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和雞肉,哪個更容易被消化吸收?哪個更有營養? 我女朋友在用一款纖琦綠色減肥的瘦身產品,呵呵,感覺很有效果的,說的還不拉肚子的,我見她用完後真的是瘦下來了,效果挺明顯的,確實不錯,你可以去淘寶看下噢,有銷售的.地址: http://www.qianqilixing.com.cn
熟的容易消化.. 前者更容易消化 後者更有營養 雞肉蛋白質的含量比例較高,種類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 雞肉含有對人體生長發肓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類,是中國人膳食結構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來源之一。 雞肉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祖國醫學認為,雞肉有溫中益氣、補虛填精、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的功效。 雞的品種很多,但作為美容食品,以烏雞為佳。其性味甘溫,含有蛋白質、脂肪、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維生素a,維生素c、膽甾醇、鈣、磷、鐵等多種成分。 烏雞肉烏雞入腎經,具有溫中益氣、補腎填精、養血烏發、滋潤肌膚的作用。凡虛勞贏瘦、面瘦、面色無華、水腫消渴、產後血虛乳少者,可將之作食療滋補之品。 雞肝性味甘微溫,能養血補肝,凡血虛目暗、夜盲翳障者可多食之。 雞肝性味甘平,能養心安神、滋陰潤膚。 若脫發過多或遺精、白帶過多,可用雞蛋二只加首烏同煮食之。
蛋黃油具有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作用。外擦患處可治療嬰兒濕疹,乳頭皲裂、凍瘡潰爛、水火燙傷、口腔潰瘍等症。 《食療本草》指出,“黑雌雞,治反胃、腹痛、骨痛、乳癰、安胎”。 雞肉禁忌: 食時不應飲湯棄肉。 禁忌食用多齡雞頭、雞臀尖。 不宜與芝麻、菊花、芥末、糯米、李子、大蒜、鯉魚、鱉肉、蝦、兔肉同食。 服用左旋多巴時不宜食用 服用鐵制劑時不宜食用
食療價值 雉科動物家雞的肉。家雞又稱雞。古代分為丹、黃、烏、白四種。目前比較著名的雞種,有九斤黃雞、狼山雞、大骨雞、壽光雞、蕭山雞、浦東雞、桃源雞和北京油雞等。我國各地均有飼養。殺雞,去毛、腳的外皮、內髒,洗淨鮮用。 [性能]味甘,性微溫。能溫中補脾,益氣養血,補腎益精。 [參考]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鎂、鉀、鈉、維生素a、b1、b2、c、e和煙酸等成分。脂肪含量較少,其中含有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另含膽固醇,組氨酸。 人參雞湯[用途]用於虛損羸瘦,病後體弱乏力;脾胃虛弱,食少反胃,腹瀉;氣血不足,頭暈心悸,或產後乳汁缺乏;腎虛所致的小便頻數,遺精,耳鳴耳聾,月經不調;脾虛水腫;瘡瘍久不愈合等。 [用法]煮食,蒸食,炖湯等。 [注意]凡實證、熱證或邪毒未清者不宜服。 [附方] 1,甜味烏雞:烏雌雞1只,生地黃60g,饴糖100g。將上二味放入雞腹,用線縛定,置碗中,加水少許,蒸熟。食肉飲湯,不用鹽。 源於《姚僧坦集驗方》。本方重用烏雞補益氣血;生地黃蒸用,甘平益血;兼用饴糖溫中補脾,是取脾為後天之本,補虛扶弱,須重補脾之意。用於積勞虛損,或大病之後體弱,盜汗,乏力,心悸頭昏,消瘦食少。 烏雞,亦可用雄雞。如《食療本草》即取烏雄雞,以五味煮極爛,或五味腌炙食,用來補虛扶弱。 2,百合粳米雞:仔母雞1只,百合60g,粳米200g。將上二味裝入雞腹,縫合;加姜、椒、鹽、醬油少許,用水煮熟。開腹取百合、粳米作飯,並飲湯吃肉。 源於《聖惠方》。本方取母雞益陰血、補氣益脾;百合久蒸能益脾養心;粳米益胃氣。用於產後虛羸少氣,心悸,頭昏,少食等。 3,雞肉馄饨:雞肉適量,剁爛,加生姜(切細)、鹽、醬油、花椒少許混勻,用馄饨面皮包成馄饨煮食。 源於《壽親養老書》、《食醫心鏡》。