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傷、腦腫瘤、腦血管疾病(腦出血、腦梗塞)、帕金森病、老年性癡呆、癫痫、偏頭痛等。
2.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等。
3.泌尿系統疾病,慢性腎功能衰竭時的睡眠,常常是短而破碎,只有腎透析或腎移植才能有效解決。糖尿病、尿崩症、泌尿系統感染引起的尿頻,也可以干擾睡眠。
4.過敏性疾病,也常常干擾睡眠,如皮膚瘙癢、鼻阻塞、使睡眠無法進行。
5.消化系統疾病,如潰瘍病、腸炎、痢疾等造成腹痛、燒心、惡心、嘔吐等症狀,也明顯干擾睡眠。
6.循環系統疾病,特別是心衰、心絞痛、高血壓、動靜脈炎等都可引起失眠。
7.骨骼、肌肉、關節的炎症和疼痛,是臨床常見的疾病,也不同程度地引起睡眠障礙。在這些疾病中,失眠多表現為伴發症狀,疾病治好了,失眠一般也能康復。
對老年人的健康更為重要。在睡眠的准備、姿勢和習慣方面還要注意有以下幾種禁忌:
1.忌臨睡前吃東西:如果臨睡前吃東西,腸胃等又要忙碌起來,這樣加重了它們的負擔,身體其它部分也無法得到良好休息,不但影響入睡,還有損於健康。
2.忌睡前用腦過度:臨睡前則做些較輕松的事,使腦子放松,這樣便容易入睡。否則,大腦處於興奮狀態,即使躺在床上也難以入睡,時間長了,還容易失眠。
3.忌睡前情緒激動:人的喜怒哀樂都容易引起神經中樞的興奮或紊亂,使人難以入睡,甚至造成失眠。
4.忌睡前說話:因為說話容易使大腦興奮,思想活躍,從而影響睡眠。
5.忌睡前飲濃茶、喝咖啡:濃茶、咖啡屬刺激性飲料,含有能使人精神處於亢奮狀態的咖啡因等物質。睡前喝了易造成入睡困難。
6.忌久臥不起:中醫認為“久臥傷氣”,睡眠太多會出現頭昏無力,精神萎靡,食欲減退。
7.忌當風而睡:房間要保持空氣流通,但不要讓風直接吹到身上。時間長了,冷空氣就會從毛細管侵入,引起感冒風寒等疾病。
常用安眠藥不僅會引起抗藥性,而且容易造成肝損傷。科學家們發現,食物與睡眠有一定的關系。美國的一位醫學博士認為,若在睡前稍吃一點催眠食物,更容易入睡。現推薦幾種僅供參考:
1.牛奶:牛奶中含有色氨酸,這是一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睡前喝一杯牛奶,其中的色氨酸量足以起到安眠作用。飲用牛奶的溫飽感也增加了催眠效果。
2.核桃:核桃是一種滋養強壯品,可治神經袁弱、健忘、失眠、多夢和飲食不振。每日早晚各吃些核桃仁,有利睡眠。
3.桂圓:性味甘溫,無毒。桂圓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可醫失眠健忘、神經震弱等。中醫治療心脾兩虛、失眠等夢的方劑“歸脾丸”就有桂圓肉。
4.蓮子:蓮子有養心安神的作用,心煩夢多而失眠者,則可用蓮子心加鹽少許,水煎,每晚睡前服。
5.食醋:勞累難眠時,可取食醋1湯匙,放入溫開水內慢服。飲用時靜心閉目,片刻即可安然入睡。
失眠者皆有夜晚睡不著而白天卻感到精神不振的體會。這樣不但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而且還會引發其他疾病,很不利於健康。因此,失眠者切不可依賴於安眠藥物,而應加強自我調理。
首先,要了解自身的睡眠周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定的睡眠周期,選擇最合適的睡眠時間及方式,以養成規律性的生理時鐘。
其次,每天做中等量的運動,但勿在晚上做。適度的運動可以緩和交感神經系統,是改善睡眠障礙的良方。
再次,選擇合適的晚餐食物。晚餐應多吃清淡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少吃刺激性食物。睡前喝杯加蜂蜜的牛奶,也有助於安眠。
除此之外,如果有條件,每晚臨睡前洗個熱水澡,以幫助自己建立規律的睡眠周期。按摩也可以促進睡眠。失眠者可躺在床上,放松身體。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及生活壓力的加大,失眠患者越來越多,采用綜合療法治療失眠有一定的療效,現介紹幾種如下:
