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英語之“牛市”與“熊市”的來歷 在股票市場,“牛市”(bullmarket)是上漲的行情,“熊市”(bearmarket)是下跌的行情。stockbroker是指股票投資者。sellthebear´sskinbeforehehadcaughtthebear指賣空(buyshort),在俚語中,sellabear也同樣指賣空。另外,在股市以外,牛和熊也有含義:英國人自稱為“約翰牛”(johnbull),美國男籃也有大名鼎鼎的“芝加哥公牛隊”(chicagobulls),bull指“粗壯的人,鹵莽得人,凶猛的人”,abullinachinashop指“說話或行動鹵莽的人,笨手笨腳動辄闖禍的人”,shootthebull指“吹牛皮”,abearforhardwork指“能吃苦耐勞的人”。
後來有人說因為牛是往上攻擊(牛角往上頂),所以代表多頭市場,代表利多和股價往上走;熊是往下攻擊(熊掌向下揮)代表空頭市場,代表利空和股價下跌。
就目前所有的資料來看,在1785年的英國,一本叫做《小街交易所指引》的書上,已經出現牛和熊這兩個名詞。但是,當時牛、熊的意義跟現在不同,當時的倫敦證券交易所叫做小街交易所,簡稱小街。
從這本書作者的說法,可以看出200多年前牛跟熊的意義比現在明確多了。牛不是指希望股市上漲的人,而是等於今天靠保證金買進股票卻遭到虧損的人。
荷蘭的郁金香交易所早在17世紀中葉,就已經發明了保證金制度,但是1785年的倫敦,買股票似乎不用保證金,「牛」可以身無分文,就買進股票,希望在必須繳款前賣出獲利。根據當時的作法,一個人即使全部財產不到10英鎊,也可以在倫敦的證券交易所大買股票,例如,這個人可以在3月時購買價值4萬英鎊、在5月交割股款的股票,融資倍數高達四、五千倍。
這個人在結算前,可以想盡辦法,把自己買進的股票賣出去,解脫肩上超級沉重的負擔。如果整個市場牛群聚集,他就找不到接手的人,就會遭到重大虧損,因此在付款之前,他必須跑遍整個交易所,從一家號子逛到另一家號子,找人接手,他心中充滿希望和恐懼,表情陰晴不定,情緒低落、滿臉不高興、脾氣不好,跟牛的行為差不多,因此這種作手被人稱為「牛」。
在200多年前熊不只是抱持悲觀看法的作手,還是實際放空的人,也就是賣出一批股票或公債,同意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間交出他實際上沒有的東西,因此他不斷的要找人,希望低價買進他未來必須交出來的證券,因此對所有不幸的新聞、壞消息、能夠壓低證券價格的謠言等等,他都會很高興,十足表現出幸災樂禍的樣子。
因此,當時要分辨牛和熊很容易,表情沉重、憂郁的人一定是牛,不斷東張西望,拿壞消息嚇人的人一定是熊。牛希望股價上漲,熊希望股價下跌。後來的人可能因此把上漲的股市叫做牛市,下跌的股市叫做熊市。
後來有人說因為牛是往上攻擊(牛角往上頂),所以代表多頭市場,代表利多和股價往上走;熊是往下攻擊(熊掌向下揮)代表空頭市場,代表利空和股價下跌。看來跟蘇東坡說的一樣是「想當然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