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怎麼鑒定顧景州的壺正文

怎麼鑒定顧景州的壺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怎麼鑒定顧景州的壺
 
顧景舟顧景舟 【姓名】:顧景舟
 【年代】:現代
 【家鄉】:江蘇·宜興
 【類別】:紫砂壺藝人、陶瓷藝人、工藝師
 【代表作品】:僧帽壺、漢雲壺、三羊喜壺、漢铎壺等
 【人物簡介】:
 顧景舟(1915年10月18日~1996年6月3日)原名景州,早年曾用藝名"武陵逸人”、“瘦萍”,晚年愛用“老萍”。宜興川埠上袁村人。少時就讀於蜀山東坡書院。聰慧出眾,常得書院導長的褒揚。
 1933年,18歲時,在家繼承祖業,隨祖母邵氏制坯,亦承襲家中制壺客師的訣巧,憑借文學功底,放出手不凡,一舉成名,跻身壺藝名家行列。20歲左右,曾應上海郎氏藝苑聘請,仿古作陶,每遇歷代名作,反復揣摩,悉心研究,所制作品與傳器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1954年10月,他響應政府號召,積極參予湯渡陶業生產合作社紫砂生產工場的組建籌劃工作。1955年1月建社就緒,立即著手負責“紫砂工藝班”的招生和技術輔導的育才重任,培養出現今的多位高級工藝美術人才。
 1958年,他積極參予了紫砂技術革新、技術革命運動。1959年被任命為宜興紫砂廠技術研究室副主任和技術股副股長,並參與北京人民大會堂江蘇廳的布置設計工作,設計了一批大型的茶具及高檔花盆。
 1975年起,他多次參加宜興地區古窯址的發掘研究工作,對蠡墅羊角山宋代紫砂窯址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考證。他對紫砂陶的歷史沿革、名人傳記、古陶鑒定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資料收集工作,先後發表數十萬字有關紫砂陶藝的論文。有關紫砂的書刊都聘其為藝術顧問。
 1980年,在他的支持及參與下,專門建立“紫砂特藝班”。按香港著名收藏家羅桂樣先生的供樣,復制歷史名作,並挑選工藝師和高級工藝師每周為特藝班學員上課,奠定了紫砂技術水平躍上新台階的基礎,為整個紫砂事業的繁榮與發展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1981年香港第六屆亞洲藝術節上“紫砂特藝班”的這批作品大展紫砂陶藝雄風。同時,顧景舟在港為羅桂祥博士、紫砂陶藝收藏家加冕,為收藏的兩百件藏品作出鑒定,並開辦紫砂陶藝講座。他的博學,對作品的精辟分析,繪許多國家的學者和鑒賞家留下深刻的印象。顧景舟曾三次參加全國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他的作品受到國內外同仁的高度評價。1982年被國家評定為工藝美術師,1989年晉升為高級工藝美術師。“宜興紫砂”被國家評定為質量銀質獎後,他又親自設計指導一批紫砂精品,參加全國性的展評活動,促使“方圓牌”高級紫砂茶具被國家評定為“金質獎”。1985年,他擔任宜興紫砂研究所所長,積極引導技術人員參加出國展覽,並親自撰寫文章、圖冊,親手制作作品,將紫砂藝品從商品化宣傳上升到藝術品的文化層次。1988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業部授予他“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光榮稱號。1989年赴香港辦展之際,他為紫砂陶藝愛好者又作了專題講座,並參加評獎活動,使優秀的中華民族文化一紫砂陶藝更加發揚光大。
 1992年,在宜興第三屆陶藝節紫砂國際文化研討會上,他發表了《紫砂陶史概論》。他的精辟論述,受到紫砂陶藝界人士的好評,他在垂暮之年,將自己一生幾十年的創作實踐經驗總結歸納,親自編著《宜興紫砂珍賞》巨著,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發行,在紫砂陶史上又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顧景舟窮畢生精力於紫砂陶藝,不斷進取,勇於創新,並帶領幾代人為紫砂事業增光添彩。他以博大的胸懷,精湛的技術,在紫砂發展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不傀為一座重要的裡程躥。正如著名美術大師亞明先生所評:“紫砂始於明正德,至今五百年,高手不過十余人。顧兄景舟當為近代大師。顧壺可見華夏之哲學精神、文學氣息、繪畫神韻。”
 
四方面鑒賞壺藝

 壺藝是指制作一把紫砂壺的技術水准。一把優秀的紫砂壺在外觀上應符合:壺的把、蓋、肩腹與壺身整體比例協調,且同時滿足以下四方面要求:

