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除大象外生性溫和又能干的動物有那些?正文

除大象外生性溫和又能干的動物有那些?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作業
 
如果說哪種動物的鼻子最長?你一定會毫不含糊地說,是大象!是啊,自然界一些長鼻子動物:如馬來獏、塞加羚羊、象海豹、長鼻猴等,它們的鼻子頂多不過10~30厘米長,同大象2~3米長的鼻子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小得可憐了。如果說,動物的鼻子干什麼用?你一定會搶先回答,用來呼吸和嗅覺呗!是啊,用鼻子干這一“行業”的動物實在是司空見慣了。然而大象的鼻子卻不僅是呼吸器官和嗅覺器官,它還有觸覺功能,還可用來攝取食物、飲水、搬運物品和進行攻擊,甚至還用來在個體間交流感情、傳送信息呢!經過訓練的象,還能用鼻子握住口琴吹起曲子來。毫不誇獎地說,大象的鼻子無愧於它本身的萬能工具,具有多種功能。大象時常豎起長長的鼻子,在空中擺動,可嗅出幾百米外甚至更遠的味,它還可判斷是否有危險,一旦發覺有危險,要麼是逆風而逃,要麼便猛沖,決一死戰。大象的鼻子像人手一樣靈活,這話不算誇張。它伸長鼻子,能輕而易舉地把樹上的果子和枝葉掠下,然後再卷回鼻子,送進嘴裡;若是想吃地面上的草,連根拔起時,會在腿上拍打掉泥土再送到嘴裡吃;它還能用鼻子品味是否有好吃的食物。大象的鼻子還可用來吸水。大象干渴的時候,把鼻子插進河水中“咕嘟嘟”地吸起水來。真像一部小型抽水機,一會兒工夫,它就喝足了。對此,可能有的人很懷疑,象鼻子主要是用來呼吸的,用它喝水時,水不會嗆入肺部嗎?其實,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原來,在象的鼻腔後面食道上方,有一塊特殊的軟骨,起“閥門”一樣的作用。象吸水時,喉嚨部位的肌肉收縮,“閥門”關閉,水可以順利進入食道,而不進入氣管。飲水後,噴出鼻內殘留的水,這時,“閥門”自動打開,呼吸正常進行,這種巧妙的結構,真是妙不可言!象的生活離不開水源,在大熱天要用鼻子吸足水,然後噴灑全身,這是比淋浴還方便的洗澡機。同時,大象還常用鼻子往身上塗泥巴或沙子,以防止蚊蟲叮咬,來保護皮膚。大象的鼻子末端突起,上面分布著豐富的神經細胞,觸覺很靈敏,能撿起掉在地上的鐵釘或小針。大象的鼻子還是防身自衛的武器哩。大象對付那些身小力薄的野獸時,易如反掌,即使遇上猛獸,它也不怕,它先揮動鼻子抽打敵手然後將它卷起拋入空中,摔個半死,受過教訓的敵手,誰還敢向它挑戰呢?大象用鼻子還能幫人搞搬運呢。經過馴服的大象能輕松地卷起幾百千克重的樹木或貨物,一頭象抵得上20~30個人的勞動力。在緬甸和泰國都建有“大象學校”,大象畢業後,便分配到深山老林中當“搬運工”。大象的鼻子怕老鼠嗎?以往有這樣的流傳:大象怕老鼠鑽入鼻子,使它喘不過氣。其實這完全是訛傳。英國動物學家格爾茲克做過下面的實驗:他把一只老鼠放在大象附近,象馬上走近老鼠,把長鼻子伸過去,而老鼠卻拼命逃走,即使老鼠真的鑽進象鼻子裡,象也能把它甩出,置於死地。那麼,大象的鼻子為什麼有這樣一些奇特的功能呢?原來,它的長鼻子是近4萬塊富有彈性的小肌肉組成,它能極靈活地伸縮自如,作出靈巧地動作。它有千萬根神經末梢,鼻端生有一個(亞洲象)或兩個(非洲象)手指般的突起物,有舌頭嘗味和鼻子嗅氣味的兩種功能。由於大象鼻子這種奇特結構,使它功能獨特,使用起來得心應手。象的鼻子為什麼那樣長?這是大象適應環境經過漫長的年代演化而來的。原來象的祖先的鼻子和個子都沒有現在這樣大。後來,由於對生活環境的適應,身體漸漸高大,四肢越來越長。為了從地面取食,在長期生存斗爭中,象的上唇慢慢延長了,鼻子在上唇上邊,自然也逐漸伸長,這樣取食、拾物就更方便了。大象鼻端的指壯突起,正是上唇的痕跡。你們看,大象的鼻子是不是一個萬能的工具啊!參考資料:
http://61.184.198.154/home/home/biobox
上帝在造大象的時候,一時疏忽把大象的鼻子拉得又大又長,使大象變得奇丑無比。他想為大象重新造一個鼻子,但轉念一想,世界上已經有很多美麗的動物了,比如老虎、長頸鹿、天鵝、孔雀等,也應該有一些丑陋的動物才是,這樣才會使世界變得豐富多彩。於是,他決定讓大象接受丑陋的事實。大象一開始不知道自己長得丑陋,它喜歡到動物中間去活動,可是,別的動物見了它後都紛紛躲開了,像是碰到了怪物。大象十分納悶,心想,自己是一個善良溫和的動物,從沒有傷害過其他動物,可為什麼大家如此不願意和我在一起呢?它感到莫名其妙。一天,大象去湖邊喝水,湖水清如明鏡,大象仔細地看著自己在水中的影像,天哪,自己怎麼這樣丑陋呀,甭說別的動物不願意和自己在一起,就是自己對自身的形象都感到惡心。為此,大象傷心極了。大象心想,上帝,你這不是有意捉弄我嗎,為什麼給別的動物制造出比例合適而且好看的鼻子,偏偏給我造了一個奇大奇丑的鼻子?我該如何對待這只丑鼻子呀?不過,大象是心胸開闊的動物,它想,上帝不會給我丑陋的東西。既然有了這麼個大鼻子,那麼就用它做些事情吧。它先學會用鼻子吸水,只要自己站在河邊,把長長的鼻子往河水中一伸,就很容易吸到河中的水。這樣在別的動物喝不到水的地方,大象往往能夠喝到水。大象還學會了用長鼻子去卷樹枝樹葉,作為自己的食物。由於鼻子又長又大,它能夠弄到很高地方的樹枝樹葉。丑鼻子給大象帶來了數不清的好處。由於大鼻子發揮了作用,大象吃到和喝到的東西又多又好,而且由於經常使用鼻子干活,大象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它的身體越來越強壯。許多年之後,大象成為陸地上最為強大的動物,很少有動物敢挑戰大象。這天,上帝忽然想起了大象和它的丑鼻子。上帝感到很內疚,覺得一時突發奇想,卻給大象造成了終生的缺憾。於是,他想找到大象,給它重新造一只好看的鼻子。可是,當他找到大象時,卻吃驚地發現大象不是原來的樣子了,它變成了龐然大物,大象的鼻子比原來大多了長多了,不但看上去並不丑,而且顯得很有力量。上帝驚歎一聲,說:“大象是一個聰明的動物,它把自己的丑陋變成了一種力量,丑鼻子已成為大象生存的法寶,看來我沒有必要再改造它了。”
大象身上最顯眼的是它那條巨大的第鼻子,也是它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大象的鼻子有呼吸和嗅覺的功能,能聞到幾百米外敵人的氣味,及早做好防御准備;夏天,大象會經常用它的長鼻子到河邊吸足河水,然後將水噴在自己的身上洗澡;它的長鼻子不但能幫助喝水,而且能像手一樣撿食物、搬運東西等;大象雖然不擅長游泳,但到過河時它會將長鼻子高高伸出水面,就像一根“通氣管”,這樣就不會嗆水了。
可見,它的長鼻子用途真不少呢。參考資料:
http://www.gzs.cn/view.asp?id=523-24159109939281
來自十萬個為什麼
 
