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荟(aloe),為阿拉伯語allcoh演變而來,是一種民間藥草,自古以來深受人們的喜愛。“蘆”其中文意為黑的意思,而“荟“是聚集的意思。蘆荟葉子切口滴落的汁液呈黃褐色,遇空氣氧化就變成了黑色,又凝為一體,所以稱作“蘆荟”。
分布情況
蘆荟原產於非洲熱帶干旱地區,一般來說,蘆荟被作為原產於非洲的植物。現在蘆荟分布幾乎遍及世界各地,據調查,在印度和馬來西亞一帶、非洲大陸和熱帶地區都有野生蘆荟分布。在我國支南元江地區,也有野生狀態的蘆荟存在。
形態特征
蘆荟是一種多年生常綠多肉質草本植物。歷史悠久,早在古埃及時代,其藥效便被人們接受、認可,稱其為“神秘的植物”。蘆荟是百合科植物。葉簇生,呈座狀或生於莖頂,葉常披針形或葉短寬,邊緣有尖齒狀刺。花序為傘形、總狀、穗狀、圓錐形等,色呈紅、黃或具赤色斑點,花瓣六片、雌蕊六枚。花被基部多連合成筒狀。
到目前為止,我們所知道的關於蘆荟的最早記載,是古代埃及的醫學書《艾帕努斯·巴皮努斯中所記錄的,考古發現,在埃及蘆荟被放置在金字塔中木乃伊的膝蓋之間。
書中不僅記載了蘆荟對腹瀉和眼病的治療作用,還有包含了蘆荟的多種處方。這部書寫於公元前1550年,也就是說,在迄今3500年前蘆荟就已經被當作藥用植物了。此我們可以推測,早在五千年前,埃及民間人們對蘆會的利用應該更早一些。這之後,可能是由於馬可多利亞帝國,蘆荟被傳到了歐洲。公元前1世紀,羅馬皇帝的御醫蒂俄斯可利蒂斯著有醫書《克利夏本草》,書中有針對不同病症使用蘆荟的具體處方,並把蘆荟稱作為萬能藥草。另外,在《新約聖經》中也記載了,人們埋葬耶稣的時候,將香根芹與蘆荟混合以後塗在其身體上。
蘆荟的效用,此後在歐洲得到了廣泛的承認,12世紀時,被記載於德國的藥局方裡了,這也是蘆荟首次在一個國家的法令裡得到承認。在這以後,蘆荟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了中國。在中國,人們把它稱為“蘆荟”,被稱為中醫醫祖的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裡也出現了蘆荟。在這部書中蘆荟不僅僅被認作是有用的植物,而且還有“色黑、樹脂狀”的記載,據此可以推斷,當時中國所使用的是從歐洲傳來的、將汁熬干形成的塊狀物。
蘆荟傳到日本是在鐮倉時期或室町時期,江戶時代人們把它稱為蘆荟(注:現在日本人稱之為阿羅艾),由此可見日本的蘆荟是從中國傳來的。但是,這時的蘆荟大概指的是柯普蘆荟,也就是說,蘆荟最初不是作為植物,而是作為藥品傳到日本來的。這一點可以在江戶時期貝原益軒所著《大和本草》,小野蘭山著《本草綱目啟蒙》裡得到證實,這些書裡有關蘆會的插圖,大都是想象中的樣子。另外,在這一時,葡萄牙的傳教期士也將蘆荟帶到了日本,據說這就是木劍蘆荟。這以後隨著基督教的布教,蘆荟在全國得到普及,有些地方用蘆荟的根部繁殖法使之得到了推廣。
到了明治時期,也因為學習了德國醫學等原因,日本的醫療制度開始完善,並制定了日本藥局方。雖然蘆荟很早就被載入了藥局方,但並沒有立刻在民間得到普及,像現在這樣作為民間藥物得以廣泛利用,還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開始的。戰後,世界各地的學者開始發現蘆荟的藥理作用。而且,與日本氣候風土相適應的品種木劍蘆荟與蘆荟費拉都具有超如意的病理效果,這一點被證明以後,蘆荟終於用作藥草得到了日本人普遍的承認。尤其是昭和44年(公元1971年,日本醫學學者發現了蘆荟對癌症有抑制作用以來,人們對蘆荟的熱情便迅速高漲起來了。
這以後,蘆荟還擁有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名稱“不需要醫生”,由此,蘆荟在民間成了為廣大民眾所承認的醫療權威。
(藥用)蘆荟的分類:
庫拉索蘆荟
