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什麼食品與東南西北都會沾上邊正文

什麼食品與東南西北都會沾上邊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不愉快的事。

   有許多回族青年在開齋節舉行婚禮,使節日更加熱鬧,更增添節日氣氛。

   隨著社會的發展,回族的開齋節也增添了不少新的內容。全國回族聚居的一些地方,除節日參加會禮等活動外,還參加一些娛樂活動。如遼寧鞍山市的回族青年,在節日裡喜歡耍獅子舞,踩高跷;河北倉州地區的回民在節日裡喜歡表演武術;西北一些青年節日裡喜歡唱花兒、摔跤、扳手腕、拔腰、擰手指頭、打撲克;城市裡一些回民喜歡游公園等等。


齋戒

   齋戒,是伊斯蘭教的五功(心有念功、身有禮功、性有齋功、財有課功、命有朝功)之一。伊斯蘭教的齋戒,重在信念。少數民族語言為“肉孜節”。

   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迪菲圖爾”的意譯,“爾迪”就是節日的意思,回族將開齋節視為最大的節日,因此將開齋節稱為“大爾迪”,但維吾爾族認為古爾邦節才是最大的節日。因為新疆是維吾爾自治區,所以政府規定古爾邦節為穆斯林放假3天,非穆斯林放假1天;開齋節為穆斯林放假1天,非穆斯林照常上班;其余六大節日均不放假。

   伊斯蘭教規定,9歲以上的女性和12歲以上的男性穆斯林,每年齋月即希吉來歷的萊買丹月即九月,都要封齋一個月。在封齋期間每日兩餐,大約在日出前1小時和日落後1小時進餐,白天禁止吃喝和性行為。

   萊買丹,是阿語“炎熱”的意思,形容封齋的人,通過“炎熱”的磨練,來控制食欲和色欲。

   據說,真主就是在這個月,將《古蘭經》降於鄰近的天上,以後23年中,真主派大天仙哲布拉伊把經文陸續從天上降給穆罕默德,因此,齋月是最尊貴的月份,倍受穆斯林的重視。

   希吉來歷10月1日,開齋,為開齋節,封齋的天數為30天。關於節日的來源,據伊斯蘭教經典記載,伊斯蘭教初創時,穆罕默德在齋月滿時,進行沐浴,然後身著潔淨的服裝,率穆斯林步行到郊外礦野舉行會禮,並散發“菲圖爾錢”(開齋捐)表示贖罪。後相沿成俗。

   節日的凌晨,人們聚集在禮拜寺作盛大的禮拜,然後開始熱鬧的節日活動。家家戶戶都備有豐盛的節日食品,如馓子、糖果、點心等,人們身著民族服裝,攘攘,走親訪友,路途相逢要互相拜年祝賀,男女老少成群結隊出來游玩,各種娛樂場所同時開放。在南疆還有說評書的,內容多為宗教故事。

   節前每個家庭成員都要向窮人發放“開齋捐”,粉刷房屋,打掃院落,井把清真寺裝飾一新。同時准備節日食品,炸油香、馓子、宰羊宰雞等。

   炸油香,是所有十二個節日的必做工作,這是中國伊斯蘭教的獨特風俗,筆者個人認為,起源於祭獻遺風:油煙香味祭獻了亡人。

節日早上成年男子沐浴淨身,身著盛裝,或手持經香,聚集清真寺或出荒郊舉行會禮。之後,先向阿訇道安,接著互道“薩拉姆”。會禮結束,或由阿訇率領集體游墳掃墓,或各家各戶游墳掃墓,為逝者祈禱,在墓碑的刻字上描紅,整墓培土,隨後分頭前往各親友家拜節,互贈油香、馓子等各種炸果,表示祝賀。

   一般中年婦女在家待客,年輕夫婦、未婚婿要帶上禮物,在節日的第一、二天去岳家給岳父母拜節。許多青年還在佳節舉行婚禮。節日期間回族的小輩要上門給長輩拜節,全家吃“粉湯”。

   哈薩克、塔吉克、柯爾克孜等族還舉行叼羊、賽馬、射箭等活動。節日時的馬也與平日不同,馬身上扎滿紅色布標,馬鬃和馬尾上用紅色綢束上幾團野雞毛;馬鞍和套頭的皮帶上,系滿各種花飾。

【開齋節其他】
   開齋節是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聖紀節/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開齋節/伊斯蘭教歷十月一日、宰牲節/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之一,我國回、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爾、柯爾克孜、撒拉、東鄉、保安等少數民族共同歡度的節日,也是我國回族人民的年節。時間伊斯教歷的十月初。

   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圖爾”的意譯。在我國新疆地區,開齋節稱肉孜節,“肉孜”是波斯語,意為“齋戒”;有的民族稱開齋節為“爾德節”,“爾德”是阿拉伯語的音譯,意為“節日”。

