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害的潰瘍病;線蟲病害的根線蟲病和根結線蟲病;生理性病害的油斑病、裂果病、日灼病;病毒、類病毒和病因不明的病害黃龍病、裂皮病、衰退病、溫州蜜柑萎縮病、青枯病和柑橘黃化病等。危害柑橘的害蟲有昆蟲、螨類和其他有害動物等,已知的有350多種,主要有螨類、蚧類、粉虱、蚜蟲、天牛、吉丁蟲、潛葉蛾、卷葉蛾、吸果夜蛾、實蠅和瘿蚊等。 [編輯本段]橘子的產地 橘子原產地中國,主要產自長江中下游和長江以南地區。數千年的栽培歷史肯定不能說清楚具體位置。經阿拉伯人傳遍歐亞大陸,橘子至今在荷蘭和德國都還被稱為“中國蘋果”。我國是柑橘的重要原產地之一,柑橘資源豐富,優良品種繁多,有4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據考證,直到公元1471年,桔、柑、橙等柑橘類果樹才從我國傳入葡萄牙的裡斯本,公元1665年才傳入美國的佛羅裡達。 世界柑橘主要分布在北緯35°以南的區域,性喜溫暖濕潤,有大水體增溫的地域可向北推進到北緯45°。世界有135個國家生產柑橘,年產量10282.2萬噸,面積10730萬畝,均居百果之首,產量第一位的數巴西,2425.26萬噸,第二位數美國,1633.52萬噸,中國第三,1078萬噸,再後是墨西哥、西班牙、伊朗、印度、意大利等國。 我國柑橘分布在北緯16°~37°之間,海拔最高達2600米(四川巴塘),南起海南省的三亞市,北至陝、甘、豫,東起台灣省,西到西藏的雅魯藏布江河谷。但我國柑橘的經濟栽培區主要集中在北緯20°~33°之間,海拔700~1000米以下。全國生產柑橘包括台灣省在內有19個省(市、自治區)。其中主產柑橘的有浙江、福建、湖南、四川、廣西、湖北、廣東、江西、重慶和台灣等10個省(市、區),其次是上海、貴州、雲南、江蘇等省(市),陝西、河南、海南、安徽和甘肅等省也有種植。全國種植柑橘的縣(市、區)有985個。 [編輯本段]每天需要的橘子 在加拿大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中,16例成年男性和9例成年女性的總膽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均高於正常,依序每天喝橘子汁1杯(250ml)、2杯、3杯各4周。結果發現,每天喝橘子汁1杯、2杯、3杯在4周後可使血漿維生素c水平分別提高2.1倍、3.1倍、3.8倍;每天喝橘子汁3杯在4周後可使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升高21%,葉酸水平升高18%,ldl/hdl比值降低16%。hdl可清除動脈血管壁內膽固醇,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研究提示每天喝橘子汁750ml可以有效改善高膽固醇血症患者的血脂代謝,有益於心血管健康。 [編輯本段]橘子栽培的意義 柑橘果實營養豐富,色香味兼優,既可鮮食,又可加工成以果汁為主的各種加工制品。柑橘產量居百果之首,柑橘汁占果汁的3/4,廣受消費者的青睐。據中央衛生研究院分析,柑橘每100克的可食部分中,含核黃素0.05毫克,尼克酸0.3毫克,抗壞血酸(維生素c)16毫克,蛋白質0.9克,脂肪0.1克,糖12克,粗纖維0.2克,無機鹽0.4克,鈣26毫克,磷15毫克,鐵0.2毫克,熱量221.9焦耳。桔中的胡蘿卜素(維生素a原)含量僅次於杏,比其他水果都高。柑橘還含多種維生素,此外,還含鎂、硫、鈉、氯和硅等元素。 [編輯本段]吃橘子的好處 中醫認為,橘子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健脾、順氣、止渴的藥效,是男女老幼(尤其是老年人、急慢性支氣管炎以及心血管病患者)皆食的上乘果品。橘子可謂全身都是寶:不僅果肉的藥用價值較高,其皮、核、絡、葉都是“地道藥材”。橘皮入藥稱為“陳皮”,具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咳、健脾和胃的功效,常用於防治胸脅脹痛、疝氣、乳脹、乳房結塊、胃痛、食積等症。其果核叫“橘核”,有散結、止痛的功效,臨床常用來治療睾丸腫痛、乳腺炎性腫痛等症。橘絡,即橘瓤上的網狀經絡,有通絡化痰、順氣活血之功效,常用於治療痰滯咳嗽等症。因為橘絡含有豐富的維生素p,所以能有效防治高血壓,老年人多食,有益健康。