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雙肩如何變窄正文

雙肩如何變窄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我的雙肩很寬,請問可以用什麼辦法讓它變窄嗎?
 
你不肩窄!!!是背窄。要做多 1寬握引體向上2是高位拉背器 3 器械劃船器 每組做8~12個 做4組
之間休息30秒~1分鐘~  有問題可以問我  qq104051373 當然健身裡面的太多內容了 學問大了
 慢慢學習實踐
 
1.平臥推舉:主要練胸大肌的厚度和胸溝。
動作:兩手持啞鈴仰臥凳上,啞鈴置於肩部,掌心朝上,上推啞鈴至臂伸直,稍停,然後緩慢還原。提示:上推和下降呈弧線,使胸大肌得到充分收縮和徹底伸展。
2.上斜推舉:主要練上胸肌。
動作:動作要領與平臥推舉相同,不同之處是將凳面調到30~40度傾角,斜躺在上面做。
3.平臥飛鳥:主要練胸部中間溝。
動作:仰臥凳上,兩手持啞鈴,掌心相對,兩臂自然伸直於胸部上方,兩臂微屈肘向兩側弧形下放啞鈴至最低點,胸肌充分伸展,胸肌用力收縮將兩臂弧形上舉還原。
4.仰臥直臂上拉:擴展胸腔,練胸大肌、前鋸肌的最佳動作。
動作:肩部仰臥橫凳上,兩腳著地,雙手握緊啞鈴一端於胸部上方,以肩為軸將啞鈴緩慢放至(下降)頭後方(感覺胸肌和胸廓伸展),放到極限時再提拉啞鈴還原。
注意:為防止損傷,下放過程速度不宜太快。
二、肩部
1.推舉:主要練三角肌前束、中束和後束。
動作:坐姿,兩手持啞鈴於體側,兩肘外展,掌心朝前,以弧線推啞鈴至最高點,稍停,緩慢控制啞鈴按原路線(弧線)還原。提示:亦可站姿做,雙臂同時做,也可單臂輪換做。
2.側平舉:主要練三角肌中束。
動作:兩手持啞鈴垂於腿前,身體稍前傾,雙肘微屈,向兩側舉起啞鈴至肩高,使三角肌處於“頂峰收縮”位,稍停,然後肩肌控制緩慢還原。也可單臂做,兩臂輪換。
3.俯身側平舉:主要練三角肌後束。
動作:兩手持啞鈴,掌心相對,俯身屈膝,身體穩定,兩臂向兩側上舉,然後控制緩慢還原。
4.聳肩:主要練斜方肌。
動作:兩手持啞鈴垂於體側,膝蓋微屈,上體微前傾,雙肩充分上提,試用肩峰觸耳垂,稍停,然後緩慢控制還原。
 
肥大性脊柱炎 

滋腎壯陽湯
組成:馬戟天9克,淡苁蓉9克,全鹿丸9克(分吞),金狗脊12克,制附片3天,炙黃芪6克,酒川斷9克,炒杜仲12克,甘杞子12克,炒獨活3克,苡米仁9克,廣陳皮4.5克,法半夏4.5克,黑芝麻15克(同蒼術4.5克拌炒),雲茯苓9克,桂元肉9克。
功效:溫陰補腎,養血潤燥。
主治:肥大性脊柱炎。
用法:水煎服。




專家談強直性脊柱炎

何鶴皋(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醫師)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病因未明慢性進行性炎症性疾病,過去認為它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一種臨床類型,故有“類風濕性脊柱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中心型”等名稱。現在多數學者認為它是一種獨立性疾病,屬結締組織血清陰性反應性疾病,其組織相容抗原(hla-b27)的陽性率很高。

該病多發於16—30歲青壯年,很少發生在50歲以上,有家族史,以父系發生較多,男性多於女性,其比例約為7:1。發病早期,病變在骶髂關節和下腰椎時,病人感到腰骶部疼痛、發僵,可有坐骨神經痛和髋部痛。休息時緩解,活動時加重。早晨起床,腰部發僵,活動後稍有緩解。病變發展到胸椎時,可出現背痛和束帶樣胸痛。頸椎受累則頸部活動受限,最後整個脊校發生僵直。整個病程發展緩慢,發作和緩解交替進行,病程可達數年乃至數十年。活動期以疼痛和發僵為主,伴有食欲減退、低熱、消瘦、乏力、貧血等全身症狀。脊柱完全僵強直後,疼痛也消失。x線檢查,骶髂關節的變化最早,呈雙側性,骨疏松,軟骨下骨質模糊,關節邊緣硬化,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質呈鋸齒狀破壞,晚期脊柱呈“竹節”樣強直。

