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上。誰有啊。?給我發個吧。郵箱 [email protected]
你好 提取碼是2ded8e3d<ahref=exs.mail.qq/cgi-bin/downloadfilepart?svrid=13&fid=0f1d66b932c2a6f76e52d0f0fc7fd349436411bf2d3fc120target=_blank>exs.mail.qq/cgi-bin/downloadfilepart?svrid=13&fid=0f1d66b932c2a6f76e52d0f0fc7fd349436411bf2d3fc120</a>(這個是下載的,因為,漫畫已經絕種了)忘了。。。 提取碼是2ded8e3d
http://exs.mail.qq.com/cgi-bin/downloadfilepart?svrid=13&fid=0f1d66b932c2a6f76e52d0f0fc7fd349436411bf2d3fc120
密宗之兩重秘密:
兩重秘密者,謂法性秘密與緣起秘密;法性秘密謂明空雙運之解脫道--明體 空性自解脫之大手印;緣起秘密謂藉男女合修雙身法之淫觸為緣、而觀樂空不二,藉以證得解脫,即是貪欲為道之法也。
如陳健民上師雲:《《原夫密宗有兩重秘密:第一為法性秘密,第二為緣起秘密。法性秘密雖極微細,卻極平易;當其未悟,並無可覓之處;及其已了,並無奇特之跡;其流弊最輕微,然極難救。緣起秘密雖極粗重,亦最危險;當其契合(正當二根交合時),固有特殊效能;若被誤會,亦有墮落危險。……前者屬大手印,後者屬事業手印。前者亦稱解脫道,後者亦稱方便道,或直稱貪道,以與解脫二字相反。此二道各具其秘密性,……。法性秘密者,法之本性離言絕照,不可思議,非人為之。密宗大手印教授中,曾苦口婆心設法說明,然其明體終不可如說顯現。至若禅宗尤為真實,不用文字言語、教外別傳,其秘密性更為顯然,非到實悟實證,無法直接了解。……譬如打地和尚,何嘗不願說出?然充滿口中皆是法性,只有打地以示其法;其後有人私藏其杖而問之,亦唯張口而已。彼固屬初步接觸充實之法性,尚在初關之中,無法從法性活出;要在能於法性現起妙用之第三步證量,方可隨說皆是。…今打地之不能說出,正如蘇東坡所雲:「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端緣身在此山中。」余因蘇東坡詩而為打地和尚解嘲曰:「空靈塞滿到諸峰,充實無由分異同,難說匡廬真面目,端緣口氣在其中。」》》(曲肱齋第三冊-8~9)。然而打地和尚之打地密旨,陳上師猶未知之,如是所說只是彼之臆想爾。
陳上師又雲:《《即是文佛本人亦無法比擬之。漢藏諸古德多以虛空比擬之(藏師如是比擬,漢地悟者絕非如是比擬)。然如懸想一虛空在上,而以為是法性,試問下方地面不屬法性耶?中央作此懸想者非法性耶?…本人自徹見後,實際上了知:非唯上方如無雲晴空,下方乃至四方、連行者本人,當時亦並無身體。外內上下左右、無表無裡,一個無邊圓球。此中並無能見之行者,亦無所見之法性。能所既無,真理自顯,非人為之。所以秘密者,法性本身秘密,亦非有人可以保此秘密而不顯露。當其法性自然顯露,亦全不費力。故所雲秘密者,特對未曾閱歷之人而言;曾閱歷者,亦覺平平常常也。…此法性秘密正如一個水晶透明圓球,人人從東邊可以看透到西邊,人人也可以從西邊看到東邊。既不能單指東邊是水晶球,也不能單指西邊是水晶球。若道把法性當作水晶球,全體舉起,誰能為之?如有此人,試問此人可以身在法性之外耶?此人本身也屬法性。又有誰人將此人連同法性一並舉起耶?然而密宗顯教皆說全體起用,如何起用此全體耶?非過來人實無法能了解、能說明、能實現,此所以稱不可思議之秘密也。……法性滲透各種平常及奇特中,因此無法向任何邊側身進去。上師既不能用言語傳授,弟子亦不能運用心靈領會。……然而密宗大圓滿、大手印,在無可如何處,仍然設立善巧,導引到四灌(雙身法之樂空不二),必有一日成熟。禅宗則仗子孫證量直指之作風,亦得特殊之根機,然終無法破此法性之秘密;唯有讓過來人自己以其證量現前了悟。當其了悟,也是平常,終無公開其法性秘密之奇方。》》(曲肱齋第三冊-10~13)
