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式建築在結構上有三項特徵:尖拱〔pointedarch〕、拱肋〔vaultrib〕和飛扶壁〔flyingbuttress〕。這三者都不是哥德時期的發明,就連前面所說的彩色玻璃窗戶也不是,但是經過長時間的經驗累積,哥德式樣建築師正好把這三項技術結合成一體,將以往羅馬式建築的厚重、結實風格,轉變為強調垂直向上、輕盈修長的獨特形式;再加上彩色玻璃窗戶,將光線在宗教上的神秘感表達出來,因此人們身處在哥德式建築之內,會感受到一股神秘壯麗、恍如身置天堂般的氣氛。
哥德式建築自聖德尼修道院之後,規模與氣勢越來越大,主要原因是發展了尖頂肋骨交錯拱頂〔pointedcrossribvault〕的技術。這種拱頂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它結實、有彈性,而且輕巧,因為拱帆的重量會被疏導到拱肋上,然後再傳到四個支撐重量的柱子上。但是,只有尖頂肋骨交錯拱頂,建築還是不夠平穩,因為它是彎角頗大的弓形,垂直度又高,所以會產生強大的側推力,這時就需要加上飛扶壁來纾解這壓力。
雖然聖德尼修道院地處於鄉間,但卻影響了城市的教堂建築。從十一世紀初開始,城市開始繁榮,主教躍升到重要的地位,雄偉的天主教堂遂成為藝術的精華 由於哥德時期的石造建築技術十分發達,並且將很多象徵聖像的圖案體系融入到教堂設計,因此哥德式大教堂又被稱為「石造的聖經」或「石造的百科全書」。 十三世紀末,法國哥德式建築發展出一種以裝飾目的為主的火焰式〔flamboyant〕風格,這種風格的教堂在石工上雕了很多花飾,有如火燄一般,從建築外觀來看,似乎有一種火焰式的向上沖力,使人們的視覺和情緒隨著向上的尖塔,而有更接近上帝和天堂的感覺。不過這種風格的發展受到英法百年戰爭的影響而停滯了一段時期,直到十五世紀達到更成熟的階段,並在法國諾曼第地區廣受歡迎 哥德式教堂在往後的時期,開始由法國向外擴展到每一個有基督教信仰的地區,不過因為用途及地區民情不同,而發展出其他具有特色的風貌。例如在英國就發展出以細格子構成的垂直式〔perpendicullar〕彩色玻璃,以及具有裝飾性的扇狀拱頂為特色的哥德式教堂
【點評】公元1194年,沙特爾大教堂的建築大師提出了新的建築思想,對十三世紀所有的偉大建築起到了啟發作用。因為沒有圖庫,它的立視圖分為三層(應該明示三層間的關系),並且屋頂分為了四個部分,減少了相互間的交互支撐。從建築的外部來看,通過放棄在十字形耳堂上建造五座塔的原設計方案,使教堂的建築發生了一個新的變化。 【點評】位於肯特郡的迪爾城堡是一座著名的沿海防御堡壘建築群,由亨利八世(henryviii)建於公元1539年。該建築群專為炮兵設計,中央是一個圓柱形的大本營,外部是一圈半圓形的炮塔。整個建築物外部是一條壕溝,與堡壘融為一體。 【點評】位於威尼斯的總督宮的正面建於公元1309至1424年,由giovanni和bartolomeobuon設計。總督宮始建於公元9世紀,歷經數次重建,於文藝復興時期完工。它組成威尼斯偉大的城市規劃方案的一部分,城市規劃經歷了連續幾個世紀才最後完成。建築物的正面總長近152米(500英尺),在較低的兩層有開闊的拱廊,第三層在16世紀的一場大火後進行了重建,擴建超過了拱廊的高度。建築物的上層貼有白色或者玫瑰色的大理石、同一華麗的窗戶以及東方脊飾的花邊似的城齒牆。 【點評】位於伯克利的基督教科學派第一教堂就好像同許多梅貝克(maybeck)的作品一樣已經被大火燒毀了,他從未獲得過美國建築師協會的金獎。沒有其他的建築能把他富有想象力的建築天賦表現得如此完美!他對國內建築設計的貢獻是顯著的,並且他在建築教育領域取得的成就也是引人注目的。但是就是空間、結構、顏色和光線立刻獲得了世俗的專業評論員的贊美。教堂於1910年設計,當時梅貝克48歲,它是梅貝克最有成效時期設計思想的生動體現。 只有天才和堅定不移的建築大師才能把通常工廠中使用的材料與實用的建築處理得如此恰當,與整個建築和諧地統一起來。 建築風格:法國哥特式描述:鍍金、鑲寶石的內部裝飾,加油拱頂減少窗花格。該建築為路易斯國王而建造 【點評】國王學院禮拜堂的空曠並不足為奇,從它開放、矩形的內部空間就能夠看出。至今,這座狹窄、宏偉和長長的禮拜堂在建築史上是偉大的建築之一。該建築能輻射出光線,其四面牆壁的每一面上約有2/3的區域安裝有彩色玻璃,幾乎填滿了扶壁間的所有空間。玻璃雖然沒有中世紀的華美但是明亮,且有透亮或者不透明的窗格襯托。除了西部的窗戶於1879年設計之外,玻璃的年代追溯到1517至1547年,且出自德裔佛蘭德藝術家之手。 【點評】羅馬式的中殿源自公元1122至1135年,哥特式的高壇始於公元1450至1521年。 【點評】巴黎聖母院在法國哥特式建築的發展史上具有開拓性的意義。它高達110英尺,是第一座真正紀念碑規模的大教堂。緊湊的十字形平面、六肋拱穹、高聳的扶壁以及超大型的窗戶成為後來法國大教堂的原型。 【點評】新聖母瑪利亞教堂設計於十五世紀五十年代,它的正面使得這座中世紀教堂的外部更加完美。因為它的尺寸互成八度音階的1:2的比例,人們都把它描述成為一座偉大的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的典型。在中世紀意大利式建築外部的大理石面板能產生出猶如馬賽克一樣的離散色斑效果,而在這裡產生了一種比較有韻律的、幾何統一的感覺。 【點評】索爾茲伯裡大教堂完全根據一個基本的設計進行建造,它是英國哥特式教堂很少有的典范。教堂的內層明顯地劃分為及格水平帶,廣泛使用波白克大理石創造鮮明的色彩搭配。 【點評】教堂由英王愛德華一世於公元1045年左右開始修建,他擴大了諾曼底人的影響力,鞏固了大英帝國的地位。今天,教堂仍然作為崇拜的活動場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