橘葉具有疏肝理氣、消腫散毒之功效,為治脅痛、乳痛的要藥。橘皮刮掉白色的內層,單留表皮稱為“橘紅”,具有理肺氣、祛痰等功效,臨床多用於治療咳嗽、呃逆等症。 橘子含有豐富的糖類(葡萄糖、果糖、蔗糖)、維生素、蘋果酸、檸檬酸、蛋白質、脂肪、食物纖維以及多種礦物質等,澳洲科學及工業研究機構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每天吃1個橘子可以使人們避免某些癌症(如口腔癌、喉癌和胃癌)的侵襲。 [編輯本段]吃橘子的壞處 橘子好處雖多,但宜常吃而不宜多吃。中醫認為橘子性溫,多吃易上火,會出現口舌生瘡、口干舌燥、咽喉干痛、大便秘結等症狀。因橘子果肉中含有一定的有機酸,為避免其對胃粘膜產生刺激而引起不適,因此,最好不要空腹吃橘子。此外,橘子還含有大量的胡蘿卜素,如果一次吃的過量或近期連續攝入過多,血液中胡蘿卜素濃度過高將會導致皮膚發黃。此時除了多喝水、暫時不吃橘子類水果外,還應限制攝食胡蘿卜素含量豐富的食物,大約經過1個月左右後,皮膚的顏色就會恢復正常。 [編輯本段]橘子與醫學 世界衛生組織在《膳食、營養與慢性疾病的預防》這一報告中提出柑橘類水果可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柑橘類水果中葉酸有降低血漿同型半胱氨酸的作用,後者可損傷動脈血管,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柑橘類水果富含鉀元素,有助於調節血壓、維持正常心律。維生素c、類胡蘿卜素和黃酮類化合物均有抗脂質氧化作用,可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回顧分析了48項有關柑橘類水果與疾病的研究,發現每天吃一個水果(非柑橘類)可以使發生腦卒中的危險降低4%,而每天吃一個橘桔類水果則可以使發生腦卒中的危險降低19%。這充分說明柑橘類水果具有非凡的心血管保護效應。 橘子可以常吃,但不要吃得太多,推薦每天吃1-3個橘子。一次吃得太多容易“上火”,可促發口腔炎或牙周炎,並可能出現皮膚發黃。 [編輯本段]橘子做成佳肴 橘皮粥:在熬大米粥時, 在粥燒滾前,放入幾小塊干淨的橘子皮,等粥煮熟後,不僅芳香可口而且開胃,對胸腹脹滿或咳嗽痰多的人,能夠起到飲食治療的作用。 橘皮湯:在做肉湯或排骨湯時,放幾塊橘子皮,不僅湯味鮮美,而且有一股淡淡的橘子味,會使人吃起來沒有油膩的感覺。 橘皮茶:把清洗干淨的橘子皮切成絲、丁或塊,用時可以單獨用開水沖泡,也可以和茶葉一起飲,不僅味道清香,而且有開胃、通氣、提神的功效。 橘皮酒:把洗淨曬干的橘子皮適量浸泡在白酒中,大約20天之後就可以飲用。橘子酒有清肺化痰的功效。如果浸泡時間稍長,酒味更佳。 橘皮菜:吃過橘子後,把新鮮的橘皮收集起來,清洗干淨,在清水中泡2天,然後切成細絲,再用白糖腌20天,就成了非常可口的下酒菜。不僅吃起來甜香爽口,而且還有解酒的作用。 橘皮丁:把新鮮的橘子皮,除去蒂頭和壞爛的部分,用清水洗干淨,瀝干後用刀切成小丁塊,然後放在蜂蜜或白糖中浸腌20天,可做糖包、湯圓等甜食品的餡料,吃起來清爽香甜。 五香橘皮:把干淨的橘子皮在清水中泡一晝夜,除去蒂、頭和霉爛的部分,擠干後放在開水鍋裡煮沸30-40分鐘,然後擠去水分瀝干,再切成1厘米見方的小塊,按500克濕橘皮加20克食鹽的比例再在鍋中煮沸30分鐘,撈出後,趁濕撒上一層甘草粉,每500克用甘草粉15克左右,曬干後即為甜、香、酸、鹹並略帶苦味的五香陳皮了。味道悠長,還有藥療的作用。 橘皮果醬:橘皮做果醬,干鮮均可。先將橘皮用水洗淨,放入鍋中加水煮沸後數分鐘,將水倒出,另加新水再煮沸數分鐘,如此進行3-4次,直到橘皮水苦味不太重時為止。然後用手或布將橘皮擠干,用刀將橘皮剁成碎末,越碎越好,若能用絞肉機細絞一下更好。把剁碎的橘皮重新放入鍋中,根據橘皮的多少加入適量的紅糖、白糖和糖精,並加水少許,煮沸後用文火煎熬成稠糊狀,橘皮果醬就做好了。 蘇轼曾有詩雲:“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雖然現代的人已對橙、橘混淆不清,但是無論是橙還是橘都有豐富的營養價值。橘子含維生素c、鈣、纖維質、少量蛋白質、脂肪以及豐富的葡萄糖、果糖、蔗糖、蘋果酸,枸椽酸、檸檬酸以及胡蘿卜素、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抗壞血酸等,可以降低膽固醇防冠心病和動脈硬化。