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冬天應該如何保暖和飲食衛生(生活方面)?正文

冬天應該如何保暖和飲食衛生(生活方面)?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冬天裡的早、中、晚的飲食應該注意些什麼?生活方式是什麼、如何保暖,在穿衣服方面還有在飯後是否應該吃些什麼東西呢、早鍛煉對身體健康有何種影響、在何時鍛煉最佳、鍛煉的時間性、冬天是否天天洗澡還是偶爾洗,詳細說明:對於晚上腳的溫暖程度?
 
冬季如何保暖
冬日的寒流常常讓人縮手縮腳、瑟瑟發抖,很多人就想方設法取暖——蜷著身子,被子蒙頭呼呼大睡;室內開空調,門窗卻緊閉;為了抵御寒冷,裡面穿著保暖內衣、毛衣毛褲,外加羽絨衣,帽子、圍巾、口罩、手套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專家指出,蒙頭睡覺對健康是有害無益的,一則被子太厚會壓迫身體,不能使身體在睡覺時徹底放松,同時太厚的被子也會壓迫心髒等髒器,影響健康;如果蒙頭大睡,則會因被窩內二氧化碳等廢氣逐漸增加,影響正常的呼吸甚至造成窒息。同時也可因被窩內缺氧而誘發心腦血管病。

冬季,很多人緊閉門窗,足不出戶。但由於緊閉門窗,室內空氣流通不佳,導致空氣污濁,容易引發頭昏、出汗、咽喉干痛、胸悶不適等症狀。“三分饑寒,七分溫飽”是古人總結出的經驗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保暖過度,容易使機體的調節和適應能力、耐寒能力降低,反倒容易引發一些疾病。

重點保暖部位

頭要保暖:由於冬季天氣多伴有風,且常常寒流侵襲,如果只注意身上穿得暖和,而不注意外出時戴帽子,不僅熱能會從頭部散發,而且又因屋內溫度高於戶外,還很容易受寒感冒。因此,老年人外出應戴帽子,尤其晨練者更不能麻痺。

背要保暖:中醫認為背為腎脈所居,感冒受風寒多從背部起始。所以保持背部溫暖,不僅可防感冒、固腎強腰,而且可防舊病復發、加重。因此,老年人冬季最好增添一件背心。以棉或絲綿為宜,保溫隔寒性能好。夜間起床時應披衣防感冒。

腳要保暖:醫學專家認為,腳距心髒遠,血液供應少,腳背脂肪薄,保暖性能差,受寒冷的刺激最為敏感。如果腳著涼,全身健康均可能受影響。因此,老年人冬季應及早穿厚襪子配棉鞋,以暖足固腎。有凍傷史者更應早穿。此外,晚間臨睡前以熱水燙腳,搓腳心湧泉穴,以保持末梢血液循環良好,利於保健。對有凍傷史者,可用蔥須加花椒的熱水洗燙腳。

冬天也要防曬

冬天的太陽又舒服又暖和,每天曬會兒太陽本是好事,因為適當曬太陽有利於機體對鈣質的吸收,但曬太陽也要有個度,如果時間過長則對身體有害無益了。因為日曬過長會損傷皮膚,破壞人體的自然屏障,使大氣中有害的化學物質、微生物侵襲人體,造成感染,還可誘發許多疾病。嬰幼兒皮膚嬌嫩,更不能直接暴露在陽光下久曬。

皮膚科專家提醒,冬天也應當采取防曬保護,因為冬天的紫外線同樣會對皮膚造成傷害。

天冷要以“動”防凍

冬季由於氣候寒冷,人們多不願出外運動。其實,越是寒冷,越應多多運動,因為運動是驅除寒冷的最好辦法,還可增強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冬季運動可選擇慢跑、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等,也可選擇室內健身場所如跳操、打乒乓球、保齡球等。

但老年人運動時一定要量力而行,別選擇那些活動幅度過大、運動量過強的運動項目。

專家提醒人們,冬季要勤給室內通風,以確保人們能夠呼吸到足夠的新鮮空氣。為了防止室內空氣干燥,可以在室內或靠近暖氣的地方放上一盆水,也可選擇加濕器保持室內空氣潮濕。同時,要注意多飲水,最好在晚上睡覺前和早晨起床後各飲用一杯水,以確保體內有足夠的水分。


冬季氣候寒冷干燥,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如上感、支氣管炎、哮喘等,亦易患胃病、胃出血、腦出血或腦血栓、心絞痛以及某些冬季傳染病.
養生十法將幫大家安全過冬,有益身心健康。
1.堅持冷水洗臉:冷水洗臉醒腦精神好,鍛煉耐寒能力,不但能預防感冒同時還能起到臉部美容的功效,還可以治療慢性鼻炎,若能結合按摩耳廓、印堂、太陽、頰車等穴則效果更佳。
2.清晨喝溫開水:洗臉刷牙後喝一杯溫開水,一方面可暖身清洗胃腸,另一方面可稀釋血液,預防腦血栓、心肌缺血,同時能維持細胞滲透力,促進細胞代謝。

3.適當戶外活動:冬天戶外活動很重要,可預防凍瘡,在戶外做操或呼吸15~20次有利肺功能的增強,起到防治支氣管炎、哮喘的作用,肺開竅於皮膚,通過戶外活動,可增加人體供氧量,提高抗病能力。

