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科技界知名人士建言 下決心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正文

科技界知名人士建言 下決心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一位科研人員正在使用儀器進行研究測試 新華社記者黃宗治攝


采訪對象


王志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饒毅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教授

施一公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教授

梅永紅科技部政策法規與體制改革司司長

創造良好的環境,讓科技工作者“更加自由地討論,更加專心地研究,更加自主地探索”,使“創新火花競相迸發、創新思想不斷湧流、創新成果有效轉化”,既是黨中央、國務院對科技體制改革寄予的厚望,也是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心願。

面對國際、國內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新形勢,現行的科技體制存在的弊端當如何破解?科技體制改革還存在哪些“深水區”?為此,本報記者采訪了四位長期關注此話題的知名人士,請他們為科技體制改革建言獻策。


科技體制改革仍然有“深水區”,需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去突破


王志珍:作為在中科院工作了近半個世紀的一名科技工作者,我深切體驗到,現在的科技環境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變化可以說是翻天覆地。但是,在科研經費、科研條件發生重大改善的同時,我們也不應盲目樂觀。據我了解的基礎研究方面,我國的論文數量世界第二,但是引用率卻排在第十位左右。反觀瑞士、瑞典和以色列等國家,論文數量不多,但是引用率卻排名在前幾位。此外,科技界目前存在的急功近利、學術不端現象,也讓許多人深感憂慮。

這些問題的背後,是現行科技體制中存在的弊端。目前我國正在推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這主要依靠科技創新,而科技創新的動力之源在於科技體制的改革,所以對存在的問題不能回避。

梅永紅:應該說,20多年來的科技體制改革,對推進我國科技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科技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的局面基本形成,科研機構和大學的創新活力得到提高,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不斷提升,微觀創新主體的內在動力與活力得到空前增強。但是必須認識到,當前我國科技體制仍然有一些“深水區”,制約著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和科技人員積極性的發揮,需要以更大的決心和意志實現新的突破。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差距不僅表現在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上,更表現在體制機制上。如果說技術突破更多的是關注局部和當前,科技體制則更加事關全局和長遠。從一定意義上說,解決體制機制問題遠比解決具體的技術問題更為重要,也更為艱難。

施一公:我認為,科技體制問題已經成為中國當前科技發展最大的問題。從一定程度上說,我們現在不缺科研經費、不缺高端儀器設備,但嚴重缺乏世界一流的創新型人才。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因為我們的科技體制存在很多問題,阻礙了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和年輕優秀科學家的成長,也使許多海外高端人才不願或不敢全職回來。人才的培養需要良好的環境,包括鼓勵創新的科技體制、著重能力培養的教育體制,以及理性的濃厚學術氛圍等。

饒毅:國家和科技界應該認識到,目前進行改革相對容易。這些年我們的科研經費增長很快,但科研體制變化不大。在經費多的時候,如果能在體制上做一點改進,就會發揮很好的作用。

目前國家經濟狀況好、科技經費多,改革可以少觸動既得利益,以創造新的機制,漸進地、穩步地把體制改過來。如果現在不改革,那麼萬一等到經費困難的時候被迫改革,矛盾就會很大,難度更大。所以在目前的態勢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第一是很值得,第二是很必須。

衣服上有熏黃的污漬怎樣去掉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