橙子所含的營養價值也很高,其果肉除水分外,主要還有維生素c、蘋果酸、琥珀酸、糖類、果膠等。它能開胃解渴,幫助消化,防治便秘。 柑橘是我國的原生植物,其栽培歷史悠久,已有近4000年。品種繁多,包括:早橘、乳橘、水橘、包橘、溫橘、金橘、沙橘、蜜橘、綿橘等。在我國,橘子還代表“吉祥”和“團聚”,在很多地方結婚、鬧新房還有吃橘子的習慣,意思是早生貴子。古時候,以橘為地名的很常見:潇湘有橘鄉、洞庭有橘裡、彭澤有橘市、長沙有橘子洲等。 橘子可謂全身是寶,其果肉、皮、核、絡均可入藥。橘子的外果皮曬干後叫“陳皮”(因入藥以陳的藥效好,故名陳皮)。而橘瓤上面的白色網狀絲絡,叫“橘絡”,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p,有通絡、化痰、理氣、消滯等功效。橘核性味苦、無毒,有理氣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來治療疝氣、腰痛等症。就連橘根、橘葉等也可入藥,具有舒肝、健脾、和胃等不同功能。柑橘的果肉還是輕工業的重要原料,可加工成罐頭、蜜餞、果醬、果糕、果胨、果糖,還可以制成果汁、果酒等飲料。加工過程中,可提取果膠、檸檬酸、橙皮甙、香精油,橘皮可作為提取維生素a、維生素p、維生素c的原料。橘子皮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巧用,妙用,它可以美容護膚,清潔有茶銹的瓷器,除臭,還能當肥料。 但是,橘子雖好,也不要貪吃!
1、吃橘子過多引起結石 橘子含水量高、營養豐富,含大量維生素c、枸橼酸及葡萄糖等十余種營養物質。食用得當,能補益肌體,特別對患有慢性肝炎和高血壓患者,多吃蜜橘可以提高肝髒解毒作用,加速膽固醇轉化,防止動脈硬化。適當食用可增進食欲,但如食用不當反而無益。 2、兒童尤其不宜多吃橘子 橘子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如大量吃入,每天500克左右連吃兩個月,可出現高胡蘿卜素血症,其表現為手、足掌皮膚黃染,漸染全身,可伴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症狀,有時易與肝炎混淆。 胡蘿卜素在肝髒中轉變成維生素a,而大量的胡蘿卜素在小兒肝髒不能及時轉化,就隨血液遍及周身各處沉積,對身體產生不良反應。 有些孩子吃橘子過多還會出現中醫所說的“上火”表現,如舌炎、牙周炎、咽喉炎等。因此,我們認為兒童不要多吃橘子。若吃多時,應停食1~2周再吃。 食用橘子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控制食用量。 據測,每天吃3個橘子,就能滿足一個人一天對維生素c的需要量。若食用過多,過量攝入維生素c時,體內代謝的草酸會增多,易引起尿結石、腎結石。 二、橘子不宜與蘿卜同食。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大量的臨床觀察發現,蘿卜等十字花科蔬菜攝食到人體後,可迅速產生一種叫硫氰酸鹽的物質,並很快代謝產生一種抗甲狀腺物質——硫氰酸。該物質產生的多少與攝入量多少成正比。此時,如果攝入含大量植物色素的水果,如橘子、梨、蘋果、葡萄等,其中的類黃酮在腸道被細菌分解後,可加強硫氰酸抑制甲狀腺的作用,從而導致甲狀腺腫大。 因此,專家們提醒人們注意,在食用蘿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後,不宜馬上吃橘子、蘋果、葡萄等水果。所以你在吃這些食物的時候可要注意啦! 三、橘子與牛奶不宜同食。 牛奶中的蛋白質易與橘子中的果酸和維生素c發生反應,凝固成塊,不僅影響消化吸收,還會引起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 另外,胃腸、腎、肺功能虛寒的老人不可多吃,以免誘發腹痛、腰膝酸軟等病狀。 孕婦每天吃柑橘不應該超過3只,總重量在250克以內。 [編輯本段]吃橘子的妙招 酸橘子變甜的小技巧 冬天是橘子味道最好的季節。但是,有時會碰到酸酸的橘子。這種時候,有一種方法可以讓酸橘子變成甜橘子。方法超級簡單,將橘子放在自行車的籃子裡,在附近轉一圈。回來後,你再嘗嘗籃子裡的橘子,啊,真是不可思議啊。酸橘子不知怎麼回事變成了甜甜的橘子了。冬天,人們一般喜歡悶在家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