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錢塘江口的海潮,洶湧澎湃,氣勢雄偉,特別在中秋節後兩三天,最為壯觀,潮頭高達3~5米,每秒鐘推進的速度達到近10米,帶來海水10萬~20萬噸,同時發出巨大的聲響,猶如千軍萬馬在奔騰。
宋代文學家蘇東坡曾為它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
漲潮和落潮是海邊一種普遍的自然現象。在夏歷望日(即十五日)後兩三天,世界各地的潮水,普遍都比平時高漲。漲落潮的產生是受月球、太陽的引力和地球自轉的影響,當地球、太陽、月球正好在一條直線上時,太陽和月球的引力合在一起,力量特別強大。中秋節正值夏歷的八月十五日,這時,它們的位置連起來恰恰接近直線,所以秋潮較大是個一般現象。不過像錢塘江口這樣的大潮,在世界上卻很少見。
為什麼錢塘潮會特別洶湧、巨大呢?
錢塘江河口外寬內狹。形似喇叭。在杭州灣灣口(王盤洋)處寬達100千米左右,可是在海寧鹽官鎮附近的江面,大約只有幾千米。當由外海來的大量潮水湧進狹窄的河道時,灣內水面就會迅速地壅高,錢塘江流出的河水受到阻擋,難於外洩,反過來又促進水位增高。另一方面,當潮水進入錢塘江時,橫亘在江口的一條沙坎,使潮水前進的速度突然減慢,後面的潮水又迅速湧上來,形成後浪推前浪,潮頭也就愈來愈高。
另外,在浙江沿海一帶,夏秋之間常刮東南風,風向與潮水湧進的方向大體上一致,也助長了它的聲勢。
許多有利於漲潮的因素,都集中在錢塘江口,特別是秋天,因此那裡的秋潮成了世界上少見的奇景。
●關於錢塘江大潮的資料知識:錢塘江大潮的成因
雄偉壯觀的錢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響外,還跟錢塘江口狀似喇叭形有關。錢塘江南岸赭山以東近50萬畝圍墾大地象半島似地擋住江口,使錢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進難退,杭州灣外口寬達100公裡,到外十二工段僅寬幾公裡,江口東段河床又突然上升,灘高水淺,當大量潮水從錢塘江口湧進來時,由於江面迅速縮小,使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就只好後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後浪追上來,層層相疊。其次還跟錢塘江水下多沉沙有關,這些沉沙對潮流起著阻擋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變陡,速度減緩,從而形成後浪趕前浪,一浪疊一浪,一浪高一浪湧潮。錢塘江南岸十二工段至赭山美女壩為觀看錢江潮最佳景區
●關於錢塘江大潮的資料知識:錢塘江大潮的源頭
錢江潮的源頭在風景旖旎的南北湖風景區黃沙塢的獅子頭海面。獅子頭是一塊突出於海中的巖石,與鷹窠頂山腳相連,遠遠望去那巖石像剛下山的一頭雄獅,因而得名,是人們觀賞錢江潮源的理想之地。
錢江潮源頭之所以在獅子頭附近海面形成,究其原因,是杭州灣北岸的上海南匯至南岸的鎮海,相距約100公裡,而到南北湖風景區黃沙塢獅子頭江面的寬度只有20公裡,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喇叭形,又在沙坎影響下,潮波前坡迅速變陡,才形成了錢江潮初湧。
在錢江潮的源頭觀賞潮頭初湧別有一番景象,給人增添無限情趣。獅子頭一帶的平均潮差為5.6米,最大潮差達8.93米。潮頭卷起泥沙沒過海灘,時而筆直,時而委蜿曲折,最終形成人字潮。到鹽官江面寬只有2公裡,便形成壯觀的一錢潮。
人字潮有高有低,每天都可觀賞到,陰歷初一、十五湧潮較高,八月十八為最佳。
剛形成的人字潮,表面看起來比較平靜,兩股潮卷起浪花,泛起白沫,從遠處推近,在獅子頭成人字形會師,會師的瞬間竄起2米多高的浪花,意味著潮源的形成,毫不遜色於鹽官的一線潮。而在平靜的浪花下來又蘊藏著巨大的力量,卷起浪花,浩浩蕩蕩地向西而去。若沒看過人字潮乃人生之一在遺憾也。