此即密宗一切古今祖師之所悟也--或謂一念不生時,「明性--了知」與「空無之性」不二;或如陳上師之以觀想上下四方猶如圓球、空無邊際,無諸遮障之空,以為如此即是法性,而謂之為密宗之第一重秘密;其實仍是意識妄想境界。禅宗之所悟法性秘密者,乃謂一切有情每日受用之第八識--阿賴耶識。此識可以實證及運用之,未觀想之時及正觀想之時,皆是分明存在,非是觀想時方現前可見,非是不觀想時便看不見,非以密宗之如是觀想而成;是故陳上師所言之法性,並非佛法中所說之真實法性,只是妄想者所想之法性爾。然此觀想所成之境,仍未離法性,由法性阿賴耶識出生故,而陳上師不知本心阿賴耶識何在,故有如是臆想言說。
密宗之緣起秘密,即是密宗所說「佛果位智德經驗之緣起秘密」,即是男女合修之雙身修法;密宗因有此法,故自稱為「果地之修行法」,故自稱能令人即身成佛,而名為「果地修行妙乘」,因此而貶抑顯宗為「因地修行法」--證量淺薄、不能即身成佛。且觀近代密宗漢人上師中極有名氣之陳健民上師如何解說「緣起秘密」:
《《佛果位智德經驗之緣起秘密:佛之後得三摩地中,充滿妙觀察智及成所作智,故發出妙用之智慧悲心。其佛位之法身,既與一切眾生之心同體,故能具足十八不共法,凡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眾生所造業、所積善、所從師、所學法,無有不能了知者。正為其根本三摩地中,毫無半點我執無明之染污與隔閡,故在此同一法性中之一切眾生等所有之佛性,及其所作之無明業力,佛皆能一一了知,如掌上之果;加上其果位證得之經驗,而設施密法之各種方便,使顯教三大阿僧祇劫修行之道之法,從此縮短加快,故有金剛乘道之建立。……。就佛果位經驗而建立即身成佛之緣起秘密:佛於顯教小乘及大乘,但言心行如何成就阿羅漢或菩薩;惟於密宗則將其本人果位之緣起秘密,以類相從,而建立修習佛身之法。如是修本尊之身口意業,觀想持咒,一一如彼本人之經驗,編為果位學習之方法。故有五相成身、及修本尊生起次第、圓滿次第一切方法。在解脫道中所謂法性無喻不可比擬者,翻成緣起秘密,凡佛果經驗上所能成證,佛即以其本人為喻,令果位密法行人,行其行、語其語、心其心,而建立三密相應之緣起秘密。正因為其在根本三摩地中了知法性無可比擬,唯是佛可知佛、佛可成佛,佛佛道同。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故將最後成佛之寶貴經驗,一一編為密法,而授與灌頂、加被成就,一切其它法不可比擬之佛。然以佛比佛、以佛教佛,方便秘密,有此殊勝緣起也。……。依於形相之緣起秘密:在法性秘密中,有無情說法之秘密,故在緣起秘密中,則有依於形相之秘密:無情之物,緣起和合必有形相,普通者如杵(男性生殖器)具金剛之相,鈴(女性生殖器)具蓮花之相,彼二相配,一部無上密宗之秘密存焉。其它世間各物,如凸與凹,如枘與鑿,如杵與臼,如鎖與鑰,如鉤與镮,陰電與陽電,如榫與竅,如橐與鑰,如壺與蓋,如天與地,如山與川,如日與月,皆為無情,然皆說有情。密宗用手印結出各種形相,或如本尊,或如法器,或如指示,或如動作,皆有其妙用生起,故修之則應,結之則靈,無有落空者也。法身無為之緣起秘密:法身無為,本屬法性秘密,然佛依成佛果位之經驗,發現有各種緣起能顯法性空性之光明,如醉時、交合時、得灌時、調習時、入中脈時、悶絕時、臨終時、睡眠時,此見《喜金剛圓滿次第》之解析;《口授論》則曰:「法身喜遍空,死、悶絕、睡眠;呵欠與噴嚏,剎那能覺知。」惟其只在剎那之間,眾生不自知;佛陀能發現眾生法身光明之速發速失,故在其大悲中,開出密法方法,利用睡眠無夢時,修習法身光明。而一整部貪道,即就交合方便(性交技術之方便善巧),用氣功明點,生起四喜四空,以合其緣起秘密。》》(曲肱齋第三冊-15~19)。上文中顏體文字所說之理亦有大過失,此處容略,後當述之。
