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的後面。
當晚,大本營收到報告,16人到達8600米,其中有3名女登山隊員。但邬宗岳隊長沒有跟上。
中國科學探險協會主席高登義:“最後就快到天亮的時候,他們派了兩個隊員下去。8200上面的時候,就看到邬宗岳隊長的登山包和電影攝影機就規規矩矩的放在巖(石)邊上。旁邊一個滑落的痕跡。”
邬宗岳失蹤了,突擊隊決定繼續沖頂。由於大風,5月5號就到達8600米的突擊隊幾乎在原地呆了3天。5月8號天氣開始好轉,但由於登頂路線地圖在失蹤的邬宗岳身上,隊員們始終沒有找到既定的前進道路。此時的突擊隊已經“彈盡糧絕”,極度疲勞的隊員們不得不在大好的登山天氣條件下於9號撤下山來。
中國科學探險協會主席高登義:“在這種情況下,大本營在既無糧食,又受到了挫折以後,所以情緒非常低落。為什麼呢,關鍵就是說5月下旬還有沒有好天不知道。所以這個時候中央很關心。葉劍英元帥從北京派了兩架軍用飛機,把北京當時最好的蔬菜最好的水果運到我們大本營。這話很清楚,就是你們還得繼續登山。”
5月下旬,登山突擊隊再次向峰頂進發。
5月26號,已經到達8500米突擊營地的索南羅布等4名隊員,帶著金屬梯、巖石錐和尼龍繩等修路工具向“第二台階”發起沖擊。所謂“第二台階”,就是一個處在海拔8680米的高10米左右的陡坡,這個坡與地面的夾角接近於90度。是登頂路上最大的障礙。到達第二台階的底部時,隊員們已經是極度疲勞,但為了盡快通過第二台階,他們借助1960年中國登山隊員留下的冰錐開始架設金屬梯。
中國科學探險協會主席高登義“他們要固定那個金屬梯必須要有冰錐。所以當時固定冰錐的一個支架就是它。03327所以利用冰錐,就在那架了一個4根1米1長的加起來可能是4米4這麼長的一個梯。因為這是中國人架的,所以就叫中國梯。”
利用中國梯,登山隊員們順利跨過了第二台階。1975年5月27號凌晨,登山隊員們開始向峰頂發起了最後的沖刺。下午14時,包括一名女隊員潘多在內的中國登山隊9名隊員終於登上了珠穆朗瑪峰峰頂。將觇標第一次豎立在了珠峰的頂端。峰頂的隊員在完成了固定觇標、測量雪深和采集珠峰冰雪樣本等任務,於兩小時後開始下撤。途中潘多所在的第二組走錯了路,然而,就在這條錯路上,隊員們意外的發現了已經失蹤多日的隊長邬宗岳的遺體。
在突擊隊登上珠峰的同時,測繪隊員們早已經等候在珠峰周圍的10個山頭上,觇標一豎立起來,大家馬上都將手中的經緯儀聚焦在觇標上,忙碌的測量峰頂的高度,為了保證准確度 [注: 准確度用來表示系統誤差的大小。在誤差較小時,也可通過多次平行測定的平均值作為真值μ的估計值。在實際工作中,通常用標准物質或標准方法進行對照試驗,] ,隊員們進行了3天的水准、導線 [注: 物理學名詞 一般由銅或鐵制成,也有用銀線所制(導電、熱性好),用來疏導電流或者是導熱。 測繪科學名詞 概念 導線(traverse)是將一系列測量控制點,依相鄰次序連接而構成折線形式的平面控制圖形。] 、重力、三角等方法的測量,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珍貴的珠峰測量數據。此後,專家們通過精確的計算,排除光線的折射因素,減去觇標鋼鐵支架的高度,得到珠峰“雪面高度”即包括峰頂冰雪層的厚度為8849.05米,在刨去了0.92米的雪深後,最終得出了8848.13米這個我們都熟知的數字。這一數據,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承認,成為了許多國家地圖集 [注: 國家地圖集 正文 系統反映一個國家自然、經濟、人口、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