本方取雞肉補益脾胃,調以五味以健胃進食,作馄饨吃更易於消化。適用於脾胃虛弱,營養不良,萎黃瘦弱;老人或瀉痢而飲食不進等。 4,姜椒煨雞塊:烏雄雞1只,切塊,加入陳皮10g,胡椒3g,高良姜、草果各6g,用鹽、醬油及醋少許調味,以小火煨炖至爛熟。空腹食。 源於《飲膳正要》。本方以雄雞肉溫中補脾,用高良姜、草果、胡椒溫中散寒、止痛,用陳皮、胡椒理氣健胃。共奏補脾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寒,心腹冷痛,食欲減退等。 5,酒煮雄雞:雄雞1只,用米酒和水各半煮熟。乘熱食。亦可加姜、椒、食鹽少許調味。 源於《本草綱目》。本方用雄雞補腎益精,米酒溫裡助陽。用於腎虛精虧,耳鳴耳聾;陽痿、遺尿等。 6,雄雞小豆湯:雞500~1000g,赤小豆250g。加水煮熟,飲湯食肉。 源於《肘後方》、《食療本草鞋》。本方用雞肉補虛益脾,赤小豆補脾利水。用於脾虛或營養不良所引起的水腫。 雞肉更容易消化,營養更豐富 都很營養,吸收很好,煮5分鐘的雞蛋最營養。生雞蛋最不營養
雞蛋吃法多種多樣,就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煮蛋為100%,炒蛋為97%,嫩炸為98%,老炸為81.1%,開水、牛奶沖蛋為92.5%,生吃為30%~50%。可見,煮雞蛋是最佳吃法,但要注意細嚼慢咽,否則會影響吸收和消化。不過,對兒童和老人來說,還是蒸蛋羹、蛋花湯最適合,因為這兩種做法能使蛋白質松解,極易被消化吸收。
雞蛋吃法多種多樣,就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煮蛋為100%,炒蛋為97%,嫩炸為98%,老炸為81.1%,開水、牛奶沖蛋為92.5%,生吃為30%~50%。可見,煮雞蛋是最佳吃法,但要注意細嚼慢咽,否則會影響吸收和消化。不過,對兒童和老人來說,還是蒸蛋羹、蛋花湯最適合,因為這兩種做法能使蛋白質松解,極易被消化吸收。雞蛋中維生素c含量不高,所以吃雞蛋時最好輔以適量的蔬菜。每天吃幾個雞蛋合適?
從營養學的觀點看,為了保證膳食平衡、滿足機體需要,又不會營養過剩,一般情況下,老年人每天吃1~2個雞蛋為宜。中青年人、從事腦力勞動或輕體力勞動者,每天可吃2個雞蛋;從事重體力勞動,消耗營養較多者,每天可吃2~3個雞蛋;少年兒童由於長身體,代謝快,每天也應吃2~3個雞蛋。孕婦、產婦、乳母、身體虛弱者以及進行大手術後恢復期的病人,需要多增加優良蛋白質,每天可吃3~4個雞蛋,但不宜再多。
怎樣吃雞蛋營養最高
雞蛋的營養成分比較全面而均衡,人體需要的營養素幾乎都有,無論是蛋清還是蛋黃,它們的蛋白質生理價值都極高,且易於消化吸收,利用率能達到95%以上,因此是較全價的天然食品。
一天究竟吃幾個雞蛋好?首先來看看從一個雞蛋能得到多少營養。
一個中等大小的雞蛋,平均約重50克,能提供蛋白質6克,脂肪5克,熱能72千卡,鈣23毫克,磷89毫克,鐵1.2毫克,維生素a612國際單位,硫胺素0.07毫克,核黃素0.13毫克,尼克酸0.04毫克,膽固醇300毫克。若將一個雞蛋和50克瘦肉來比較,雞蛋的蛋白質和脂肪的質量比瘦肉好,維生素的含量也較高,價錢卻比瘦肉便宜些,從營養及經濟兩方面考慮都是吃雞蛋較合算。
近年來,由於了解到患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人血液裡的膽固醇都有增高,所以不少人對膽固醇產生了畏懼心理,害怕吃蛋黃會造成動脈硬化,因此不敢吃雞蛋。這種顧慮是不必要的,在正常情況下,膽固醇並不是有害的東西,它也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在體內膽固醇不僅是構成細胞的基本材料之一,而且能合成幾種重要的激素,在體內還能轉變成維生素d3。