1.保健療法:每天按摩太陽穴,百會穴數次,用保健木梳梳頭5分鐘,從而保持心情舒暢,解除煩惱,消除思想顧慮。
2.飲食療法:取大棗,小麥,冰糖,先取大棗、小麥水煎去渣取汁,納入冰糖烊化頓服,每晚1次。
3.藥粥療法:取大棗,元肉,大米,砂糖適量。先取大米煮粥,待沸時加入大棗、元肉,煮至粥熟時,調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
4.填臍療法:取酸棗仁,研為細末,置肚臍中,外用傷濕止痛膏固定,1日1換。
5.敷足療法:取朱砂,加漿糊適量調勻,置於傷濕止痛膏上,貼敷於腳心湧泉穴上,包扎固定,每晚1次。
6.足浴療法:磁石,菊花、黃芩、夜交籐,水煎2次,去渣取汁,倒入浴盆中,趁熱浸洗雙足15-30分鐘,每晚1次。 中藥貼臍治療失眠在醫學界廣為流傳且療效相當有效,中醫認為治療失眠重在補虛洩實,安神定志。中藥貼臍療法,源於古代,流傳至今,臍及神阙,又稱臍中穴,是經脈系統中任脈上的一個重要穴位。中醫認為臍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本源,可以直接調理中樞神經系統功能。臍中有豐富的靜脈網和皮下動脈分支,與全身皮膚結構比較,其表皮角質層最簿,屏障功能最弱,且臍下無脂肪組織,皮膚筋膜和腹壁直接相聯,故滲透性強,有利於藥物的吸收。除此以外,藥物分子可通過臍部進入細胞間質,迅速彌散於血中,極少通過肝髒而免遭破壞,避免了藥物經口服後被胃腸道消化液等作用而削弱藥力,同時減少口服藥對胃腸道的刺激、對消化功能的影響以及其他副作用,調節睡眠中樞,誘導調節恢復自然睡眠。 “養生安神睡眠貼”采用具有滋陰潛陽,生津養血,寧心安神功效的珍貴中藥提取物濃縮成膏,利用生物緩釋tts技術(透皮),結合中醫兩千年的醫學瑰寶—臍療,治療失眠有效率是傳統制劑的50倍。
經臍給藥 效果驚人 睡眠貼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理想改善睡眠的5項標准 被稱為“綠色療法” 1)、養生安神睡眠貼通過肚臍表面給藥,迅速促進睡眠,使藥物透過皮膚表層、毛囊、皮脂腺,進入人體循環系統而產生治療作用。藥物有效利用率高,滲透快,能迅速進入人體經絡發揮作用,見效快。 2)、不改變正常睡眠模式:睡眠貼可以有效改善睡眠,但並不改變正常的睡眠模式,而且可以幫助使用者建立自然健康的睡眠模式,提高睡眠質量。 3)、有效提高睡眠質量:睡眠貼可以有效改善因各種原因引起的失眠,入睡困難、早醒、睡眠淺、多夢易醒、神經衰弱等,從而提高睡眠質量。 4)、使用養生安神睡眠貼,醒後精力充沛,神清氣爽:每晚一貼,不必頻繁給藥,無痛苦,無宿醉感,無頭昏、乏力,記憶力減退,神經衰弱等副作用。 5)、不會導致藥物依賴,不成瘾。 能引起睡眠不正常的原因雖然不少,但某些微量元素攝取過多或不足卻是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銅、鐵、鋁對睡眠和影響最為明顯。 在正常情況下,一個成年人每日攝入銅元素2~3毫克比較適宜,但是,目前多數人達不到這個數額。對於鐵元素,一個成年人每日攝入量以18毫克為宜,但是大多數人(尤其是婦女及兒童)遠遠達不到這個量。若他們每日攝入鐵元素僅為5毫克時,睡眠質量會明顯下降,常處於一種半睡眠狀態,一有動靜就醒。
如果睡前大腦仍處於興奮狀態,特別是白天高強度腦力工作讓緊張的神經仍處於強大的慣性中,無法真正放松下來就無法入睡。這是我們的主觀意識不能控制的。無論是聽音樂、看書、做瑜伽,都是通過巧妙轉移注意力到聽覺、視覺和身體上,而不是繼續集中於思維上,從而放松下來,讓大腦休息不再運轉,興奮轉移產生疲勞,才能入睡。
失眠感:有的人並不是真的失眠,只是有失眠感。因為曾有過失眠史而焦慮,擔心自己還會睡不著。或者規定自己睡眠時間8小時,萬一完不成這個“任務”,就認為自己沒睡好,感到睡眠不安不實,醒來疲勞未能解除。事實上這只是主觀感覺,其實睡眠質量沒有問題,這是“為睡眠而睡眠”觀念下所出現的一種保護性心理反應。