   每年伊斯蘭教歷九月,稱為齋月。封齋的天數有時為二十九天,有時為三十天。齋日期間,穆斯林們在日出之前都要吃好封齋飯。日出之後的整個白天,無論怎樣饑餓,不准吃一點東西、喝一口水,平時抽煙折人也要暫時戒煙,謂之封齋(或把齋)。此外,還要求穆斯林在齋月期間禁房事,克制一切私欲,斷絕一切邪念,以示笃信真主安拉。小孩和老弱者可以不封齋,婦女在經期中也可以不封齋,但要節制飲食,絕不能在公開場所吃喝。有病、趕路的人可以不封齋,但日後要補齋,不能補的以交納財物作為罰贖。到了晚上,當封齋將要結束時分,清真寺開齋的鐘聲當當響起,情況就與封齋時完全不同,人們可以飲食說笑,左鄰右捨可以團聚一桌,甚至行路的陌生人感到饑餓時,隨便走到素不相識的人家,都會受到主人的熱情招待。

   開齋節的慶祝活動,盛大隆重。早在開齋節到來之前,人們就粉刷房屋,打掃庭院,理發洗澡等。青年男女常常選擇節日期間舉行婚禮。
回族-開齋節

回族的開齋節(希吉來歷九月),被視為一年中最尊貴的吉慶之月、和平之月,據傳安拉在這個月頒降了將人們引向正道的《古蘭經》。凡是在這個月裡做一件善事,就可獲得安拉成倍的報答。因此,凡符合條件的穆斯林必須奉行一個月的齋戒,齋月的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現的日期面定,見月牙兒就入齋,通常以兩位有威望的阿訇所見為准,然後本坊的阿訇宣布人齋。在人齋的當晚四點左右,各清真寺的寺師傅,要到邦克樓(宣禮塔)上打梆子,有的不辭辛苦,挨門逐戶地敲打。人們聽到後,趕忙起來,洗臉、洗手、濑口,做飯封齋。

狹義的齋戒要求封齋的人在東方發白前,吃飽喝足。如有人起晚了,就不吃不喝,清封一天。東方發曉後至太陽落山前,要禁止房事。斷絕一切飲食,無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都不能吃一點東西,也不許喝一口水。在齋戒期間,平時抽煙的人必須戒掉。這樣,封齋使回族逐步養成了堅韌、剛強、廉潔的美德。隨著生產的發展,人們感到白天不吃不喝對身體健康和生產勞動都不利,不少人已自覺地放棄了白天封齋的習慣。

廣義的齋戒要求人們不吃不喝,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清心寡欲、表裡一致,對耳、目、身、心、嘴都要有所節制,要做到耳不聽邪,目不視邪,口不道邪,腦不思邪,身不妄邪。如果禁飲食,挨饑餓,而心不正,行不端,也是不符合齋戒真谛的,也是不完美的。

在齋月期內,回族群眾很重視“蓋午爾夜”,也有的叫“坐夜”。關於此夜的確切日期,《古蘭經》中無明文可考,回族群眾通常從最後三個單日內選取居中之日。即第二十七夜。“蓋德爾”原為“前定”、“高貴”之意,回主旋律群眾認為在這夜,安拉把全部《古蘭經》通過哲卜利勒天使下降給穆罕默德,認為這“高貴的夜間,勝過一個月”。《聖訓》也說:“誰使蓋德爾夜充實功修,誰都能獲得七十二年善功的回賜。”因此這一夜,回族群眾一般都要做一些可口的開齋飯,請人吃飯,或齊聚清真寺或住宅中禮拜、圓經、祈禱,贊主懷聖,徹夜不眠。

經過一個月的封齋,月終望見了新月,意味著齋期結束,回族群眾自然歡欣鼓舞,都以無比喜悅的心情迎接開齋節的到來。在節日會禮前,回族群眾都履行交納課稅的義務,通常按各家人口多少計算,捨散“菲土爾”錢。回族群眾一般都自己願意履行這種義務,否則就失去了齋戒的完美性。

開齋節要過三天,第一天從拂曉開始就熱鬧起來,家家戶戶早早起來打掃清潔,成年回族人個個都要洗大淨,

沐浴淨身,男女老少都要把臉洗干淨,頭梳整齊,換上自己喜愛的新衣服。早上八點以後,回族群眾腋下夾一個小毯氈,從東南西北,四面八方,匯集到清真寺。當何訇宣布會禮開始,回族群眾鋪下毯子和拜毛,脫下鞋子,立即面向聖地麥加古寺克爾白方向叩拜。這種會禮規模之龐大,形式之莊嚴,氣氛之隆重重,令人驚歎不已。哪怕刮風下雨,他們也無所畏懼,情緒仍很高漲。

禮拜後,回族群眾齊向阿訇道安,接著全體互說“色倆目”問候。整個會禮結束後。由阿訇帶領祖墳念鎖兒(《古蘭經》選讀),追悼亡人,然後恭賀節日,串親訪友。

節日中,家家戶戶炸油香、馓子、花花等,同時,還宰雞、兔、羊,做涼粉、燴菜等,互送親友鄰居,互相拜節問候,有的回族青年男女還特地選定這個佳節辦婚事。

隨著社會的發展,回族的開齋節也增添了不少新的內容。全國回族聚居的一些地方,除參加聚禮等活動外,還參加各種娛樂活動。如遼寧鞍山的回族青年在節日裡要耍獅子舞、踩高跷;河北滄州地區的回民在節日裡喜歡表演武術;西北一些青年節日裡喜歡摔跤、扳手腕,擰指頭等;城市裡一些回民喜歡游公園等等。
 

上一页  [1] [2] 

貔貅需要喝水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