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把艾葉制成青艾條,但不知怎樣操作,有知道的請教, 中藥艾葉
來源:美食導報時間:2005-12-15
艾葉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葉。栽培或野生。全國大部分地區多有生產。原植物生於荒地林緣。喜溫暖濕潤氣候,耐旱、耐蔭,以土層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最宜生長。
●艾葉的“本草”記載
《名醫別錄》:味苦,微溫,無毒。主炙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辟風寒,使人有子。又,艾,生寒熟熱。主下血,衄血、膿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藥性論》:使。能止崩血,安胎,止腹痛,醋煎作煎,治癬,止赤白痢,及五藏痔瀉血。煎葉,主吐血。炒艾作馄饨,吞三、五枚。以飯壓之良。長服止冷痢,又心腹惡氣。取葉搗汁飲,又搗末和干姜末為丸,一服三十丸,飯壓,日再服,治一切冷氣,鬼邪毒氣,最去惡氣。
《本草綱目》:艾葉生則微苦太辛,熟則微辛太苦,生溫熟熱,純陽也。可以取太陽真火,可以回垂絕元陽。服之則走三陰,而逐一切寒濕,轉肅殺之氣為融和。炙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沉疴之人為康泰,其功亦大矣。老人丹田氣弱,臍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臍腹,妙不可言。寒濕腳氣人亦宜以此夾入襪內。
●艾葉的現代藥理研究
1、艾葉能抑制松弛的豚鼠平滑肌。經對艾葉油平喘有效成分系統藥理學研究表明,單萜類、倍半萜類的化學結構均與其平喘作用有關。
2、艾葉油0.25~0.5mg/kg灌胃或腹腔注射,均有明顯鎮咳作用。
3、艾葉油具有祛痰作用。
4、艾葉油具有利膽作用。2%吐溫將艾葉油制成混懸液(每毫升含艾葉油25微升),可使大鼠膽汁流量增加(劑量0.8ml/100g和0.3ml/100g)。
5、艾葉油對離體蟾蜍心和兔心均有抑制作用,並能對抗異丙腎上腺素的強心作用。
6、艾葉油腹腔注射,對兔有鎮靜作用。艾葉油無鎮痛作用,對正常體溫亦無影響。
7、艾葉具有止血作用,不同炮制品的凝血時間不同。
8、艾葉油具有抗過敏作用。
9體外實驗證明,艾葉油對球菌和大多數革蘭氏陰性桿菌均有抑制作用。艾葉熏煙對細菌和真菌亦有明顯抗菌作用,用於空氣消毒,可使菌落減少95%~99.8%。
10、艾葉油灌胃,能增加小鼠炎症滲出細胞的吞噬能力。
<ahref=" http://info.pharm.hc360.com/2005/07/27143373748.shtml "> http://info.pharm.hc360.com/2005/07/27143373748.shtml </a>
艾條自己很難做的,醫院理療科或者中藥店有售.
