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鳳凰”這個詞本來就是陰陽結合的:“鳳”是雄鳥.“凰”是雌鳥;鳳凰台台標也由兩只鳥組成:一只公的,一只母的。 b.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時候都少不了需要通過書面向別人介紹:“我是怎樣一個人?”或“我有一個怎樣的方案?”這樣的問題,因此現代人有更多的理由需要學好作文。 c.據了解,2008年奧運會缺少大量專業體育節目主持人,因此最近中央電視台與維漢傳 播公司聯手推出了《誰將解說北京奧運?——北京2008奧運主持人選拔計劃》。 d.目前,我國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約有3.7億。他們的思想道德和精神風貌如何?不僅關系到年輕一代自身能否健康成長;也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 6.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投資環境的好壞,服務質量的優劣,政府公務人員素質的高低,都是地區經濟健康發展 的重要保證。 b.依據紀律處罰辦法,決定給予該隊員停止參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級隊比賽資格,並罰款人民幣4萬元。 c.銘文中記載有關西周王朝單氏族內容的銅器,在這27件眉縣青銅器發現之前已先後出土了40多件。 d.觀摩了這次關於農村經營承包合同法的庭審以後,對我們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10題。 茶馬古道 今天人們所說的“茶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馬互市”,即先有“互市”,後有“古道”。而“茶馬互市”是我國歷史上漢藏民族間一種傳統的貿易形式,唐代文獻中就已經有所記載。 到宋代,內地茶葉生產飛躍發展,其中一部分茶葉“用於博馬,實行官營”,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設置了專門管理茶馬貿易的“茶馬司”。宋朝統治者為什麼如此重視“茶馬互市”呢?當時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數民族的崛起對兩宋政權造成嚴重威脅,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區少數民族保持友好關系,以便集中力量與西北少數民族政權抗衡。在這種情況下,“茶馬互市”除了為朝廷提供一筆巨額茶利收入補充軍費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滿足了國家對戰馬的需要,又維護了宋朝西南邊境的安全。 那麼,藏族為什麼也很重視“茶馬互市”呢?因為藏族非常喜歡飲茶。招待客人,首先端出來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帶的也是茶;累了,飲幾口熱茶能立即消除疲勞;病了,飲一口濃茶能解毒去病;用煮過的茶葉喂牲畜,馬吃了長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藏族平時食用肉、乳較多,喝茶可以解油膩、助消化。對於長期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主的藏族來說,他們並不需要外界供給很多東西,但茶葉卻是絕對不可缺少的。 唐宋以後,漢藏人民之間通過“茶馬互市”建立起來的友誼,一直延續到元、明、清。元代為了加強對藏區的管理,在“茶馬古道”沿線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馬互市”為主的交通線路定為正式驿路,並設置驿站。從此“茶馬古道”既是經貿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安藏之道。 到了清代,“茶馬互市”作為一種重要制度逐漸從歷史地平線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邊茶貿易”制度。藏族對茶葉的需求有增無減,對其他產品如絲綢、布料、鐵器等的需求也開始增加;而內地對藏區馬匹的需求雖然減少,卻對藏區皮革、黃金,以及蟲草、貝母等珍貴藥材的需求大幅增加。這樣,漢藏之間的貿易范圍更加廣泛,騾鈴聲聲,馬蹄陣陣,“茶馬古道”沿線的民間貿易更加繁榮。 “茶馬古道”作為連接內地與康藏地區的交通大動脈,歷經唐、宋、元、明、清,雖然最終消失,但它對促進康藏地區經濟發展、加強漢藏民族融合、維護國家統一的歷史作用不容低估。 7.下列關於“茶馬古道”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所謂“茶馬古道”是漢藏兩族之間由於長期以茶易馬而形成的貿易通道。 b.在宋代,“茶馬古道”上的巨額茶利收入是當時全國軍費的主要來源。 c.“茶馬古道”到元代已成為一條經貿之道、文化之道和治藏安藏之道。 d.“茶馬古道”為發展經濟、團結人民和國家統一發揮了很大的歷史作用。 8.關於宋朝統治者重視“茶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與藏族等民族保持友好關系,以便同西北少數民族政權抗衡。 b.以茶易馬,可以滿足國家連年戰爭中對馬匹的迫切需要。 c.漢藏之間的貿易往來,有利於維護宋朝西南邊境的安全。 d.藏族非常喜歡飲茶,以馬易茶可以滿足他們對茶葉的需求。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為了官營茶馬貿易的需要,宋朝在四川一些地方設置了“茶馬司”。 b.茶葉在藏區可謂物盡其用,除供人飲用外,煮過的茶葉還拿來喂牲畜。 c.歷史上,藏族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不需要外界供給除茶葉以外的東西。 