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小孩逆反怎麼辦正文

小孩逆反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第八,分析說明。父母要仔細分析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具體原因,並進行充分的說明,這樣,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會逐漸消失。



總之,為了從根本上來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必須做好與孩子的溝通。要做好溝通,其一,父母必須很具體地說出不滿意孩子的某種行為;其二,父母應說出自己不滿意的心情;其三,父母不要作無謂批語和推測;其四,用提醒的語氣講出,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出發點是關心自己;其五,以問題的方式,啟發孩子思考,是引導而非教導;其六,父母要威嚴地做出要求,一定要注意語氣,並說明理由。
 
不錯的方法是:凡事先講在前面;不好或有危險的事情立刻做實驗(比如水瓶----直接用水瓶塞燙手,至今不會再動,反而提醒要把水瓶放好並蓋好防塵蓋。。。又如電——幾次歷險之後干脆設局用低壓電“教訓”一次,至今繞著走)這是逆療惡療法。再就是只要他感興趣的事情一定搶著做,而且和他比,然後在家庭記錄版上打分,紅、黃、綠三種花相互評比。。。。。。現在收效不錯,其實知道了孩子心理成長的特定時期,重要的就是咱們這些大人的耐心和細心。
 
一、家庭的影響和父母的啟發誘導
學生在家庭中生活,良好和諧的家庭氣氛會給學生以巨大的心理影響,甚至對他一生的發展具有定向與導航的作用。在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切不可忽視家庭這個重要因素,創設有利於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的家庭氣氛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每一位家長都應引起高度的重視,並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家長應以身作則,父母的角色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做父母的必須對自己個人的生活方式和處世態度進行反省,注意修正自身的不良個性,隨時為孩子提供健康的東西。
(二)建立合諧、愉快的家庭氣氛,勢必會對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產生積極的影響,保持尊老睦鄰、互愛互助、同情別人的困難、樂觀地對待每一件事情的良好品質。
(三)建立穩定的家庭生活秩序。父母應該合理地孩子安排家務活動,從中培養孩子講信用、愛生活、勤勞節儉的生活品質,這對保持孩子良好的情緒與性格有促進和保護作用,為以後正確地待人處世做好心理准備。
(四)家長要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感情,掌握愛和嚴的分寸,將真正的愛與無原則的嬌慣、溺愛、放縱區分開來,愛應當表現的有分寸、有理智,但嚴決不是扳起面孔、動辄訓斥、打罵、既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滿足孩子的正當需求,又要能抵制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耐心培養文明行為、良好品質和行為舉止。
(五)倘開家庭大門,讓孩子多與大自然接觸,多與社會接觸,多與同伴接觸,減少說教,加強孩子對社會、經濟、政治的接觸鍛煉。
(六)善於啟發誘導學生的心理,如果要求學生做一件事,最好不要生硬地規定怎麼做,而是想方設法地誘發孩子的興趣,讓他自願自覺地去做。孩子雖小,也是有獨立人格的人,都有一定的自尊心和榮譽感,但意志還比較脆弱,心理還不夠穩定,任何不當的批評或指責、或簡單的否定,都有可能傷害或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意志消沉、厭學逃學、直至荒廢學業。所以要盡可能地不對孩子施加壓力,發號施令,不要生硬地規定“不許做什麼”或“應該如何做”。對於要求孩子做的事,對他說希望你如何如何或是通過表揚,鼓勵他繼續這樣做,對於不許他做的事,要耐心講明道理,然後讓孩子自己說該不該做。以後,如果他又重犯了老毛病,應對孩子說:你自己要說話算數,爸爸媽媽可是相信你呢!這樣不斷培養孩子的自尊心、上進心,使孩子克服“逆反心理”,從而不斷進步。
二、在學校裡得到教師的培養和指導
(一)愛心感化法。
愛是消融心理障礙的溶劑。只有執著的愛才能引起學生的心理共鳴,激發上進心。愛得越少,學生的逆反心理越強。因此,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受教育的狀況,對學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他們懂得老師之所以“責之嚴”,完全是因為“愛之深”。如果學生一旦明白家長或老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就能大大減輕學生的逆反心理。愛要深入到學生心靈深處,看到學生心靈的排列組合,變化過程。有了愛,才能尊重學生,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把批評化為學生自我鞭策的內驅力;才能因材施教,嚴以律已,避免一切誘發逆反心理的外因;才能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去認識、創造自己的價值。如對學生罰站,大聲訓斥,諷刺挖苦,翻過去老帳等做法,都易使學生產生對立情緒,造成逆反心理。教師應摒除這些不良作法,多給他們教育的愛心,幫助他們認清是非,創設有利條件,揚其善而救其失。做到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避免產生逆反心理。
(二)信任鼓勵法。
信任是學生對教師的心理寄托。一旦教師出現使學生喪失信任的行為,這時教師的威信的喪失與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是不可分離的必然逆差。信任是師生間的友誼之橋。如果我們在教學中,特別是某些細小環節上,投以信任的目光或期待的暗示,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表現欲。在教學中,對中差生應優先提問,優先板演,優先看作業,優先輔導,使其在老師的信任中,積極進取,避免逆反心理的產生。教師還要尊重學生,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對學生要一視同仁,絕不可厚此薄彼,對每一個學生,既要看到他的不足之處,更要善於發現他身上的積極因素,進而因勢利導。只有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了信任感和平等感,才能有效避免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三)成功激勵法。
學生逆反心理大都來自後天成績差,屢考屢敗,情緒低落,厭倦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要求不要過高,要耐心期待,使學生在成功中感到學習的樂趣,主動學習,消除逆反心理。因而教師必須因材施教,降低差生難度,放寬考試尺度。每個提問,每道練習,都應讓差生“跳一跳摘到桃子”。甚至哪類練習,哪種極書設計,考試內容,適合哪一層次學生,都要反復琢磨,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增強樂趣,消除逆反心理。要善於發現差生的閃光點,有分寸地予以表揚鼓勵,充分發揮其優勢特長,讓其在第二課堂施展才華。頻繁的成功激勵,使學生克服自卑,認識自我,自覺抵制逆反心理。
(四)興趣培養法。
興趣是一個人力求接觸和認識事物的意識傾向,是學習自覺性的起點,是學習動機中最積極而又最活躍的成分,是推動學習的直接動力。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學生對某學科產生了興趣,也就會去執著地追求和鑽研;反之,學習就索然無味,無異於一種苦役,久而久之就會產生抵觸情緒,以致於逆反心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激發學生對於新鮮知識的好奇與探求之心,或創造情境,或設置疑問,或引爆情感,誘發學生渴求學習知識的濃厚興趣,引導他們進入知識的海洋,在教學中自然地滲透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正確的學習目的,激發出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和願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苦學”為“樂學”、“善學”、“勤學”。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黃膽肝炎有什麼症狀啊?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