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通常認為睡眠是被動的休息,其實不然,睡眠實際上是貯存、整合人的記憶、調節神經和內分泌的很重要的過程。比如人的生長激素,只有在人的深睡眠中才會達到高峰。所以睡眠對於兒童、成人都特別重要。目前睡眠障礙可分為5類: 第一、睡眠不足,即失眠; 第二、睡不醒,總是想睡; 第三、時間倒錯,白天睡覺,晚上睡不著; 第四、由於社會因素、生活習慣等影響了正常的生活頻率,比如人為地加班,使睡眠時間拖延; 第五、睡眠過程中伴隨尿床、夜游、夢話、夜間心律失常以及睡眠中的高血壓、心絞痛、猝死等,睡眠障礙已涉及上百種疾病。 失眠是一種常見的睡眠障礙。據國內外資料統計,青年人有過失眠的超過50%,老年人則高達70%。人為何會失眠呢?醫學科學研究認為,失眠大致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環境因素當一個人乍一易地,或氣溫急驟變化,或噪聲過大地影響等,都會引起人的睡眠障礙。
二是疾病因素如牙痛、咳嗽、哮喘、荨麻疹等都會干擾入睡,以致失眠。
三是心理因素緊張、抑郁、興奮或悲傷等都會引起人失眠。
有學者研究了300例失眠患者,其中85%的人存在著精神方面的障礙,研究發現,對許多失眠的人來說,心理因素是導致失眠的主要因素。而失眠又影響人的心理狀態。失眠使人精力不足,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低沉,急躁,焦慮,緊張,易怒,從而降低了人的學習效率和工作效率。長期失眠,還可使人感知能力下降,記憶力減退,思維靈活性降低,計算能力降低。還會使人的性格發生一些不良的改變,或產生一種難以忍受的痛苦感,嚴重挫傷人的生活信心,造成悲觀情緒,甚至引起厭世念頭和自殺行為。可以說,失眠是人類健康的大敵。
生活中如何才能消除失眠的干擾?醫學家們提出了一些辦法:
一、消除對失眠的恐懼心理不少失眠患者晚上一上床情緒就緊張起來,憂心忡忡,生怕睡不著,結果越怕睡不著就越睡不著,長此下去,便形成條件反射,造成惡性循環。對此,心理學家指出:失眠固然有害,但對失眠的恐懼和憂慮更為有害。
二、嚴格生活規律和作息制度白天要注意加強體育鍛煉,無論怎樣疲倦也不要睡覺。而晚上即使沒睡好也要按時起床,這樣堅持數日,就會逐漸好轉,切不可一疲倦就打盹兒。
三、注意睡前生理衛生睡前不宜多喝水或濃茶,用熱水泡腳或洗個熱水澡,臥室應盡量幽靜、舒適,有助於更快入睡。枕頭不宜過高,否則會妨礙呼吸。
四、注意睡前心理衛生睡前精神要放松,情緒要安寧,不可思緒過多,要力求心無雜念。保持心神寧靜,也就能很自然入睡。
科學睡眠的四個要素
睡眠的好壞,直接關系著人的心理和身體健康。睡眠有四要素,對睡眠的質量影響很大。
睡眠的用具
無論是南方的床,還是北方的炕,在安放或修造時,都應南北順向,人睡時頭北腳南,使機體不受地磁的干擾。鋪的硬度宜適中,過硬的鋪會使人因受其刺激而不得不時常翻身,難以安睡,睡後周身酸痛;枕高一般以睡者的一肩(約10厘米)為宜,過低易造成頸椎生理骨刺。在夏季,枕頭要經常翻曬,以免讓病菌進入口鼻,肺部疾病增多。
睡眠的姿勢
有心髒疾病的人,最好多右側臥,以免造成心髒受壓而增加發病幾率;腦部因血壓高而疼痛者,應適當墊高枕位;肺系病人除墊高枕外,還要經常改換睡側,以利痰涎排出,胃部脹滿和肝膽系疾病者,以右側位睡眠為宜;四肢有疼痛者,應力避壓迫痛處而臥。總之,選擇舒適、有利於病情的睡位,有助於安睡。
睡眠的時間
睡眠時間一般應維持7至8小時,但不一定強求,應視個體差異而定。入睡快而睡眠深、一般無夢或少夢者,睡上6小時即可完全恢復精力;入睡慢而淺睡、常多做噩夢者,即使睡上10小時,仍難精神清爽。應通過各種治療,以獲得有效睡眠,只是延長睡眠時間對身體有害。由於每個人有不同的生理節奏,在睡眠早晚的安排上要因人而異。事實上,不同生理節奏使睡眠出現兩種情況,即"夜貓子"和"百靈鳥"。順應這種生理節奏,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反之,則對健康不利。
睡眠的環境
睡眠的好壞,與睡眠環境關系密切。在15℃至24℃的溫度中,可獲得安睡。冬季關門閉窗後吸煙留下的煙霧,以及溢漏的燃燒不全的煤氣,也會使人不能安睡。在發射高頻電離電磁輻射源附近居住、長期睡眠不好而非自身疾病所導致者,最好遷徙遠處居住。綜上所述,人們若能掌握科學睡眠的四要素,則能有效地提高睡眠質量,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
無聊才會睡不著吧