 泥:“泥”是紫砂壺的基本制作原料,也只有用宜興紫砂泥做出的壺才具有使用、收藏價值。例如紫砂壺的保味功能就是由於紫砂泥獨有的雙透氣孔結構,這種結構使紫砂壺能較長時間地保存茶水不變質。

 形:紫砂壺的“形”千變萬化,經歷數代工藝人的填補增益,如今的紫砂壺已是“方非一式,圓不一相”。不過考慮到茶文化所推崇的“超世脫俗”宗旨,外形古雅、樸實的紫砂壺是購買首選。

 款:款是指壺上的銘文、圖案等。主要考慮兩點:其一是銘文和圖案的作者是誰?其二是欣賞這些圖案的內涵。

 工:工是指紫砂壺的制作工序。一把好的紫砂壺需要經過數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只有每道工序都嚴格把關,才能使紫砂壺在外形、款式、使用舒適度上表現出眾。

 真假鑒別小常識

 對於古壺來說,市面上有兩種造假方法,一是將泥料的表面做舊,方法是擦皮鞋油,像人手經常摸的樣子,看上去有古舊感;或者用強酸腐蝕做舊。二是將紫砂壺塗上白水泥用水去泡,做成出土效果。對新壺的造假主要是雕刻名家印章,或者臆造名家款式。

 鑒定紫砂壺的真偽,也可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從亮色上看。真正的紫砂壺體重、色紫,因為長期為人手撫摩,上面呈現出鮮潤的光亮。而新制的紫砂壺一般說來質地都比較疏松,顏色偏黃,有光亮的少,無光亮的多。即使有光亮,也是用白蠟打磨上去的。再從文字上看,舊壺的款都是用陽文,字體極為工整。新壺如果用陽文,字體因為摹仿或顯呆板,或筆畫長短粗細不一。如果是用舊壺加刻新款,則所刻文字為陰文。1、安裝工藝。

在外形上,從壺的側面看,壺口、壺嘴和壺把的上端面應該平齊;從上面看,壺嘴壺把應該在同一條直線上,不應有歪斜,且居於壺身的中間。口、蓋端面應該平整無起伏,配合應該嚴密,沒有砂紙或锉刀打磨的痕跡。

通身不應該有裂紋和剝落,如有則是次品,價格最少要短三分之一。尤其注意嘴、把、滴子與壺身、壺蓋鑲接的地方,另外壺底、壺口沿、蓋的口沿和花貨的裝飾物也是鑲接上去的,也不應該有裂紋,有許多裂紋在壺的裡面,特別要當心。剝落則可能發生在嘴、口、蓋子等容易發生撞擊的端面。

2、手工藝。

接頭的地方應該過渡自然光滑,沒有人工修補的痕跡。線條應挺拔清楚,不拖泥帶水,花貨的形象應盡量逼真、有質感,工具修飾的痕跡應越少越好。我們要以機械整體加工的規格來衡量,好的壺應該就像用機械整體加工出來一般,其加工精度以500元的壺為標准,光面每厘米非造型起伏不得超過±0.1毫米,裝配精度誤差不得超過1毫米,口與蓋的配合間隙在0.5毫米左右,如果蓋子是對稱幾何形,則蓋子在各個對稱方向上應該配合良好。這裡要注意的是不應該有為了配合良好而用砂紙、锉刀打磨的痕跡。

3、燒成。

在燒成過程中由於火力的不均勻、溫度的高低可能造成顏色不均勻,有氣泡,過老或過嫩等現象,這也要注意。

經歷了一千多年的歷史演變,宜興紫砂壺以其得天獨厚的泥料,巧奪天工的制作技藝,集符合科學的生產工藝,精美絕倫的器物造型,有囗皆碑的實用功能,成為世界名陶。歷代宜興陶瓷工匠用烈火使陶土放出異彩,也給後人留下了許多千古之謎,現代科學技術的手段提供了打開這個寶庫的鑰匙,讓我們不斷深入地進行紫砂陶的科學研究,探索奧妙,總結經驗,古為今用,促進陶都繁榮昌盛,促使宜興紫砂陶的優秀傳統發揚光大。

如何鑒別紫砂壺


鑒別一把紫砂壺的好壞應從它的泥料、做工、款等幾個方面來入手。目前市場上見到的紫砂壺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沒有任何收藏價值的劣質壺,一類是具有收藏價值的紫砂壺。劣質壺的原料往往是沙鍋泥、花瓶等低檔泥料,它的顏色油亮,呆板,打碎後可以明顯看出裡外層的顏色不同。這類壺的價格往往在幾元到幾十元之間,基本沒有收藏價值。真正的紫砂壺所選用的泥料是由紫砂巖風化、粉碎、調配而成的,具有色不艷,質不膩等特點,用不同檔次的紫砂泥作成的壺,它的市場價格有很大的差別。

