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大管院怎麼樣 中南大學坐落在國歷史文化名城長沙市,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學校是國家首批實施“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也是國家“985工程”部省重點共建的高水平大學,通過了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優秀評價。
學科門類齊全學科涵蓋工學、理學、醫學、文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哲學、教育學、歷史學等十大門類;擁有國家重點學科17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和教學基地5個。學校現設29個學院,75個本科招生專業;設立了研究生院,有碩士學位授權學科282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142個,博士、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8個,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招生類別5種。
師資力量雄厚形成了一支以兩院院士為核心,博士生導師為中堅,正副教授為骨干的雄厚師資隊伍。現有兩院院士15人,博士生導師485人,教授1161人;在國家設立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中,14個學科設有特聘教授崗位;現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7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家2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501人。
科研成果斐然學校具有很強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科技開發能力。擁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有國家級大學科技園,2005年進校科技活動經費逾6.5億元。“國家科技三大獎”獲獎項目數連續五年位居全國高校前十名,2004年躍升到全國高校第一,其中,黃伯雲院士主持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制備技術”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結束了國技術發明一等獎連續六年空缺的歷史;“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七年來共獲六項,入選項目數排名全國高校第二。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專利實施率達70%,居全國高校前列,教育—科技—經濟一體化創新戰略、學科性公司制創新平台,制度化產學合作創新網絡,被教育部譽為高等學校科技工作中“中南大學創新模式”,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
人才培養全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5萬人,其中普通本科生3.2萬人、博士、碩士研究生1.8萬人,是第一所為軍隊培養現役軍官指揮專業研究生的普通高校。學校始終把人才培養作為根本任務,建立起了比較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學校堅持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並重,采取“基本要求加特色”的培養模式,每年在新生中選拔優秀學生組成物理基礎試驗班、化學基礎試驗班、生命科學與技術教改試驗班、醫學教育國際標准本土化教改試驗班,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輔修不同的專業,免試保送一批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攻讀碩士學位,重點學科專業的學生,成績特優者可學士、碩士、博士連讀。學校與一大批企事業單位建立了科研和人才培養的協作關系。現設有30多種獎學金,年頒獎金總額1600余萬元,覆蓋面達45%,特優學生得到重獎,特困學生得到扶助。畢業生面向全國就業,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初次就業到位率歷年穩定在95%以上。
