青、二是拔青、三是拖青。對比正炒茶,區別如下:
一、正炒茶:采青後第二天中午11-12點炒青(殺青),毛茶條形圓結,色澤烏綠潤,香氣高強,帶蘭花香,滋味醇和但帶微澀,音韻明,湯色金黃。
二、回青制法:采青後第二天15-18點炒青(殺青),毛茶條形緊結,色澤綠潤,香氣高強,滋味醇正,音韻明,帶花生仁味及酸甜味,但滋味淡些,湯色金綠黃。
三、拔青制法:采青後第二天22-24點炒青(殺青),毛茶條形較緊結,色澤墨綠,香高,較醇正和有音韻,帶酸甜味,湯黃色或深金黃。
四、拖青制法:采青後第三天6-10點炒青(殺青),毛茶外形緊略不沉重結,色澤暗綠,香氣尚高,不夠純正,音韻輕,滋味醇和帶有較強酸馊味,久浸則茶湯轉橙黃色,葉底硬挺暗綠。
[編輯本段]【五大功效】
鐵觀音既是一種珍貴的天然飲料,又有很好的美容保健功能。經科學分析和實踐證明,鐵觀音含有較高的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茶多酚和生物鹼,有多種營養和藥效成分,具有清心明目,殺菌消炎,減肥美容和延緩衰老,防癌症、消血脂、降低膽固醇,減少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功效,聞名遐迩,暢銷港、澳、台、東南亞、日本、歐美等地,深受消費者喜愛。綜合來看,有五大功效效果顯著:
價值一:解毒消食去油膩
鄭道溪有感於安溪鐵觀音的悠久歷史,在文中把安溪鐵觀音稱為中國茶家庭的“老字號”。他論述其品用價值的第一項,便是“可解毒消食去油”。文中說,茶被公認為人類最好的保健飲料,早在西漢《神農本草經》中,就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記載。進入20世紀,科學家又發現茶葉中有一種叫黃酮的混合物,具殺菌解毒作用。
價值二:美容減肥抗衰老
文章說,醫學研究表明,鐵觀音的粗兒茶素組合,具較強抗化活性,可消除細胞中的活性氧分子,從而使人體免受衰老疾病侵害。文中提到,安溪鐵觀音中的錳、鐵、氟以及鉀、鈉含量比,高於其他茶葉,其中尤以含氟量高名列各茶類之首,對防治齲齒和老年骨骼疏松症效果顯著。1979年和1984年日本兩度掀起“烏龍茶熱”,安溪鐵觀音更是被譽為“美容茶”、“減肥茶”。
價值三:防癌增智人聰明
文中引用有關科學研究成果說,安溪鐵觀音含硒量很高,在六大茶類中居前列。硒能刺激免疫蛋白及抗體抵御患病,抑制癌細胞發生和發展。同時安溪鐵觀音對增智還有功效。文中提到,英國科學家發現,人體大腦體液的酸鹼性與智商有關。茶葉是鹼性飲料,安溪鐵觀音鹼性顯著,因此常飲能調節人體酸鹼平衡,提高人的智商。此外文章還說,安溪鐵觀音中的維生素、咖啡鹼、氨基酸、礦物質、茶多酚等富含量高,這些物質同樣為科研證實,與大腦發育關系密切,對提高人的智力產生良好影響。
價值四:交友養性心情好
文章還對安溪鐵觀音的社會屬性進行了評析,認為安溪鐵觀音作為優質茶,在待客、交友和個人修身養性方面,功效獨特。文章說,安溪鐵觀音需要沖泡,待客時要燒水洗杯,准備過程賓主噓寒問暖,其情融融;客人邊品茶邊與主人敘舊,過程十分融洽親和,故而程序化沖泡品飲,使人心靜利於養性怡情。
價值五:提神益思
飲茶可以提神益思幾乎人人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有沒有人知道用純中藥材料制造的沐浴露,不能添加化學品?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