作為既有實用性又有藝術性的紫砂壺,在做工方面是非常講究的。壺身各部分比例協調,點、線、面的過渡轉折清晰流暢。壺嘴和壺口的高度一般應在同一水平線上,在倒水時,水流呈水柱形,不會是發散的。壺口和壺蓋之間結合緊密自然,如果按在壺蓋上面的通氣孔,倒水時不會有水流出來。還可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從亮色上看。真正的紫砂壺體重、色紫,因為長期為人手撫摩,上面呈現出汕潤的光亮。而新制的紫砂壺一般說來質地都比較疏松,顏色偏黃,有光亮的少,無光亮的多。即使有光亮,也是用州白蠟打磨上去的。

再從文字上看,舊壺的款都是用陽文,字體極為工整。新壺如果用陽文,字體因為摹仿或顯呆板,或筆劃長短粗細不一。如果是用舊壺加刻新款,則所刻文字為陰文。

由於是否為名家所制作對於紫砂壺的收藏價值影響很大,因此壺身上的款識也成為判定紫砂壺價值的重要因素之一。紫砂壺的印章一般打在壺底、壺蓋、壺把等位置。好的紫砂壺制作者在打章時非常講究打章的布局、一般大小比較合理,深淺適度,不會出現模糊不清或者打的過深,在壺內壁可以觸摸到印痕等現象。具備以上特點的才稱得上是一把具有收藏價值的紫砂壺。

1、對紫砂器泥色的鑒別

紫砂泥是大自然賦予這塊江南文化發達地區——陶都的恩澤,是大自然的恩惠孕育了歷代紫砂名匠,高手和藝術大師,歷代紫砂陶矣家以共聰穎的知慧和靈巧的雙手,為後人創造了蔚為壯觀的壺藝天地。
紫砂泥:是「黏土—石英—雲母」,—系共生的有色耐火粘土,經一千一百度~一千一百八十度燒成,生成殘留石英,雲母殘片,莫來石晶相,赤鐵礦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燒結形成了陶瓷原料難得的單礦燒結雙重氣孔物相結構。使得紫砂泥「魔術般的五色土,天生就形成了中國茶道茶具系列適應茶文化之天性」。明代李漁說:「茗注莫妙於砂壺,之精者又莫過於陽羨。」「茶壺以砂為上蓋既不難看,又無熟湯氣,故用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蘊。」好一句「色香味皆蘊」!使品茗者在味覺、嗅覺、視覺上達到了理念化的完美享受。
古人描述的紫砂泥為「五色土」、「巖中泥」、「天青」、「暗肝」、「海棠紅」、「朱砂紫」、「水碧」、「葵黃梨皮」、「墨綠」、「黛黑」、「栗色」、「桐綠」、「榴皮」、「沈香色」等。其中以朱、紫、米黃為紫砂泥的基色,可分成:紅泥(朱泥)、紫泥(底槽青)、團泥(即本山綠泥呈米黃色),這三種基泥由於地質成形條件不同,礦層分布不同,「泥中泥」的礦層深不同,燒成時溫度稍有交差變化,則色澤變化多端,妙不可思。
紫砂泥色千變萬化,紫砂泥旳原料處理也耐人尋味。在制作處理上大致要經過:天然風化—泥料粉碎—篩選除染—級配—練制—陳腐等原料加工過程。從制作方法上:又分手工泥和現代機制泥。從原料互配上:有原色泥原配和互配之分。但不管怎樣原料加工一旦成品即稱「熟泥」,即可經陳腐後成型制作之用。歷史上有許多好的調砂泥,不同時期不同歷史年代有不同的代表性泥色和調砂特色,這就給收藏者和紫砂鑒賞家們提供了歷史作品鑒賞的內涵佐證。一件上好的紫砂陶藝品,特別是壺類、在實際使用中壺體表面肌理給人以手感舒暢、細而不膩,形如:豆沙、紅木質的感覺,取悅於於心,雅致迷人。

2、對造型設計的評估

紫砂陶藝是中國工藝美術寶庫中,造型最豐富、制式最廣博、藝術品味最高的工藝精品,素有“方非一式,圓不一相”之盛譽。如何正確評估造型之美,也是一種“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口難調的藝術理趣,工藝美術品的鑒賞和收藏本身是“智者常樂”、“愛者如寶”之事。大度的愛大度挺拔;清秀的愛清秀細雅,古樸的愛古拙生輝;巧趣的更愛趣味耐尋。紫砂造型設計是造型形式美包容量很大的技術課題,至今還沒有專人對這豐富的課題作詳細的專業研究。我們只能

[1] [2] 下一页

哪個品牌的羽絨服性價比更高一些?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