人為什麼失眠?人難免有睡不好的時候,但有的人對這種暫時性的睡不好及其對身體的影響過於擔心,一想到睡覺,就會條件反射地恐懼,老想著一定要睡好,反而使人更難入睡。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北京協和醫院的李舜偉教授將其歸納為五大類:身體、生理、心理、精神疾病、藥物。因為他們的英文第一個字母均為p,失眠的原因可以簡稱為5個p。因身體疾病造成的失眠失眠的身體疾病有心髒病、腎病、哮喘、潰瘍病、關節炎、骨關節病、腸胃病、高血壓、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甲狀腺功能亢進、夜間肌陣攣綜合征、腦疾病等。因生理造成的失眠環境的改變,會使人產生生理上的反應,如乘坐車、船、飛機時睡眠環境的變化;臥室內強光、噪音、過冷或過熱都可能使人失眠。有的人對環境的適應性強,有的人則非常敏感、適應性差,環境一改變就睡不好。心理、精神因素導致的失眠心理因素如焦慮、煩躁不安或情緒低落、心情不愉快等,都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生活的打擊、工作與學習的壓力、未遂的意願及社會環境的變化等,會使人產生心理和生理反應,導致神經系統的功能異常,造成大腦的功能障礙,從而引起失眠。服用藥物和其他物質引起的失眠服用中樞興奮藥物可導致失眠,如減肥藥苯丙胺等。長期服用安眠藥,一旦戒掉,也會出現戒斷症狀——睡眠淺,噩夢多。茶、咖啡、可樂類飲料等含有中樞神經興奮劑——咖啡鹼,晚間飲用可引起失眠。酒精干擾人的睡眠結構,使睡眠變淺,一旦戒酒也會因戒斷反應引起失眠。對失眠的恐懼引起的失眠有的人對睡眠的期望過高,認為睡得好,身體就百病不侵,睡得不好,身體上易出各種毛病。這種對睡眠的過分迷信,增加了睡眠的壓力,容易引起失眠。人難免有睡不好的時候,但有的人對這種暫時性的睡不好及其對身體的影響過於擔心,一想到睡覺,就會條件反射地恐懼,老想著一定要睡好,反而使人更難入睡。這樣就會形成害怕失眠——致力於睡眠——失眠——更害怕失眠的惡性循環。長此以往,很可能演變成慢性失眠。失眠症是指經常入睡困難或時睡時醒,睡眠不熟,醒後不能入睡以及整夜不能入睡等,它行為表現行為表現伴有頭暈、頭痛、心悸、健忘等症狀,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睡眠不良的人大多是尾聲的問題所引起的,例如焦慮、緊張、恐懼、興奮等會導致失眠。某些含甲狀腺制劑的藥物、大麻葉、咖啡因、酒精等也能使正常睡眠受到影響。由於身體不適或疾病往往也能引起失眠,例如氣喘及過度疲勞、工作壓力過重等。失眠者平時進行有規律的體育鍛煉,減輕思想壓力,心態平衡,可使睡眠良好。如果是因為服用某些藥物而引起失眠,可向醫生咨詢。失眠患者在飲食與保健上應注意以下一些問題。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谷物、豆類食物、蔬菜、水果、魚類、瘦肉及牛奶等。平時可選用百合、蓮心、核桃、芹菜等有利於改善睡眠的食物。忌食動物性脂肪、動物內腦干及含膽固醇高的食物。盡是少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如咖啡、茶、可樂飲料,可多飲用一些果蔬汁。有助於睡眠的食物牛奶牛奶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還含有兩種催眠物質。其中一種是能夠促進睡眠血清素合成的制造s-羟色胺的原料;色氨酸,由於l色氨酸的作用,往往只需一杯牛奶就可以使人入睡。另一種是對機體功能具有調節作用的肽類,其中有數種“類鴉片肽”,能使全身產生舒適感,有利於入睡和解除疲勞,且又不會使人成瘾。牛奶對體虛而致神經衰弱者的催眠作用尤為明顯。因此,睡前可以飲一杯溫牛奶。蜂蜜蜂蜜具有補中益氣、安五髒、和百藥,,對失眠者療效顯著。可取1-3茶匙蜂蜜,將酸棗、糖加入沖水,臨睡前喝一杯。核桃核桃可用於治療神經衰弱、健忘、失眠、多夢等症。用核桃仁配以黑芝麻、桑葉各50克搗成泥狀,每次服15克。葵花子葵花子含亞油酸、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等,能調節人腦細胞正常代謝,提高神經中樞機能。每晚吃一把瓜子,可起到安眠作用。小米小米具有"健胃,和脾,安眠"的功效,研究發現,小米中含有豐富的色氨酸,它能使大腦思維活動受到暫時的抑制,使人產生困倦感,臨睡前,喝一碗小米粥,能使人安然入睡。紅棗紅棗對多夢,精神恍惚有顯著療效,把紅棗去核加水煮爛,阿膠文火炜成膏,睡前食用可提高睡眠質量。小魚、南瓜對治療失眠有一定的效果。另外,芹菜湯的效果也很好,所以平時可以多食用。另外,適當地做些輕松的運動,可以幫助血液循環,以促進入睡。睡前泡個溫水澡後再就寢,也有助於睡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