失眠的五大因素
體質、精神心理、疾病、環境和藥物因素
季節變換是自然界的演變規律,我們人體也有“入夜則寐,入晝則寤”晝夜睡眠規律,這兩者是相關的,中醫理論稱之為“天人相應”,“天”是指自然界,人類生長在自然界的懷抱裡,兩者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平衡協調的,這一點非常重要。
對人體健康而言,良好的睡眠猶如一個人正常的飲食、呼吸一樣,顯得太重要了。當今失眠症發病率甚高,我們在失眠專科門診常常可見很多失眠症病人既受失眠困擾,又擺脫不了鎮靜催眠類西藥依賴,非常痛苦。
失眠,中醫古籍記載稱“不寐”,其內涵與現代醫學“失眠”概念基本一致。中醫學以“天人合一”理論來認識人體“入夜則寐,入晝則寤”的睡眠與覺醒現象,認為睡眠與覺醒是人體適應自然界陰陽消長規律(即晝夜節律)的一種自我調節的生理功能表現,是人與自然協調一致,賴以生存的生理規律,這個規律順之則生,逆之則害。因此,人類必須重視睡眠,遵循睡眠與覺醒規律,身體才會健康。
我們曾對在上海市中醫失眠症醫療協作中心失眠症專科門診就診的1812例失眠症病人進行了相關因素調查研究和統計分析,發現當今失眠症的發病主要有五大因素,即體質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環境因素和藥物因素。
體質因素,指個人體質對外部環境的變化較敏感,具體表現為比較聰明能干,責任心較強,遇事易於多思多慮等,這部分人占3.5%;
精神心理因素,包括情志不悅、精神過勞、擔心驚嚇等,這部分人占55.9%;
疾病因素,包括軀體疾病和其他精神疾病,如心腦血管病、胃腸病、肝病、內分泌疾病、慢性咽炎、呼吸道疾病、頸椎病、抑郁症、焦慮症等,這部分人占16.4%;環境干擾因素,如房屋拆遷、遷入新居、環境改變、上三班、經常出差、馬路邊住房等占3.6%;
因服用藥物的副作用,如某些抗生素、擴血管藥、激素、抗精神病藥、抗痨藥等占1.3%;
另有19.3%失眠症患者不願暴露誘發因素。
從以上統計數據分析來看,其中因精神心理因素誘發失眠者占55%以上,這很值得重視。因此,患了失眠症不要盲目緊張,首先應自我分析一下可能是什麼原因誘發的,臨床醫生在診治失眠症時,病史詢問中必須重視失眠症發生的相關因素調查,才能針對不同誘發因素作出正確處理。
我們根據上述對1812例失眠症病人調查結果,結合五大發病因素分析,再結合臨床征候表現,發現當今失眠症臨床征候表現確實與過去文獻記載的不同,其臨床征候表現特點有六多六少:精神亢奮者多,精神衰弱者少;氣血旺盛者多,氣血虛弱者少;無外邪感染者多,有外邪感染者少;中壯年人較多,老年人較少;因精神情志因素+其他軀體疾病或精神疾病者多,單純因體質因素先天不足神經衰弱者少;實證者較多,虛證者較少。 能引起睡眠不正常的原因雖然不少,但某些微量元素攝取過多或不足卻是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銅、鐵、鋁對睡眠和影響最為明顯。 在正常情況下,一個成年人每日攝入銅元素2~3毫克比較適宜,但是,目前多數人達不到這個數額。對於鐵元素,一個成年人每日攝入量以18毫克為宜,但是大多數人(尤其是婦女及兒童)遠遠達不到這個量。若他們每日攝入鐵元素僅為5毫克時,睡眠質量會明顯下降,常處於一種半睡眠狀態,一有動靜就醒。
如果睡前大腦仍處於興奮狀態,特別是白天高強度腦力工作讓緊張的神經仍處於強大的慣性中,無法真正放松下來就無法入睡。這是我們的主觀意識不能控制的。無論是聽音樂、看書、做瑜伽,都是通過巧妙轉移注意力到聽覺、視覺和身體上,而不是繼續集中於思維上,從而放松下來,讓大腦休息不再運轉,興奮轉移產生疲勞,才能入睡。
失眠感:有的人並不是真的失眠,只是有 <<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下一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