如是二種秘密,皆以意識境界之修證為其即身成佛之「果位修行法」;特以貪道之兩性合修淫欲中,藉氣功明點之控制而不洩漏精液,延長淫樂高潮之時間,於其一心住於性高潮中,體會淫樂之樂「空無形相」,即是空性;如是體驗淫樂即是空性,名為證得空性,名為空樂不二;又於持久不退之性高潮境界中,令覺知心別起一念--不對性樂起貪,如是久住於遍身性高潮境界之中,名為佛地大樂、正遍知覺。此即密宗所極珍貴而秘不示人之即身成佛之道--密宗引以自豪之「果位修行」勝法。
是故陳健民上師如是說:《《…頂禮五佛之自性者,由形相分五智、五佛:色蘊法界體性智--毗盧遮那佛;識蘊大圓鏡智--不動金剛;受蘊平等性智--寶生佛;想蘊妙觀察智--無量光佛;行蘊成所作智--不空成就佛;五佛五智五蘊,一切在大樂本體分出。》》大樂本體謂長時間住於淫樂中之覺知心也,意謂淫樂中之覺知心為有情生命之本體也。故知密宗所證之「五佛五智」,皆在如是淫觸之中觀行,而自以為真實證得佛法也;若究其實,仍在意識境界,尚未能知末那識何在,何況能知佛所說之阿賴耶識?如是密教中人所修行門歪邪,亦悉未能觸證般若,俱非見道之人,不應自稱「果位修行」之最勝法門,如是法門歷劫久修亦不能見道故。
密宗既以中脈明點觀想,及寶瓶氣作為「佛法正修」,而此諸法絕非佛法,故其果位修行之說不可信也;而彼等所言之法性秘密,未嘗絲毫關連於法性;緣起秘密之雙身法樂空不二修法,亦未嘗與佛法有絲毫關連,皆是妄想者之行門,與佛法修證初無關連也。
摘自《狂密與真密》
我是這樣理解的:所謂附佛外道,就是以佛的名義,或者說依附於佛法中的邪說。打著佛法的名義,表面看似在宣揚佛法,但是骨子裡,卻在教人走邪法。使人最終遠離了正道,還不知其究竟。這種“附佛外道”是害己又害人呀。 例如:法-輪-功邪教、會道門、一貫道、呼喊派等等。呵呵呵呵 阿彌托佛 閣上還在這裡奮斗啊,辛苦了。 前些年,有一句很時髦的話:“條條大路通北京”。其實這句話是由“條條大路通羅馬”變化來的。路很多,走的方法也不同,可以是火車,可以是汽車,可以是馬車,可以是牛車,可以是自行車,可以是步行;當然,各種交通工具也是千變萬化,即使是步行還有穿鞋的和光腳的區別,還有人喜歡一步一拜,你也只能由他去。有的人願意挑直路,以圖省時;有的人喜歡挑平路走,以圖平穩;有的人喜歡挑有景點的路走,以圖觀光;有的人喜歡挑有名山大川的路,以圖覽勝;。。。。。。誰也不能給他們規定一條固定的路線和一個固定的走法。站著不動爭論路線,還不如笨鳥先飛,老老實實的走路。有些人會走彎路,有些人會走進沒有出路的路,有些人會走進滿是危險的路,有些人會走進絕路,你管得了嗎?各人是各人的緣分,誰也管不了。而且,你能保證你自己現在的路就是唯一正確的最好的路嗎?不好說啊。而且,南轅北轍就不能達到目的嗎?不見得吧。還是走自己的路要緊。 內道外道,悟道就是正道。 釋老先生說了:不能以如來的形象去見如來。所以,更沒有必要把別人放在心上。 呵呵呵呵,算是緣分吧,和你說這幾句廢話。 阿彌托佛都說暈了蕭平實偽裝成一付懂佛法的樣子,說“‘種智’就是第三轉法輪所說的八識心王一切法,即是唯識學也。”此人真能胡說八道。 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等“三智”是《般若經》所說,而《般若》屬第二法輪,故說“種智”是第三法輪所說是一錯。 “種智”是“一切種智”的縮寫,是遍知一切性、一切相的唯佛獨有的智慧。和一切眾生皆有的第八識混為一談,是二錯。 “種智”是諸佛智慧,是佛的智能,而“唯識學”是解釋心法的一種學說,一種知識學問。前者種智是只有佛陀才有的特殊智能,別人無法得到,也無法體驗,而“唯識學”是一種知識理論,是[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