1.動物睡覺趣聞
新華網北京12月6日電動物睡覺的多樣性使動物研究人員產生濃厚的興趣。所有的動物都需要睡覺,如果它們因受干擾過長時間得不到休息,那麼它們會像人一樣補回被耽誤的覺。動物長期不睡覺也會死亡。

  科學家們早已注意到,動物體積越大,睡覺越少。這個論點適用於馬、長頸鹿和牛,它們以吃草來消磨大量時間。馬通常睡3個小時就夠了,長頸鹿每天只需睡2個小時,大象只睡4個至5個小時,也屬於睡覺少的動物。獅子雖然體積不小,但每天睡眠時間多達18個小時,是極其明顯的愛睡懶覺的動物。

  動物睡覺的某些謎團已經解開。例如現在人們知道,為什麼睡著的鳥不會從樹枝上掉下來:它們睡得越熟,就會把樹枝抓得越緊。因為動物與人不同,人要抓住一些東西必須繃緊肌肉,而鳥要松開爪子必須繃緊肌肉。

  海洋哺乳動物如何在水裡睡覺的謎團也已解開。盡管它們的大腦裡沒有可以本能地發出浮出水面的指令的呼吸中樞,但它們在水裡睡覺不會被淹死。鯨、海豚和一些海豹其實只用一半大腦睡覺。如果它們進入深睡階段,一半大腦就關閉了,另一半大腦則操縱身體的游動。它們一只眼睛閉上,另一只眼睛睜開,側著身子兜圈子,經常浮出水面呼吸。過了一段時間後它們就轉身,閉上另一只眼睛,用另一半大腦睡覺。海豹在這個過程中也會變換方向。

