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小孩逆反怎麼辦正文

小孩逆反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段就進入他人生的第一次逆反期,這是孩子意識與精神的進步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標志。逆反期即是自我肯定期,成年人每過一個階段都有這樣的逆反期;重要的是當你開始意識到孩子不聽話時,家長如何正確的對待非常重要;

   做父母的應了解和尊重孩子心理發育的規律,不一定要去學習只要平時多留意觀察孩子就能從孩子表現感受到孩子的需求,改進自己對幼兒的教育方式和態度。

首先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把他當作朋友平等對待,唠叨、打罵都會使孩子把你的話當耳旁風,心理上也會產生反感。

其次要冷靜分析孩子出現逆反心理的原因,如果是成人方面的原因,就應注意改進,成人應言而有信;如果是孩子無理取鬧,則可采取冷處理的方法,對其逆反行為不予理睬,事後再進行教育、誘導,說明利害關系,千萬不要“犟過孩子頭”而火上澆油,把事情搞得更糟。

還可利用孩子爭強好勝的心理使孩子服從正確的教育。例如孩子在外面玩,明明走得動卻不肯自己走路,一定要你抱,你可以這麼對他講:“你看那邊的小弟弟都自己走路,你不會比他差吧?”孩子為了表示自己能干,就會自己走路了。這種方法用得得當,不亞於正面說教。

最後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例如孩子好奇、好問、愛動腦筋,家長要因勢利導,講一些孩子聽得懂的道理,不要一有逆反言行就全盤否定。當然,發現孩子的行為具有危險性時,應及時制止,並講明道理。
更多詳情,請查閱美希兒童教育工作室博客:
http://blog.163.com/w12661266@126/