倪立青(上海光華醫院風濕科主任醫師)
對於典型強直性脊柱炎的診斷,一般並不困難,但在臨床上每每碰到不典型病例,若加上醫師警惕性不高,則極易發生漏診;另外,某些引起腰背疼痛的疾病,如脊柱、骨盆原發或轉移的腫瘤,腰椎間盤突出等,也常易被誤診為強直性脊柱炎。如該病早期僅表現為腰骶、下背部疼痛及晨僵,常不引起注意而被誤診為其他疾病,有半數病例延至發病3年以後才被確診為本病。

在臨床上,強直性脊柱炎需同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急性或慢性腰肌勞損、椎間盤突出症等鑒別。那末,強直性脊拄炎與類風濕關節炎有哪些區別呢

l、強直性脊柱炎隨種族而異,而類風濕關節炎呈世界性分布。前者有明顯的家族史,而後者則不很顯著。

2、強直性脊枝炎多見於10-20歲發病,高峰在20-30歲,而類風濕關節炎可見於各年齡組,高峰在30-50歲。強直性脊柱炎男性多見,而類風濕關節炎則女性遠多於男性。

>3、強直性脊柱炎常為少關節炎,非對稱性,下肢關節受侵多於上肢關節,大關節受累多於小關節。類風濕關節炎常為多關節炎,受侵關節呈對稱性,大小關節皆可受累,侵及上肢關節如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關節較侵及下肢關節多見;強直性脊柱炎多影響髋關節,而成人類風濕關節炎很少如此。強直性脊柱炎很少侵及颞颌關節,類風濕關節炎有半數以上侵及。

4、強直性脊柱炎幾乎全部有骶髂關節炎,而類風濕關節炎則很少有。前者可影響全脊柱,一般由腰椎上行發展,而後者一般只影響頸椎。

>5、強直性脊柱炎無類風濕結節,而類風濕關節炎則可見到。前者可引起主動脈瓣關閉不全,而後者一般不引起臨床上可查出的心髒瓣膜病。

6、強直性脊拄炎只少數引起肺上葉纖維化,而類風濕關節炎肺部表現為結節、胸膜炎積液和肺纖維化。前者類風濕因子多陰性,而後者多陽性。

7、兩病的治療對藥物反應亦不同,如金制劑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療效為50%以上,而用於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則無效。

骨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關節炎,多在中年以後發病,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患者以老年女性比男性多見。發病的關節多為負重的關節和活動范圍較大、活動頻繁的關節,如指問、膝、髋、頸椎、腰椎等關節。胸椎和腰椎患了骨關節炎,則腰背部感到酸痛,活動時加重,彎腰受到限制。

脊柱結核患者早期多有消瘦、乏力、食欲下降、盜汗等症狀,繼而出現疼痛、脊柱強直、肌肉萎縮、肌肉疫攣,部分病人後期因椎體破壞塌陷而產生脊柱後凸畸形,臨床上極易與強直性脊柱炎混淆。脊柱結核嚴重時,可引起下肢癱瘓及神經異常,x線可見以椎體破壞為主,椎間隙變窄,在短期內椎體可發生楔形改變,但不出現廣泛的韌帶鈣化。骶髂關節多不受累,若合並骶髂關節結核,則病變常累及單個關節,x線改變為關節面有囊性骨質破壞,而軟骨下骨硬化不明顯。b超檢查可較准確地診斷有無冷膿腫及其大小、形態等關系。

急性或慢性腰肌勞損多由外傷或運動引起。通常疼痛為放射性,以骶髂關節處最嚴重,無肌肉痙攣,若有也很輕微,脊柱運動功能良好,血沉、c反應蛋白正常,x線檢查無異常。

楊虎天(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中西醫科主任教授)
對強直性脊柱的自我保健內容包括正確擇醫,正確用藥和正確對待病程及治療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養成日常飲食起居、工作生活、休息睡眠等各方面的良好習慣。而且特別需注意鍛煉,臨床經驗證明,對於醫治強直性脊柱炎,積極、合理的體育鍛煉,在一定意義上甚至比醫療還重要。現就該病平時應注意的事,特別是患者的一些基本運動作一介紹。

一、充分重視機體調節能力
機體對各種有害因素都有天然防御和抵抗能力,例如:流淚可以清潔眼睛;咳嗽能清除肺中的炎症分泌物。同樣當關節炎症或損傷時,當超過其所能承擔的運動負荷時,便會發出疼痛的訊號,使病人避免過度運動,關節因此得以保護。對強直性脊柱炎病人,如果活動後晨僵減輕,疼痛沒有加重,提示可以適當增加運動量。反之,如果活動後疼痛或不適持續加重,則應當減少活動,增加休息。因此,如果關節疼痛不很嚴重而可以忍受,建議病人盡量不要使用止痛藥物,以免掩蓋了疼痛給機體的警告。

