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正文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道理的。

九華歷史

九華一千寺,撒在雲霧中。有佛國仙城之美譽的九華山,以眾多的佛教寺廟和優美的自然風光,成為國民族文化遺產中一顆璀燦的明珠。九華山形成於新生代晚期,九華山佛教始自南北朝時期。據史料記載,南朝梁武帝天監二年(公元503年),即有僧名伏虎,九華山拾寶巖建伏虎庵;唐朝開元年間,有僧人檀號來此修行。開元、天寶年間(公元713—755年),新羅國王室貴族金喬覺出家為僧,渡海來華,到九華山苦修,居住東崖峰的巖洞中,感動善男信女,當地鄉紳諸葛節等損資,為金喬覺建寺。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池州太守張巖奏請朝廷賜“化城”額於該寺。金喬覺圓寂時,相傳山嗚谷隕,群鳥哀啼,地出火光,其屍身越三年而栩栩如生,僧眾尊為地藏菩薩,建肉身塔供奉。九山遂成為地菩薩道場。千馀年來,九華山佛教歷經興衰,大體有五個時期:唐中期初創;唐後期至五代衰微;宋元有所發展;明清達到鼎盛。明朝洪武、宣德、萬歷年間屢次賜金修建化城寺,萬歷年間還兩次給九華山化城寺頒賜《藏經》。自明代起九華山日益興旺,寺庵總數超過一百,僧尼眾多,與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共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清朝康熙、乾隆皇帝數次巡游江南,分別欽賜“九華聖境”、“芬陀普教”御筆匾額,屢賜重金修繕化城寺。九華山佛教又有了進一步發展,除化城寺十方叢林外,又形成了百歲宮、甘露寺、東崖寺、祗園寺四大叢林。到清朝未年,九華山寺廟一度增至一百五十馀座,僧眾多達三、四千人,香火之盛,甲於天下。

九華文化

天下名山僧眾多。歷代文人雅士、高官顯宦游歷九華山,交接高僧,談禅賦詩,留下不少千古佳話。九華山古稱九子山,詩仙李白於唐天寶年間(約公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並序754年)來游,與友人作《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並序》,稱“青陽縣南有九子山,山高數千丈,上有九峰如蓮花。......予乃削其舊號,加以九華之目”。詩曰:“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青瑩玉樹色,缥缈羽人家”。此後劉禹錫、杜牧、薩都刺、梅堯臣、王安石、周必大、文天祥、王陽明、湯顯祖、董其昌、袁枚、魏源、康有為、張大千等歷代大詩人、文學家、畫家相繼來游,留有不少佳作真足跡,有些至今還保存在九華山佛教文物館。

九華山歷史悠久,遺存的文物眾多。除歷代名人書畫外,還有不少摩崖石刻,大多散布在闵園到天台途中,石刻內容多與佛教有關。又有許多修建寺廟的記事碑,為考證九華山佛教歷史提供了確鑿史料。為廣度眾生,九華山佛教“地藏利生寶印”為一大特色,現存有“九龍金印”、“九龍銅印”、“獅鈕銅印”、“龍鈕銅印”、“九獅玉印”等。佛教經籍是九華山文物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存梵文貝葉經二札,明版《藏經兩部》,明代血字《大方廣佛華嚴經》,清版《藏經》三部,彌足珍貴。還有不少佛教塑像、法器、寺廟,被定為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

上一页  [1] [2] 

絲愛肌紅棗燕窩蜜汁用過的感覺怎麼樣?想試試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