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要帶手套。做了一段時間就會覺得好多了,而且手上的皮膚還變好了。白白的! 凍瘡是一種冬季常見病,以暴露部位出現充血性水腫紅斑,遇溫高時皮膚瘙癢為特征,嚴重者可能會出現患處皮膚糜爛、潰瘍等現象。該病病程較長,冬季還會反復發作,不易根治。對於一些年輕女士而言,不僅影響了雙手的美觀度,還給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在治療方面,雖方法較多,但很少能根治,所以常令人感到棘手。
在中醫學上來說,由於凍瘡患者大多體質陽虛,故氣血運行不暢,凝滯脈絡,久而久之肌膚便會失去養分,導致陰寒久伏於脈絡,因此,凍瘡會反復發生。而在夏季治療凍瘡,正是中醫學的一大特色。《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曾提出“春夏養陽”治療法則。根據中醫陰陽四時消長變化論,人體陽氣春夏多生發而旺盛,秋冬多收斂而衰弱,這是人與自然相應的結果。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使一些宿疾如凍瘡得以恢復。
陽虛者,可受夏季自然界陽氣隆盛的影響,使人體陽氣在夏季處於節律變化的高峰,體內凝寒之氣,因此有易除易解可能,加之夏季皮膚毛孔容易擴張,如配合活血化瘀藥物乘其勢而治之,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療效。反之,在冬季人體處於陽氣年節律變化的低谷值,即使補之,療效亦難盡如人意。李斌醫師表示,由此可見,冬病夏治法基本思想是:一方面借助自然界夏季陽旺陽升之勢,體內陽氣有隨之欲升欲旺,凝寒之氣易解的狀態,配合活血化瘀藥物乘其勢而治之,以求更好地發揮扶陽祛寒治療目的。另一方面可使溫陽之氣內存,陽氣充足則冬季不易被嚴寒所傷。
治療方式:
1.鮮芝麻葉適量,放在生過凍瘡的部位,用手來回揉搓20分鐘左右,讓汁液留在皮膚上,1小時後再洗去,每日1次,連續1周。
2.吃西瓜時,將西瓜皮適當留得厚一些,形成白中稍帶紅的樣子,用它輕輕揉搓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次3分鐘,每日1次,連續1周。
3.紅辣椒10克,去子切碎,放入白酒60毫升中浸泡7天,再加樟腦3克搖勻,使用時用消毒棉簽沾藥液外搽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連續1周。
4.生姜60克,搗爛,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3天即成。使用時用消毒棉簽沾藥液外搽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連續1周。
5.白茄根60克,花椒10克,水煎熏洗易患凍瘡處,每日1次,每次10-30分鐘,1日1劑,連續1周。
上述幾法,任選1種,連續5-7天,即可有效地預防凍瘡發生。 辣椒
將辣椒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一星期後,塗凍瘡患處能消炎、鎮痛、去癢。
生姜
用新鮮的生姜片塗搽常發凍瘡的皮膚,連搽數天,可防止凍瘡再生;若凍瘡已生,可用鮮姜汁加熱熬成糊狀,待涼後塗凍瘡患處,每日兩次,連塗三天,就會見效。
蘿卜
將蘿卜切片,用電爐或 炭火等熱源烘軟,貼在凍瘡患處,繼續烘烤,距離與熱度感覺舒適為度,過不了幾分鐘凍瘡處有發癢的感覺直至腫消失。
白菜
白菜、茄子根等量洗淨後煎濃湯,趁熱洗患處,每日早晚各一次。
山楂