  許多動物有固定的入睡習慣:黑猩猩每天晚上都鋪“床”,把自己的“枕頭”拍松,還找一個依偎的伙伴;馬戲團裡的大象會兜圈子;狐狸、狗和貓則舔淨自己的皮毛;倉鼠和家鼠睡覺時把自己的“臥室”變暗。幼小動物的睡眠時間原則上要比成年動物長。


  在馬普馬克斯·普朗克鳥類學研究所工作的美國鳥類學家尼爾斯·拉坦博格對候鳥的睡眠感興趣。一種北美的鳴禽每年從其夏季棲息地阿拉斯加遷徙到加利福尼亞,長途飛行4500公裡。對這些動物在鳥籠裡的觀察表明,它們在受到“遷徙干擾”時幾乎一直醒著。
-----------------------------------------------------------
2.動物趣怪新聞
非洲大象遭屠殺



今年8月,野生動物保護學家乘坐直升機在乍得叢林上空飛行時,無意中發現了被屠殺的大象殘骸,現場讓人觸目驚心。當直升機試圖降落地面時,偷獵者還向直升機開槍,試圖將野生動物保護學家趕走。在有關部門的呼吁下,乍得和歐盟官方高度關注偷獵事件,采取了緊急措施,從空中和地面加強了扎庫馬國家公園外圍巡邏,保護外出覓食的象群順利度過雨季。

尋找凶殘的“怪兔”



《酷狗寶貝》電影有這樣的情節:巨型兔子正在糟蹋英國所有農田裡的蔬菜。英國東北部費爾頓的居民證實,的確有體形巨大的“怪兔”出沒,所有見過這只巨兔的居民都為它的“體形與容貌”感到震驚。它不時留下一串被糟蹋的蔬菜,破壞能力極其強大。費爾頓居民正想方設法撲殺這只“怪物”。見過這只兔子痕跡的人稱,它的足跡甚至比鹿的足跡還大。當前,有一名英國人飼養著一只類似的怪兔——這只叫“羅伯托”的兔子體重16公斤,體長1.1米,被稱為“世界頭號兔王”。專家稱,這只兔子很可能由逃跑的寵物兔子轉變而來。

河馬與烏龜的“忘年交”



1歲的小河馬與130歲的烏龜相互依靠,共同生活在一起,這多少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但在非洲肯尼亞的海勒公園就生活著這樣一對“忘年交”。

2004年末,肯尼亞暴發的洪水淹沒了河馬的棲息地,而緊接著印度洋的海嘯,使一頭叫做“歐文”的1歲河馬被沖進了印度洋,最後被民眾從海上發現並救了起來。被救後,成為孤兒的小歐文與肯尼亞海勒公園的百年大海龜“一見如故”。之後,小河馬和老龜每天形影不離,相依相伴。這段“忘年交”被拍攝成紀錄片《歐文和穆其:真正的友誼》,紀錄片已傳遍全世界,成為人類都感動的故事。

2048年海魚消失?



如果人類不從現在保護海洋環境,那麼到2048年人類可能沒有海魚可吃。這是11月一個國際聯合專家小組得出的結論。

專家小組稱,由於過度捕撈、污染以及環境問題,海洋生物缺乏足夠的營養和食物來源,其抵御疾病的能力正在衰退,這使得許多海洋物種逐漸消失,海洋所能提供的海產品將會越來越少。如果不遏制這種趨勢,全球海產品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銳減。屆時,美味的海鮮大餐可能只在回憶中尋找。該調查報道一出台,立刻引發極大關注和爭議。

印尼驚現“失去的世界”



今年2月,由美國、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三國科學家組成的探險隊表示,他們在印尼巴布亞省熱帶雨林中發現了大批新物種,堪稱地球上的“失去的世界”。這片從未有人涉足的原始森林,竟存在至少40個新物種和許多珍稀物種,這裡有許多種新鳥類、青蛙、蝴蝶和棕榈樹,它們顯然還保持著原始面貌。科考人員表示,這裡接近“伊甸園”,也許是整個亞太地區最質樸的生態系統。

印度發現新鳥類



今年5月,業余天文學愛好者阿塞瑞拉在印度東北部發現一種色彩斑斓的新鳥。專家認為,這是半個多世紀以來在印度發現的第一個鳥類新品種。這種鳥身長約20厘米,身上羽毛呈橄榄色,黑色的帽冠,翅膀尖端的毛像火焰一樣鮮紅,屬於畫眉科,由於保護區周圍是布坤部落,故取名布坤數鹛(bu

[1] [2] [3] 下一页

慢跑前為什麼需要熱身?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