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炒菜時油放的多點好還是少點好正文

炒菜時油放的多點好還是少點好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要適量,注意不要過多。

從1997年開始,中國營養學會先後發布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三個技術性的標准,但是由於對這些膳食營養標准的宣傳不廣泛、政府部門的健康教育力度不夠以及民眾存在的諸多飲食誤區,導致了膳食營養標准沒有在民眾中發揮科學引導的作用,而不科學的飲食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當前各類慢性疾病呈高發趨勢。

目前,糾正四大飲食習慣刻不容緩:

習慣一:炒菜時多放油、糖、鹽,講美食不講營養。

現在很多飯店或者居民,總是強調口味,光講美食而不講營養。為了口味好,很多人在炒菜時多放油多放糖,或者用油炸、油煎食物。

當前我國每人平均每天攝入40克油,而我國發布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中規定,油脂的攝入量每人每天不超過25克,而油脂和糖的攝入量過多會導致肥胖、高血壓等慢性疾病。

鹽的攝入量過多也是當前我國人群面臨的一個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標准是每人每天鹽的攝入量不超過6克,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標准是每人每天鹽的攝入量不超過10克,但目前我國每人每天鹽的攝入量達到15-20克,北方居民喜歡口味重,鹽的攝入量更多。而鹽的攝入量過高會直接導致高血壓等慢性疾病。

習慣二:肉類消費猛增加,飲食結構西方化。

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居民的飲食結構還是屬於標准的東方膳食結構,居民的飲食中,粗糧、豆類、薯類、肉類食物都有一定的攝入量;但現在居民的飲食結構卻出現了嚴重的西方化傾向,肉類、蛋類的消費劇增。

現在居民的飲食中,肉類所占的比例至少比20年前高出一倍。

肉類是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往往會引起肥胖,且是某些慢性病的誘發因素。

習慣三:明知油炸食品不健康卻貪圖味美照吃不誤。經過高溫或者熏烤後,油條、麻花等油炸食品,烤羊肉串、熏魚、熏肉等烘烤食品會含有很多致癌物質,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致癌物質就是苯並芘;苯並芘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物質,在人體任何部位都可引發腫瘤,毒性非常大,苯並芘可以通過胎盤侵害胎兒,可以通過乳汁侵害嬰幼兒,還能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等。

習慣四:一日三餐分布不均。

平衡膳食要注意一日三餐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別占總能量的30%、40%和30%;但現在的情況卻是,很多人晚餐吃得太多太豐盛,也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轉載
 

哪個牌子的保健枕頭好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