將山楂1枚置於火爐上燒熟變軟,稍冷後搓成泥狀塗患處,同時將患肢置於火爐上方烘烤,邊塗邊輕揉患處皮膚,直到楂泥變干,洗去楂泥即可,每日治療3-5次 偏方:生姜切成片在紅腫處反復擦拭,每天早晚各一次 凍瘡發病根治機理 凍瘡是由於受凍後人體血氣不旺,貧血等原因造成血管瘀血,因為瘀血,所以有腫,因為瘀血,所以有癢,根治凍瘡的唯一辦法就是打通瘀血,別的辦法都如隔鞋搔癢,只有瘀血打通了,腫才能消,癢才能止,凍瘡才能根治。 治凍瘡的良方 體育鍛煉法 加強適合自身條件的體育鍛煉,如練氣功、跳舞、跳繩等活動,或利用每天洗手、臉、腳的間隙,輕輕揉擦皮膚,至微熱為止,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微循環障礙,達到“流通血脈”的目的。 溫差水泡法 取一盆15攝氏度的水和一盆45攝氏度的水,先把手腳浸泡在低溫水中5分鐘,然後再浸泡於高溫水中,如此每天乾地3次,可以鍛煉血管的收縮和擴張功能,減少凍瘡的發生。 服、擦藥物法 有凍瘡體質者,可在入冬前一月增加維生素a、c及礦物質的食入,可口服煙酰胺片0.1克,日3次,鈣片0.5克,日3次,以提高機體耐寒力。也可在凍瘡好發部位塗擦辣椒酊(取干辣椒20克,密閉浸泡於75%酒精500毫升中,7天後可用),每日擦2-3次。 中藥治療可內服“人參養榮湯”:當歸12克肉桂10克白芍12克川芎12克桂枝10克生姜皮10克(無此藥時可用干姜8克代替)黨參18克黃芪18克雞血籐30克,煎水內服。 外治法:桑枝100克桂枝30克甘草30克川芎20克(如創面有潰爛者可再加鴉膽子25克或黃連25克),水煎,等待溫度適宜(溫度為35~40攝氏度),溫洗或浸泡。每天2次 凍瘡夏治方 治療凍瘡找“根治凍瘡網”,在地址欄中輸入gzdcw 後面加個.com 就可以找到了。 凍瘡是冬季常見的皮膚病,若能在夏季提前預防,冬季就可免卻凍瘡之苦,現介紹幾則凍瘡夏治方,供選用。 1.鮮芝麻葉適量,放在生過凍瘡的部位,用手來回揉搓20分鐘左右,讓汁液留在皮膚上,1小時後再洗去,每日1次,連續1周。 2.吃西瓜時,將西瓜皮適當留得厚一些,形成白中稍帶紅的樣子,用它輕輕揉搓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次3分鐘,每日1次,連續1周。 3.紅辣椒10克,去子切碎,放入白酒60毫升中浸泡7天,再加樟腦3克搖勻,使用時用消毒棉簽沾藥液外搽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連續1周。 4.生姜60克,搗爛,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3天即成。使用時用消毒棉簽沾藥液外搽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連續1周。 5.白茄根60克,花椒10克,水煎熏洗易患凍瘡處,每日1次,每次10-30分鐘,1日1劑,連續1周。 上述幾法,任選1種,連續5-7天,即可有效地預防凍瘡發生。 其他 辣椒 將辣椒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一星期後,塗凍瘡患處能消炎、鎮痛、去癢。 生姜 用新鮮的生姜片塗搽常發凍瘡的皮膚,連搽數天,可防止凍瘡再生;若凍瘡已生,可用鮮姜汁加熱熬成糊狀,待涼後塗凍瘡患處,每日兩次,連塗三天,就會見效。 蘿卜 將蘿卜切片,用電爐或 炭火等熱源烘軟,貼在凍瘡患處,繼續烘烤,距離與熱度感覺舒適為度,過不了幾分鐘凍瘡處有發癢的感覺直至腫消失。 白菜 白菜、茄子根等量洗淨後煎濃湯,趁熱洗患處,每日早晚各一次。 山楂 將山楂1枚置於火爐上燒熟變軟,稍冷後搓成泥狀塗患處,同時將患肢置於火爐上方烘烤,邊塗邊輕揉患處皮膚,直到楂泥變干,洗去楂泥即可,每日治療3-5次。 1.用熱鹽水浸泡患處15分鐘,連續1周。 3.凍瘡剛剛開始時,每天晚上用電吹風邊吹邊揉,幾天後就沒有了。 4.用傷濕止痛膏貼敷局部治療皮膚紅腫、自覺熱癢或灼痛的一度凍瘡,取得良好效果。方法是先用溫水將患處洗淨,擦干後將藥膏緊貼在患處皮膚上,一般貼24小時可痊愈,如未愈可再換貼幾次。皮膚破潰或過敏則不宜貼敷。 5.傷濕止痛膏的妙用治凍瘡:傷濕止痛膏可用於未破潰的凍瘡引起的皮膚紅腫、癢痛,先用熱水洗淨局部擦干,然後貼上膏藥,每天1次,2-3次即奏效。 6.正骨水還有它的新用途,對凍瘡有特效,每天擦3-4次,擦了三次能把出現的疱塊消除了,半月有余治好了凍瘡。凍瘡患者不妨一試。 7.