辦學條件優良綜合辦學條件優良,基礎設施齊備。校園依巍巍岳麓,臨滔滔湘水,山水交映,花木繁茂,景色宜人,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現占地面積38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03萬平方米;固定資產35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價值10億元;圖書館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館內藏書310多萬冊,並擁有先進的網上數字圖書館,實現了信息數字化和管理自動化。學校建有學術交流中心、科教大樓、體育場館、活動中心、游泳池等各類公共服務設施,為全校師生員工的學習、生活、學術和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計算機網絡將各校區連為一體,信息高速公路使學校與世界共享精彩。學校還擁有3家以“南湘雅”享譽海內外的三級甲等附屬醫院。
對外交流活躍學校對外交流不斷發展,先後與英、美、日、法、德、俄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所大學簽訂了合作交流協議,與國外300多所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研究關系。每年有幾百人次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應邀來校講學和合作科研;並聘請了一批長期外國專家和外教來校科研或任教;經常舉辦國際性學術會議,每年派出幾百人次出國或赴港澳台地區進行深造、講學、合作科研。學校是全國招收台灣地區博士研究生最多的高校。近年來,留學生人數迅速增長,現有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名留學生在校攻讀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中南大學正肩負著歷史重托,以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精神朝著創建國內一流、國際上有重大影響的高水平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目標邁進 還是懸案,但是大家一般都認可的是後四十回並不是原稿.到底是誰續的還不能確定,都是揣測而已. 是高鹗!!!早就有定論了由於曹雪芹的早逝,《紅樓夢》終究沒有寫完,成了“斷臂的維納斯”。現存的八十回已經大致可以肯定大部分是曹雪芹的原著。但是後面的四十回呢?曹雪芹有沒有寫過?現在的後四十回是不是高鄂的續作?這成為困擾紅學家的一件棘手的問題。 從脂硯齋的資料來看,曹雪芹確實擬定了後面的大綱(大概三十回),而且還寫了一些文字,只是還沒有整理、連貫。因為曹雪芹的死,這些不連續的文字也終於湮沒無聞了,成為今天紅迷們的最大憾事。 現存的後四十回,從胡適以來的考證,傾向於為高鄂所續,但是其中也有一些無法解釋的地方。 相當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只知道1791年前《紅樓夢》是以題為《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寫本流傳,僅八十回,屬未完本;1791年出版時改名為《紅樓夢》,為一百二十回活字排印本。然而據浙江海寧人周春自序:“1790年之前就已經有八十回本《石頭記》並一百二十回《紅樓夢》兩種抄本傳世。”那麼,胡適所說高鄂冒雪芹之名續後四十回的考證也就有些可疑了。 但是,讀過《紅樓夢》的人大概都有這樣的感覺,後四十回無論立意、文字、韻味都與前八十回有明顯差別。所以我的看法傾向於後四十回確為人所續。不過那個人不是高鄂。高鄂與程偉元沒有說謊,他們確實是在鼓擔?現在的定論就是後四十回肯定不是曹雪芹寫的!連紅樓夢銷售的書目上都寫著曹雪芹和高鹗呢! 不過這種考古問題問劉心武不如去問故宮博物院,他們哪兒都是專家,呵呵! 你好!
新華網蘭州12月5日電(記者聶建江王艷明)長期占據紅學研究界的一種觀點認為,《紅樓夢》後40回是高鹗續寫,蘭州商學院教授夏和等人研究則認為,《紅樓夢》120回由曹雪芹一人寫成,並不存在續書之事。
“高鹗續書說”最早由胡適提出。他認為小說中的詩詞是在暗示人物的命運和結局,而實際上有些人 物的結局並不按照詩詞所預言的那樣,所以他提出小說的前80回與後40回有明顯的矛盾,進而猜測《紅樓夢》前後兩部分可能由兩人所作。而高鹗的同年進士張船山在《贈高蘭墅鹗同年詩》題解中寫道:“傳奇《紅樓夢》後四十回俱蘭墅所補。”於是胡適便將補書的作者認定為高鹗。這種觀點提出後長期被人們所接受。