d.“邊茶貿易”取代“茶馬互市”,促使漢藏民間貿易更加繁榮興旺。 10.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古道”晚於“互市”,因此“茶馬古道”的形成不應該早於唐代。 b.元代推行的“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擴大了藏族地區的民族自治權。 c.清代以後,“茶馬古道”由於“邊茶貿易”的興起而在歷史地平線上消失。 d.內地對藏區皮革、黃金以及藥材的需求大幅增加,使馬匹的交易量減少。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題。 吳隱之字處默,濮陽鄄城人。美姿容,善談論,博涉文史,以儒雅標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雖儋石無儲,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謹,及其執喪,哀毀過禮。與太常韓康伯鄰居,康伯母,賢明婦人也,每聞隱之哭戶,辍餐投箸,為之悲泣。既而謂康伯曰:“汝若居铨衡,當舉如此輩人。”及康伯為吏部尚書,隱之遂階清級,累遷晉陵太守。在郡清儉,妻自負薪。遷左衛將軍,雖居清顯,祿賜皆班親族,冬月無被,嘗浣衣,乃披絮,勤苦同於貧庶。廣州包帶山海,珍異所出,一箧之寶,可資數世,故前後刺史皆多黩貨。朝廷欲革嶺南之弊,以隱之為廣州刺史。未至州二十裡,地名石門,有水曰貪泉,飲者懷無厭之欲。隱之既至,語其親人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越嶺喪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飲之,因賦詩曰:“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厲,常食不過菜及干魚而已,帷帳器服皆付外庫,時人頗謂其矯,然亦始終不易。及盧循寇南海,為循所得。劉裕與循書,令遣隱之還,久方得反。歸舟之日,裝無余資。及至,數畝小宅,籬垣仄陋,內外茅屋六間,不容妻子。劉裕賜車牛,更為起宅,固辭。後遷中領軍,清儉不革,每月初得祿,裁留身糧,其余悉分赈親族,家人績紡以供朝夕。時有困絕,或並日而食,身恆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祿。義熙八年,請老致事,九年,卒。隱之清操不渝,屢被褒飾,致事及於身沒,常蒙優錫顯贈,廉士以為榮。子延之復厲清操,延之弟及子為郡縣者,常以廉慎為門法,雖才學不逮隱之,而孝悌潔敬猶為不替。(節選自《晉書·吳隱之傳》)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每聞隱之哭聲,辍餐投箸 辍:停止。 b.汝若居铨衡.當舉如此輩人 舉:推薦。 c.隱之遂階清級,累遷晉陵太守 遷:升職。 d.一箧之寶.可資數世 資:積蓄。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組是 及其執喪,哀毀過禮 辍餐投箸,為之悲 及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 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 乃披絮,勤苦同於貧庶 飲者懷無厭之欲 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1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吳隱之清儉操守的一組是 ①祿賜皆班親族 ②冬月無被,嘗浣衣,乃披絮 ③越嶺喪清,吾知之矣 ④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 ⑤時人頗謂其矯,然亦始終不易 ⑥內外茅屋六間,不容妻子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吳隱之學識廣博,為人儒雅。雖家境不富裕,但從不苟且貪財。事奉母親極盡孝道,使吏部尚書韓康伯之母大受感動,告誡康伯盡快提攜此人。 b.吳隱之為官之後,清廉儉樸。為革除嶺南歷任官吏貪財舊弊,朝廷任他為廣州刺史,在途經貪泉時,他賦詩言志,表明自己“終當不易心”的操守。 c.盧循侵犯南海時.吳隱之被捉,經劉裕交涉後才得以返還。回來後,居處極為簡陋,但他仍然堅決謝絕了劉裕的賞賜以及為他另建居所的好意。 d.吳隱之這種始終不渝的清儉操守,屢次受到褒獎贊譽以及優厚賞賜,並大大鼓舞了廉士,其後代也繼承了他的良好遺風,把廉潔謹慎奉為家法。 第ii卷 四、(18分〕 15.把第三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每月初得祿,裁留身糧,其余悉分赈親族,家人績紡以供朝夕。 譯文: (2)雖才學不逮隱之,而孝悌潔敬猶為不替。 譯文: 16.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6分) 江城子 五代·歐陽炯 晚日金陵異草平,落霞明,水無情。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空有始蘇台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 [注]姑蘇台:吳王夫差與寵妃西施長夜作樂之地,原址在蘇州市西南姑蘇山上。 這首詞明寫眼前實景,暗寓歷史滄桑。詞中“水無情”、“空有姑蘇台上月”兩句含有深意。試結合全詩加以賞析。 答: 17.在橫線上補寫出名句名篇的下句。(任選兩小題)(4分) (1)淡泊以明志, 。(諸葛亮《誡子書》) (2)悟已往之不谏, 。(陶淵明《歸去來今辭》) (3)多情自古傷離別, !今宵酒醒何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