另一方面,人體血漿裡的膽固醇並不都是從食物中來的,它有外源性和內源性兩個來源。外源性是來自食物,所有肉、蛋、動物脂肪都含有膽固醇。估計每天大約吃進500毫克,如果動物性食物吃得少,還到不了此數。內源性是體內自己合成,每天約合成1.0~1.5克,這遠比從食物吃進去的多,所以體內的膽固醇大部分是身體自制的。在正常情況下,身體有自動調節的能力,即吃進去的膽固醇多,體內合成的數量就少;吃進去的少,體內合成的就多。此外蛋黃裡還含有豐富的卵磷脂,是一種強乳化劑,它可使血液中的膽固醇和脂肪顆粒變小,並保持懸浮狀態,從而妨礙膽固醇和脂肪在血管壁的沉積,透過血管壁為身體組織所利用,不會增加血漿膽固醇。美國密蘇裡州立大學的瑪加烈.弗林博士曾組織了一個專門研究“雞蛋與膽固醇”小組,對116名32~62歲的男性進行了為期半年的實驗。他們先讓受試者連續三個月不吃任何蛋品食物,測定血清膽固醇的含量,然後每人每日加2個雞蛋,3個月後再測膽固醇,兩次結果相差不明顯,說明受試者體內膽固醇的含量不受雞蛋膽固醇的影響。而科學家認為一個血膽固醇濃度處於正常范圍的老年人,如每天吃兩個雞蛋,其血內膽固醇最多增加2毫克%,這個很微小的量不會造成動脈粥樣硬化,而雞蛋中的其它營養成分,卻會給人帶來更多好處,因此不必害怕吃雞蛋。當然吃過多的雞蛋也不好,一是浪費優質蛋白質,二是蛋白質分解產物會增加肝、腎負擔,對身體也不利。而一個代謝正常的人,適當的吃些雞蛋,例如每天吃1~2個,或一星期吃幾次,是對身體有好處的。
怎樣吃雞蛋血脂不增高 長期以來,許多人就把雞蛋等同於膽固醇,因為雞蛋黃中含有膽固醇,認為吃雞蛋可使血脂增高,故動脈硬化、冠心病及高血壓的病人不宜食用。甚至有的人在吃雞蛋時,要把蛋黃去掉。雞蛋真的成為我們飯桌上的“壞蛋”了嗎?
近年來,各國醫學專家都做過這種實驗:給60~80歲的老人(其中包括患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壓者)每天吃兩個雞蛋,3個月後檢查血清膽固醇和血脂均未見增高。專家指出,適量吃雞蛋不會增加膽固醇。化驗分析表明,雞蛋中的膽固醇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可形成一種脂蛋白,按顆粒大小,可分為超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前兩種可沉積於血管壁上,後一種卻有清除血管壁上膽固醇的作用。所以,雞蛋中的膽固醇成分本身就可以互相抵消。蛋黃中還含有豐富的卵磷脂,是一種強有力的乳化劑,能使膽固醇和脂肪顆粒變得極細,乳化成為懸浮於血液中的細微粒子,而不沉積於血管壁上,並能順利通過血管壁被細胞利用,從而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其實,各種血管疾病的發生,主要是人體功能障礙所致,造成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增高的原因絕不僅僅是因為每天吃1個雞蛋,而是由於體內膽固醇代謝失調,即膽固醇合成的數量多於分解的數量。人體內的膽固醇不光靠飲食攝入,還有體內合成的,即使食物中完全不含膽固醇,肝髒也會自行合成。
蛋黃中所含的卵磷脂、卵黃素等,對人體神經系統及生長發育有很大補益;其所含的蛋白質質量高,而卵白蛋白及卵黃磷蛋白都是蛋白質家族中的上品,卵球蛋白是嬰幼兒生長發育的必需品。
另外,雞蛋中的鐵、鈣,還是造血、長骨的必需品。雞蛋對人體的益處
健腦益智雞蛋黃中的卵磷脂、甘油三酯、膽固醇和卵黃素,對神經系統和身體發育有良好作用,可延緩老年人的智力衰退,改善記憶力。卵磷脂被醫學專家視為老年性癡呆的克星。
保護肝髒雞蛋中的蛋白質對肝髒組織損傷有修復作用。蛋黃中的卵磷脂可促進肝細胞的再生,還可提高人體血漿蛋白量,增強機體的代謝功能和免疫功能。
防治動脈硬化美國營養學家和醫學人員根據蛋黃中卵磷脂的乳化作用,用雞蛋來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獲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預防癌症雞蛋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2,可以分解和氧化人體內的致癌物質。雞蛋中的微量元素,如硒、鋅等也都具有防癌作用。日本學者研究發現,雞蛋中還含有抗癌物質光黃素和光色素,一個雞蛋約含光黃素10微克,光黃素和光色素能抑制誘發喉癌和淋巴癌的eb病毒增殖。
延緩衰老雞蛋中幾乎含有人體所有需要的營養物質,故被人們稱為“理想的營養庫”。營養學家稱之為“完全蛋白質模式”,堅持適量吃雞蛋,是不少長壽者[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