夏和教授與妻子花美雲及兒子夏雷在兩方面作了研究,認定《紅樓夢》的寫作由曹雪芹一人完成,與高鹗無關。一是他們用了16年的時間把1959年山西發現的《乾隆抄本百廿回紅樓夢稿》(簡稱《紅樓夢稿》)與其他所有版本進行了對照,發現,《紅樓夢稿》才是曹雪芹的手稿本,其他所有版本都是曹雪芹在這部稿本上一邊修改一邊由不同的人抄錄出去的。由於全書修改的時間很長,抄出去的版本就很多,作者大的改動共有4次,相應的版本就有4種,即脂胭齋本、甲辰本、程甲本和程乙本,這就推翻了俞平伯在《紅樓夢稿》一發現就作出該稿本是多種版本匯抄本的斷言。第二是夏和教授對全書語言進行了研究。他發現全書120回通用的寫作語言是南京話,例如把“燙傷”寫作“(湯下加皿,音dang)傷”“都來了”寫作“多來了”等。這些南京方言符合曹雪芹世代居住在南京的實際,而東北人高鹗是寫不出來的。
夏和指出,《紅樓夢》的人物是“石有三面”的,並沒有簡單化、概念化的毛病,人物的性格與命運在不斷轉化、不斷發展,詩詞的預言與故事結尾也就沒有矛盾。另外張船山題解中的“俱為蘭墅所補”指的是高鹗對《紅樓夢》作過簡單的補綴所形成了“程高本”。胡適以此斷定小說後40回為高鹗所寫是不符合實際的。
夏和教授一家還對曹雪芹的手稿進行了原樣恢復的工作。他們用各種印刷字體和符號再現了稿本的4次修改過程,讓人們能夠感受到手稿的風貌,體會作者令人拍案叫絕的改動。目前恢復後的手稿已由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 以前一些傳統的說法是高鄂寫的.但是後來又說利用計算機技術證得的結果也是曹雪芹本人所寫.其根據的是每個作者寫作的風格都是不一樣的.比如某個字在一篇文章中出現的頻率等.高鄂憑借自己理解續寫後40回《紅樓夢》後四十回是名為高鄂改寫而成,具查證,高鄂有可能是和砷。關於《紅樓夢》後四十回: 1、不是曹雪芹所寫。 2、高鄂參與了創作。 3、主要是程偉元所作。
胡適評紅的一大功績是,考證出《紅樓夢》作者是曹雪芹,而後四十回又非雪芹原作。但是胡適的一個重大失誤就是輕率地將後四十回的著作權判給了高鄂一人,有人稱之為“紅學史上一大錯案”(潘重規語)。應該說,高鄂參與了後四十回的寫作,但不是主要創作者。長期以來,人們忽視了苦心收羅、收集、在編輯出版中負主要責任的程偉元,認為他不過是個書商,而把校刻《紅樓夢》的工作都歸功於高鄂。在乾隆末年百廿回《紅樓夢》問世時,程偉元和高鄂都有序文。程偉元曾說:“同友人”“細加厘剔,截長補短,抄成全部”。這裡的友人即指高鄂。在高鄂的序文中說:“程子小泉過余,以其所購全書示”並言系“數年铢積寸累之苦心”,請他“盍分任之”,高鄂“遂襄其役”。這就可以看出,程偉元給高鄂看的是“全書”,高鄂不過是“分任”部分工作而已。高鄂自己也認為,自己不過是“襄其役”。襄者,助也。
由於胡適的輕率和不當,造成了高鄂獨享了與曹雪芹並列的作者之名,而主其事的程偉元則隱而不彰。這是他的“新紅學”結構的嚴重不足。
另外,建議你從此別聽劉心武的講座。
參考文獻:《胡適評紅的百年反思》,作者:白盾肯定不是曹雪芹寫的,但我不肯定是高鄂寫的。因為在後四十回裡有好多都是與曹雪芹原意相違背的。比如薛寶钗和林帶玉兩大主人公的結局,雖然高鄂寫林帶玉焚稿斷癡情寫得很好,但卻與她的一生有所違背,她生時像詩,死時也應該和詩一樣完美.事實上,還是有爭議的.紅學家們還沒拍板.不是.關於《紅樓夢》後四十回: 1、不是曹雪芹所寫。 2、高鄂參與了創作。 3、主要是程偉元所作。
胡適評紅的一大功績是,考證出《紅樓夢》作者是曹雪芹,而後四十回又非雪芹原作。但是胡適的一個重大失誤就是輕率地將後四十回的著作權判給了高鄂一人,有人稱之為“紅學史上一大錯案”(潘重規語)。應該說,高鄂參與了後四十回的寫作,但不是主要創作者。長期以來,人們忽視了苦心收羅、收集、在編輯出版中負主要責任的程偉元,認為他不過是個書商,而把校刻《紅樓夢》的工作都歸功於高鄂。在乾隆末年百廿回《紅樓夢》問世時,程偉元和高鄂都有序文。程偉元曾說:“同友人”“細加厘剔,截長補短,抄成全部”。這裡的友人即指高鄂。在高鄂的序文中說:“程子小泉過余,以其所購全書示”並言系“數年铢積寸累之苦心”,請他“盍分任之”,高鄂“遂襄其役”。這就可以看出,程偉元給高鄂看的是“全書”,高鄂不過是“分任”部分工作而已。高鄂自己也認為,自己不過是“襄其役”。襄者,助也。
由於胡適的輕率和不當,造成了高鄂獨享了與曹雪芹並列的作者之名,而主其事的程偉元則隱而不彰。這是他的“新紅學”結構的嚴重不足。 另外,建議你從此多聽劉心武的講座。 還是懸案,但是大家一般都認可的是後四十回並不是原稿.到底是誰續的還不能確定,都是揣測而已. 是高鹗!!!早就有定論了由於曹雪芹的早逝,《紅樓夢》終究沒有寫完,成了“斷臂的維納斯”。現存的八十回已經大致可以肯定大部分是曹雪芹的原[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