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喝醉酒之後胃疼頭疼怎麼辦正文

喝醉酒之後胃疼頭疼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1.輕者不需要特殊處理,可將其扶上床休息,睡醒一覺,常可自然緩解。

2.過於興奮者,可多喝一些濃茶。茶葉含有單寧酸,能分解酒精,減輕酒精中毒的程度。

3.如果喝酒過量已醉者,應及早用手指或筷子刺激咽喉、舌根,促進嘔吐,然後多喝濃茶。

4.醉酒者如果嘔吐不止時,可用熱毛巾滴數滴花露水,敷在醉酒者的臉上,能醒酒止吐。

5.當醉酒者不省人事時,可取兩條毛巾,浸上冷水,分別敷在後腦和胸口上,並間斷用冷開水灌入其口中,可使醉酒者逐漸醒過來。

6.當醉酒者昏睡時,應屈身側睡,將其頭偏向一側,避免嘔吐物吸入肺內,以防止窒息。皮膚發紅者,要注意適當保暖,以防著涼。

7.當醉酒者出現抽搐時,應在口內塞入干淨的毛巾,防止咬破舌頭,並用指尖壓掐人中穴2~3分鐘。

8.如發現醉酒者面色蒼白、大汗不止、心律不齊、呼吸異常以及昏迷不醒時,應及時請醫生出診或送醫院搶救。


中藥解酒方法
迄於神農而逮於今,醫籍記載諸如“解諸毒”、“主解酒毒,止煩渴”、“消酒”,治“酒醉不醒”的中藥林林總總,組成了一個龐大的解酒藥陣。如葛根、葛花、蘿卜絲(煮汁)、西瓜、人參、三七、茶(茶種子)、刺五加、生藕片、冰(解燒酒毒)、枳椇子、白扁豆、烏梅、白果、草果、甘蔗、菱、香栾(解酒毒,治飲酒人口氣)、肉豆蔻(消食解酒)、赤小豆(利尿止渴解酒)、蔓菁子(末服)、砂仁(消食醒酒)、槟榔(殺蟲醒酒,過服則損真氣)、蛤肉(止渴解酒)、石決明(為末,投熱酒中,即解酒酸)、田螺(陶弘景:醒酒)、五倍子(斂汗解酒)、地榆(別錄:消酒)、黃芩、黃連、神曲(解酒化食)、冬瓜、柿子、地榆、苦參、鹽麸子、橄榄、菘……等等,不下50余種。現列舉部分解酒藥物及藥食兩用之品,並簡介其用法,以飨讀者。
竹茹
甘、微寒,有清熱、除煩止嘔之功。《得配本草》雲其“得雞子,治飲酒頭痛”;《化義》亦載其治“酒傷嘔吐”。治飲酒後頭痛、嘔吐等症,可用竹茹10~15g水煎飲服。
高良姜
古書謂其“暖胃散寒,醒酒,治胃脘冷痛”。
高良姜性味辛熱,可治飲酒太過,身寒嘔逆,常用高良姜10~15g水煎服。
苦參
有益醒酒。苦參性味苦燥濕,有祛風殺蟲、利尿作用。《名醫別錄》載其“除伏熱腸澼,止渴,醒酒”;《經疏》亦載能“消酒,除渴,明目,止純血痢、疳痢極效”。解酒可用苦參10~12g,煎湯飲服。
菊花
屬發散風熱類,辛甘苦、微寒,能疏散風熱,平肝,清熱。《藥鑒》言其能“解醉漢,易醒,共干葛(注:宜)煎湯”。
肉豆蔻《日華子》載其“調中,,止瀉痢,開胃,。皮外絡,,毒,治霍亂”;《得配》亦認為其“消,毒”。取肉豆蔻10~12g煎水飲服,可治醉酒後脘腹飽脹,嘔吐等症。
烏梅
烏梅性味酸、澀、平,有斂肺、澀腸、生津之功效。取烏梅30g水煎服,可解醉酒後煩渴。《證治准繩·類方》載烏梅木瓜湯:用烏梅、木瓜、炒麥芽、草果仁、甘草各15g,研為粗末。每次15g,加生姜5片同煎,服之以治嗜酒積熱,小便反多,肌肉消铄,嗜食冷物寒漿者
白扁豆
性味甘微溫,能解脾、化濕、消暑。《本草圖經》載其“主其女子帶下。兼殺酒毒,亦解河豚毒”。取本品10~15g,水煎飲服。
五味子
性味酸、甘、溫,有斂肺滋腎,生津斂汗,澀精止瀉之功。《大明本草》說它“止渴除煩熱,解酒毒,壯筋骨”。用五味子10~12g,水煎服,解酒有效。
橘皮
《本草蒙筌》稱其能“解酒毒”

[1] [2] [3] [4] 下一页

蟹黃的營養價值?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