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些新鮮用語以及用語不規范的現象 需舉例子嗎?
一、不是故意寫錯的(引號中為錯別字) 1、飯店門口:“抄”飯 2、修車店門口:補胎“沖”氣 3、零售店鋪門口:“另”售 4、家具店門口:家“俱” 5、裝潢店門口:裝“璜” 6、失物廣告:失物“啟示” 7、安裝公司門口:“按”裝 8、洗車店門口:洗車打“臘” 9、飯店門口:“合”飯 10、水果店門口:“波”蘿 11、飯店菜單:雞“旦” 12、五金店標牌:“扦”座 13、體育用品店標牌:“蘭”球 14、快餐店門口:大排“擋” 15、農貿市場標牌:“蕃”茄 16、停車場招牌:“仃”車收費 17、嚴打宣傳標語:嚴“歷”打擊 18、某機場橫幅:年“青” 19、某交通宣傳標語:超限超載“殆”害無窮 20、某食堂菜牌:魚“園” 二、故意寫錯的(引號中為錯別字) 1、藥品廣告:“咳”不容緩 2、山地車廣告:“騎”樂無窮 3、補品廣告:“鱉”來無恙 4、眼鏡廣告:一“明”驚人 5、驅蚊器廣告:默默無“蚊” 6、透明膠帶廣告:無可替“帶” 7、網吧廣告:一“網”情深 8、鋼琴廣告:“琴”有獨鐘、一見鐘“琴” 9、熱水器廣告:隨心所“浴” 10、空調廣告:終生無“汗” 11、服裝店廣告:“衣帽”取人 12、某洗衣店廣告:“衣衣”不捨 13、某房產公司廣告:萬“室”俱備 14、某蛋糕廣告:步步“糕”升 15、胃藥廣告:一“不”到“胃” 16、賽馬廣告:樂在“騎”中 17、電熨斗廣告:百“衣”百順 18、快餐店廣告:“燒”勝一籌 19、洗衣機廣告:“閒”妻良母 20、帽子公司廣告:以“帽”取人 21、治結石病廣告:大“石”化小、小“石”化了 22、打印機廣告:百聞不如一“鍵” 23、塗料廣告:好色之塗 24、冰箱廣告:制冷鮮鋒 25、治痔瘡藥廣告:有痔無恐 26、花園公寓廣告:隨寓而安 27、跳舞機廣告:聞“機”起舞 28、海鮮廣告:領“鮮”一步 29、口腔門診廣告:“快治”人口 30、禮品店廣告:“禮”所當然
家具店把廣告打成“家俱” 一飯店招牌上則寫了“十三太飽” 一房地產廣告的“十面埋富”十分顯眼 醫藥商家打出“下斑莫逗留”之類諧音取義的廣告語 “停”字寫成“仃”,快餐寫成餐字的左上部,雞蛋寫成“雞旦”, 各種啤酒寫成“各種啤灑”
--2002年中國十大失敗廣告語 1、柒牌西服讓女人心動的男人
2、送禮就送腦白金
3、九鑫螨婷香皂:看,你把螨蟲傳染給了女兒
4、天之嬌子笑看風雲淡
5、當頭發愛上肥料好的出乎意料
6、達諾日夜片你的新選擇
7、陳小春之鴻星爾克鞋
8、來來往往喝杯枝江
9、張衛健之喜之郎
10、斯達舒之胃你好嗎篇 昨天上街買點小東西, 遠遠聽到一輛宣傳車的高音喇叭在重復播報著什麼。車到近處, 恍然大悟——廣告車,廣告牌上赫然寫著:滬杭羊毛衫大減價, 並且用特別醒目的字體和顏色表白“拆屋賣瓦湊路費”。 我不驚啞然失笑! 實事求是地說,改革開放尤其是近年以來, 我國廣告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各種媒體不乏令人記憶猶新的廣告精品。 但似我昨日所見也並非個別現象。“跳樓價”、“忍痛大放血”、“ 驚天動地大減價”之類低劣廣告語屢見不鮮。 這至少說明了幾個問題:一是廣告從業人員良莠不齊, 二是刻意誇大、誠信缺失,三是浮躁心態使然。希望“ 拆屋賣瓦湊路費”之類的蹩腳廣告早日消失。 門店的牌匾、店名是顧客記住店內特色的標志符。如今, 島城店鋪遍地開花,人們越來越講求“視覺沖擊”, 各種個性化的店名成了商家制造看點賣點的第一招。 一些普通而熟悉的名詞被新奇的名稱替代,成了門店誘人眼球、 招攬生意的字號招牌。 門店的牌匾店名不僅僅是一個標志符號,還可從中窺其文化品位、 志趣格調和思想境界。一個新奇好記、響亮上口的店名, 可以讓顧客過目不忘,印象深刻。像川菜館“愛情麻辣燙”、“ 食為天”等因影視劇的熱播而一夜成名,叫起來順口,聽起來順耳, 走過路過怎能不讓人有進店瞧瞧的欲望? 然而,也有一些商家認定“傍”店名就能“以假亂真”,於是,“ 東來順”火了,街頭又出現了各種“來順”;“張大媽”出名了,“ 李大嬸”、“王大爺”也“出門”了。 還有一些為求奇特而不惜借助“邪招牌”另外, 一些使用諧音字做為招牌的更是比比皆是,如服裝店叫做“ 衣衣不捨”。
