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照明。如德國巴伐利亞市通過對200位市民的調查,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抱怨晚間睡眠受到室外燈光特別是過亮的霓虹燈的干擾,有五分之二的人反映不能入睡,而且感到頭昏、眼花、耳鳴、咳嗽乃至引起哮喘。 又如1997年在我國的石家莊市出現了光污染投訴案的報導,居民深受周圍夜間燈光的干擾,無法休息入睡而上訴法院。由於當時我國沒有光污染標准和法規,以致此案難以了結。還有21屆大學生運動會時,北京安貞橋下路邊的一居民樓的窗戶上的照度達到13-141x;另外北京安定小區一區13樓和小黃莊路西口路北居民樓的房間被對面辦公樓的投光照明的反射光照得很亮(據筆者實測,窗面平均照度為11k):嚴重影響居民的正常活動和休息,引起住戶的強烈不滿。 研究表明,夜晚強烈的燈光照射會擾亂人的正常激素的形成而影響人的健康,增加某些癌症的發病危險,甚至有人稱之為"僅次吸煙的又一致癌根源"。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不良亮光可招來嚴重疾病:一些科學家,尤其是美國科學家,認為夜班工人患某些癌症的概率高與褪黑激素 [注: 褪黑激素 褪黑激素是人腦部深處像松果般大小的“松果體”分泌的一種胺類激素,所以有人叫它“松果體素”。褪黑激素是由位於第三腦室後壁的松果體(Pineal Body或Pineal Gland)分泌出來的激] 水平低有直接的聯系。一份提交給美國癌症研究協會的研究報告顯示,褪黑激素能使感染了人類乳腺癌細胞的老鼠身上的腫瘤增長速度減緩70%。一旦將老鼠置於持續有光的環境中,腫瘤增長速度會迅速上升。 一些科學家對此又進行了深入研究。美國托馬斯.傑斐遜大學神經病學 [注: 神經病學是研究中樞神經系統、周圍神經系統及骨骼肌疾病的的病因及發病機制、病理、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及預防的一門臨床醫學學科。] 家喬治.布賴納德向我們提出了這樣的忠告:無論我們是否上夜班,但為確保褪黑激素的正常水平,我們都要十分謹慎,盡量避免在晚上接觸到光。布恩納德的研究表明,人體生物鐘能夠受到波長 [注: 波長是一個物理學的名詞,指在某一固定的頻率裡,沿著波的傳播方向、在波的圖形中,離平衡位置的“位移”與“時間”皆相同的兩個質點之間的最短距離。] 較短的光的影響。夜晚的燈發出的一般都是波長較短的光。他的研究還顯示,這種波長短的光會減少褪黑激素的生成。直到最近,人們還認為只有日光才會強烈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內部系統。 另一位研究人員建議父母不要讓孩子亮著燈睡覺,他認為,夜晚燈光和兒童患白血病存在著潛在的聯系,盡量這種說法並未得到證實。20世紀後半葉,5歲以下兒童白血病的發病率增長了50%,許多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我們日益依賴人造光的結果。去年秋天,兒童白血病大會在倫敦召開,大會結束後,康涅狄格大學腫瘤流行病學家理查德.史蒂文斯說:“我本人夜晚不會在孩子的臥室裡亮燈,除非有證據證明這種做法安全。有令人感興趣的證據表明,褪黑激素具有減少腫瘤危險的特性,所以夜晚的人造光與兒童白血病之間可能存在聯系,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另一方面,福斯特認為這些理由中有許多“過分誇大”褪黑激素的抗癌特性。他說:“褪黑激素的確會被光抑制 [注: 名稱 光抑制 光抑制 光能超過光合系統所能利用的數量時,光合功能下降的現象。-guangyizhi] ,但實際上我們並不真正了解它對健康的影響。要想證明其抗癌特性,我們還需要做出不懈的努力。我認為,免疫系統受抑制更有可能解釋上夜班的工人患癌症概率高的原因。” 光污染對城市環境的影響:據統計,全球每年照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