又稱蕃拉蘆荟,蕃拉為其種名的音譯,又稱美國蘆荟。須根系,莖干短,葉簇生在莖頂。葉呈螺旋狀排列,厚肥汁濃。葉長30—70厘米,寬4—15厘米,厚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寬闊;葉子呈粉綠色,布有白色斑點,隨葉片的生長斑點逐漸消失,葉子四周長菜刺狀小齒。其花莖單生,長有兩三個高60—120厘米的分枝。總狀花序散疏,花點垂下。 特怔:它能應用在食品、藥品、美容品等方面。主要是提取蘆荟原汁、濃縮汁、結晶粉,部分亦作家庭盆栽觀賞用。
-------------------------------------------------------------------------------------------------
中國蘆荟
又稱斑紋蘆荟,是庫蘆荟的變種。中國蘆荟莖短,葉近簇生,幼苗葉成兩列,葉面葉背都有白色斑點。葉子長成後,白斑不褪。葉子長約35厘米,寬5—6厘米,植株形似翠葉蘆荟。閩南的中國蘆荟植株個體明顯比翠葉蘆荟小。 產地: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四川、台灣等省。還有在雲南元江地區、海南和雷州島。 特征:具有藥用和美容價值,嫩葉可做蘆荟拉原料食用。
-------------------------------------------------------------------------------------------------
上農大葉蘆荟
是上海農學院植物科學系植物跗育種研究室從庫拉索蘆荟中培育出的變異品種。上農大葉蘆荟的葉片被有白色蠟粉,葉色翠嫩,葉片最大可達85厘米、寬12厘米,葉肉潔白豐厚無苦味,生長速度快,宜於保護,開發利用價值很大。但在盆載條件下分蘖能力弱大,主枝不分枝。 產地: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
-------------------------------------------------------------------------------------------------
木立蘆荟
又名小木蘆荟。它很早就被視為民間藥草而廣受歡迎的蘆荟就是指這種木立蘆荟。 產地:產地在南非。在醫學上,木立蘆荟已經被檢驗出具有很多有效成份,是一種公認最有效的品種。在藥用方面,葉子除了可以生吃、打果汁外,還可以加工成健康食品或化妝品等。由於容易處理,它也適合作食用的家庭菜。 特征:可用在醫學上,也可用在美容上。
-------------------------------------------------------------------------------------------------
開普蘆荟
又稱好望角蘆荟,這是一個大型品種群,高度達6米,莖桿木質化,葉30—50片,簇生莖頂,葉子大而堅硬,帶有尖刺,葉深綠色至藍綠色,被白粉。無側枝、茲藥與茲柱外露,用種子繁殖。開普蘆荟是中藥新蘆荟干塊的原料,是一種傳統的藥用植物,各國藥典都有載列。 產地:主產於南非普州。 特征:可用有醫學上。
-------------------------------------------------------------------------------------------------
皂質蘆荟
須根系,無莖,葉簇生於基部,呈螺旋狀排列,葉呈半直立或平行狀。其葉汁如肥皂水,十分滑膩。皂質蘆荟變種較多,如廣葉皂質蘆荟,葉上有白色條斑、紋理清楚,葉片寬大,具有較高手觀賞價值。皂質蘆荟葉片薄,新鮮葉汁有護膚作用。但所含粘性葉汁不如庫拉索蘆荟豐富。多用於觀賞,沿無大面積的產業化栽培。 特征:既作藥用,又可用美容。
蘆荟的成分
一、穩定化蘆荟凝膠成份
木質素、蘆荟酸、皂素、蒽醌、蘆荟素、肉桂酸醌、蘆荟苷大、蘆荟大黃素、異蘆荟苷、大黃素、蒽、酚、大黃根酸、蒽resistannol