http://www.eeinn.com/news/china/200609/20060903100749_5550.shtml
每逢農歷8月18日,來浙江海寧一帶觀潮的人,成群結隊,絡繹不絕。這時的岸邊,人山人海,萬頭躜動,人們焦急地等待那激動人心時刻的到來。不一會兒,忽見人群騷動,只見遠處出現一條白線,由遠而近;剎那間,壁立的潮頭,像一堵高大的水牆,呼嘯席卷而來,發出雷鳴般的吼聲,震耳欲聾。這真是:“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為摧。”這就是天下聞名的錢塘江大潮。洶湧壯觀的錢塘潮,歷來被譽為“天下奇觀”。人們通常稱這種潮為“湧潮”,也有的叫“怒潮”。湧潮現象,在世界許多河口處也有所見。如巴西的亞馬遜河、法國的塞納爾河等。我國的錢塘江大潮,也是世界著名的。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壯觀的湧潮呢? 首先,這與錢塘江入海的杭州灣的形狀,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關。杭州灣呈喇叭形,口大肚小。錢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劇變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縮小,大量潮水擁擠入狹淺的河道,潮頭受到阻礙,後面的潮水又急速推進,迫使潮頭陡立,發生破碎,發出轟鳴,出現驚險而壯觀的場面。但是,河流入海口是喇叭形的很多,但能形成湧潮的河口卻只是少數,錢塘潮能榮幸地列入這少數之中,又是為什麼? 科學家經過研究認為,湧潮的產生還與河流裡水流的速度跟潮波的速度比值有關,如果兩者的速度相同或相近,勢均力敵,就有利於湧潮的產生,如果兩者的速度相差很遠,雖有喇叭形河口,也不能形成湧潮。 還有,河口能形成湧潮,與它處的位置潮差大小有關。由於杭州灣在東海的西岸,而東海的潮差,西岸比東岸大。太平洋的潮波由東北進入東海之後,在南下的過程中,受到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移,使兩岸潮差大於東岸。 杭州灣處在太平洋潮波東來直沖的地方,又是東海西岸潮差最大的方位,得天獨厚。所以,各種原因湊在一起,促成了錢塘江湧潮。 錢塘江大潮,以其“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為摧”的壯觀景象,吸引著無數人前往觀看。是世界著名的兩大湧潮之一,“錢江潮”在納入現代旅游產業開發之後,曾創下三五天之內聚散百余萬自費游客的紀錄。然而,在潮水迷人的誘惑下,卻暗暗藏匿著凶險。據有關報道,每年,都有人因觀錢江潮而喪生,僅今年夏天,錢江潮水已吞噬了20余條生命,受傷者更多。 人們對湧潮成因和規律的無知,是出現悲劇的一個主要原因。潮汐的出現是有規律的,農歷初一、十五漲大潮。此時,月球、地球和太陽三個天體差不多在同一條直線上,月球與太陽的引潮力幾乎作用於同一個方向,兩者的合力最大,海水就漲得最高,落得最低,即大潮。到了初八、二十三,太陽、月球、地球三者位置形成直角,此時太陽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兩者合力最小,這時出現兩次最低的高潮和最高的低潮,稱為“半日潮”,通常,地球上絕大部分地方的海水每天出現這種潮。有些地方,兩次高潮與兩次低潮的潮差很大,漲落時間不等為“混合潮”。有的地方一天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高潮和低潮之間大約相隔12小時25分,稱為“全日潮”。 “錢江潮”主要由杭州灣入海口的特殊地形形成,杭州灣外寬內窄,外深內淺,是一個典型的喇叭狀海灣。出海口江面寬達100公裡,往西到澉浦,江面驟縮至20公裡。到海寧鹽官鎮一帶時,江面只有3公裡寬。起潮時,寬深的灣口,一下子吞進大量海水,由於江面迅速收縮變窄變淺,奪路上湧的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便都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到大夾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攔門沙壩,潮水一擁而上,掀起高聳驚人的巨濤,形成陡立的水牆,釀成初起的潮峰。“錢江潮”每日兩潮,間隔約12小時,每天來潮往後推遲約45分鐘,成規律地半月循環一周。潮頭最高達3.5米,潮差可達9米。
