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早餐配菜怎樣吃比較清淡和有營養?正文

早餐配菜怎樣吃比較清淡和有營養?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早餐的選擇可以是豐富多樣的,只要滿足三大“必需”原則,你也可以發揮聰明才智做一份簡單又營養的早餐。

1.酸奶+菜包/肉包+蔬菜:酸奶含豐富的乳酸菌,對人體的貢獻甚至大於牛奶。但是酸奶不能早上空腹喝,最好和包子、饅頭等搭配吃。如果是素包如香菇菜包等,營養就比較齊全了;如果喜歡吃肉包,必須再補充些蔬菜、水果,或者用蔬菜汁、水果汁代替,最好是鮮搾的。

2.養顏八寶粥:女性白領如果有條件,可以前天晚上做好八寶粥,放入大米、紅豆、花生米、枸杞子等,第二天早上熱了吃,便捷又養顏。

3.降血糖牛奶麥片:把麥片先用開水沖好,再加入牛奶。這一搭配比較適合血糖高或有糖尿病家族遺傳的人。

春天正是孩子生長發育旺盛的季節,不少孩子午餐在學校吃,豐富性難以保證,所以早餐的作用尤其重要。最好所有的家長都能勤快些,早起一刻鐘,為你的孩子准備一份豐富、營養的早餐,讓他“隨風拔得快”。

三口之家早餐食譜推薦

周一:牛奶3瓶(每瓶227毫升)加谷物90克,面包夾草莓醬奶酪(面包200克,草莓醬50克,奶酪3片30克)

周二:牛奶3瓶,花卷3只(每只50克),蛋糕3只(每只25克),梨1只(150克)

周三:酸奶3瓶(600克),蛋餅3只(每只含雞蛋25克、小麥粉75克),大蘋果1只(150克)

周四:牛奶3瓶(每瓶227毫升)加谷物90克,肉包子3只(每只50克),香蕉3根(300克)

周五:牛奶3瓶,三明治面包3只(每只含面包片兩片50克,生菜兩張50克,雞胸脯肉20克),煎餅3只(每只50克),桔子3只(150克)

周六:大米粥(粳米100克),煎蛋3只(120克),燒賣3只(75克),菜包3只(150克),酸奶3瓶(600克)

周日:牛奶3瓶(每瓶227毫升)加谷物90克,火腿腸75克,早餐面包3只(每只50克),香蕉3根(300克)

健康早餐小貼士

1.起床即吃早餐容易消化不良,一般在起床20至30分鐘後再吃為佳。

2.有早起習慣的人,早餐可安排在7點以後吃較好。3.不要因為趕時間就吃得太快,以免損傷消化系統。4.早餐也要定時定點,否則會影響消化、吸收。

5.早餐以後吃的食物並不能代替早餐,所以不吃早餐全靠加餐不科學。

6.家長的榜樣很重要,只有家長帶頭吃營養健康的早餐,孩子才會養成良好的早餐習慣。


 

 
白粥和小鹹菜!
 
早餐要有蛋白質,維生素,主食,所以我經常吃餃子,還有青菜素肉面,牛肉青菜粉,皮蛋素肉粥加點青菜在裡面,還有就是把韭菜切細點加上面粉鹽一個雞蛋攪好,在窩裡放上少許油煎一張薄的軟餅,再加一杯牛奶也不錯的。個人愛好僅供參考。
 
一般早餐食譜中的各種營養素含量應占全天供給量的25%~30%。營養早餐應由粥類、面點類、冷菜類等三部分組成,在餐後加一份瓜果補充維生素效果更佳。
推薦早餐菜品:紅薯粥+油煎餡餅+黃瓜丁;牛奶+蔥麻餅干+火腿煎蛋


早餐宜吃食品

◆早餐是大腦的“開關”,其能量來源於碳水化合物,因此早餐一定要進食一些澱粉類食物,最好選擇沒有精加工的粗雜糧並且摻有一些堅果、干果。這樣的食品釋放能量比較遲緩,可以延長能量的補充時間,如紫米面饅頭、芝麻醬花卷、包子、馄饨、豆沙包、堅果面包、吐司、玉米粥等。

◆其次,維持人體充沛精力和靈敏反應力的蛋白質也不能少,因為含蛋白質的早餐能在數小時內持續地釋放能量,使我們更“頂餓”。可以選擇雞蛋、醬牛肉、方火腿、通脊肉、辣雞翅、素雞豆制品等食物。

◆第三,早餐一定要有些蔬菜和水果,如涼拌小菜、蔬菜沙拉、水果沙拉等等。這不僅僅是為了補充水溶性維生素和纖維素,還因水果和蔬菜含鈣、鉀、鎂等礦物質屬鹼性食物,可以中和肉、蛋等食品在體內氧化後生成的酸根,以達到酸鹼平衡。

早餐不宜食品

值得注意的是,早餐不宜吃太多油炸食物如油條、油餅、炸糕等,雖然食用後飽腹感會比較明顯,但因攝入脂肪和膽固醇過多,消化時間太長,易使血液過久地積於消化系統,造成腦部血流量減少,可能會使人整個上午都覺得無法集中精神。另外,就餐時間也很重要,一般來說起床後活動20~30分鐘,人的食欲最旺盛,吃早餐是最合適的。


燒牛肉+牛奶+蘇打餅干=早餐不求人

豆奶+蛋白質粉+火腿面包=增長精力

番茄蛋湯+燒面包片+煎泥腸=振奮精神

蔬菜豆腐湯+蒸紅薯+小醬菜=補水潤腸

芝麻湯圓+紅糖發糕+炝拌瓜條=糧谷魅力

紅茶+小面包=晚起的道理

煮玉米+蛋花胡蘿卜絲粥=清新的口氣

例湯+蔬菜沙拉+揚州飯=從容豐盛

煎蛋+奶酪熏魚三明治+鮮橙汁=西風東漸

菜肉馄饨+小籠包=釋放的能量

夏天怎樣驅蠅子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