 
科學的教育
 
所謂逆反心理不是一種異常現象,它是由於父輩和子輩之間價值觀的不一致而產生的正常的心理過程。一般來說孩子在發育的過程中會有兩個逆反期。第一反抗期是在三四歲的時候,這個時候由於兒童的自我意識地發展,說話、運動、認識事物能力的發展,他會感到有些事情自己可以做了,所以跟父母親的教育觀點就會產生沖突。第二反抗期是在青春期前後。從心理發育的角度來說,這都是孩子的正常心理發展,但對父母親來說,會覺得孩子在對抗自己。
上海市心理咨詢中心兒童行為研究室主任杜亞松教授認為,不管是第一期還是第二期的逆反過程,作為家長首先應該去理解孩子的心理,能夠真正地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去幫助他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訓斥、打罵,不然就會使他們產生兩種不良後果:或遇事唯唯諾諾,膽小怯懦;或是執拗任性,膽大妄為,父母也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這樣才能夠緩解兩輩人之間的沖突,逆反心理才能得以改善。
逆反心理產生的四個原因
▲不切實際地期望
許多的父母為了將來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往往不考慮他們的興趣愛好,強迫孩子學這學那,硬讓他們去做他們一時還難以做到的事情。這種拔苗助長的做法因為忽視了孩子們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往往結果適得其反,並且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對立情緒。
作為家長來說,不要提出過高的要求,應提一些比孩子的實際能力略高一點,讓他們經過努力能完成任務的要求。這樣,孩子成功後不僅能享受到喜悅還能增強自信心。
▲對孩子過於嚴厲
“不打不成材”的思想也許在有些父母的腦子裡還依舊存在,他們時不時地諷刺、挖苦孩子,甚至動武打孩子的做法,無不傷害著孩子的自尊心,往往造成了不好的後果。
其實家長應該更多的理解、尊重孩子,把他們當成一個開始有獨立意識的小伙伴,有事商量著來辦,平等相待,循循善誘,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千萬不可以勢壓服。
▲壓抑孩子的好奇心
世界對於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的孩子來說,是充滿神奇的。但許多大人們不理解孩子們的好奇、探索心理,認為這個是在瞎鬧,有的還打罵孩子,這樣就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滿情緒。
聰明的父母可以告訴孩子:你想知道的事情,我們也很想知道,你如果告訴爸爸媽媽,我們會想辦法幫你解答問題的。這樣,既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使他們懂得了不少道理。
▲反復唠叨,喋喋不休
有些家長唯恐孩子不聽他們的話,就會反反復復、唠唠叨叨的說個不停。試想讓孩子們長期處於這種“馬拉松”式的說教環境中,能不產生逆反心理嗎?即使孩子知道家長說得有理,也不樂意聽了。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必須要言不煩,並且尊重他們,留給他們情緒變換和思考的余地,孩子有了思想准備,就相對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見。
對於逆反的孩子,父母該怎麼做
研究發現,5%到15%的學齡兒童都有逆反、叛逆行為的征兆。有逆反情緒的孩子,通常表現出:頻繁地大發脾氣;與父母過度爭吵;明顯地對抗和拒絕大人的要求和原則;自己犯錯或行為不當,卻責怪他人;頻繁發怒和怨恨他人等不合作、對抗與敵視的行為。這些行為能夠在許多場合出現,在家裡和學校表現得尤其明顯。
對於有逆反、叛逆行為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孩子:
▲與孩子沖突時要冷靜,不要使沖突加劇,可以暫停或抽時間出去;
▲一旦孩子表現出合作與變通時,要給予他正面的表揚和鼓勵;
▲確定合理的、與孩子年齡相適應的限制,並堅持下去;
▲用體育鍛煉等來舒緩你的緊張情緒,避免向孩子發脾氣;
▲努力與他人合作,並獲得與孩子有關的其他人(老師、配偶)的支持;
▲父母在必要時可以尋求兒科醫生和心理學家的幫助。
逆反並非一無是處,也有正效應
許多父母都覺得兒童的逆反心理對其身心健康不利,其實,逆反心理並非一無是處,它雖有妨礙兒童身心發展的一面,但也有很多正效應。
▲逆反心理包含許多積極的心理品質
逆反心理包含諸如自我意識強、勇敢、好勝心強、有闖勁、能求異、能創新等積極的心理品質。現代社會充滿競爭,迫切需要具有創造性思維,眼界開拓、能進取的人才。因此,父母要善於發現逆反心理中的創造性品質和開拓意識,並合理引導。只要引導得當,逆反心理是能夠在現代社會發揮積極作用的。
▲逆反心理在某種程度上能防止一些不良品質的形成
逆反心理強的孩子在不順心、煩悶、壓抑、不滿意的時候,敢於發作,能使不愉快的心情和不利於身心健康的負面情緒不至於長期滯留於心中得不到釋放。他們不會有畏縮、壓抑的心理,也不會懦弱、保守、逆來順受。這樣能起到維持身心健康的作用。
因此,父母應善於發現逆反心理中的積極因素,並善加利用。來看看好網的專家對於孩子逆反是怎麼說的吧:
 