4.飲食藥膳進補:冬天是滋補身體的季節,根據自身條件適當選用藥膳進補十分有益,可增加熱量抗寒,又能加強營養吸收,促進健康。
5.午間按摩頭皮:日間腦部血流量比夜間少1/5,故中午小睡30~40分鐘為宜,然後用手指按摩百會、風池、印堂等穴,或用梳子梳頭按摩頭皮,能改善頭部血液循環,消除疲勞和頭昏現象,加上用冷水洗臉則精神充沛。
6.午後飲用茶水:茶是人的最佳飲料之一,能防癌抗癌,茶含有多種維生素和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能對人體起保健作用。但胃病或貧血服藥者不宜喝茶,尤其是濃茶,可改用礦泉水或白開水。午後補充水很重要。

7.洗澡搓胸擦背:醫學家研究搓胸擦背能提高人體免疫機能,有利強身壯體預防疾病。
8.傍晚做腰部操:日本專家研究證明,雙手按腰做腰部活動可刺激腰部諸穴,有助於強化內髒器官功能、維持新陳代謝正常進行,肥胖者做腰部操還可減肥。
9.熱水浴足護腳:腳底有許多經絡循行的穴位,如湧泉穴,通過熱水透穴可以提高體溫0.2℃,能改善周身毛細血管的功能,有保溫和助眠的功效;腳素有第二心髒之稱,護腳能強心,毛細血管擴張充血促使心髒活動加強,又可防止腳部凍瘡的發生,減少皮膚瘙癢症。


冬季飲食三原則
隨著一場瑞雪的到來,津城迎來了寒冷的冬季。記者昨天走訪了天津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研究室副教授常紅,請她為大家談談冬天飲食應該注意些什麼。
常紅說,冬季天寒地凍,人們在日常飲食中要遵循三個原則,即通過飲食可起到保溫、御寒和防燥的作用。因此,人們一要注意多補充熱源食物,增加熱能的供給,以提高機體對低溫的耐受力,這樣的食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其中尤其應考慮補充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瘦肉、雞鴨肉、雞蛋、魚、牛奶、豆制品等。
二要多補充含蛋氨酸和無機鹽的食物,以提高機體御寒能力。蛋氨酸通過轉移作用可提供一系列耐寒適應所必需的甲基。寒冷氣候使得人體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多,脂肪代謝加快,而合成肌酸及脂酸、磷脂在線粒體內氧化釋放出熱量都需要甲基。因此,在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酵母、乳制品、葉類蔬菜等。另外,醫學研究表明,人怕冷與飲食中無機鹽缺少很有關系。所以冬季應多攝取含根莖的蔬菜,如胡蘿卜、百合、山芋、藕及青菜、大白菜等,因為蔬菜的根莖裡所含無機鹽較多。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人體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補充鈣也可提高機體御寒性。含鈣較多的食物有:牛奶、豆制品、蝦皮、海帶、發菜、芝麻醬等。
三要多吃些富含維生素b2、維生素a、維生素c的食物,以防口角炎、唇炎、舌炎等疾病的發生。寒冷氣候使人體氧化功能加強,機體維生素代謝也發生了明顯變化,容易出現諸如皮膚干燥、皲裂和口角炎、唇炎等症。所以在飲食中要及時補充維生素b2,這主要存在於動物肝髒、雞蛋、牛奶、豆類等食物中;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則包括動物肝髒、胡蘿卜、南瓜、紅心紅薯等食物;維生素c主要存在於新鮮蔬菜和水果中。

冬季,氣候寒冷,陰盛陽衰。人體受寒冷氣溫的影響,機體的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會發生變化。因此,合理地調整飲食,保證人體必需營養素的充足,對提高老人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使之安全、順利地越冬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應保證熱能的供給。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御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冬天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對於老年人來說,脂肪攝入量不能過多,以免誘發老年人的其他疾病,但應攝入充足的蛋白質。蛋白質的供給量以占總熱量的15%~17%為好,所供給的蛋白質應以優質蛋白質為主,如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等,這些食物所含的蛋白質,不僅便於人體消化吸收,而且,富含必需氨基酸,營養價值較高,可增加人體的耐寒和抗病能力。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蔬菜的數量既少,品種也較單調,尤其是在我國北方,這一現象更為突出。因此,往往一個冬季過後,人體出現維生素不足,如缺乏維生素c,並因此導致不少老人發生口腔漬瘍、牙龈腫痛、出血、大便秘結等症狀。其防治方法首先應擴大食物來源。冬天綠葉菜相對減少,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b,特別是維生素a。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熱、去瘟毒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還應選擇白蘿卜、胡蘿卜、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只要經常調換品種,合理搭配,還是可以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的。冬季的寒冷,還可影響人體的營養代謝,使各種營養素的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老年人由於消化吸收和體內代謝因素的影響,往往缺乏鉀、鈣、鈉、鐵等元素,再加上冬季人體尿量增多,使上述無機鹽隨尿液排出的量也增多,因此,應及時予以補充。可多吃些含鈣、鐵、鈉、鉀等豐富的食物,如蝦米、蝦皮、芝麻醬、豬肝、香蕉等。


參考文獻:
來自網絡希望對你有幫助。
 

地瓜的排毒效果好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