因為八月十五月亮最圓,也就是說離地球最近,天文大潮最強烈
八月十五月亮最圓,也就是說離地球最近,天文大潮最強烈 最近教學《觀潮》(六年制第七冊)一課時,有學生提問:“農歷八月十八日錢塘江大潮最為壯觀,而十七日或十九日為什麼就沒有呢?它每年都那樣准時嗎?為什麼?”很遺憾,因我居住在內蒙古,遠離大海,潮漲潮落現象從未見過,對其形成的原因,幾乎一無所知,所以特去信詢問,望賜教。內蒙古清水河縣小廟子小學胡秀明《觀潮》一文中寫道:“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在教學中,有不少學生問我,像這種大潮平常會有嗎?如果沒有,為什麼只有八月十八這天有,並且是有規律的,這種規律又是如何形成的?如果常有,為什麼又只有八月十八這天最為壯觀?帶著這個問題,我翻閱了許多資料,也找不到完整的答案,望貴刊幫助解答。湖北省鐘祥市路市鎮豐嶺小學杜良成錢塘江潮是一種潮汐現象。潮汐是海水周期性的有規律漲落運動,它是由月亮和太陽對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天體之間存在著萬有引力)。月亮離地球近,太陽離地球遠,故月亮的引潮力大於太陽的引潮力,大致是10:4.5。當月亮、太陽、地球處在同一條直線上時,月亮和太陽的引潮力加在一起,使潮水漲得更高。每月的農歷初一、十五以後兩三天,月亮、太陽、地球排列在一條直線上,所以這幾天世界各地的潮水普遍比平時高漲。特別是中秋後的兩三天,是一年中地球離太陽最近的時候,因此這時候的秋潮是全年中最大的一次。錢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壯觀,是與杭州灣的特殊地形分不開的。錢塘江入海的地方(即錢塘江口)叫杭州灣,那裡外寬內窄,呈喇叭形,出海處寬達100公裡,而往西逐漸收縮為20公裡左右,最狹窄處海寧縣鹽官鎮附近,只有3公裡寬。潮水湧來時,一路上越往西越受到兩岸地形的約束,只好湧積起來,潮頭越積越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牆,向西推進。同時,由於潮流的作用,把長江瀉入海中的大量泥沙,不斷地帶到杭州灣來,在錢塘江口形成一個體積龐大、好像門坎一樣的“沙坎”。當潮水向錢塘江口內湧去時,被攔門沙坎擋住了潮頭,就形成了後浪推前浪、一浪疊一浪、洶湧澎湃、勢如千軍萬馬排山倒海的天下奇觀!我國自古以來,錢塘觀潮之風盛行,著名詩人對之吟詠不絕。孟浩然、白居易、劉禹錫、范仲淹、蘇東坡、辛棄疾、陸游等都有觀潮佳作。觀潮最盛之期,莫過於宋朝。那時觀潮,農歷八月十二日始二十日止,而以十八日為高潮。蘇東坡詩雲:“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相傳這一天稱“潮誕”,又是朝廷檢閱水師的日子。因此這一天傾城觀潮,士女雲集,江岸搭彩棚看台,十余裡間,人山人海,地無寸隙。先是水師操演,戰船在江上趨浪騰空,演出各種陣勢變化,並且鳴放煙炮。等到炮息煙散,戰船隱藏得無影無蹤,然後有數百名凫水健兒躍入水中,迎潮而上,有的手擎大幅彩旗,踏波踩浪,出沒於波峰浪谷之中,面旗尾一點兒也不沾濕,顯出了“弄潮兒”的英雄本色。由此看來,農歷八月十八日定為錢塘江大潮的觀潮日,除了上面講的自然、地理原因之外,還有它的歷史的繼承性,反映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