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膽肝炎有什麼症狀啊? 你好,要考慮是黃疸,同時建議查個血常規,貧血也會引起的 急性病毒性肝炎按有無黃疸可分為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無黃疸型肝炎兩類。急性黃疸型肝炎按病程經過可分為黃疸前期、黃疸期以及恢復期,全病程約2-4個月。恢復期時黃疸逐漸消退,症狀減輕以至消失,精神食欲明顯好轉,肝脾回縮,肝功能逐漸恢復正常。
傳播途徑: 1、甲型肝炎的傳染源為急性病人和感染者,經消化道即糞—口傳染。 2、乙型肝炎的傳染源是急、慢肝炎患者的病毒攜帶者。傳播途徑主要有醫源性、傷口感染和母嬰垂直傳播。 3、丙型肝炎主要通過輸血、血制品及傷口感染。丁型肝炎的傳播途徑與乙型肝炎相同。
這是一種較少發病的肝炎! 雖然戊肝傳播方式、臨床表現等類似甲肝,但易感人群及病情卻不同,甲肝患者以14歲以下的兒童為主,病程一般為1至2月,極少轉為慢性或重症肝炎。而戊肝患者中急性重症患者比甲肝患者多,並以青壯年和老人為多,其中孕婦和老年人發病病情嚴重且病死率高,一旦孕婦患上戊肝,很容易轉為重症戊肝。有資料顯示,在戊肝死亡病例中,孕婦占66%,孕婦戊肝早產率為55.2%,死胎率31.2%。其中,妊娠晚期戊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高達20.96%,但早期僅為1.5%,而且晚期妊娠合並戊肝者還容易引起肝腎綜合征和產後出血,必要時需要中止妊娠。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戊肝的有些臨床症狀與孕婦的妊娠反應相似,很容易被孕婦及其家人忽略,延誤病情。所以一旦孕產婦出現上述表現最好去醫院做一下血清檢查,以早日確診。一旦出現肝功能異常,或肝炎診斷不明確,要到專科醫院做進一步檢查,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再有,由於目前尚無戊肝疫苗可供預防注射,而戊肝在不少地區一年四季均有小規模流行。因此,市民在采購節日食品時一定要注意衛生,避免戊肝等傳染病傳播。另外,春節期間准備外出旅游的孕婦每到一個新的旅游地區,應特別注意飲食衛生,防止病從口入 患黃膽肝炎應注意哪些問題 請問什麼是黃膽肝炎?若患有此病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最佳答案 臨床實踐證明,對黃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除臥床休息、注意營養、給予適量的維生素外,以下方法可加速黃疸的消退。 ①水沖擊療法:黃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體內往往有水的代謝失調,組織內有水分潴留現象。在用汞利尿劑或雙氫克尿塞(治療過程中注意防止低鉀)使潴留的水分充分排出,同時讓病人另飲水,或輸給較大劑量維生素c(一般加入2000~3000mg)的葡萄糖液,以移換排出的水分。如此反復施行,可沖洗瘀積在肝內、血液內及組織內的膽紅質,使之由尿排出,從而縮短黃疸期。具體方法是:a.清晨空腹飲水1500ml,於30~40分鐘內飲完,然後肌肉注射1ml撒利汞,每隔3~4日1次,5~6次為1療程。b.輸給10%葡萄糖液1000ml,內加維生素c2000~3000mg和氯化鉀1~2g,每日1次(酌給雙氫克尿塞促進利尿效果),10~12次為1療程。 ②引流:十二指腸引流,通過利膽排出毒素,有加速黃疸消退的作用。 ③中醫中藥:茵陳蒿湯或茵陳五苓散加減對黃疸型肝炎有良好效果。方劑中加入利膽(如郁金、姜黃,重用柴胡等)、消炎(二花、丹皮,辨證酌用黃柏、黃連等)、清熱解毒(板藍根等)藥物,可以加速黃疸消退。 ④對膽小管型肝炎,可以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患黃膽肝炎應注意哪些問題 請問什麼是黃膽肝炎?若患有此病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最佳答案 臨床實踐證明,對黃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除臥床休息、注意營養、給予適量的維生素外,以下方法可加速黃疸的消退。 ①水沖擊療法:黃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體內往往有水的代謝失調,組織內有水分潴留現象。在用汞利尿劑或雙氫克尿塞(治療過程中注意防止低鉀)使潴留的水分充分排出,同時讓病人另飲水,或輸給較大劑量維生素c(一般加入2000~3000mg)的葡萄糖液,以移換排出的水分。如此反復施行,可沖洗瘀積在肝內、血液內及組織內的膽紅質,使之由尿排出,從而縮短黃疸期。具體方法是:a.清晨空腹飲水1500ml,於30~40分鐘內飲完,然後肌肉注射1ml撒利汞,每隔3~4日1次,5~6次為1療程。b.輸給10%葡萄糖液1000ml,內加維生素c2000~3000mg和氯化鉀1~2g,每日1次(酌給雙氫克尿塞促進利尿效果),10~12次為1療程。 ②引流:十二指腸引流,通過利膽排出毒素,有加速黃疸消退的作用。 ③中醫中藥:茵陳蒿湯或茵陳五苓散加減對黃疸型肝炎有良好效果。方劑中加入利膽(如郁金、姜黃,重用柴胡等)、消炎(二花、丹皮,辨證酌用黃柏、黃連等)、清熱解毒(板藍根等)藥物,可以加速黃疸消退。 ④對膽小管型肝炎,可以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黃疸肝炎黃疸型肝炎 【病原及傳播途經】 ①甲型肝炎病毒(hav)是一種微小核糖核酸(rna)病毒,直徑25~29nm,在外界抵抗力較強,能耐受50℃60分鐘。甲型肝炎病毒主要從腸道排出,通過日常生活接觸而經口傳染。 ②乙型肝炎病毒(hbv)為dna病毒,為42nm雙層外殼病毒,原稱dane顆粒。直徑為42nm。可通過輸血、血漿、血制品或使用污染病毒的注射器針頭、針灸用針、采血用具而發生感染,血液透析等亦有感染hbv的危險。抗原性復雜分為: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是一種復合抗原,具有多型性。其亞型可分為10種,臨床意義尚無明確結論。 hbc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dane顆粒核心中的抗原,數量與肝髒損害程度可能有關)。 hbeag與乙型肝炎感染有密切關系的e抗原。e抗原陽性提示體內病毒在復制,持續陽性易發展為慢性肝炎。 抗-hbs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抗體。 抗-hbc抗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的抗體。 抗-hbe抗e抗原的抗體。 ③丙型肝炎病毒(hcv)直徑為30~50nm,有一脂質外殼,為正鏈單股dna。丙型肝炎主要通過輸血而引起,本病約占輸血後肝炎70%以上。 ④丁型肝炎病毒(hdv)為一種缺陷性rna病毒,直徑為35~37nm,具有hbsag的外殼。hdv能導致病情加重和感染的慢性化,並可能與原發性肝癌(hcc)的發生有關。傳播途徑與乙型肝炎類似,靜脈注射毒品,男性同性戀、娼妓和經常應用血制品或腎透析患者為本病的高危人群。 ⑤戊型肝炎病毒(hev)為圓形顆粒,表面有圓形突起和缺口,無外殼。直徑為29~38nm,病毒基因組為正鏈單股rna。hev主要通過人糞腸道途徑感染。主要通過被污染水源經糞—口途徑而感染。 【臨床表現】 病程約2~3個月。 一、黃疸前期多數起病緩慢,可有畏寒發熱,主要症狀為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肝區脹痛、腹脹、便秘或腹瀉等。某些病例有明顯的上呼吸道症狀,類似感冒。本期體征不顯著,部分病例有淺表淋巴結腫大。於本期末小便顏色加深,繼而鞏膜及皮膚先後出現黃染。 二、黃疸期鞏膜、皮膚出現黃染,約1周左右達高峰,部分病人短期內可出現肝內梗阻性黃疸的臨床表現,黃疸日益加深,皮膚搔癢,大便呈淡灰白色,肝多腫大,質地充實有壓痛、叩擊痛。約10%的病人脾腫大。肝功能檢查有明顯異常,本期病程2~6周左右。 三、恢復期此時黃疸和其他症狀逐漸消退,精神食欲明顯好轉,肝脾逐漸回縮,肝功能漸趨正常。有些病人口苦、肝區痛、腰背酸困、腹脹等症狀遷延較久。本期病程2~16周,平均一個月左右。 