二、維生素
維生素b1、葉酸、維生素b2、維生素c③煙酰胺、維生素e、維生素b6、維生素a膽鹼、(b-胡蘿卜素)
三、無機元素
ca、mn、s、mg、cl、zn、cr、cu
四、單糖和粘多糖
纖維素、aoldonentose、葡萄糖、l-鼠李糖、苷露糖、術糖
五、酶
氧化酶、脂酶、澱粉酶、aliinase、過氧化氫酶
六、必需氨基酸
賴氨酸、亮氨酸、蘇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
蘆荟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一、使用方法
蘆荟不僅具有各種藥效,使用方法也非常多,主要有內服和外用兩種。
1、內服法
最簡單、最快獲得藥效的方法就是直接生吃新鮮葉片。也可以把生的新鮮葉片制成薄片、糖醋漬品、液汁或油炒後食用。生嚼蘆荟葉肉,能夠起到較好的調理和保健作用。每次生葉食量以15克為宜。生嚼蘆荟葉片不適應者,可采取服用新鮮葉汁的方法。成人每次一匙,每天2-3次,小孩和老人用量可適當減少。用干燥的葉片泡制茶或酒、制成粉末或顆粒狀藥劑、制成液汁等都是內服的有效方法。
2、外用法
蘆荟的葉片中含有豐富的粘膠液體。這種液體具有防潰瘍、促進傷口愈合、剌激細胞生長和止血作用。外用時直接用新鮮葉片塗抹,或使用蘆荟制成的外用藥酒。外用方法都比較安全,應注意選擇成熟度高的蘆荟葉片,這樣療效會更好。
二、注意事項
使用蘆荟治病,首先鑒別是否是藥用蘆荟品種,切忌把龍舌蘭、雷神或僅有觀賞價值的蘆荟品種用來防病、治病。應該選擇芭用蘆荟品種,注意其特點、用法並根據病因,做到對症下藥。正確使用蘆荟,方能取得最佳效果。切忌過量服用或急於求成。
正確區別中藥蘆荟(干塊)和新鮮蘆荟在使用方法上的不同,特別是一些炎症,新鮮蘆荟汁液,要比中藥蘆荟效果明顯得多。
體質虛弱的少兒患者,不要過量服用蘆荟,過敏者會出現皮膚紅腫、粗糙的現象。
孕婦和經期中的女性嚴禁服用蘆荟。在古代蘆荟是作婦科藥劑的,用於治療閉經之類症狀。因為蘆荟能使女性骨盆內髒器充血,促進子宮的運動。故而孕婦或經期婦女服用容易引起腹痛,導致流血嚴重出血。
病人如有痔出血、鼻出血,也不應使用蘆荟。
首次食用蘆荟時應當先做皮試,如果沒有異常現象,方能使用。因為有些人的體質對蘆荟有過敏現象,如出現紅腫、剌痛、起疙瘩、腹痛等,嚴重的腹部還會有灼熱感。初次內服,若出現惡心、嘔吐或下瀉等症狀,有的是暫時現象。如果這種情況出現次數較為頻繁,則應暫停用藥、減量服用或加熱服用。過敏者如想食用,可少量外用或內服,等身體適應後再慢慢增量。
蘆荟的美容作用
美麗的肌膚來自蘆荟,用蘆荟美容更白、更嫩、更光滑。
早在公元前14世紀,埃及皇後尼菲提就使用蘆荟美容,從而使她擁有細嫩結白的肌膚和柔軟光滑的頭發。
我國古代也有蘆荟作為美容品的記載,如《嶺南雜記》:“......葉厚一指,而邊有刺,不開花結子,從根發,長香尺余,破其葉,中有豪,好人塗掌以澤發代油......,有效,又名羅帏花,如山丹。”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和許多國家進行了系統的開發和研究,擴大了蘆荟的作用面積,除藥用,美食外,廣泛應用於美容化妝品中。日本、韓國和我國的台灣省也進行了研究、利用,開發新產品。
我國在80年代末,曾興起了蘆荟美容熱。上海家用化學品廠在1987年包括營養霜、營養蜜、防曬霜、洗面奶、粉餅、唇膏、面膜、防曬水、香波和護法素在內的美加淨“愛蘿麗”蘆荟系列美容品。在國內占有很大的市場,深受消費者歡迎。
蘆荟汁液系天然萃取物,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保濕劑和營養效果。科學研究認為,蘆荟中含有聚糖的水合產物葡萄糖、甘糖露、少量的糖醛酸和鈣等成份;還有少量水合[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