“逆反、很自我的孩子是怎麼教育出來的?一,是嬌生慣養成的麼?什麼是嬌生慣養?是孩子要什麼給什麼?一味的寵著孩子?任由孩子的習氣發展而不約束?如果是這樣,那麼就叫‘溺愛害子’。”
關於嬌生慣養的問題,我的電腦裡儲存有“關於嬌慣養成的不良習氣”這篇文章。現在拿出來供大家參考。
關於嬌慣養成的不良習氣
信息咨詢:嬌生慣養的孩子養成了很多不好的習氣,對他非常有害,請問應該如何避免?
答復如下:以下內容僅供參考。
嬌生慣養的孩子確實會養成很多不良習氣,例如:好逸惡勞,缺乏主動勞動的意識,甚至看不起勞動,不知道勞動的辛苦,更不會心疼別人;心比天高,但是又不立足於實際,不清楚要從一點一滴提高修養和能力,扎實地做起;虛榮心強,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都是顛倒的,易與他人進行不良的攀比,面對世界的誘惑,非常容易上鉤;生活習氣不好,品質差,意志力薄弱;為人處事總是以自己的需要和興趣為出發點,從不顧及他人,只注重自己利益的得失,從不考慮他人的利益等;很少關心他人,與他人關系疏遠,不能和睦相處;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做人,不懂禮貌,不懂謙讓,等等。如果這些不良習氣不改變,成人以後會嚴重影響他的一生。
所以,避免嬌生慣養,我們不妨這樣做:
1、注意養育孩子還包括教育孩子,而不僅僅疼愛。在為子女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的同時,還要培養他們很多優良傳統,例如艱苦樸素,增強勞動觀念,克服懶惰、依賴、懶散等壞毛病。還要告訴他們什麼是真善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另外,還要注意教會他們懂禮貌,學會謙讓別人,理解別人,從別人的角度出發想事情,而不是為人冷漠,自私自利。
《智度論•十五》:“一切諸賊中,無過懈怠賊。”懶惰、懈怠是人的最大敵人之一。優越的物質生活容易使人消極、頹廢和貪婪,而培養勤勞樸實的性格正是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關鍵。
2、避免庸俗教育,提倡必要的“挫折教育”。
網絡上有一個故事,說一個小學生在吃飯時故意放下碗筷不吃,家長要他吃飯,他要家長給錢才肯吃飯,無可奈何,家長只得照辦。這就是由於平時嬌生慣養,家長終於吞下了庸俗教育的苦果。
除了自己不要溺愛孩子外,避免完全或大部分時間讓爺爺奶奶等長輩帶孩子,孩子要有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時間。因為長輩帶孩子往往是溺愛。
另外當孩子在為了滿足自己的小利益,或發洩對家長的不滿,而表現出來任性、耍鬧甚至威脅家人要搬出去住、離家出走時,家人要有能力制止他們的這類不良習氣,而不能因為溺愛對他們妥協,要對他們進行必要的“挫折教育”。這樣可以使他們在挫折中鍛煉意志,提高自制能力,克服固執、任性、自負、輕浮和嬌氣,學會理智地看待客觀事物。
家長對於孩子的缺點決不可以姑息,否則將來就是惡
果。三國諸葛亮文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大意是說,只要是“惡”,即使是小惡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孔子雲說:“見善如不及,見惡如探湯。”大意是說:孔子說:“見到善就如同趕不上似的急切追求,見到不善就如同用手試開水一樣急忙避開。”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時要及時發現他們的缺點而不能溺愛姑息。
當然了,父母首先要做到為人師表,否則又如何教育孩子呢?
要重視孩子學習做人的道理,而不要認為學習技能文化勝過學習做人的道理。要清楚,做學問要先學做人,因為文化是為做人服務的。
3、鼓勵孩子多與外界交往,多提供孩子與外界接觸和參與集體活動與生活的機會。在與人交往中學習團結、寬容和忍讓。教授他們學會“換位思考”,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狹隘、自私的思想。
總之,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單純地育身,還要有育心,即學做人的內容在其中,不可偏廢育心的方面。
 
父母若發現孩子有逆反心態,可采用以下方法來化解:



第一,觀察溝通。就是觀察孩子與自己的溝通方式。在很多時候,父母必須超脫自己的角色,從第三者的角度觀察孩子叛逆的問題。並以不同的角度對待孩子,做有限度的遷就。



第二,保持冷靜。急躁的父母,應該提醒自己,保持冷靜,並等待孩子冷靜後,再進行溝通。



第三,尋求意見。管教孩子,有時應該尋求別人的意見,讓自己的思想更開闊。最好跟孩子的老師多加強交流,了解孩子平時在學校的表現。



第四,開放自我。父母發現孩子的興趣會影響功課時,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了解情況。如陪孩子去電子游戲中心,和孩子討論他們的偶像,以此提醒什麼是應該學的,什麼是不應該學的。只有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相處得更融洽。當父母與孩子相處融洽了,孩子就不會反叛了。



第五,不斷試驗。父母管教孩子,要時常改變方式,孩子小的時候,一般只是父母講,孩子聽。上了中學後,就應嘗試雙向溝通,也聽聽孩子的建議。一旦發現某一種方法行不通,就應隨時改變方法,不斷試驗,直至發現有效的方法。



第六,實踐體驗。就是通過實踐,進行體驗,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有父子倆散步,兒子看了西瓜一定要買,父親說離家太遠,提回去太累了,不買。兒子不高興:“我喜歡吃的西瓜你不買,你喜歡我學習好,我也不好好學。”父親一想,對獨生子說:“買瓜可以,你要負責提回家。”獨生子同意了,累得滿頭大汗才把西瓜抱回家,使兒子感觸很深:“吃個西瓜真不容易啊。”



第七,將心比心。父母要與孩子將心比心,相互間的關系就會融洽,孩子也就沒有逆反心理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黃膽肝炎有什麼症狀啊?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