有人觀察有部分甲型肝炎患者在急性期病情恢復後,可再次出現病情復發(黃疸和轉氨酶升高),少數患者呈慢性經過。有報道病程遷延達1年之久,黃疸持續時間最長達33個月。 【化驗檢查】 一、血象白細胞總數正常或稍低,淋巴細胞相對增多,偶有異常淋巴細胞出現。血小板在部分慢性肝炎病人中可減少。 二、黃疸指數、膽紅素定量試驗均明顯升高。尿檢查膽紅素、尿膽原及尿膽素顯著增加。 三、血清酶測定 ①轉氨酶谷丙轉氨酶(alt)及谷草轉氨酶(ast)在肝炎潛伏期、發病初期及隱性感染者均可升高,故有助於早期診斷。 ②其它酶 γ-谷氨酰轉肽酶(γ-gt)可輕度升高。 四、膽固醇、膽固醇酯、膽鹼脂酶測定重症肝炎患者膽固醇、膽固醇酯、膽鹼脂酶均可明顯下降,提示預後不良。 五、血清蛋白質及氨基酸測定 ①蛋白電泳γ-球蛋白(9~18%)慢性活動性肝炎時常>26%,肝硬化時γ-球蛋白可>30%。 ②血清蛋白電泳前白蛋白(由肝髒合成)急性肝炎和慢性活動性肝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值降低者達83~92%隨著病情的恢復而恢復正常。 ③血漿支鏈氨基酸(bcaa)與芳香族氨基酸(aaa)的比值如比值下降或倒置,則反映肝實質功能障礙,對判斷重症肝炎的預後及考核支鏈氨基酸的療效有參考意義。 六、血清免疫學檢查 ①甲型肝炎測定抗hav-igm對甲型肝炎有早期診斷價值。 ②乙型肝炎hbv標志(hbsag、hbeag、hbcag及抗-hbs、抗-hbe、抗-hbc)對判斷有無乙型肝炎感染有重大意義。hbv-dna、dna-p及phsa受體測定,對確定乙型肝炎病人體內有無hbv復制有很大價值。高滴度抗hbc-igm陽性有利於急性乙型肝炎的診斷。有人用基因工程方法獲得hbsag的前s1(pre-s1)和前s2基因。用組織化學及固相放射免疫測定可研究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中前s抗原在肝細胞中的定位,在有hbv復制的肝組織中常含有hbsag的前sl和前s2。血清中可測定抗-前sl和抗-前s2,前者於潛伏期即出現,後者在病毒復制終止前出現。故抗-前sl陽性可作為急性乙型肝炎早期診斷指標,抗-前s2可為肝炎恢復的指標。 ③丙型肝炎常有賴排除甲型、乙型、戊型及其他病毒(cmv、ebv)而診斷,血清抗hcv-igm陽性可確診。 ④丁型肝炎的血清學診斷有賴於血清抗hdv-igm陽性或hdag或hdvcdna雜交陽性;肝組織中hdag陽性或hdvcdna雜交陽性可確診。 ⑤戊型肝炎確診有賴於血清抗hev-igm陽性或免疫電鏡在糞便中見到30~32nm病毒顆粒。 【並發症與後遺症】 肝炎是一種全身性疾病,病毒除侵犯肝髒外,還可侵犯其他器官,如hbv標志可在腎、胰、骨髓、甲狀腺等組織中找到。常見並發症有關節炎(12~27%),腎小球腎炎(26.5%),結節性多動脈炎等。應用直接免疫熒光法及電鏡檢查,發現關節滑膜上有hbv顆粒。血清hbsag持續陽性的膜性腎小球腎炎患者,腎活檢腎小球組織中曾發現有hbcag沉積。並發結節性多動脈炎者的病變血管壁上可見hbsag、igg、igm、c3等組成的免疫復合物沉積。少見的並發症有糖尿病、脂肪肝、再生障礙性貧血、多發性神經炎、胸膜炎、心肌炎及心包炎等,其中尤以糖尿病和脂肪肝值得重視。少數患者可後遺肝炎後高膽紅素血症。 【預後】 急性甲型肝炎預後大多良好。急性乙型肝炎約15%左右轉變為慢性肝炎,其中約0.6%發生肝癌。丙型肝炎26~55%可轉為慢性。戊型肝炎則約10%轉為慢性肝炎,以遷延性居多。慢性活動性肝炎的預後較慢性遷延性肝炎為差。 慢性乙型肝炎與原發性肝癌的發生有密切關系,慢性肝病發生肝癌者較對照組高10.76倍。病理學檢查發現,原發性肝癌患者的肝病理切片中,全部均伴有肝炎後肝硬化的改變,且多數是從慢性活動性肝炎發展而來。 【常規治療】 黃疸型肝炎 【病原及傳播途經】 ①甲型肝炎病毒(hav)是一種微小核糖核酸(rna)病毒,直徑25~29nm,在外界抵抗力較強,能耐受50℃60分鐘。甲型肝炎病毒主要從腸道排出,通過日常生活接觸而經口傳染。 ②乙型肝炎病毒(hbv)為dna病毒,為42nm雙層外殼病毒,原稱dane顆粒。直徑為42nm。可通過輸血、血漿、血制[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