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的扁平身體,易於藏匿;頭部藏在前胸的腹面,受到周延保護;
其用來咀嚼的發達口器,位在第一對足中間,便於在尋獲食物後立刻送入口。蟑螂的大復眼位在頂部,可察覺光影的移動;細長的觸腳則是探路用的探測器;它的兩對翅膀,前翅已變革質形成翅蓋,保護折藏在下面的後翅,
後翅寬而薄,適於飛行。蟑螂的腳細長且肌肉發達,善於急走逃逸,
甚至跳躍;最特別的是後腳上有超快速、反應靈敏的尾毛(cercus),
可以在千分之44~54秒內反應而逃之夭夭。
蟑螂不論植物或動物都吃,缺乏食物時,它連紙張、肥皂、膠、衣服都覺得美味。在缺水的環境下,它可以繼續生存一個月;即使完全沒有食物,
它也沒有關系,仍然可撐個三個月。它對刺激的反應極敏感,逃逸速度又快,可以逃開攻擊;更由於它的身體有厚壁,能忍受數倍於人類限量的輻射量,
對溫度的耐受性也很好,有一類蟑螂甚至能夠在冰凍下生存48小時之久。
有時候,為了生存,它們也會自相殘殺來保命。其生命力之強,適應力之好,讓我們不得不對它刮目相看。
討厭的蟑螂
除蟑一直是公共衛生上非常重要的課題,蟑螂被證實:
1.會攜帶四十多種致病細菌,如:麻瘋、痢疾、傷寒、食物中毒....等。
2.會攜帶蠕蟲的卵,引起蠕蟲類疾病。
3.會傳染病毒性疾病、霉菌病、原蟲病。
4.蟑卵可能次於蹒,造成氣喘。
5.接觸皮膚時會引起皮膚炎;因此蟑螂就像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蟑螂的秘密武器
蟑螂之所以能夠逃避被捕殺,尾巴的高度偵側力功不可沒。科學家觀察蟾蜍捕食蟑廊時發現,蟑螂往往在蟾蜍預備出舌頭捕捉之前,就已腳底抹油,溜之大吉了。如果在蟑螂與蟾蜍之間隔一層玻璃,當蟾蜍看到它的獵物而吐出舌時,蟑螂卻無動於衷,甚至當蟾蜍為了捕捉而撞到玻璃發出聲響時,蟑螂仍穩如泰山。如果把飽餐後蟾蜍的蟑螂擺在一起,蟾蜍因吃飽了懶得動,在它身旁的蟑螂,更是毫無所懼悠然漫步著,且不可思議的敢爬到蟾蜍身上。
進一步的研究更發現,原來蟑螂的兩側尾毛有440個quot;風感受器quot;,對風速的變化非常敏感,可以探側到氣流變。若氣流變動產生每秒600微米的加速度時,就會在少於一秒(千分之44到54秒間)內逃開。如果把尾毛塗上油脂,蟑螂被捕到的機率大增。所以,蟾蜍在看到蟑螂時,開口要把舌頭伸出之際,就已生產生每秒600微米加速度的氣流,蟑螂早已偵側到而逃走了。當偵側到的氣流是來自左方時,蟑螂還會往右逃呢。 長期進化的結果
nhk:蟑螂的生命力10分頑強...主要是因為它們的中樞神經...並不是在頭部...所以...蟑螂被切掉蟑螂頭以後...還可以活7~9天...但是...它最終還是會...被渴死滴....嘿嘿嘿......... 他是想躲避你而已haaa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