南陽艾條艾絨艾炙器上海批發零售 艾草系列產品及配套的灸器: 淘寶店 http://shop61333934.taobao.com
1、艾灸產品:艾條、艾草條、無煙艾灸條、艾粒、艾柱、自貼式管灸等。 2、美容保健產品:艾葉精油、艾草精油、祛痛精油等。 3、精制艾絨系列:金艾絨、普通艾絨,極品艾絨等各比例艾絨。 4、精制無煙艾條艾柱:把艾葉及細桿部粉碎,封閉炭化,制成條狀等。 5、艾灸器系列:灸器盒,,隨身灸,美容棒,火龍罐等。 本市可貨到付款,閃電發貨,信譽就是生命,以質量求生存。 適用:身體、四肢等部位或穴位,頸椎病,肩周炎, 虛寒咳喘,腰肌勞損,腰腿疼痛, 骨質增生,胃脘寒痛,面癱,痛經等症。 功效:溫肌散寒、疏風解表;溫經通絡、活血散瘀; 溫中活裡、強髒壯腑;溫陰補虛、回陽固脫; 行氣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陰陽、保健防病。 淘寶店 http://shop61333934.taobao.com
歡迎免費咨詢:021-61999533小羅qq:576939739 淘寶店 http://shop61333934.taobao.com
地址:上海市闵行區景谷路176號五號線華寧路站下 淘寶店 http://shop61333934.taobao.com
加qq免費送《范長偉艾炙圖》電子書,《艾炙治百病》。 歡迎來電(店)批發零售代理定制 你可以把艾葉曬干,反復搗搗,反復篩選,然後變成艾絨,最後卷成條,不過艾葉越陳越好
你好,我是專業生產艾條廠家,我們的產品質量有問題,無條件退款,如有需要,請加我用戶名咨詢(可以送艾灸書籍和高清穴位圖) 艾天然愛健康中國艾灸健康全球艾然堂—中國艾灸行業領航者歡迎新老客戶批發,定制各類艾條,艾絨,艾炷,艾粒,無煙艾條,雷火灸,太乙灸,懸灸艾條,艾灸器具,中藥艾絨泡腳袋,中草藥艾絨沐浴包,嬰幼兒沐浴包等產品! 可適用於風濕骨病,美容養生,胃痛不孕等各種疾病!!
相同產品比質量,相同的質量比價格,相同的價格比服務! 如因質量問題,無條件退貨。 別名:艾草、艾葉、艾蒿、家艾。為菊科艾屬,學名為aremisiaargyi。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莖分枝多。株高45~120厘米,莖直立,圓形有稜,外被灰白色軟毛,莖從中部以上有分枝,莖下部葉在開花時枯萎;中部葉不規則的互生,具短柄;葉片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基部裂片常成假托葉,裂片橢圓形至披針形,邊緣具粗鋸齒,正面深綠色,稀疏白色軟毛,背面灰綠色,有灰色絨毛;上部葉無柄,頂端葉全緣,披針形或條狀披針花,頭狀花序,無梗,多數密集成總狀,總苞密被白色綿毛;邊花為雌花,7~12朵,常不發育,花冠細弱;中央為兩性花,10~12朵。花色因品種不同,有紅色、淡黃色或淡裼色。瘦果長圓形,有毛或無毛。
分布:主要分布於亞洲東部,如朝鮮半島、日本、蒙古。我國的東北、華北、華東、西南以及陝西及甘肅等均有分布。其適應性強,普遍生長於路旁荒野、草地。只要是向陽而排水順暢的地方都生長,但以濕潤肥沃的土壤生長較好。
藥用特性: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於家中以“避邪”,稈枯後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傳統藥性理論認為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等作用。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栽培要點:目前郎溪縣生產的艾草都是通過加工後出口日本,該國用作食用。生長主要以采收鮮嫩株頭及嫩葉為目的。生產中主要以根莖分株進行無性繁殖,但也可用種子繁殖。一般進行種子繁殖在3月份播種,根莖繁殖在11月份進行。畦寬1.5米左右,畦面中間高兩邊低似“魚背”型,以免積水,造成病害。播種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每667米2施腐熟的農家肥4000千克,深耕與土壤充分攔勻,排後即澆一次充足的底水。
每年3月初在地越冬的根莖開始萌發,4月下旬采收第一茬,每公頃每茬采收鮮產品11250~15000千克,每年收獲4~5茬。每采收一茬後都要施一定的追肥,追肥以腐熟的稀人畜糞為主,適當配以磷鉀肥。生產中要保持土壤濕潤。企業收購合同價為每千克0.65元,一般農戶每公頃純收入達22500元左右。郎溪縣生產的艾草經加工的成商品艾及艾草茶出口日本。該縣有較多的崗地,因其生產水稻取水困難,所以在崗地生產艾草一方面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同時也增加了土地植被,具有一定的經濟和生態效益。
郎溪縣艾草生產已有十年歷史,現有品種6個,生產面積100公頃。根據企業發展的需要,現擬再建200公頃的艾草生產基地,擴大加工流水線,以達到擴大日本市場和國內部分市場的需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