風油精治療凍瘡:將患處洗淨,取本品少許塗搽患處,接著用手輕輕地揉搓,直至局部發熱,每日3次,連續3周,適用於凍瘡初起,局部紅腫硬痛者,但凍瘡破潰者不宜使用。在冬季來臨時,每日取本品少許外搽患處,可預防凍瘡。此外,用正骨水等亦可。 8.夏秋吃黃瓜時,用瓜蒂反復擦常發生凍瘡的部位,只要堅持經常,保證不再復發。 9.香蕉:每晚用熱水洗患處後,取香蕉去皮,用香蕉肉擦塗皲裂處,塗擦後不要洗患處,每日1-2次,數天即愈。 10.凍瘡初起時,用熱醋塗抹,醋干後,再行塗抹,一日數次,可見效。 11.冬季如有人生凍瘡、可在溫水中加入少量啤酒,浸泡20分鐘,即可馬上緩解凍瘡帶來的痛苦。這是因為啤酒中維生b1、b6有抗神經炎、皮膚炎和促進肌肉生長的功效。冬天堅持用加有啤酒的水浸泡洗用,可防止和治療凍瘡、腳氣等。 蘿卜法:將蘿卜切厚片,煮熟趁熱貼敷患處,涼後更換。連敷3-4天可愈。 生姜法:生姜火上烤熱,切片擦塗患處,可消腫止癢;或生姜切碎,浸泡於70%的酒精中,20天後用酒精擦塗患部,日數次。 蘋果法:蘋果去皮絞碎熬膏,加入少許樟腦粉調勻塗患處,每日3次。 辣椒法:辣椒面撒於傷濕止痛膏上,貼患處;或辣椒5個,入白酒100克浸泡一夜,用此酒擦塗患處,日2-3次;或干辣椒25克,水煎,趁熱洗患處15分鐘,可消腫止癢。 茄根法:用茄子根、干辣椒煎水,洗患處;或茄桿連根煮水,趁熱燙洗患處,日1-2次。 蔥須法:蔥須、茄根各100克,煎水洗患處,日1-2次。 桔皮法:鮮桔皮3-4個,生姜3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30分鐘,水涼再加熱。山楂法:山楂120克,水2500毫升,煎30分鐘去渣,熱洗患處,日一次。 以上方法均適宜治療未潰爛凍瘡。 治療凍瘡找“根治凍瘡網”,在地址欄中輸入gzdcw 後面加個.com 就可以找到了。 冬天又來了,好多人的手腳又會被凍傷了,我這裡有一個好用的方法,大家不妨一試哦!非常簡單,就是去藥店買一盒“十滴水”,一盒裡有十小瓶(象眼藥水一樣的小瓶子),大概1塊錢,藥水是黃褐色的,用帶塑料頭的小圖釘在瓶口正上方扎一個小眼,將藥水塗在被凍傷的地方(洗過手就塗,或者有時間就塗,沒有次數限制,當然塗的次數多了會好的快些),塗過後還將圖釘扎在小眼上,這樣即使瓶子倒了藥水也不會灑出來,有時間的話最好按摩一會兒,當然如果凍傷的厲害被凍爛了就不要按摩了,一般情況下一瓶藥水用不完就會好了。這樣一盒藥就夠自己和親戚朋友用上一個冬天了。
這個方法非常好用哦,以前我也不相信這麼簡單就能治好的,我的手也是年年凍,但是並不厲害,得到了這個方法後買了一盒十滴水但是並沒有試,藥一直在那兒放著,後來我的同事讓我幫她找找有沒有治凍傷的方法,她的手每年都被凍爛,而且試了很多藥都不見好,於是我拿了兩瓶十滴水很她用一下,誰知竟然很快就好了,如今我們同事冬天手凍了都會用這個方法。當然腳被凍傷了也可以用的
為防凍,冬天應常吃狗肉、羊肉、鹿肉、龜肉、麻雀肉、鹌鹑肉、鴿肉,蝦、蛤蜊、海參等,這些食物均可增加熱量防寒增溫,同時再穿暖一點。 至於湯肴,小的時候就和家裡人一起吃大白菜加些肉、魚、海鮮類制湯菜火鍋取暖防寒,生活好一點的人家在舊歷九月九日起加菊花鍋就是雜品火鍋,取暖保溫,如脾胃一暖,四肢受益,再盡量穿暖,自然不會凍傷了。 菊花火鍋是以海米煮湯取味,可加各種凍肉(不限羊肉)就地取材,葷素雜燴凍豆腐、粉條、肉(素)丸子、焖子(以肉湯澱粉制成的凍膠)海帶、海藻、海白菜、墨斗魚、海參、大蝦根據情況適當調料,多喝鮮湯就飯,吃一些餅子、饅頭、花卷。 產婦、體弱、幼兒、老人、病後者可於鍋中加黃芪、當歸,黃芪補氣生血,當歸補血通達四肢百骸,四肢末端或暴露在外面眼耳鼻口等部位皆可達到,所以說可以預防凍傷。另外,可食當歸生姜羊肉湯:當歸25克,生姜5克,羊肉500克,可以炒、炖、湯、火鍋,隨個人喜好而服食。一個說法“芪外參內草中央”,芪指黃芪,可以做菜吃,補外防寒;參可用指黨參,也可以用種植的人參,它補內髒;甘草,內蒙、山西、長城內外均可見野生品種,之補中央,即脾胃。比例可以4∶2∶1。 如果真是手腳凍腫了,可千萬別往火爐旁烤,因為一化一凍就破潰了。我在家鄉時曾采生甘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