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綠豆湯是解暑去熱的佳品。中醫認為,綠豆湯具有消暑益氣、清熱解毒、潤喉止渴的功效,能有效地預防中暑,治療食物中毒等。
現代醫學研究也認為綠豆營養價值較高,有些氨基酸含量比雞肉還多,鈣質是雞肉的7倍,鐵質是雞肉的4.5倍,磷也比雞肉多。這些對促進和維持機體的生命發育及各種生理機能都有一定的作用。有關實驗還表明,綠豆可能對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及保肝等均有明顯作用。
綠豆的清熱之力在皮,解毒之功在內。因此,如果只是想消暑,煮湯時將綠豆淘淨,用大火煮沸,熬10分鐘左右,只喝清湯就可以了,注意不要久煮。這樣熬出來的湯,顏色碧綠,比較清澈,可以達到很好的消暑功效。如果是為了清熱解毒,最好把豆子煮爛,喝的時候把豆子一起吃進去,這樣的綠豆湯色澤渾濁,消暑效果較差,但清熱解毒作用更強。寒涼體質者少喝綠豆湯有些人不了解自己的體質狀況,甚至把綠豆湯當水喝。結果使自己的身體越發虛弱。因為綠豆性涼味甘,雖有解毒消暑、止渴健胃的功效,但屬於寒涼體質的人(如四肢冰涼乏力、腰腿冷痛、腹瀉便稀等),不適合飲用,特別是不適宜飲用冰鎮綠豆湯,吃了反而會加重症狀,甚至引發其他疾病。另外,體質虛弱的老人及兒童,也要少喝綠豆湯,這是因為綠豆中蛋白質含量比較高,大分子蛋白質需要在酶的作用下轉化為小分子肽、氨基酸才能被人體吸收。這類人的腸胃消化功能較差,很難在短時間內消化掉綠豆蛋白及鈣、鐵等,容易因消化不良導致腹瀉。
綠豆的解毒作用源於綠豆蛋白等成分與有機磷、重金屬結合成的沉澱物。然而,這些解毒成分也會與藥物的相關成分發生反應,從而降低藥效。正在服用各類藥物,特別是中藥湯劑的人更要慎喝綠豆湯 暑熱煩渴、水腫、瀉痢、丹毒癰腫。 綠豆不僅可供藥用,更可為食為蔬。名醫李時珍稱贊它是“食中藥物,菜中佳蔬,”作為食品,綠豆能耐補益元氣,和調五髒,行十二經脈,可制作成豆粥、豆飯、豆湯、豆酒、豆膏等。作為菜蔬,多用以做綠豆芽、綠豆粉絲之類。清代名醫王士雄就說過“發芽為蔬、味極清美”。若能經常吃些綠豆及其制品,對老年人高血壓、高血脂、騙偏頭痛、眼疾患,甚至腫瘤病人都有裨益。 綠豆在用藥史上,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即歷代醫家均用之以解毒,可以解毒熱,解小兒痘毒,接癰組腫毒,解酒毒、煤毒、甚至農藥中毒等等。 有詩雲:綠珠淚淚心心脾,宛若青城響雪施。 喜煞醉翁開倦眼,煩疴立失撫征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