粥天粥地,有各式各樣的粥,看的人眼花缭亂,用上海話讀起來, 是作天作地!浦東大道上一家服裝店,名叫衣依布捨, 當時坐在公交車上,看看窗外地風景, 就對這個店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創意來自依依不捨。 十全街與烏鵲橋路四岔路口有一家美發店,店名叫“頂剪”。 一位顧客這樣理解這個店名:“頂剪”是“頂尖”的諧音,意為“ 技術一流”;“剪”是“剪刀”,代表了美發行業;“頂” 又可理解為“頭頂”,表明服務對象是“頭發”――― 二個字的店名表達了三重意思。一些店鋪的名字十分出彩,起到了招攬顧客進門的作用。 一家雜貨店,店名叫“雜七雜八”;一家專賣大尺碼服裝的店叫“ 胖子沒煩惱”,店名把市場定位、效果表達得清清楚楚; 有家男子內褲專賣店,名叫“內酷坊”,“內酷”為“內褲” 的諧音,“酷”意為“時尚”。碧鳳坊有家服裝店,名叫“穿幫”, 意為“幫你穿衣”,替你打扮,店主是三位女青年, 都擅長服裝搭配。“穿幫”在蘇州話中是“露餡”的意思, 貶義褒用,哪料反響很好,不少顧客就是沖著這個店名進門的。 “衣客隆”董事長夏薇很重視店名,自己開的服裝店名字都很別致, 分別叫“武裝”“風度”“邊緣”等。她說, 顧客首先看到的是店名,而不是商品,店名起得好, 會激起顧客了解這家店及其店內商品的願望。 好的店名就是招攬顧客的高招之一。 我認為,好的店名應該易懂好記,有廣泛的認知度,富有親切感, 方便傳播,最好從使用頻率最高的日常用語中去尋找;別具一格, 能夠吸引顧客眼球,表達豐富的意思,具有一定的文化含量, 雅俗共賞;如果能夠把市場定位、 行業特征包含在店名中則更屬上乘。但有關人士認為, 起好的店名雖然能夠帶來生意,但商家也不能抱“一俊遮百丑” 的想法,經營業績好壞還是取決於商品、 服務質量和品種等基礎要素。門店的招牌要搶眼不僅靠獵奇, 即便用諧音也要“諧”得有譜,尊重文化傳統和社會的價值取向。 可是,除了把店名叫響, 包裝門店的整體形象以及賦予商品服務一定的特色, 才能真正抓住顧客的心,讓店名變成名副其實的金字招牌。 還有,關於不規范用字,一是使用繁體字(注冊商標定型字除外), 主要有名人題字和注冊商標繁體字未打上“r”標志; 二是單獨使用外國語言文字或中外文並用時未以規范漢字為主、 外國文字為輔,存在英文巨大、中文特小的廣告用字現象; 三是使用錯字、別字;四是廣告使用成語不符合規定,引起誤導; 五是保健品宣傳、廣告用語不規范。“pk” 近來時常出現在報紙上。 雖然有一些人可能知道這兩個字母縮寫代表的意思, 但這樣的詞組用法違反了國家規定。報紙如果一定需要引用,對“ pk”應加雙引號,同時要加注漢語譯文,如:“pk”(比試)。 還有很多的“隱形炸彈”就藏在其中!比如蚊香廣告上的“ 默默無蚊”;美容店的“我型我塑”;摩托車的“騎樂無窮”等, 會誤倒許多人的,產生對語文的誤解。 隨著社會的發展,一種嚴重的“病毒”已經流入了我國, 這種病毒就叫做錯別字。街頭上、報刊上、影視上, 錯別字處處可見。
網絡詞匯都不怎麼規范。什麼喜歡是稀飯。很多了, 現在孩子都不會好好說話了。 菜鳥 vpn的好處就是,你用國外ip直接上網,很多屏蔽的內容可以看到,比如
facebook,youtube,twitter,6park,mitbbs等 一個月10快,很方便。 請訪問 buyvpn.inf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