二、運動和休息的關系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運動的好處很多是藥物所難以達到的。
1、運動使骨骼更加強壯,使身體更多的鈣質沉積於骨骼,使骨骼更加堅固,增強機體的支持能力。
2、運動促進肌肉代謝,使之更加有力。同時肌肉和韌帶也得到加強,有助於關節的穩定性。3、運動能調節心理平衡,消除焦慮和憂慮。當然,過於劇烈的運動可使原已有病的關節損傷加重。因此,“恰如其分”實為重要。

三、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
保持軀體的正確姿勢和活動性,患強直性脊柱炎病人防止駝背的發生是非常重要的。駝背的發生和發展過程,緩慢得難以使人覺察,因此注意日常軀體姿態,以保持良好姿勢極為重要。要經常想到保持軀體挺直,不論行、坐、站、臥都應記住軀體挺直。坐直靠背椅,不要坐沙發,不要坐過軟過低的椅子,尤其應避免坐躺椅。應堅持睡硬板床,不用枕頭或用薄枕頭,有助於保證軀體平直,仰臥姿勢較側臥為好。對於早期患者,每日兩次俯臥,每次堅持半小時,對減緩軀干屈曲有幫助。站立,平時可足跟著牆,雙膝伸直,肩、背靠牆,雙目平視,患者頭枕部常不能觸牆壁,應盡量向後靠,堅持5秒鐘,放松再做幾次。游泳是一項全身性運動,對脊柱及四肢關節均有益,因此對掌握游泳的病人,不失為一種良好的運動,但應避免水溫過低。

強直性脊柱炎保健運動的幾種方式
一、床上伸展運動
早晨醒來時,采用仰臥位,雙臂上伸過頭,向手指,腳趾兩個方向申展,伸展滿意後,放松;伸展雙腿,足跟下伸,足背向膝方向屈,至滿意後放松。可反復做幾回。

二、膝胸運動
仰臥位,雙足著床板,屈膝;抬起一膝慢慢向胸部方向屈曲,雙手抱膝拉向胸前,到滿意為止,回原雙足位置,另膝作上述運動。雙膝各重復2-3次,放松;做雙手抱雙膝運動2-3次,至僵硬消失為止。

三、貓背運動
趴跪如貓狀,低頭盡量放松,同時拱背如弓形,直到拉伸滿意為止;回復原位後,塌背仰頭抬臀,盡量拉伸至滿意為止。

四、腹部運動
目的在於伸張腹部肌肉,改善肌力並保持軀干平直姿勢。仰臥位,屈膝,雙足著地,雙臂置身旁:頭及雙肩一起慢慢抬高,以至雙手觸膝;堅持5秒鐘,回復至原位,以上動作重復5次。

五、轉體運動
取坐位,屈臂平舉,雙手交叉,轉體向右,目視右肘,堅持5秒鐘後復原。每側重復5次。

六、轉頸運動
坐位雙足著地,頭向左轉或向右轉。並注視同側肩部,再復原,每側重復5次。同樣也可采取頸前屈,下颌盡量向胸靠,復原;仰頭盡量向後,復原,每個方向重復5次。

七、擴胸運動
目的是伸展上胸、肩部肌肉以維持或改善胸、背姿態。雙足與肩等寬面對牆角而站,雙手平肩支兩面牆上,行深呼。雙肩向前並伸展頭及上背,堅持5秒鐘,恢復原位,重復5次。

鮑春德(上海仁濟醫院風濕科教授)
雖然強直性脊柱炎(as)目前尚無根治的方法,但隨著人們對本病認識的深化,診斷及治療水平的提高,其預後已有很大改觀。

治療目標:(1)控制炎症,緩解症狀;(2)防止脊柱關節畸形。
治療方法:包括兩個方面,即理療體育鍛煉和藥物治療。

一、理療及運動鍛煉
理療是應用電、光、聲、磁、熱等物理因子治療疾病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磁療、音頻治療、短波、及熱療等。理療應在有經驗的理療師指導下進行。運土抖?spanlang=en-us>as思考十分重要,它不但可延緩疾病的進展,而且能改善呼吸功能,防止肌肉萎縮,維持骨密度和強度,防止骨質疏松。因此a

[1] [2] 下一页

能告訴我種藥材需要什麼,要什麼地方才可以種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